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38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1]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2009-2010 新英中学高一语文月考测试题
答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百舸gě 遒劲qiú 租赁 lìn 斥骂 chì
B. 解剖 pāo 慰藉(jì) 篱笆bā 游说shuō
C. 青荇 xìng 喋血dié 桀骜 ào 作揖yī
D. 莅临lì 屏息 bǐng 嘈杂 cáo 弄堂lò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峥嵘 殒身不恤 惺忪 长歌当哭 B、蠕动 世外桃园 执拗 各行其事
C、蹒珊 叱咤风云 恶梦 良晨美景 D、浸渍 迥乎不同 尸骇 至高无尚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地拉长缩短,百无聊赖,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消。
B、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的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
C、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D、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 如果没有________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真正懂得长辈们的艰难呢。
③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应当懂得欣赏_____的艺术,懂得欣赏自己民族的经典作品。
④ 去年4月10日,郑煤集团超化矿发生透水事故后,郑煤集团_______认真反思事故教训,_______将责任事故演化为“英雄好事”,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
A、 窜改 体味 文雅 不仅不/反而
B、 篡改 体验 高雅 不是/而是
C、 窜改 体验 文雅 不是/而是
D、 篡改 体味 高雅 不仅不/反而
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 亲附
B、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 原谅
C、焉用亡郑以陪邻 用:拿、用
D、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 绕
6、下列加点词活用属于名词做状语的一项(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D、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也不同
8、下列句子属被动句式的一项( )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D、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9、下列特殊句式中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浏览完整试题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夫晋,何厌之有?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其为《春秋》所作的“传”,故又名《春秋左氏传》。此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从体例上看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33篇,集中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它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也是伟大的历史著作。鲁迅赞美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论语》成书于春秋末年,相传是孔子所作,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分20篇,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二、默写与诗歌鉴赏(18分)
11、默写 (10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
(2)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大行不顾细谨, 。
(5)岁寒, _____________。(《论语 子罕》)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论语•卫灵公》)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8) ,凌万顷之茫然。
(9) ,抱明月而长终。
(10)王安石游览褒禅山之后,悟出了什么治学之道: 。
12、诗歌鉴赏(8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宋之问获罪被贬陇州,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径汉江而作此诗。)
有人曾经将“近乡情更怯”改成“近乡情更切”,试比较你认为哪种表达效果更好?(3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① (杜 甫)
去郭轩楹②敞,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1)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典范,请具体分析其艺术手法。(3分)



(2)概括这首诗的中心思想。(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16分)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3、词语解释(6分)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 泣:
(2)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 友:
(3)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固:
(4)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卒:
14、简答题:(4分)
(1)文中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及人生态度?


(2)指出“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15、翻译:(6分)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虽世殊事异,所以游目骋怀,其致一也。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阅读《荷塘月色》,然后完成16—19题:(16分)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 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 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的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模模糊糊地哼着棉歌。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


展开余下试题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 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 ,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象 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 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象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 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 ,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 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 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 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一了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 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 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象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象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 ,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 青如水。今晚若有人采莲,这儿的莲花也算是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音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16、作者写荷塘月色的高明之处是把荷塘和月色作为一个整体来写。荷塘的景物是月下的景物,月色又是荷塘里的月色。(5分)
写荷塘,主要抓住荷叶和荷花的 “形”: ,“色”: ,“香”:
写月色,主要抓住 “光”: ,“影”: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找出本文描写作者心情的语句,理出作者的行踪,说说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本文的行文顺序又是什么?(4分)


18、阅读下面句子,分析其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19、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想起采莲的事,又引用了《西洲曲》,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5分)



五、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0分)
20、请将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概括出来,不超过25个字。(4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们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答:
(不超过25字)
21、对联(2分)
上联:小试卷铺开赛场,谁是语林高手
下联: 。
22、仿照 的句子,以“目标”为话题,在 上另写两个句子。(4分)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目标的确立,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丰富了生活的内涵。人生有了目标,

六、写作(60分)
中国有句古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历史上对于“玉碎”和“瓦全”却有着不同的选择。比如屈原“宁赴常流葬乎江鱼腹中”,也不愿“以放任自流,而苟活于人世”;司马迁却选择了“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请你以“玉碎与瓦全”为话题,联系社会实际,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2009-2010新英中学高一语文必月考试题(答案)
1、 B 2、A
3、D [解析]A项“百无聊赖”,聊赖:依赖;指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B项“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C项“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D项“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D项“无可厚非”不合语境,应为“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4、D(①“窜改”,只有改动的意思,而“篡改”却有“用作伪的手段对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或曲解”的意思,可见①只能选“篡改”;②“体味”,仔细体会、玩味,只是动词,做谓语可以带宾语。“体验”,通过实验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③“高雅”,格调高尚而不俗气,主要用来修饰人的言行,作品和事物的风格、内容等;“文雅”,温和而有礼貌,主要用来修饰人的言谈举止;④“不仅不……反而……”表递进关系,“不仅不”指出否定意思,“反而”以肯定的方式推断出更进一层的意思;“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
5、 C 6、D 7、D 8、B 9、D 10、D 11、略
12、 (1)、原文好。作者被贬岭外,远离家乡,长时间没有家人音讯,不知家人是否会受自己的牵连而发生变故。原来只是思念和担心,现在临近家乡,更怕这种担心变成现实。因此这样写更能体现是人此刻复杂的心情。
(2)1、中间四句承“眺望”而写景物。视角由远而近,由下而上,描写动静相宜。写浩荡的江水是远景,描树木花朵是近景。如果说颈联是写静景,那么颔联就是写动景了:鱼儿在细雨中欢欣地畅游,燕子在微风里倾斜地掠过。“出”、“斜”二字,传神的描绘出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是逼肖生动的细节描写,传达出的是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加横线的要点“由远而近,由下而上”、“动静相宜”、“细节描写”,任意答对一处得3分。)


展开余下试题2、这是一首描写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春天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草堂环境的开阔幽静;表现了诗人优游闲适(热爱大自然春天)的心情。(所写内容合乎要求即可得分)(2分)
13、略 14、热爱生活,享用清风明月的乐观旷达的人生观。 15、略
16、形: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色:白,香:缕缕清香,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影: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17、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心情的不宁静——游荷塘排遣不宁静——喜悦与哀愁——惦着江南更添苦闷——家门,回到现实,仍不宁
行文顺序——以夜游荷塘的行踪为序:出门——缓步前行——荷塘——荷叶——荷花——月光——树木——山色——怀古思乡——进门
18、“泻”表现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动态
19、(1)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谐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2)作者怀古伤今,表达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20、语文“人技”、“从格”、“人生”三重教育境界教给学生真善美。
21、大社会架设舞台,我为人生主角
22、好比漆黑无边的夜晚亮起一座灯塔;荒凉沉寂的沙漠铺开一片绿洲。 (117.67.149.9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语文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