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651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1]
九年级期末测试题\九年级期末测试题
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chuò)。只有穿长衫的人,才踱(dÙ)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B、我以揠(y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好。同时我又热衷(chōng)于做这件事。
C、一切都如花似锦(jǐn),韶(sháo)华灿烂。大凡已成为们的禀(bǐng)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D、黄昏夕照,勾勒(lēi)出圆明园残损的门柱和颓垣(gèn)断壁,衰草连天。毛泽东伫(chù)立在园门前,像在思索着什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B、盼弟善为决择,未雨绸缪。“廖廓海天,不归何待。”
C、他的这一举止真叫人不可思意,老师早就要求不得擅自改变安全操作规程。
D、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B、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C、灯月交映、水波粼粼,绵阳滨江广场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D、通过对《愚公移山》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做事要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道理。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B、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攻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锲而不舍地进行了科学探索。
C、妈妈今天生病了,只能由爸爸去买菜,这一天,妈妈只有在家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D、他一脸滑稽的模样,让正在气头上的老师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著名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B、“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采用比喻,突出了太阳的毒热与烈日的威势。
C、廖承志在《致蒋经国先生的信》中,从民族利益、历史责任等角度力劝其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贡献。
D、《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都是创世的神话。
二、填空题
6、根据原文填空(13分)
(1)老师忘我的工作,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李商隐的名句:“ , 。”
(2)在《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 , 。
(3)孔子认为可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 , 。
(4)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 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表现诗人得到蓟北收复的消息,激动不已的诗句是: , 。 表达了作者还乡心切的一句诗是: , 。


浏览完整试题 (6).《滁州西涧》中诗人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蕴涵对无声息者一丝同情的句子是:“ 。” 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
(7)《约客》中以特定季节和景物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的句子是:“ 。” 把约客不至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语近情遥的诗句是: 。
(8). 李清照《如梦令》中写作者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未醒的情态的句子是:“ , 。”(9)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的诗句是: , ,表现驱敌救国理想不能实现的抑郁和苦闷之情的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涘渚崖之间 涘:水边
B、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掉转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看见
8、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的是:( )
A、我之谓也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何陋之有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闻道百 D、望洋向若而叹曰
不能称前时之闻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设喻说明哲理。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较,还将河伯前后的认识作了对比。
B、“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两个成语都出自本文,前者本义是指因力量或条件达不到而感叹无可奈何,后者的本义是被道德修养高的人笑话。
C、“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
D、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10、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点的词和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且夫我尝( )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 )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分)
译文:
11、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完成后面题目: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对“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郁孤台下清江的水,缓缓流淌,这中间混合着多少百姓的血和泪水啊!形象的描绘了江水和血水、泪水混在一起的情景。
B.江西赣州赣江水长年流淌着,这中间有着多少百姓的血和泪水啊。极力表现清水中含着血和泪的事实。
C.郁孤台下的江水清清的,长年流淌着,中间却充满了历史的血泪。江水是清的,充满了血泪是极力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郁孤台下清长水长流,中间多少百姓的血和泪水啊!重在表现郁台下清江水中是百姓蒙难的地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加以赏析。(2分)


12、读下面的资料,按要求答题。(5分)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2分)
人物姓名: 作品名称: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能概括他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3分)



13、绵阳是唐朝诗人李白的故里,绵阳市教育局要求各校组织一次“地方旅游资源”调查活动,太白中学文学社利用假期开展了一次“寻访李白故里”的考察活动,下面是他们所写的考察报告中的几段文字。(6分)
你知道李白的家乡在哪里吗?在四川省绵阳市所属的江油市青莲镇。古书上说“涪江中泻而左旋,盘江迂迥而右抱”,说的就是青莲。  
在唐代,这里不叫青莲,而是称清廉乡,因盘江古名廉水,涪江称清溪,清廉乡就因这清、廉二水而得名。李白自称“青莲居士”,是有意与故乡之名谐音,以表达思乡之情。
宋代,人们为纪念李白,干脆将清廉乡改为青莲乡,在這风水宝地上,如今还遗存著李白故居陇西院、祭祀李白的太白祠、李白洗笔的洗墨池,还有“铁杵磨成针”那个故事所在的磨针溪等众多遗迹。
  今天的青莲镇,虽然古老的建筑已针溪经不多了,但是它东临天宝山,北依太华山。依然山环水绕,绿畴沃野,茂林修竹……
在一片树林的背后,藏着一座古色古针溪香的庭院。典雅的门楼、平展的青石板地面、繁茂的花木、雕花的窗棂等,将庭院衬托得庄严、肃穆和大气。这里,就是李白的故居——陇西院。
在李白故居景区里,紧邻陇西院的是太白碑林,在巨扇的外圈广场上,耸立着13根华表式圆柱碑,高低不一,刻诗33首。有毛泽东、周恩来、鲁迅、启功、舒同、沙孟海等人书法墨宝。


展开余下试题(1) 并谈谈它给我请把磨针溪这个遗迹所包含的一个俗语写出来,们的启示。(2分)
俗语:
启示:
(2)、考察活动中有同学即兴写出一上联,请依据其内容与形式对出它的下联。(2分)
上联:涪江水盘江水绿水绕青莲胜地,
下联:
(3)、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江油的自然景观受到了破坏,请写一条广告语,呼吁人们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珍惜我们拥有的资源。(不超过20字)(2分)

四、语段段阅读:(15分)
那一年,是动乱的第二年吧,我被划进了浩浩荡荡的黑帮队伍里。还算万幸,除夕这一天竟把我放回家了。
“媳妇,快包饺子,过年!”母亲对妻子说。妻子痛快地答应,只是样子有点慌乱。于是,一家人忙起来,剁馅、和面,孩子们也像上足了发条的玩具车,开始跑动起来……节日的味道总算出来一点了。一会儿,全家就围在一起开始包饺子。这时,母亲忽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拍一下大腿说:“哎呀,包个大钱饺子吧,谁吃了谁就有福!”
大钱饺子,我小的时候包过,可我一次也没吃到。现在已经多年没有包了。为了使母亲高兴,我同意了,而且希望母亲能吃到这个大钱饺子。我要真诚地祝福她,愿她多活几年。为了我,母亲已经完全憔悴了。
母亲从柜里拿出个蓝布包,从包里掏出一枚铜钱来,还是道光年间的古货。我看见她颤抖着把这枚古钱放在一个面皮上,上面又盖了点馅,包成一个饺子。这就是大钱饺子了。
我看见,母亲包完这个饺子之后,用手在饺子边上偷偷捏出一个记号,然后,若无其事地把它和别的饺子放在一起。但我已经清楚地记住这个饺子的模样了。
饺子是母亲亲自煮的。母亲煮饺子最会掌握火候。什么时候煮皮、什么时候煮馅,总是恰到好处。妻子这些年总也没把这项技巧掌握到手。现在饺子要熟了,像一群羊羔一样漂上来。我一眼就看见那个带记号的大钱饺子。
母亲在盛饺子的时候,把那大钱饺子盛在一个碗里,又偷偷把它拨在紧上边,然后把这碗饺子推到我面前:“吃吧,多吃,趁热吃。”我觉得心里一阵热,鼻子也酸疼起来。我怎能忍心吃这个饺子呢?应该让母亲吃,让她高兴高兴。但我一时想不出办法,因为母亲认识这个饺子。
我想那就给妻子吧,她跟我生活了20年,现在已经是快半百的人了。因为我挨斗,她整天整夜睡不着,心血都快要熬干了,头发也变白了。我趁妻子上厨房去拿辣椒油的工夫,偷偷把大钱饺子拨在她的碗里。等一会她吃到了,我就领着孩子们欢呼。谁知,妻子从厨房回来,她却抬起头,用一双深沉和感激的眼睛望着我,眼圈都红了。啊!她也认识这个大钱饺子。妻子没有做声,显得很平静。她吃了几个饺子,忽然说了声:“都快粘在一起了。”说着,把所有的饺子碗拿起来摇晃,晃来晃去,就把那碗有大钱饺子的放到了母亲跟前。母亲显然没有注意,她的双眼一直看着我,大约有些奇怪,儿子吃了那个饺子为什么不吱声呢。她边看我边吃饺子,突然“啊”的一声,大钱饺子硌了牙。
“妈妈有福!吃到大钱饺子了!”妻子像孩子般喊着。
“我……这是咋回事?”母亲疑惑着。这时,当啷一声,一个东西从她的嘴里掉在碟子里,正是那个大钱。
于是,我领着老婆孩子一齐欢呼起来:“母亲有福!”
“奶奶有福!”
“奶奶有福!”
“……”
母亲突然大笑起来,笑着笑着,流出了一脸泪。我和妻子也流了泪。
14、简要写出这篇小小说的三要素。(每项20字以内,各1分,计3分)
(1)人物:
(2)情节:
(3)社会环境:
15、小说是围绕什么事物来组织材料的?请你以此来为本文拟一个4字的标题。(2分)
□□□□
16、文中写母亲包饺子时“用手在饺子边上偷偷捏出一个记号”;盛饺子时,“把那大钱饺子盛在一个碗里,又偷偷把它拨在紧上边,然后把这碗饺子推到我面前”。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两个“偷偷”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7、简要回答以下各题(4分)
(1)“我”希望母亲吃到大钱饺子,用意是    。
(2)母亲把盛有大钱饺子的碗推给“我”,用意是 。
(3)“我”想让妻子吃到大钱饺子,是因为 。
(4)妻子把那碗有大钱饺子的放到了母亲面前,反映了 。
18、本文哪些词语(或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举1—2例,并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2分)
答:
19、想想看,除了本文通过“让饺子”可以来表现家庭亲情外,还可以有哪些?请结合你的生活实例列举两种,并简要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分)
答:
(二)善待挫折(8分)
①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20、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答:
21、简述第①段划线句子的论证作用。(2分)
答:
22、第⑤段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答:

23、第③段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取消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2分)
答:


五、作文(50分)


展开余下试题请从下面两个作文事任选择一个写作:
1、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涵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生活中的人和事而振奋而欢呼。请以“为 欢呼”为题目,自选择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将作文标题补充完整再作文。
2、字数在600字以上。
期末测试题(答案)
一、1.C 2. C 3 B 4 B 5 C
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9)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的诗句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现驱敌救国理想不能实现的抑郁和苦闷之情的诗
7 D 8 A 9B
10(1) 曾经 学识 认为……轻
(2)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
11、(1)(3分) C
(2)(3分) (思想感情1分,举例1分,分析1分)如:作者抚今追昔,想象金人当年的残酷,表达了自己忠于南宋抗金的决心,如“青山……” 一句作者以江水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是不可阻挡的。
12(1)(2分) 如:孙悟空 《西游记》
(2)(4分) 孙悟空——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他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他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人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 (事件2分,至少2件事,人物性格1分和句式1分)
老年公寓
13、(6分)(1)俗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启示: 天才来自勤奋(意思近即可)
(2)(2分) 天宝山太华山青山环绕诗仙故居
(3)(2分) 如:前人种下一棵树,后人得一片荫;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四、
14、(1)“我”、妻子、母亲、孩子 (2)一家人除夕之夜包饺子过年(包饺子——让饺子——吃饺子) (3)动乱岁月里,“我”被划进黑帮队伍,挨批挨斗。  
15、大钱饺子(以“饺子”为题只能给1分,其它不给分)  
16、既写出了母亲细心、稳重的举动,又从细微处 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关心及慰藉。 
 17、(1)真诚祝福母亲健康长寿 (2)关心、安慰经受厄运的儿子 (3)丈夫想给操劳过度的妻子一点补偿 (4)媳妇疼爱婆婆 
18、(自由举例,言之成理即可。) 
19(答案可灵活,只要学生结合实际有所认识和了解即可) 
(二) 20、要自觉的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做生活的强者。(2分)21、运用举例论证(1分);论证了生活道路上充满坎坎坷坷(2分)22、前进路上的障碍(2分);前进的基础(2分)。23、答: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1分)。取消一个不可以(1分)。因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写《史记》的事例,是从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1分);贝多芬遭受挫折成为世界音乐大师的事例,是从外国近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1分),如果去掉一个,证明角度少了,就不全面了(1分)
22作文(略)60分 (222.208.57.147)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九年级期末”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