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2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0]
广东省广州市三水县2010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广东省广州市三水县2010届高三联考试题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所题目的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畸形 稽查 珠玑 缉捕 羁旅异乡
B.晦涩 污秽 贿赂 市侩 讳疾忌医
C.老妪 熨斗 鬼蜮 驾驭 欲盖弥彰
D.炙热 轶事 对峙 桎梏 博闻强识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凡是小兰起草的文件,李局长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退回。(挑肥拣瘦)
B.封建社会里的“豪强”和“官家”历来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C.就在吴小波被这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弄得措手不及的时候,一个更大的打击还在后 头,真是屋漏偏遇连夜雨。(祸不单行)
D.倘若没有群众相助,我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的纽约、洛杉机、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奥运会的实力。
B.火星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但科学家们至今未能解释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生命,而火星上却荒凉一片?
C.本届美国大选投票,是从美国东部时间11月2日上午8时开始(北京时间11月2日晚上9时),美国东部时间2日晚上8时截止(北京时间3日上午9时)。
D.这场音乐会正如谭盾所言,“给观众带来的不是一张真正的地图,而是一张寻找根源的地图,在里面你能找到让心灵回家的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江西东乡县、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发现了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 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采取了捕杀和紧急强制免疫,疫情已得到控制。
B.古城淮安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洪泽湖、铁山寺、明祖陵、周恩来故居等名胜古迹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当今社会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D.联合国医疗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艾滋病感染者。
二、(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人之死
“人之死”是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事物的秩序》中提出的一个关键概念。他通过对西方人文科学进行的历史考古发现,“人”的概念是在十八世纪末期之后进入知识学科的。从那时开始,“人”成为语文学、政治经济学和生物学的知识对象。此前,人文学科虽然发现了人的存在,但并没有将人当作一个特殊的对象来看待,人并不是这些学科的中心,这些学科也“没有关于人本身的认识论意识”。只是到了十八世纪末期之后的现代思想中,人既是知识的客体,又是认知的主体,既是人文学科捕捉的对象,又是这些学科得以奠定的基础,成为学科和知识的中心。人文学科正是以人的秘密做基础来展开自身的学科想象。这个诞生于十八世纪的知识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诞生”的过程。而无论是“诞生”还是“死亡”,并不是意味着作为一个具体实在的人的诞生或死亡,而是指人文学科中作为知识对象和知识客体的“人”的诞生或死亡。


浏览完整试题这样一个学科中的人,就是一个概念的人,或者说就是人文学科所形成的人的概念。福柯将十八世纪末期以来的现代思想对于人的分析称作人类学,它由康德开创。正是在人类学中,人成为中心。它的基本问题是“人是什么?”它贯穿了整个十九世纪。但是,福柯却宣布这种人类学将要死掉了。这就是所谓的“人之死”,或者说,就是人的终结或人的消失。显然,这里的“人之死”,是作为某种知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人的死亡,是以人为中心的学科的死亡,是以康德的人类学为基本配置的哲学的死亡,最终,十八世纪末期以来的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知识型的死亡。但是,这样一个观念意义上的“人”是如何死亡和消失的呢?
福柯借助尼采提出了这个问题。尼采的“上帝之死”和超人思想是“人之死”的哲学起点。超人正是对人和人性的克服,超人将取代人,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的消失。在福柯看来,上帝之死同人的消失同义。在尼采那里,上帝和人相互归属,人与上帝存在着一种亲缘关系,紧紧地缠绕在一起。二者的意义只有依赖于对方,只能在以对方为参照、为语境、为解释的条件下才能被阐发,他们无法彼此隔绝和孤立。上帝只能是人的上帝,人只能是被上帝所俯瞰的人。就此而言,人和上帝是孪生子。只有在这种相互依托、相互寄生的意义下,“上帝和人才相互归属”。人和上帝具有怎样一种牢靠而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尼采看来,上帝常常让人负债于他,在人和上帝的契约关系中,人占据着债务者的位置,人和上帝的关系成为一种欠债和还债关系。作为债务者的人,被上帝免除了债务,也因此免除了因为债务而该得的惩罚。但人并不因此解脱,反而充满了罪感、负疚和责任。这样,在上帝面前,他愈发谦卑恭顺。他应该不停地偿还、同情、怜悯、牺牲。他的罪感意志构成了他的全部存在性,这也决定了他在上帝面前的永远敬畏和臣服。他的一切,无论哲学还是伦理、行动还是意识,总是处在上帝的凝视下,总是以上帝为准绳,以上帝为永恒的裁判、起源和理念,人无法摆脱上帝的诅咒。同样,就上帝而言,如果没有人,没有人的行为、道德、意识、哲学,没有人的全部存在性,上帝同样没有自己的存在意义。上帝的发明正是人的发明,上帝的出现正是人的出现的结果,上帝是为人而生的,它的职责、任务、价值和意义,它的全部起源性要素只有在控制人、操纵人的参照物这一点上才可以得到解释。这样,上帝和人须臾不可分离,二者互为参照,既是父子关系,又是孪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如果一方死去了,另一方也将死去,如果一方失去了全部的存在性,另一方也将堕入虚无之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福柯说,“上帝之死和人之消失别无区别”。
但是,尼采的“人”和福柯的“人”并不完全相同。尼采更多地将道德意义和情感意义根植于人之内。他将内疚、责任、仇恨、善、恶、爱等的内容作为人的中心所指。尼采的上帝之死,意味着一种作为道德形象的人之死。上帝死去了,上帝所施加于人的责任、愧疚、痛苦、同情和怜悯——这些道德素质——也将死去。超人和人的差别在于,超人摆脱了人的这些道德负担,摆脱了人的这些禁忌、束缚和内心的自我压力,变得身轻如燕、无所顾忌、从容潇洒、神志健全而又孔武有力。但是,福柯的人并不是一个道德和伦理主体,是一个与道德无缘的知识形象。人,是一个概念的人,是知识学科建构和想象出来的人。人之死,是作为学科内容的知识形象的人的消失。既然这个学科对象消失了,那么在这个对象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伦理主题和人文主义当然也会随风飘逝。如果说在尼采这里,是道德的人的死亡,导致概念的人的消失;那么,福柯则将尼采颠倒过来,概念的人先死去,道德的人自然就不存在了。尽管二者的逻辑次序不一样,但人之死和伦理主义的消失紧密交织,道德的人和概念的人,伦理主体和知识主体,人文主义和人类学,其中之一的死亡,其中之一的丧钟必定敲响另一个的丧钟。 (选自2006年第一期《读书》)
5.下列对“人类学”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学中“人”的概念是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B.人类学是对十八世纪末期以来的所有对于人的分析的思想的通称。
C.人类学中人成为了学科和知识的中心,也是从这个学科诞生之日起人文学科才发现了人的存在。
D.福柯认为,康德开创的人类学中观念意义上的“人”将走向死亡。
6.下列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人文学科是以人的秘密做基础来展开自身的学科想象,这是从十八世纪开始的。
B.“人的诞生”的过程,并不是意味着作为一个具体实在的人的诞生,而是指人文学科中作为知识对象和知识客体的“人”的诞生。
C.在尼采看来,上帝常常让人负债于他,从而让人充满了罪感、负疚和责任。
D.尼采认为,人和上帝具有一种牢靠而密不可分的关系;福柯认为,这种关系使得上帝之死与人之消失没有区别。
7.通观全文,以下推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采认为超人没有情感,没有自我道德约束意识,没有责任感。
B.人文学科至少应该包括语文学、政治经济学和生物学。
C.尼采的“上帝之死”和福柯的“人之死”从理论上讲互为因果关系。
D.人类学不仅仅只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
三、(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马中锡,字天禄,故城人。父伟,为唐府长史,以直谏忤王,械送京师,而尽缧其家人。中锡以幼免,乃奔诉巡按御史。御史言于王,释其家。复奉母走京师诉冤,父竟得白,终处州知府。
中锡举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刑科给事中。万贵妃弟通骄横,再疏斥之,再被杖。公主侵畿内田,勘还之民。又尝劾汪直违恣罪。历陕西督学副使。
弘治五年,召为大理右少卿。南京守备太监蒋琮与兵部郎中娄性、指挥石文通相讦,连数百人,遣官按,不服。中锡偕司礼太监赵忠等往,一讯得实。性除名,琮下狱抵罪。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寇尝犯边,督军败之。引疾归,中外交荐。
武宗即位,起抚辽东。还屯田于军,而劾镇守太监朱秀置官店、擅马市诸罪。正德元年入历兵部左右侍郎。刘瑾初得志,其党朱瀛冒边功至数百人。尚书阎仲宇许之,中锡持不可。瑾大恚,中旨改南京工部。明年冬,逮系诏狱,械送辽东,责偿所收腐粟。逾年事竣,斥为民。瑾诛,起抚大同。中锡居官廉,所至革弊任怨,以故有名。


展开余下试题六年三月,贼刘六(名宠,其弟刘七,名宸)等起,陷城杀将吏。中锡(与张伟)受命出师,败贼于彰德,既又败之河间,进左都御史。然贼方炽,诸将率畏懦,莫敢当其锋,或反与之结。参将桑玉尝遇贼文安村中。宠、宸窘蹙,跳民家楼上,欲自刭。而玉素受贼赂,故缓之。有顷,彦名持大刀至,杀伤数十人,大呼抵楼下。宠、宸知救至,出,射杀数人。玉大败。中锡虽有时望,不习兵,见贼强,诸将怯,度不能破贼,乃议招抚。谓盗本良民,由酷吏宁杲与中官贪黩所激,若推诚待之,可毋战降也。而朝廷以京军弱,议发边兵。中锡欲战,则兵未集,欲抚,则贼时向背,终不得要领。由是,中锡谤大起,谓其以家故纵贼。言官交劾之,下诏切责。中锡犹坚持其说以请。兵部尚书何鉴谓“贼诚解甲则贳死,即不然,毋为所诳”。既而宠等终不降,乃遣侍郎陆完督师,而召中锡、伟还。
初,中锡受命讨贼,大学士杨廷和谓杨一清曰:“彼文士耳,不足任也。”竟无功,下狱论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五》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尽缧其家人 缧:捆绑犯人的大绳子,这里用作动词。
B.蒋琮与……娄性、石文通相讦 讦:揭短,说坏话
C.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 擢:降职
D.竟无功,与伟同下狱论死 竟:最终,终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中锡以幼免,乃奔诉巡按御史。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而劾镇守太监朱秀置官店、擅马市诸罪
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中锡犹坚持其说以请。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逾年事竣,斥为民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中锡从小就遭遇家庭不幸。他的父亲马伟,是唐府长史,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唐王,家人都受到牵连。马中锡年幼,才得以幸免。
B.马中锡读书时很聪明,他在成化十年参加乡试考第一,第二年成进士,被授予刑科给事中的职务,很顺利地进入官场。
C.马中锡判案注重调查,公正准确。弘治五年,马中锡被召为大理右少卿。他同司礼太监赵忠一同去很好地处理了娄性、蒋琮一案。
D.刘瑾怨恨马中锡,因为马中锡揭露了他虚报边功的事,刘瑾就有意诬陷他,请旨把他降职,又指责并要他赔偿所收的腐烂粟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万贵妃弟通骄横,再疏斥之,再被杖。

(2)然贼方炽,诸将率畏懦,莫敢当其锋,或反与之结。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杜甫的《蜀相》中慨叹诸葛亮壮志未酬、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两句诗是:
“ , 。”
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姜夔《扬州慢》)
(2)柳永《雨霖铃》中的“ , ”常用来表现亲朋洒泪而别、欲语难言的感人场面。
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少焉,______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
五. (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窗外的风
看着窗外的风。
等等,风是可以看的吗?应该可以吧,那随着时间飘过的,悠久的风。都市里的人群像躁动的浪涛,不会因为每个人,或者说是伴着浪花沉浮的沙粒而短暂停留。而我们,会不会在飘到下一个入海口时,就忘了自己是从哪来的?
的确,叶子飘落有可能是因为秋的枯黄,但是更有可能是因为……树的不挽留。水里的沙、天上的云、落下的雪,轻得连声音都没有。那么,作为人间的一员,生老病死会不会也像落雪一样——无声无息?
但人毕竟是有感情的。于是,人就把过往堆叠,淡淡地蒙上一层记忆的色彩,飘出一阵阵怀恋的气息。无论是童年吹泡泡的花园,少年匆匆踏过的街市,中年时经历过的繁华,老年时模糊的视线……只要是出现过的,往往会有美丽的记忆色彩,温柔地笼罩着。
少年人可能没办法理解比自己大上很多岁的人,但是看着只到自己腰际,或是刚到肩膀的孩子,他的眼睛里,总有你可以读懂的东西。这大概就是记忆的功劳。
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喜欢过的音乐,感动过的故事,都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可以轻到被遗留在脑海深处,但是联想起来,却总不会彻底忘记。而我们的思想,其实,也是这一点点喜欢,一点点讨厌,一点点感动留下的回忆,慢慢磨出每个人特有的美丽形态。
所以,当我们被岁月的浪涛,翻覆得晕头转向,却还留有最初的坚持,最初的梦。就是因为有这些宝贵的能量,我们才会不管眼前的风浪,注视着初晴的光。即使只有微微的曙色,还是勇往直前。
而现在的我们,回忆起以前的自己,即使是几分钟之前的,大概也会微微笑,嘴角微微扬,头轻轻地摇。可见,记忆会让我们越来越成熟,却绝对不会让我们忘掉过去,迷失自己。
过去、现在和未来,被奇妙的线牵引,存在着莫名的巧合,惊人的重复。只有记得住过去,才能看得到未来。
透过厚重的玻璃,看自己生活的城市,灯火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但窗畔的脸,又多了几分成熟。有时候,不得不感慨时间快得令人揪心。然而,能够把这层烦乱抚平的,只有记忆里天空的颜色。
看着曾经出现过的景象,大概会有模糊的重叠,那是因为留有当时的视线。时光飘过,曾经的身影朦胧,感情骄傲地宣布惊人的改变,但回忆到过去的时候,微微的酸涩就骗不了自己。
太多追不回的、珍贵青春的记忆,就失落在这个城市的风里。推开窗户,伸手触摸柔柔的空气,隐约知道了风的流向。
14.“那随着时间飘过的,悠久的风”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5.少年人“看着只到自己腰际,或是刚到肩膀的孩子,他的眼睛里,总有你可以读懂的东西”,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4分)



展开余下试题
16.作者为什么说“只有记得住过去,才能看得到未来”?结合全文归纳。(6分)


17.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分)
(1)第一段“窗外的风”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2)结合全文理解“推开窗户,伸手触摸柔柔的空气,隐约知道了风的流向”一句的内涵。(4分)


六、(15分)
18.先剔除两个与段意无关的句子,再把剩余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①血检时间安排在排演莫扎特的《安魂曲》的前后60分钟。
  ②最近出版的《美国通俗艺术》上,刊载了一位歌唱家的最新专辑曲目。
  ③一个星期之后,当演员在不演唱的情况下只听一遍《安魂曲》录音,他们发现血液中的成分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④法兰克福大学的科学家对职业合唱团的演员进行了血检。
  ⑤前者是免疫系统中担当抗体的蛋白质,后者是一种抗紧张情绪的激素。
  ⑥据此,研究人员认为,唱歌不仅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而且还能极大地改善演唱者的情绪。
  ⑦他们发现,甲种免疫球蛋白和皮质醇的浓度在排练后都有了明显的增加。
  ⑧歌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造,这种创造过程是体验、理解、再体验、再理解的过程;也是从第一感觉出发,寻找第二感觉并穿越第二感觉的升华过程。
  应先剔除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剩余六句组成语段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6分)
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③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最佳的一条是: (填序号)
理由:
20.仿照示例,从鲁迅、巴金、老舍、曹禺、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中任选一位,另写—段话。(要求:句式大致相同,字数可以有所增减)(5分)
示例:向你致敬,冰心。你的《寄小读者》养育了我。从此,什么仇恨也不能把我拉入深渊,唯有童心的向导能把我引入爱的天国;什么困难也不能使我消沉颓靡,唯有乐观的心态能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长途跋涉时,偶尔停下来,倒一倒鞋中的沙砾,前行的步伐将更为有力;风雨兼程中,偶尔停下来,听一听虫鸣鸟叫,心境会变得宁静而悠远。偶尔停下来,回眸曾经忽略的感动,生命的种种况味蓦然顿悟……当你裹挟在物质的洪流中滚滚向前的时候,是否想过给自己日益慌张和急迫的心灵寻一片休憩之地和补给之所?
请以“偶尔停下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定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一~三(每题3分,共30分)
1.A
2.A(A项中“挑肥拣瘦”指挑选对自己有利的,含贬义。应为“吹毛求疵”)
3. D
4.C (A.成分残缺,“免疫”后应加上“措施”;B.不合逻辑,“为中外游人所倾倒”应改为“倾倒中外游人”;D.“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赘余)
5.D(A由第一节第二句话看出,人类学概念不是米歇尔•福柯提出的;B“所有对于人的分析的思想”不对,第二节第二句话中说是“现代思想”;C由第一节第四句话看出,人文学科早在十八世纪末期以前就发现了人的存在。)6.C(作为债务者的人,被上帝免除了债务,也因此免除了因为债务而该得的惩罚。但人并不因此解脱,反而让人充满了罪感.负疚和责任。)
7.C(不存在因果关系)
8.C(擢:升职)
9.A(两个“以”字都是介词,解释为“因为”;B项前句“而”字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后句“而”表假设关系,解释为“如果”;C项前句“其”字是代词,“自己的”,后句“其”字是语气副词,解释为“难道”;D项前句“为”字是动词,解释为“成为”,“作为”,后句“为”字,通“伪”动词,解释为“假装”。)
10.D(马中锡揭露了他的党羽虚报边功的事。)
四、(23分)
11.(共10分,每小题5分)
(1)万贵妃的弟弟万通骄横跋扈,(马中锡)两次上疏斥责他,结果马中锡两次受杖责。(共5分,句意通顺1分, “再”“疏”“被”“杖”各1分)
(2)可是当时贼兵气焰正盛,(先去的)几个将领大都胆小懦弱,没有谁能挡住贼的锐气,有的反而和他交结。(共5分,句子通顺1分,“炽”、“率”“莫”“或”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马中锡,字天禄,(河北)故城人。父亲名伟,是唐府长史,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唐王,被戴上刑具送往京师,家人都受到牵连。马中锡因为年幼,才得以幸免。马中锡就到巡按御史处(诉冤),御史就把这情况向唐王报告了,唐王释放了他一家。又陪母亲到京师各处诉冤,父亲终于洗清冤枉,最终当了处州知府。
马中锡在成化十年参加乡试考第一,第二年成进士,被授予刑科给事中的职务。万贵妃的弟弟万通骄横跋扈,(马中锡)两次上疏斥责他,结果马中锡两次受杖责。公主侵占京城附近老百姓的田地,马中锡判她归还百姓。又曾弹劾汪直违命骄横之罪。马中锡历任陕西督学副使之职。
弘治五年,马中锡被召为大理右少卿。(当时)南京守备太监蒋琮与兵部郎中娄性、指挥石文通相互攻击,连累数百人,派官员调解,双方都不服。马中锡偕同司礼太监赵忠等一同去(处理这事),调查得到真实情况。娄性被除官名,蒋琮被抓进监狱获罪。马中锡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作抚宣府的巡抚。外寇曾侵犯边疆,(马中锡)督军打败了敌人。因为身体的原因归回,内外都受到称赞。
武宗即位后,马中锡被起用做辽东巡抚,让军队(没有打仗时)就屯田(种地),还弹劾了镇守太监朱秀私购官店、霸占马市等罪行。正德元年回京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广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