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73  
标签:粤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3]
广东省普宁二中09-1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粤教版新课标
广东省普宁二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考生号、试室号写在答题卷上。
2.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只收回答题卷。
4.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角色(jiǎo) 谙熟(ān) 悲天悯人(mǐn) 暴戾恣睢(suī)
B、鏖战(áo) 扩展(kuò) 情不自禁 (jìn) 针砭时弊(biǎn)
C、执拗(niù) 关卡(qiǎ) 鸢飞鱼跃(yì) 亘古未有(gèn)
D、背负(bēi) 摈弃(bìn) 孑然一身(jié) 绰绰有余(chuò)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目前的文学创作不可谓不繁荣,但厚重的、 时代精神的作品还偏少,描写普通大众百姓的作品太少。
②正是由于水资源的 ,人类才开始考虑如何来使相对 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③文化传统观念 可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动,就必然会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发生作用,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A.引领 短缺/稀缺 既然/因而
B.引导 稀缺/短缺 如果/因而
C.引领 稀缺/短缺 既然/从而
D.引导 短缺/稀缺 如果/从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司马迁居然是长须飘飘的老者。既然受过宫刑为何还会长胡子?见过太监长胡子吗?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B.春节期间,漫步街头,只见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店购货满200元者,本店将热忱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C.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义愤填膺,褒贬不一。
D.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励精图治,确定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建设标准要达到日运营100万人次的要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引导,专家认为早恋不会因为跳集体舞而发生,也不会因为不跳集体舞就不会发生。
B.广东人口亮起了红灯,5年增长6.28%,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超过8‰,总量已接近极限!
C.曹文轩教授表示,中学生挑选阅读材料时不仅要注重经典、强调名篇,而且应尽量挑选那些“人文性”比较强,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材料。
D.台风常引起建筑物及设施的破坏和倒塌,毁坏交通和农业,但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益处,如起到提供大量淡水资源,调温,保持热平衡等。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些少年朋友说:“我想学好作文,就是太难了,没有信心。”其实, 甲 。你想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易易地就学会、学好作文,那自然是不行的;但你只要 乙 ,那就一定能学会学好。
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②愿意学,有恒心地学,认真学,讲究方法地学
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认真学,讲究方法地学,愿意学,有恒心地学
⑤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⑥认真学,愿意学,讲究方法地学,有恒心地学
⑦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浏览完整试题⑧愿意学,认真学,讲究方法地学,有恒心地学
A、甲① 乙② B、甲③ 乙④
C、甲⑤ 乙⑥ D、甲⑦ 乙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也。仕隋徽仕郎。高祖入长安,世让以湋川归国,拜通议大夫。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复为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以拒薛举,战败,世让及弟宝俱为举军所获。举将至城下,令绐说城中曰:“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世让伪许之,因告城中曰: “贼兵多少,极于此矣。宜善自固,以图安全。” 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太宗时屯兵高庶,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高祖嘉之,赐其家帛千匹。及贼平,得归,授彭州刺史。
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击吕崇茂于夏县,诸军败绩,世让与唐俭俱为贼所获。狱中闻独孤怀恩有逆谋,逃还以告高祖。时高祖方济河,将幸怀恩之营,闻难惊曰:“刘世让之至,岂非天命哉!”因劳之曰:“卿往陷薛举,遣弟潜效款诚,今复冒危告难,是皆忧国忘身也。”寻封弘农郡公,赐庄一区,钱百万。
累转并州总管,统兵屯于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合众攻之,甚急。鸿胪卿郑元寿先使在蕃,可汗令元寿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将之任,高祖问以备边之策,世让答曰:“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高祖曰:“非公无所任者。”乃使驰驿往经略之。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高祖不之察,遂诛世让,籍没其家。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始原其妻子。
——选自《旧唐书•刘世让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锯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军五道已趣长安 趣:趋向,奔赴
B.累转并州总管 转:调任
C.非公无所任者 任:信任
D.籍没其家 籍:登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率兵以拒薛举 ②挟飞仙以遨游
B.①因告城中日 ②不如因善遇之
C.①高祖不之察 ②句读之不知。
D.①是皆忧国忘身也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让有勇有谋,他假装答应薛举,却趁机告诉城中人,敌兵最多不过如此,好好防守,以保证安全。
B.世让听说怀恩有叛逆的闭谋,冒死从狱中逃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高祖。高祖很是感激,封他为弘农郡公,并赏赐了田地和钱财。
C.世让在抗击突厥方面很有谋略,即将去广州赴任时,被高祖委以重任,前往边界抗击突厥。
D.本文侧重表现世让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一面,作者对其劳苦功离却被无端杀害的
遭遇深表同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3分)
9.请用“/”为前面的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可汗令元瑶来说之世让厉声日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

(2)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这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在赛诗会上夺魁的作品。请找出诗中直接“问菊”的一联,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林黛玉的性格和情感的。
12、背诵真空(每空格1分,共8分)
①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陈情表》)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游褒禅山记》)
③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 , 。(《报任安书》)
④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劝学》)
四、(必考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8分)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 澍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


展开余下试题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
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有删改 )
1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 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 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这主要是由于地方决策层有着盲目追赶的心态。
C 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就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D 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所出现过的人与事。
E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
F 城市建筑要体现文化差异。
14.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截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3分)
A 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 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C 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 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15.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3分)
16.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6分)
五、选考题,作答之前,请选择答题题号
(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7—19题(15分)
古 渡
朱以撒
(1)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2)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古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欸乃缓缓而来。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飘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3)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这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4)后来我离开了这里,由这条脱去油漆露出本色的木船送我到下游的一个渡口,不远处有一条公路,每日有车经过。
(5)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涨水时节,反倒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折岸。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纹丝不动。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
(6)那一页的生活,已被翻了过去。
(7)有多少像这样的生活场景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一旦遇到时机,一抹颜色、一缕气味,都会使这些久远的记忆鲜明而又生动的。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生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这些地方去。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有什么两样。有人曾说过,常常想起过去就意味着心态老了,不过,要感到有味的还真不能脱离怀旧呢!
(8)过去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很带有朴化韵味的。时代的进展,使我们所见到的都变得比以前漂亮和精细。残垣断壁的古宅换成了高楼大厦,长衫对襟也剪裁成了时髦短装,再如家居用具,葫芦瓢、蓑衣、木桶,无不换成了铝合金或塑料制品。变化最多的当属人的形相、人的神情。前不久我特地坐下来,再看一遍黑白影片《鸡毛信》。我并不注重海娃送信的艰辛过程,而是沉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陕北背景里——那满是沟壑的黄土高坡、愣头愣脑的群羊,还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袄。那时节,人的举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朴素实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这些情景,总是让人想起真实无华的泥土,没有一丁点儿文饰。后来,我又看了几部重拍片,黑白换成了彩色,演员队伍也换了另一拨,主要角色漂亮多了,动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间巧多于拙,那种能表现苦难、风霜的背景如风飘散。在我看来,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子来,让人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
(9)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使人面向电脑,面向新奇繁杂的信息。可是,闲散下来,还是会感到传统的人格心理在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有回味不变和陈旧的成分。那历史的神髓、底蕴亦如天地苍冥中来去的飞鸿,究竟难以付之提挈和把捉了,只是常常泛起,成为一种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即便是很寻常的乡间古渡,也概莫能外。
17.作者在第二段中有声有色地描述了记忆中在古渡见到的一些生活场景,请你用三个短句对这些生活场景进行概述,并说明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18.文章第七段中,作者说:“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古渡“与”长桥“各承载了人们怎样的生存观念和生活理想。(5分)
答:
19.“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如石碾、木轮车、木纺车、轿子、斗笠等等。作者认为“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15分)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的文学生涯从他个性中的矛盾体逐渐发展而成,他从父亲那里吸收的爱自由、爱挑剔的高卢人精神,和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艺术感受力使他具有了以下常被描绘得奇怪的特征:一个宗教社会主义者,一位反神权的神秘主义者,一位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一名非教条主义的基督徒。他还是一位在充满巨大国际竞争的世纪坚持国际合作主义者。罗兰爱法国,但他拒绝承认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理性和必要的统一体。这样看来,他身上似乎具备一系列的悖论,而他又不断地在他的小说和随笔作品中将这些表现出来。
热切参与那个时代的知识界活动的罗兰探求着将信仰、希望、爱情以及勇气等品质带给他的社会,这种信念解释了他最初为舞台写作的原因—重新激发英雄主义和对他的祖国的信仰。这里最好的例子是他1898年的剧作《狼群》。
因为受挫于舞台条件的过分严苛,罗兰转向对著名人物的研究,他写的关于贝多芬的抒情生活的文章,以及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研究,这些对他心目中的英雄的纪念并非评论性传记,而是为获取这些伟人精神而做的充满诗意的努力。罗兰在描绘贝多芬肖像的同时,试图画出20世纪的肖像及其梦想。
罗曼•罗兰对传记的兴趣充分体现在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之中。这部小说为20世纪力求捕获整个生命经历的伟大传记小说开辟了道路。罗兰否认这部作品是小说,作品松散的结构和问题也很自然地显示出他对形式的拙劣掌握。不过,在罗兰眼里,一个人的生活不能被关闭进文学形式的狭隘领地中。《约翰•克里斯朵夫》写的是一位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及社会之间的斗争;罗兰刻画了一个充满矛质和不协调的性格,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它被称为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另一方面,现代评论家对罗兰的这部最著名作品挑别得最多,一些人认为它过于零碎、冗长。对另一些评论家来说,它缺乏文体感:语调方面有一定量的跳跃性,语言也总在狂欢式和严肃式之间变化不息。即便在有生之年,罗兰也经常遭到这些批评,他的辩护是:《约翰•克里斯朵夫》恰似生活本身一样充满插曲和偶然。对他来说,作品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延续.从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的火花。
《约翰•克里斯朵夫》牢固地莫定了罗曼•罗兰在20世纪早期文坛的声望。有趣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预见了一场毁灭欧洲的战争的来临,作品完成不久,这样的战争就爆发了。此时他写了一系列文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呼吁作战国的知识分子们去争取和平。这引起了有人对他的文学地位的强烈愤怒。有法国评论家们认为他只是个智商高的骂街文人,这成为他和法国年轻人之间的也许永难愈合的一条裂痕。
(节选自斯蒂芬•茨威格《罗曼•罗兰》)
17.请从精神和作品方面对罗曼•罗兰作出精要的概括。(4分)

18.根据作者的表述,请你对《约翰•克里斯朵夫》做出评价。(6分)

19.请结合文中划线的句子,谈一下你对阅读意义的理解。(5分)

六、语言运用(共10分)
20、读下面的报道,回答问题(3分)
据新华社日内瓦电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联合声明说,声明说,在那些没有禽流感疫情的地区,消费者在处理或食用家禽肉及其他禽类产品时不会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危险。“在那些已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地区,消费者在烹煮鸡、鸭、鹅、火鸡、珍珠鸡等禽类制品的过程中,使烹煮温度达到70摄氏度以上并让食物熟透”,可以保证那些侵入家禽体内并混进食物链的禽流感病毒被安全有效地杀死。
声明还说,迄今尚未发现因食用完全烹熟的禽肉而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但在禽流感疫区,切不可食用生的或半熟的禽蛋。禽蛋制品加工企业使用加热杀菌法和把禽蛋完全烹饪熟,都能使蛋中含有的病毒失去活性。迄今,尚无流行病学证据表明人食用完全烹饪熟的禽蛋及其制品会感染禽流感病毒。
用一个简单的单句概括这则报道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5个字)
21.把下列这个长句改为若干个短句,使句意更明确(可增删个别词语)(3分)
商务部长薄熙来强烈批评发达国家在自己占有绝对优势时就鼓吹推行而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就加以限制的全球自由贸易标准。
22.模仿《小屋》,以“母亲”为话题写一首短诗(形式相似,诗意合理即可)(4分)
小 屋 母 亲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
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在快乐与幸福之间往返,
生活怎不完满?
七、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皆有自己的名字。名字既可指人的名与字,也可指姓名,还可以指事物的名称与名号。一个名字让我们浮想联翩,它是一种文化,背后往往有复杂的故事,丰富的学问。但名字终归是名字,只是符号。在善于包装得社会,我们不能被华美的名字欺骗而认识不到其真相,我们更不能为了私利而用假名或者美名去欺骗别人。
请以“名字断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D 【A角色(jué);B、情不自禁(jīn) 砭(biān);C、鸢飞鱼跃(yuān)】
2.C(“引领”,引导带领,多用于陈述抽象的事物。“引导”,带领,带着人向具体目标行动。①句陈述的是“时代精神”,应用“引领”。“短缺”,(物质)缺乏不足。“稀缺”,很少有且又缺乏、不足。②句中对“水资源”而言当用“稀缺”表明它的现有状况。对于“满足……各种需要”,只有用“短缺”才能与“相对”“最大限度地”照应。③句用“既然”才能与下文中的“就”构成上下句的推论因果的关系,用“从而”才能表现出上下句间顺承的关系。)
3 A ( B、“惠赠”: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的(物品),此处应为“敬赠”,是“赠送”的意思。“惠”:敬辞,用于对方的行为,表示这样做是对自己的恩惠,如“惠存”“惠顾”“惠及”等。C、义愤填膺:义愤充满胸膛。形容极端愤怒。语意与语境不合。D、励精图治: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语意与语境不合。)
4 .A (B.结构混乱。“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超过8‰”应改为“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8‰以上。” C语序不当,“贴近学生生活” 与“关注社会发展”位置互换(三者范围逐渐缩小) D.成分残缺,缺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作用”一词。)
5、D
6.C.(承担,担任)
7.、B(介词,趁机(A表目的/表承接;C代这件事
标签:粤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普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