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63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3]
2009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09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着想(zhuò) 瞭望(liáo) 惬意 (qiè ) 不屈不挠(náo)
B.狙击( jū ) 奔丧(sāng) 翘首 (qiáo) 亘古不变(gèn)
C.胡诌(zhǒu) 炽热(zhì) 笨拙(zhuō) 一蹴而就(cù)
D.悄然(qiǎo) 毋宁(wù) 塞满(sè) 博闻强识 (zh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籍贯 安祥 彬彬有礼 一筹莫展
B.苍桑 清晰 针贬时弊 百无聊赖
C.编缉 雾霭 众口铄金 仗义直言
D.诙谐 抱歉 各行其是 欢呼雀跃
3.填入下列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遇到情况需要紧急减速时,是先踩刹车,还是先踩离合器_______再踩刹车?
(2)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表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相对于薪酬而言,应届毕业生更加______的是自己在用人单位将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3)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其民族性、现代性、国际性和艺术性获得了中国乃至世界的认同,也使中国传统民歌以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________下来。
A.继而 看重 留传 B.既而 看重 流传
C.既而 看中 流传 D.继而 看中 留传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奥运火炬在南通传递时,热情的市民纷纷到大街上去观看火炬接力的盛况,很多居民小区都十室九空了。
B.备受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机使用者的政策将要呼之欲出。
C.对于错误,如果我们把它掩盖起来,装着看不见,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D.事情败露后,他们还用尽心思,订立攻守同盟,企图逃脱法律的制裁,没想到心劳日拙,反而早早地坐在了被告席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海峡两岸高层人士50年来首次公开、直接的历史性接触,开启了两岸协商谈判解决问题的大门,这一事件必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
B.在伊朗问题上,中国能否和热爱和平的国家一起,阻止美军攻打伊拉克的悲剧重演,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和谐发展的大势。
C.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组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10年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D.商务部今日颁布《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该办法要求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出售酒类商品。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肖洛霍夫,苏联作家,获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等。
B.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文学家,作品有《嘉佑集》,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他的文章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C.辛弃疾是北宋的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遭到主和派打击,长期落职闲居在江西,其词以豪放为主调,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合并为“苏辛”。
D.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有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警察和赞美诗》、《项链》、《变色龙》。他们的小说都很注重结构和布局,尤其注重结尾安排,往往能达到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浏览完整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
技术的“报复效应”
人对技术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由来已久,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爱德华•泰讷的说法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反而极大地报复了人类。最熟悉的例子也许莫过于抗菌素的使用了。上一世纪早期,在抗菌素研讨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使一些人乐观地预测说,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一些古老疾病将被彻底消灭。而现在,抗菌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的抗药性空前提高,我们面对一波又一波的“超级虫”,却拿不出新的抗菌素来击败他们!事实上泰讷对“报复效应”产生兴趣,正是从他10年前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观察开始的。纸张不仅没有随着符合环境保护主义的所谓“无纸时代”的来临而消失,反而由于供不应求而价格大涨。今天互联网向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打印机里倾倒着多不胜数的信息,整洁的“无纸办公室”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悖论而不是现实。
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隐喻,在这个隐喻的背后是一个更加高深的关于计算机的谜语:尽管计算机变得越来越有力、越来越普及,它到底将人们的效率提高了多少呢?泰讷认为计算机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毫无疑问,当今世界的人们正与计算机处于热恋之中,然而统计资料却显示 ,计算机对提高生产率的影响甚小,在服务行业尤其如此。尽管这样,电脑技术的鼓吹者们仍坚持说,经济学家们单从数字上做文章无法准确把握计算机给成千上万的公司带来的重要变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说:“认定计算机没有带来相应的结果,持此说法的人对经济的认识十分幼稚。” 哈默说,信息技术使企业得以对运行机制实施革命性的改造,因而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他的说法当然有其道理,但我们又怎能断定他对技术的认识不是幼稚的呢?
根据泰讷的推理,技术上的每一次努力都旨在提供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但同时也暗藏着反噬自己的种子。灭火技术如此发达,然而试图扑灭所有火灾的如火如荼的灭火行动,最终会引发大规模的、无法控制的火灾。自发的定期燃烧的山火本来会在不伤害较大树木的情况下烧掉下层灌木,但是由于稍有火情就被及时扑灭,现在的森林中塞满了下层灌木和小树,一遇火灾就会燃成熊熊的火海,将所有的树木都毁灭殆尽,只留下一片焦土。美国东南部地区引进野葛以保护土壤,现在野葛却遍地蔓延成了农民的心腹之患,用泰讷的话说,“它足以湮没所有静止的东西,如停驶的汽车,转入岔道的火车……甚至(按照当地人的传说)神态不清的醉汉。”
7. “纸张不仅没有随着符合环境保护主义的所谓‘无纸时代’的来临而消失,反而由于供不应求而价格大涨。”这句话要说明的意思是( )
A.环境保护主义者所说的符合保护主义的“无纸时代”只是一句空话。
B.物以稀为贵,供小于求,物价就会上涨,纸当然不例外。
C.计算机的普及不但没有形成“无纸时代”,反而耗费更多的纸张,从而使纸价上涨。
D.由于互联网向我们的生活和打印机里倾倒着多不胜数的纸张。
8. “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隐喻”一句中“隐喻”,实际是指( )
A.计算机的普及 并没有提高工作效率。
B.大量计算机耗费了很多纸张。
C.“无纸时代”至少在目前不可能实现。
D.难以理解的关于计算机的谜语。
9. 选出不符合本文提供的信息的一项( )
A.泰讷认为技术并未给人类带来福祉,其结果往往与人们当初的愿望大相径庭。
B.哈默认为信息技术使企业得以对运行机制实施改造,文章认为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C.文末先说湮没静止的东西,后说可湮没“转入岔道的火车”和“神态不清的醉汉”等“活物”,是为了强调野葛蔓延之势的凶险。
D.日益复杂的技术文明常常会带来无法预料的结果,抗菌素、计算机、防火技术的发明就是明证。
10. 文中“但我们又怎能断定他对技术的认识不是幼稚的呢?”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3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魔 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1)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2)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3)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4)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5)“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6)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7)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8)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
(9)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10)“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展开余下试题
(11)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12)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①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13)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14)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15)“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②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16)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17)“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18)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19)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20)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③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本文有删节)
11.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3分)
似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15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10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6. 选出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3分)
A.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
B. 始速祸焉 速:很快
C. 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事:侍奉
17.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洎牧以谗诛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
③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18.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18分)
武昌九曲亭记①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③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⑤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栾城集》)
【注】①此文作于元丰五年,当时苏氏兄弟贬官黄州与筠州已经三年。②陂陁(pō tuó):不平坦。③浮图:庙宇 ④蹇(qiān)裳:提起衣服。⑤洒然:惊异的样子。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庐:结庐,居住。
B.仰瞻陵 阜,旁瞩溪谷 瞩:注视,观望。
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效:验证,证明。
D.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斥:开拓。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B.而姑寓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不可加以斤斧 不赂者以赂者丧
D.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扫叶席草 B.惑而不从师
C.闻子瞻至,幅巾迎笑 D.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本文看,苏轼善处逆境,能通过遨游山水,结交朋友来自得其乐,冲淡与化解通常贬谪而造成的度日如年的痛苦。
展开余下试题
B.苏轼面对废弃的九曲亭“睥睨终日”,表现出对败落的九曲亭的痛惜以及对“遗址甚狭”、难以重建的无奈;这和后文“子瞻于是最乐”形成对比,趣致盎然。
C.文章最后议论苏轼的“以适意为悦”,“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这暗合了苏轼建亭的意图,但也流露出一丝为人处世的消极情怀。
D.结合苏氏兄弟两人的政治处境,苏辙写这篇亭记,意在赞美其兄旷达洒脱的思想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作者本人的乐观态度和坦荡襟怀。
2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3分)
译文:
(2)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3分)
译文:
三、古诗词积累及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4—25题。(6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24.这首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2分)
25.对于这首诗的后两句,宋代的许顗事非常反感。他在《彦周诗话》中批评说:孙权的霸业系此赤壁一战,若这一仗打败了,那么国家就要灭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担忧这些大事,只担心“二乔”会被捉去,实在是“措大(对读书人的蔑称)不识好恶”。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4分)
26.名句填空(10分)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
(朱熹 《观书有感》)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荀子《劝学》)。
(3) ,惑之不解,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苏洵《六国论》)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语言运用(6分)
27. 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___”(1)。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_”(2)。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_”(3)。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__”(4)。——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依次填入文中(1)—(4)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3分)
28.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3分)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______________,但我们能够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178.157.164)
上一篇:
语文单元测试(1-2)
下一篇:
人教版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四)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09年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