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8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9]
湖南省茶陵一中201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全国通用
茶陵一中201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静谧mì  觊觎jì    菁菁校园 jīng    拈轻怕重niān
B.油渍jì  草窠kē    潸然泪下shān   纵横捭阖bǎi
C.龋齿qǔ  凄怆chuàng   气喘吁吁yū     日臻完善zhēn
D.毗邻pí  熨帖yùn  一蹶不振jué     乳臭未干xiù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国家已三令五伸不得盗窃倒卖文物,但不少犯罪分子为获取经济利益,不惜顶风作案。
B.国信证券经纪事业部总裁陈革介绍,在最近的3个交易日,国信证券的日均开户数在1000多户以上,且绝大多数为散户投资者,他们一进场便迫不急待,马上就买。
C.冬天来海南,碧波万顷的大海,海上船只穿梭;阳光、海水、沙滩、椰树相印成趣,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自然画面。
D.湖南人身上积淀了祖辈们传下的“霸蛮”的刚硬特性,而近代的湖南人又把这种蛮劲与胸怀天下社稷民生的情怀联系在一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些个矛盾心态,显现出马英九以一个“外省族群”者的身份在台湾政坛立足的困难性,使得他在政治考量方面多了一份顾忌和如履薄冰的心情。
B.从贪官的人生轨迹中可以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一种类似的堕落“模式”:最初的私欲膨胀,中途利令智昏而贪赃枉法,最后“回归”难求。
C.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D.阅读,应品味语言,实现和作者心灵的交流,在交流中理解社会,并在耳濡目染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B.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表示,据中国城市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显示,部分水源地不合格,这给公众的饮水安全造成了一定潜在的隐患。
C.越是巨大的考验,越是深切的悲痛,越能澄清生活中冷漠卑微的因子,将那些磊落温暖的情怀,曲折地呈现出来。
D.湖南省第五届运动会开幕之际,在通往株洲主会场的大道两旁,已经站满了数百名欢迎各地区运动员的人群。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靠近我身边的两朵, ,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 。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
②TD如何完美演绎3G生活,对中国企业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突破,完成 ,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A.①一朵面朝我……故能遮住笑颜 ②“中国创造”向“中国制造”的“惊险一跃”
B.①一朵灿烂地开着……仍不能遮住笑颜 ②“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惊险一跳”
C.①一朵面朝我……仍不能遮住笑颜 ②“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惊险一跃”
D.①一朵灿烂地开着……故能遮住笑颜 ②“中国创造”向“中国制造”的“惊险一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选择题3题共9分;翻译3题共10分;断句1题,3分)
陈炤小传
虞 集
陈炤,字光伯,毗陵人。登咸淳乙丑进士第,年已四十六,调丹阳尉。炤以功业自许,乐仕边郡,举者满数。改官知朐山县。


浏览完整试题岁甲戌,大元大兵渡江,江东西守者皆已降。大兵自沙武口冒雪夜渡至马洲,将攻常州。明年乙亥,宋命故参知政事蜀人姚希德之子訔居常,起知其州;以炤知兵,起复,添差①通判常州以佐之。訔、炤心知常无险,去临安近,不可守,而不敢以苟免求生,同起治郡事。率羸惫就尽之卒,以抗全胜日进之师,厉士气以守。缮城郭,备粮糗,治甲兵。炤输私财以给用,不敢以私丧失国事。身当矢石者四十余日,心力罄焉。及兵至城下,拥壕而阵,矢尽不降。城且破,訔死之,炤犹调兵巷战。从者进马于庭曰:“城东北门围缺,可从常熟塘弛赴行在②。”炤曰:“孤城力尽援绝而死,职分也。去此一步,无死所矣!”遣子出城求生,曰:“存吾宗之血食,勿回顾!”驱之,号泣以去。兵至,炤遂死。
炤 死 时 有 仆杨 立 者 守 之 不 去 北 兵 见 而 义 之 缚 之 以归。它日将以畀人,立曰:“吾从子得生,愿终身焉。若以畀人,则死耳。”从之燕,得不死。往来求常州人,得僧璘者,具以炤死时事告其子孙乃已。既罢兵,丞相军士管③,为炤孙,曰:“城破时,兵至天庆观,观主不肯降,曰:‘吾为吾主死耳,不知其他’。遂屠其观。”一时节义所激如此。
陵阳牟献之曰:“舍门户而守堂奥,势已甚蹙。而訔、炤死,殆无愧于巡、远④。”炤之友邵焕有曰:“宋之亡,守藩方、擐甲胄而死国难者,百不一二;儒者知兵,小臣仓卒任郡吏而死,千百人中一二耳。若炤者,不亦悲乎!”
史官⑤曰:伯颜⑥丞相之取江南,行军功簿大小具在官府,可以计日而考之也。国朝《经世大典》尝次第而书之,若炤之死事,可以参考其岁月矣!(节选自《道园学古录》)
【注】①添差:增加一项差遣。②行在:指临安。③管:人名,陈管。④巡、远:张巡、许远。唐玄宗时,安禄山叛乱,张巡、许远坚守睢阳达九个月,城破后就义。⑤史官:作者自称。虞集曾担任元朝国史院编修官。⑥伯颜:蒙古族人,是率元军南下灭宋的主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缮城郭,备粮糗 缮:修整
B.它日将以畀人 畀:给予
C.具以炤死时事告其子孙乃已 具:准备
D.舍门户而守堂奥,势已甚蹙 蹙:窘迫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从者进马于庭 得复见将军于此
B.驱之,号泣以去 木欣欣以向荣
C.具以炤死时事告其子孙乃已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若炤之死事 若属皆且为所虏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的是南宋末期,一职位不高的抗元将领陈炤镇守常州并以身殉城的事迹。文章用笔简洁精练,仅寥寥数笔便刻画出了主人公陈炤的英勇和从容。
B.陈炤在咸淳元年考中进士时已经四十六岁了,他把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志向,喜欢到边郡做官,当时推荐他的人很多。
C.文章通过“城且破,訔死之,炤犹调兵巷战”、“孤城力尽援绝而死,职分也”等语句从动作、语言方面直接刻画了陈炤坚守城池、奋勇作战的感人形象。
D.文章除直接描写之外,还借陈炤的仆人杨立坚守城池的事迹以及陈炤好友邵焕的话语,从侧面来进一步彰显出陈炤忠义无私之精神品格的可贵。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3)小题4分,余各3分)
(1)率羸惫就尽之卒,以抗全胜日进之师,厉士气以守。(3分)
译文:
(2)儒者知兵,小臣仓卒任郡吏而死,千百人中一二耳。(3分)
译文:
(3)国朝《经世大典》尝次第而书之,若炤之死事,可以参考其岁月矣!(4分)
译文:
10.为文中未加标点的语句断句(只需断句不用考虑标点,停顿处用 / 表示)(3分)
炤 死 时 有 仆 杨 立 者 守 之 不 去 北 兵 见 而 义 之 缚 之 以 归

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名句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7分)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3分)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2分)
①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古文默写(任选两小题作答,4分)
②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四、现代文(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章)阅读(12分,其中选择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就是要用公权力制止“超时加班”
一些企业将生产旺季要求职工超时加班加点视为理所当然,这似乎成了业内行规。治理超时加班问题已经提出多年,但一直收效甚微。近期上海市再出重拳整治企业超时加班,并拟对违规企业处以重罚,对此措施我们倍感欣慰。
《劳动法》早就有了每日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得超过44小时,加班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的规定。但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不少人被迫加入超时加班行列,个别企业日均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甚至出现恶意超时加班的行为,不少企业加班工资标准也大大低于法定标准或者干脆不支付加班费,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和权益,是典型的既违法又短视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超时加班有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从民工向白领蔓延的趋势,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关注。企业本性是趋利的,为逐利而迫使员工加班本属情理之中,而员工在目前就业形势下,明知频繁加班和超时工作会影响身体,却没有多少人坚决拒绝,相反还常表现为“自愿”承担,确实令人玩味。当员工为了保住职业、争取晋升机会或赚取一点加班费而不得不超时加班时,甚至把“超时加班”与“敬业精神”等同,形成了难以逆转的“加班潜规则”时,当劳资双方的利益趋向达成“共识”时,问题就变得严重和复杂了。


展开余下试题既然超时加班是违法行为,那么执法者应该站在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义的立场上制止超时加班现象对员工的损害,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主体即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也有必要应用其公权力对违规进行处理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要遏制超时加班现象,在加大惩治力度和劳动执法力度的同时,还特别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当法律严重滞后甚至空白或不适合现实情况时,很容易给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力寻租和不作为创造条件。
既然超时加班是短视行为,企业必定要为此付出代价。一些企业屡屡超时加班和克扣职工的加班费,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违法成本较低,目前重点是要重视加大对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保护的执法力度。劳动保障部门应保障劳动者能以最快速度、最少成本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更应该加强监管,做好防范,提高企业违法的成本,使其不敢随意侵害劳动者权益。问题还在于,不少企业在重罚之下仍顶风作案,原因一是超时加班难以界定,甚至根本就无从罚起。二是处罚力度难以掌握,对于大企业区区几十万元的“重罚”根本起不了阻吓作用。三是担心处罚过重吓跑企业。笔者认为,对于因处罚其超时加班扬言要将工厂搬出的企业,其实它们并无长远打算,除了赚取血汗钱外,对地方长远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力并无帮助,即使搬出也无碍大局。
在相关法律仍存在滞后性的情况下,工会等组织要充分扮演好职工权益代言人和维护者的角色。目前工会至少可以在确立三条基本底线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一是每周必须保证工人休息一天,每人每天最多加班3小时;二是加班必须是工人自愿;三是必须按标准支付加班费。同时,劳动者自身也应加强维权意识,要从根本上破除“加班潜规则”,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员工乃至整个社会舆论的共同努力。
13、下列不属于“超时加班”产生的原因是 ( )
A.企业出于牟利的需要,员工则借此赚取加班费或得到晋升机会,保存自己的职业。
B.企业的违法成本较低,目前对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保护的执法力度不够。
C.超时加班有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从民工向白领蔓延的趋势。
D.一些企业将生产旺季要求职工超时加班加点视为理所当然。
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破除这种规则,根本出路在于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和完善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
B、在有些时候,一些潜规则的作用很大,甚至超过了法律的地位和影响。
C、因“超时加班”而施重罚吓跑企业,对于当地经济发展有害无益,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D、超时加班完全是一种两方情愿行为,他人对此无可厚非。
15、你是如何理解“加班潜规则”的?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6分)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秋水
徐迅
(1)在乡间,人对自然的感觉分外敏锐——那时候,在疲惫的田间劳动之后,有时,我也像其他乡亲一样到水里冲洗一番。直到有一天站在水中央,忽然发现身边的水就变得异样的稠密,温凉,掬在手心的一捧在指缝间透明着四散流溢,手指有种酽酽滑腻的感觉。湿淋淋的从水里爬起来,浑身禁不住打了个冷噤——这时,我才感觉到节候真的是立秋了。
(2)秋水四合,像蚌为了涵养珍珠,慢慢闭封起它那张开了的智慧的壳。大地进入了一个休整期。
(3)无法涉入秋水。只可观看——当时我想,几千年前那不事稼穑的庄子和惠子,应该也是在这天立于濠梁之上观看秋水的。那时,大地被收拾得一片干净,空气澄明,纤尘不飞。他俩人尽管一个刚死了老婆,一个刚失了相位,但恰如秋水剔除了曾经的繁华和喧哗,转入到这生命的休整期一样,他们的心境如同秋水般祥和,十分清亮。于是一个说:你总害怕相位让我取而代之,因此将大梁城瞎折腾了一番,现在尝到了失意的滋味了吧?一个嘴巴也不饶人,说:你老婆死了,你却鼓盆而歌,自以为惊世骇俗,就不怕留下那千古骂名?——面对秋水,两人已不再尖锐对立了。只哈哈一笑,眼睛就一齐投向了水中的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秋水无言。两位哲人那袒露着的襟怀,就如同一条更为清澈明晰的秋水。生命的彻悟有时竟就是秋水所滋生的。
(4)立秋前后的水真的迥然不同。刚刚过去的夏天因为阳光的渗透,水过于炙热和喧闹,作足了表面文章。而曾经汹涌四至的春水,又是水性杨花,春心泛滥,似乎肩负着过重的责任,努力的孕育着生命,无疑它也就拥有生命成长的冲动和朝气了。滞后的冬天,山瘦水寒,形容枯瘦,在不断的冻结和流失。只有秋天的水表里如一,至为单纯,既无孕育生命的痕迹,又没有冬天的刺骨寒冷。它平静地流涌,只需保证自然生命必备的涵养。它横淌在生命的存在与死亡之间。
(5)秋水茫茫。在秋阳的照耀下,一泓秋水泛出的层层涟漪,也会轻轻叩击着岸边的岩石和青草。但那样子就似刚刚生产过的妇人对男人的轻吻,然后就美丽地躺着,呈现出一种绚丽归于平淡的境界。空中一群又一群的大雁南飞,漠漠青田,最后一行白鹭也钻入了云霄。水面上的浮萍,红莲,水草由绿色渐渐变成褐红色。一片荷花开谢过的池塘,荷叶饱胀得像穿着绿裙子的少妇,体态丰腴,凸显出膨胀的生命被释放过后的轻松。使人在看到生命回光返照的同时,领略到“望穿秋水”的真正含义。
(6)在秋水浩淼的季节,庄稼人有着短暂的消闲时期。但紧接着秋收的到来,他们随即就在田里做一年最后的一次征战。秋天的肃杀之气也在一天天出现在水里,这时候人们似乎才感觉到,在秋水美丽的表面,那其中生命的挣扎,抵抗和搏斗一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水里所有的生命都参与了这场不愠不热而又异常严肃的斗争……生存与扼杀,温暖与寒冷,成长与抑制,正义抑或邪恶,自然以它本身的法则作着生命痛苦的抉择。因此伴着秋风落叶声的如贯盈耳,秋水渺渺,我们已经无法下水,亲身体会鱼的快乐与不快乐了。
(7)有了这些,我就陡然明白了庄稼人为什么对节气总是充满了生命的敬畏,也理解了他们为什么紧赶慢赶,要将所有的农作物赶在立秋之前拾掇完毕。同是姓“庄”,庄稼人对“立秋”这个节气有着比老庄更为接近本质的透悟。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们习惯上以为这是孔老夫子在哀叹滔滔而逝的东流水,其实不是——他哀伤的正是这貌似静谧,澄澈的秋水,只有在这里,他感受到生命真正消亡时的过程——但与许多人一样,我自那个立秋的日子误入秋水,像一尾快乐的鱼爬上岸之后,就很少有机会再涉入那同样的秋水中去了。现在,所谓城市的喧闹声和风沙悄然地磨钝了我的嗅觉和触觉,就连“望穿秋水”也成为我的一件十分奢侈的事了。
16、作者写“秋水”为什么要从“乡间”写起?(6分)

17、理解(2)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8、作者面对秋水有哪些人生的感触,请作简要概括。(6分)

19、文章在(5)段中引用“庄子和惠子的故事”和在(8)段中引用孔子的名言各有什么好处?试做简要分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
六、个性拓展题:(两小题任选一题。共6分)
20.针对下面的新闻写一段评论,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100字。(6分)
3月9日,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特邀委员、中国首善陈光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在高校推行更大的慈善行动,名牌大学的思想应再解放一点。富人的子女要读这些名牌大学,差一点分都可以收,但要高额收费。然后,把这些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点评:

21.请使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词语,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写一段表达人生感悟的文字。要求修辞合理,语言连贯,结句带有总结性,不少于45个字。(6分)
答: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人生“三要素”:著名女作家冰心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不可缺一。
  ②人生“三鼎足”:作家丰子恺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圆满人格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个足。缺了一足,鼎就必然立不成。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支撑起一个“大写的人”。
  ③人生“三信仰”:诗人徐志摩以“爱、自由、美”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信仰。
  ④人生“三味药”:胡适先生曾对毕业生赠言,谈到人生需要“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

你认为,哪些东西才能支撑并成就人生呢?请以“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 ③ 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茶陵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A( B油渍zì;C气喘吁吁xū;D熨贴yù)    2.D
3.D(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不合语境,应改为“潜移默化”.)
4.C.(A项缺宾语中心语,在“小康”后加“的高度”。B项成分赘余,“潜在的隐患”重复.D项“数百名”和“人群”搭配不当。)
5. C.(①句“一朵面朝我”使用拟人手法,颇有生气,又与后文“扭头掩面”照应、和谐,而“一朵灿烂地开着”仅一般描写,生动性明显不够;“故能遮住笑颜”与上下语境不协调,而“仍不能遮住笑颜”除语义连贯外,还能凸显盛开的花朵想遮又遮不住的情态。②句由“制造”而“创造”符合事理逻辑,“跳”是口语,“跃”是适合语境的书面语。)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翻译题10分,断句3分)
6.C(根据上下文,“具”应该是“完全”之意。)
7.B(B项都相当于“而”,用作连词,表修饰。A项,到/在;C项,才/竟;D项,像/你们。)
8.D(杨立守的是陈炤的遗体。)
9.(1)(3分)带领疲弱的即将溃败的士兵,抵抗士气极盛每天都在进攻的元军,激励振奋士气来守城。(评分点:羸惫,就,日,以,句意。)
(2) (3分)懂得军事的文人,匆忙仓促间担负起保卫一郡重任的小官,千百人之中一两个罢了。(评分点:兵,仓卒,句意。)
(3(4分)本朝的《经世大典》曾依次记载,像陈炤之死这件事,可以参照考证它的年代啊!(评分点:次第,书,若,参考,句意。)
10.炤死时 / 有仆杨立者 / 守之不去 / 北兵见而义之 / 缚之以归。(炤死时,有仆杨立者,守之不去,北兵见而义之,缚之以归。)
【参考译文】
陈炤,字光伯,毗陵人。咸淳元年登上进士第,当时已经四十六岁了,调任丹阳县尉一职。陈炤把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志向,喜欢到边郡做官,推荐他的人很多。(后)改任朐山知县。
咸淳十年,元兵渡过大江,江东江西的守军都投降了。元军连夜冒着风雪从沙武口渡到了马洲,准备攻打常州。第二年,宋朝命令原参知政事蜀人姚希忠的儿子姚訔居守常州,起复官职为知州;陈炤因为懂得军事而被恢复官职予以任用,增加一项差遣,以常州通判的身份来辅佐姚訔。姚訔、陈炤知道常州没有险要的地形可以据守,距离临安又近,不能防守,但又不敢用不正当的手段求生存,两人一同治理郡事。带领疲弱的即将溃败的士兵,抵抗士气极盛每天都在进攻的元军,激励振奋士气来守城,修补城墙,筹备粮草,整治军队。陈炤还把自己的财产输送给官府,作补给之用,不敢因为个人利益而使国家受损。亲身经历战斗四十多天,可谓尽心尽力了。等元兵到了常州城下,占据护城壕边后摆开阵势,(仍)坚持到最后不投降。城即将被攻破,姚訔死了,陈炤还在调兵与元军展开巷战。随从把马牵进庭院说:“城东北门有缺口,可以从常熟塘骑马突围赶往临安。”陈炤说:“我据守孤城,尽力了无援助而死,也是我的职责所在;离开城池一步,将死无葬身之地!”(他)派儿子逃出围城求取生路,说:“保存我宗族的血脉,不要回来!”赶走他,(儿子)边哭边离开。元兵来了,陈炤于是守城而死。
陈炤死的时候,有个仆人叫杨立的,守着陈炤的遗体不愿离开,元军看见了,认为他的行为很讲情义,将他捆绑而归。有一天要将他送给别人,杨立说:“我从您那儿得到活命,希望终身跟着您。如果将我送予他人,不如死了算了。”让他跟从到了燕地,才不至于死。杨立往来寻找常州人,找到一个叫僧璘的和尚,(嘱托僧璘)把陈炤死时的事情全部告诉他的子孙才罢休。元军罢兵后,丞相手下的军士陈管,是陈炤的孙子,说:“常州城破之日,元兵到天庆观时,观主不肯投降,说:‘我为我的主子而死,不知道有其他主子。’元军于是把观里的人全部杀光了。”陈炤的气节就是这样激励人心的。
陵阳牟献之说:“门户以及丧失,而要守住堂奥,形式已经很窘迫,而姚訔、陈炤的死,意义大概无愧于张巡、许远。”陈炤的朋友邵焕说过:“宋代的灭亡,镇守一方,穿着铠甲、戴着头盔为国难而死的,一百人之中不过有一两个人;懂得军事的文人,匆忙仓促间担负起保卫一郡重任的小官,千百人之中一两个罢了。像陈炤这样的,不也是很悲壮的吗?”
虞集说:“伯颜丞相攻取江南,反映征战过程和将士功绩的文书籍册都在官府中,可以有时间来考证它。本朝的《经世大典》曾依次记载,像陈炤之死这件事,可以参照考证它的年代啊!

三、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
(2)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茶陵”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