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420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2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课课练
17.《公输》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人教版教材课文《公输》)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公输盘不说: ②请说之: ③知而不争: ④不可谓知类:
⑤起于鲁。______⑥不可谓仁。________⑦然胡不已乎?_______⑧胡不见我于王。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赏赐百千强. B. 为与此同类.
C请说之.诣太守, 说如此 D见公输盘. 胡不见我于王.
3.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1分)
荆 国 有 余 于 地 而 不 足 于 民
4.翻译下面句子。(2分)
夫子何命焉为?
5.(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3分)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2分)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6.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2分)
7.“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做这件事吗?请简答。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宋无长木。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必为有窃疾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皆以美于徐公。B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C荆之地方五千里。余年幼时,方出神。D必为有窃疾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与“子墨子解带为城”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为何若人。B夫子何命焉为。C武陵人捕鱼为业。D孰为汝多智乎。
18.《孟子》二章(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②,环⑨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④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⑥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⑦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⑩,亲戚畔⑧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兵革非不坚利也。 池非不深也。 固国不山溪之险。 亲戚畔之。
2.选出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水陆草木之花。C肉食者谋之。D两狼之并驱如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浏览完整试题
4.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________是。得“人和”最佳的局面是_________。
(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7.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乙,并结合文言文甲做6—9题。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③足兵 兵 ④民信之矣 信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0. [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
11.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一.阅读段文言文,【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结合文言文【乙】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一)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齐人也,坐盗 ②叶徒相似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7.各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楚王和晏子的形象特点。(2分)
(二)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及官抚军①,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
赀财皆为所干没②,始悟其奸,稍稍谯③责之。乙挟甲阴事,遽反噬④。甲不胜愤,乃投牒诉城隍。
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
神喟然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⑤而绐谁耶?渠⑥恶贯将盈,终必食报,若公则自贻伊戚⑦,可无庸诉也。”(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官抚军:做官至抚军。抚军,官职名。②干没:吞没。③谯:责备。④反噬:反咬一口。⑤绐(dai):哄骗,欺骗。⑥渠:他。⑦自贻伊戚:自作自受。
8.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2分)
及官抚军 乙险恶如是
A. B.
及郡下,诣太守 是进亦忧,退亦忧
公不畏之 渠恶贯将盈
C. D.
悍吏之来无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10.从“甲”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2分)
19.鱼我所欲也(节选)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4.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篇 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B、故患有所不避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然则北通峡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孟子认为,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同时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B、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选文的主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C、选文开头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比喻“舍生取义”,引出中心论点,自然贴切。
D、在孟子看来,不仅贤人,就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都会作出合乎义的选择。
8.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尔而与之 蹴:
展开余下试题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9.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11.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21.《曹刿论战》
文言文阅读(共9分)
21.《曹刿论战》,完成第11—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又何间焉 间: ②小惠未徧 徧 :
③神弗福也 福: ④牺牲玉帛 牺牲: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
⑶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
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6.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
曹 刿:
鲁庄公:
7.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
答: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完成17~20题。(共12分)
甲 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门庭若市: (2)面刺: (3)期年:
(4)不相说: (5)走: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
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王之蔽甚矣 蔽: 2)时时而间进 间: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邹忌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谏成功的?(2分)
8.解释下列语录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能谤讥于市朝 谤: (2)闻寡人之耳者 闻: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0.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2分)
11.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2分)
(二)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人有市鸟枪归者 ②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
14.张秀才的优点是: ,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 。(各写出一点即可。)
(一)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
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
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
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
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1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1)跳而越者与千金( ) (2)顾见猛虎( )
1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
译文:
17.对于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的“势”分别是指什么?(3分)
答:
23.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诚 感: ④越明年 越: 。⑸惩山北之塞 ⑥ 固不可彻。 ⑺何苦而不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3.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
4.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6.课文最后说“帝感其诚,”所谓的“诚”指的是什么?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甚矣,汝之不惠。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D河曲智叟亡以应。
20《庄子》故事二则
24.《诗经》两首
3.用课文原句填空。(9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4)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5)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诗人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希望“________,________”,以此决心奋战沙场,为国家献身。
(8)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文天祥所表现出来“________,______”的气概。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武判官归京》)
④不畏浮去遮
上一篇:
深圳华富中学九年级12月语文月考卷
下一篇: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人教版九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