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89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9]
广东省增城市2010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增城市2010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学校、班别、姓名、试室号填写在答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盒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惭愧/蚕食 漂泊/漂白 涸泽而渔/和衷共济
B. 恫吓/吓唬 窒息/桎梏 空穴来风/呕心沥血
C. 忏悔/颤抖 禅让/阐明 数见不鲜/鲜为人知
D. 市侩/荟萃 谄笑/陷阱 对簿公堂/日薄西山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虽然一枝独秀,但也难以完全独善其身。曾经令不少律师趋之若鹜的国际金融业务领域,如今寒风阵阵、凛冽袭人。面对因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剧烈震荡,律师界应发挥抗击汶川大地震时的豪迈气概,同心合力,共同应对。我们不妨把这次危机作为一场大考,以检验律师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能力。
A.一枝独秀 B. 独善其身 C. 趋之若鹜 D. 同心合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权威人士强调:近年来,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矿难”,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B.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大会上,总书记胡锦涛讲话中的北方方言“不折腾”,引来了观众会心的笑声,同时也难倒了国内外媒体的双语精英。
C.我校二十周年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D.由于印度政治问题极为复杂,使得孟买恐怖事件引起了印度国内的巨大动荡,很难说政府能否控制住这一局面。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地震发生之后的72小时,被称为实施救援的黄金72小时,这72小时里, 。5月12日下午,从总书记、总理到徒步向震中挺进的战士,从压在断垣残壁下的孤儿到北京街头排队献血的大学生,无数人伸出手、挽起臂膀、迈着步伐、紧握生命、与时间赛跑。中华民族的无数个个体,在72小时绽放着 。
①早到一个震区,就意味着带去生命的希望;早到一分钟,就意味着多救出许多生命
②早到一分钟,就意味着多救出许多生命;早到一个震区,就意味着带去生命的希望
③人性的光辉、人格的光荣与人道的光芒
④人道的光芒、人性的光辉与人格的光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


浏览完整试题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①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卻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史记•张丞相列传》)
注:①留侯策:张良的计策,指请出“商山四皓”来辅佑太子,以巩固太子的地位。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       将:将军,将领
B.微君,太子几废           微:若非,不是
 C.戚夫人与吕后有卻邪   卻:嫌隙,仇怨
 D.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   征:征召,被征召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上以留侯策即止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①于是乃召周昌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①公强为我相赵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①周昌因谢病不朝见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周昌“为人强力,敢直言”的一组是 (3分)
 ①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     ②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③而周昌廷争之强          ④臣期……期……不奉诏
 ⑤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   ⑥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昌和堂兄周苛在沛公被封为汉王后,双双为沛公效劳。周苛在留守荥阳城的战斗中被项羽烹杀,周昌后来则被汉王任命为御史大夫。
 B.高帝骑着周昌的脖子,还问周昌自己是怎样的君主。周昌不畏强权,仍挺直了脖子骂皇帝。
 C.周昌本来就口吃,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所以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作者以“期”、“期”的口吃声来表现周昌憨厚,正直的性格特点。
 D.周昌坚强耿直,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对他都一直敬畏。因此高祖提拔了他,让他辅佐赵王,去担任赵王的相国。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
  ②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陶 者 蚕妇吟
梅尧臣 张俞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1)这两首诗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2)这两首诗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在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给分)(6分)
(1)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2)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4)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白居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重申清明的三种价值与理想
清明节,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缅怀逝者,追思先人:在北川老县城,万人公祭遇难者;在北京,45万市民祭奠亲人。和以往不同的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习俗如烧纸钱等也有了变化。诸如用鲜花代替纸钱、天堂信箱寄哀思、网上祭奠先烈等新的祭祀方式,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在以《清明上河图》闻名的开封,昨天举行的2009清明文化节,诸如蹴鞠、马球、斗鸡、抖空竹等具有民俗特色的表演活动,为前来祭祖、踏青的人们带来别样的乐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谈到清明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这幅行人悲伤、春雨缠绵的场景。从扫墓的习俗看,清明无疑是令人伤感的节日。又因为,寂静的春天,万物吐旧纳新,满地都是生命的芬芳,都是刚刚苏醒的泥土的气息,在这样美好的季节,人们怎能不去怀念那些不能与之分享良辰美景的逝者?而且,于国于家,总有一些生离死别的人和事,值得铭记。
然而,清明带给中国人的意象与价值,远不应止于此。虽然今天,它在名义上只是一个祭奠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
从时间上看,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最初只是一个节气,只是到了唐玄宗年间才与寒食合并,渐渐演变成怀念祭祀家族先人的节日。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明也渐渐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与内涵。


展开余下试题如有文史学者指出,清明除了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同样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暗合了“天地清明”、“人心清明”与“政治清明”等三重境界:
其一是来自天地自然的“清明”。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人是社会存在,同时又是自然存在。回想人世间的万般美景,还有什么比得上那树底清风、明月万里,更让人心旷神怡?
其二是来自心灵境界的“清明”。哲学家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本身。清明是关乎生命的节日,它让人从纷纷扰扰的空间之维回到时间之维,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每一次扫墓都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它不仅扫去逝者碑上尘埃,更扫去活人心里的尘埃,让生活回到生命本身,重归内心世界的宁净与“清明”。
其三则是“政治清明”,这也是人们最易忘却的一种“清明”。“清”就是法制与规章明晰,就是清廉无贪腐;“明”则是光明正大,是阳光政治。君不见,在古代中国,为官者的大堂之内都会以“明镜高悬”标榜。虽然腐败并不因此销声匿迹,但它至少表明了吏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政治理想———虽未能至,心向往之。
从自然、人心到制度,由“清明”勾勒出的三重境界,同样是三重理想。其包括的意义,既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包括寻回人心的价值与内在的安宁,以及为此必须寻求的制度上的保障。
清明时节,哀思寂寂。面对那些已然逝去的生命,或淡或浓,伤感总难免。然而,如上所述,哀伤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清明更是可以省思的日子,清明还有更广阔的自然诉求、精神理想与政治内涵。清明连接生者与死者,连接生态、生命和生活。在此意义上,以营造和谐、自由而美好的世界的名义,有必要重申“清明”所负载的三重理想。
(选自2009年4月5日《新京报》)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5分)
A.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清明节的祭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用鲜花代替纸钱、天堂信箱寄哀思、网上祭奠先烈等新的祭祀方式已很普及。
B.虽然清明时节万物复苏,但是谈到清明,人们总会先想到行人悲伤、春雨缠绵的场景,以致于不能在这美好的季节体会到些许的快乐。
C.作者认为,清明节虽然到今天在名义上还只是一个祭奠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但是,它应该带给中国人以更加丰富的意象和价值。
D.清明能让人从空间之维回到时间之维,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而扫墓能使生者实现与死者的对话,内心变得宁净而“清明”。
E.“政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追求的政治理想,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寻回人心的价值和内在安宁都需要的政治制度的保障。
13.以下各项,不能表现“清明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价值与理想”的一项是(3分)
A.清明时节,万物的生长,都清洁而明净。
B.清明是关乎生命的节日,让生活回到生命本身。
C.吏治清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政治理想。
D.清明让人们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与温暖。
14.从全文看,清明节的意义和内涵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4分)
15.作者为什么要“重申清明的三种价值与理想”?(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妈  嫂
黄自林
嫂子是村里娇小俊秀的妹子。我们弟妹几个和积劳成疾的爸妈是一张沉重的铁犁,只哥哥一个人拖着。嫂子却看上了我哥,要嫁到我们这个穷家来。村里人劝嫂子,说嫂子肯定会被拖累死的。
  嫂子出嫁那天,她的哭嫁歌唱得又多又好,亲戚大多都被嫂子唱哭了。那时候二角钱一碗米粉,嫂子竟然挣了三十四元三角哭嫁利市钱。村里的哭嫁女没谁能挣到嫂子的一半。
  嫂子嫁来的第三天就是九月开学。两个姐姐读初中,二哥三哥读小学。家里没钱也没值钱的东西,嫂子一分不留地拿出她的哭嫁钱,又拿出陪嫁的几匹的确良蓝布,为我们几个一人缝制了一套新衣裳。还差些钱不够,哥和嫂子就去担柴卖,我们几个也去,大大小小七个人排成一长溜儿,好多人替嫂子流泪,她是才过门三天的媳妇呀!妈妈哭哩,把嫂子搂在怀里,千言万语一句话:“我的宝宝哟。”
  家乡湄河是一条养人的河。嫂子让我哥在河里捕鱼,她去圩上卖。清早晨雾未散,嫂子就在河边望我哥的竹排,夜里又挑一盏渔灯坐排尾为我哥壮胆。每当捕到一只值钱的鳖或一条河鳗,一家人都要高兴许久。嫂子出奇的倔强,明日分娩,今天还挑一担红薯苗上岭种红薯。嫂子虽苦虽累,却没病,祖宗保佑我嫂子不会倒下。
  没几年,多病的妈妈就去世了。村里有个习俗,在妈妈灵前焚一根竹筷,竹筷倒向谁,妈就最疼谁。我们一齐围着竹筷跪,结果竹筷旋了一圈儿后,倒向了嫂子。妈妈心里有杆秤,嫂子在妈妈心里的分量比谁都重。嫂子哭着向妈妈磕了无数个响头,那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冬去春来一晃十年,姐姐和哥哥得益于嫂子也得益于苦难,上了中专.大学。嫂子的青春年华也为我们耗尽了。嫂子老了,我们长大了。
  我们不知怎样称呼我们的嫂子。村里所有的嫂子没人能及我嫂子的零头。嫂子像妈像姐,嫂子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永远不可能分开。
  姐姐从卫校毕业出来工作的那年,有一天,姐姐回来,一进家门看见嫂子的身影,就喊“妈——”嫂子回头看,姐姐才看清是嫂子。姐姐又喊:“嫂——”在这一瞬间,积聚在姐心头多年的情感如决堤的洪水倾泻而出,姐姐紧紧地搂住嫂子叫:“妈嫂——”姐姐一连叫了几声“妈嫂”。姐姐说:“妈嫂我毕业了,我工作了,就有钱了,您的苦日子也就到头了。”嫂子笑着哭了,说:“我知道的。”
  现在我们一家是村里最幸福的一家。我们像敬重我们的父母一样敬重我们的嫂子。作为回报,我们会使才三十多岁的嫂子不再受苦,我们保证。
村里人现在才说嫂子有眼力。嫂子说:“那时,尽管很饿,但他们是村里惟一不偷人家东西吃的一家人,他们的骨气可贵哩!”
16.本来,“妈”与“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说为何以“妈嫂”为题?(4分)
17.“嫂子却看上了我哥,要嫁到我们这个穷家来。”嫂子做出这样的选择,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哪些代价?(5分)
18.“现在我们一家是村里最幸福的一家”,你认为这家人的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草木知音吴征镒
吴晶晶
如果世界上有人能说出每一种植物的名字,了解每一种植物的习性,那么吴征镒一定是其中一个。
如果世界上有人能听懂每一种植物的语言,理解每一种植物的情感,吴征镒也是其中一个。
结缘草木
这位一生研究植物的科学家家里什么植物也没有种,那些花草树叶都清清楚楚地记在他的脑子里。
“现在我的身体不行了,做不了什么事情了。我搞了一辈子植物学研究,仍感到学无止境。”这位老科学家说。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这句古话说的是要尽力探索草木的本源。吴征镒院士曾亲笔书写了这八个字,刻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球场边的一块石头上。
他经常对年轻人讲述这八个字的意义,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展开余下试题吴征镒和植物打交道,第一位启蒙老师竟是家里的后花园。五六岁的他最爱去花园里玩耍,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让他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这个小时候喜欢琢磨花花草草的孩子,后来竟成了中国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大植物学家。
从懵懂孩童到耄耋老者,吴征镒一辈子沉浸在他钟爱的植物学研究中,践行着“极命草木”的精神。
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吴征镒被称为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这样的赞誉来自于吴征镒对植物学研究的热爱和数十年的潜心积累。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还是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艰难,或是在动荡的“文革”时期,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植物学研究。
在西南联大任职期间,他创建了一间用破木箱和洋油筒建成的植物标本室,这个简陋的标本室竟然拥有2万多号标本;他在云南进行了大量的科考调查,和几个年轻教师在昆明郊区一个土地庙里自画自刻自印,历时3年,出版了石印版的《滇南本草图谱》。
他还用了整整10年时间,抄录和整理了我国高等植物各种属的文献记载,以及这些植物的分布,完成了一套3万多张的中国植物卡片,成为后来《中国植物志》最基本的资料之一。
“他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之一,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植物有着广博知识的真正学者。”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样评价吴征镒。
“摔跤冠军”
植物学研究离不开野外考察。吴征镒以花甲之龄,仍一次次到西藏、新疆等地考察。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塔什库尔干沙漠里的仙人掌与他说着只有他才懂的语言。
植物王国云南更是吴征镒考察最频繁的地区。每逢雨季,云南的红土地让这位植物学家可吃了不少苦头,因为吴征镒长了一双平脚板,走路不稳,经常摔跟头。
“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叫‘摔跤冠军’,但是他满不在乎,因为摔跤还给他带来过意外收获。”昆明植物所原所长周俊院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文山考察,吴征镒在密林中摔了一跤,当他坐在地上的时候,发现了一棵白色寄生植物,仔细一看认出是“锡杖兰”,这是中国植物分布的新记录。
他总是自己做最基础的工作,从野外考察,到写出名录,再带领大家分科分属编写。除了植物的名称,科、属、种,定名人,发表日期,分布区及用途外,他还详细描述历代植物文献中的记载,一丝不苟。和吴征镒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说,吴老是真正“沉在下面”做学问的科学家。
壮心不已
耄耋之年,吴征镒仍在关注着我国植物学研究的动态。
“这一年多来,他的眼睛不行了,耳朵背,行动不便,但他仍坚持每天工作3个小时。”他的秘书杨云珊说。
2003年、2004年、2006年,吴征镒作为主要执笔人完成了三部共计430余万字的专著;2007年,他在91岁高龄应邀出任《中华大典•生物学典》的主编。
当得知自己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时候,这位一生淡泊名利的老科学家说:“我的工作是大家齐心协力做的居多,今天个人得到国家如此重大的褒奖,我只能尽有生之力,多带一些年轻人,带他们走到科学研究的正路上。我的能力有限,我愿意把我的肩膀给大家做垫脚石。”
92岁的吴征镒,爱着每一片绿叶,他的生命之树也因此而常青!
(摘自“新华网”2008年1月8日,题目有改动)
19.文章标题中为什么称吴征镒为“草木知音”?(4分)
20.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这篇人物通讯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5分)
21.吴征镒从事植物学研究的事迹能给我们哪些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阅读下面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下表是德国心理学家埃宾豪斯研究遗忘规律得出的数据。
时间
(天数) 即时 一天后 两天后 …… 31天后
保持
(百分比%) 100% 40% 30% …… 20%
(1)这个数据表说明了怎样的规律? (3分)
答:
(2)这个规律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分)
答: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有位主人请客,约定时间就要到了,但只来了三个客人。主人很着急,便自言自语道:“怎么回事,该到的都没有到。”三位客人一听此言,很不高兴,便各自找借口走了。尔后,其他客人陆陆续续到齐了,但不见前三位客人返回,于是主人伤感地对客人们说:“不该走的又走了。”结果,客人们在宴席开始不久,纷纷找借口告辞了。主人感到非常地尴尬。
 (1)为什么先到的和后到的客人都纷纷提前告辞?(35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如果你是主人,该怎么说,才能把客人留住?
  ① 对先来的客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字以内)
② 对后来的客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字以内)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以“走向彼岸”为题,写一篇文章。
《现代汉语词典》对“彼岸”的释义有:①(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②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脱生死的境界(涅槃)好比彼岸。③比喻所向往的境界。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一、(12分)
1.D (kuài/huì,chǎn/xiàn,bù/bó;A.cán,piāo/piǎo,hé;B.hè/xià,zhì,xuē/xuè;C.chàn,shàn/chǎn,xiān/xiǎn)
2.C(“趋之若鹜”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3.B (A滥用否定词,致使语意相反,应去掉“不”;C句式杂糅,“大多是……”与“以……为主”两种句式杂糅,可改为“大多是高二年级的师生”或“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掉“由于”。)
4.C(前一空从前文强调时间角度来考虑,后一空从三个短语语意由轻而重来考虑。)
二、(35分)
5.A( 将:带兵,为将领。此处用作动词。)
6.D(①因:连词,于是。②因:介词,依据、凭借。A项:以,介词,因为。 B项:乃,副词,于是,就。C项:为:介词,替)
7.D(①是周苛骂项羽的话;⑤是赵尧叫汉王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尊贵而又刚强的相国。)
8.D(“提拔了他”不对。高祖说:“我非常了解这是(左迁)降职,但是我私下里又实在为赵王担心,再三考虑,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谁也不能用作。真是迫不得已,您就为我勉强走一遭吧!”)
9.(1)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4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对。我考虑此事也像这样,但是众大臣中谁能(担此重任)呢?
(3分。然1分,而1分,大意1分。)
  ②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他的相国周昌让赵王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增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