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233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3]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习题
九年级语文复习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学案
一.预习导学:完成古诗文默写
1、《归园田居》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
2、《使至塞上》中作者用比喻来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3.《使至塞上》中作者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图的诗句是:
4、《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表达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5. 白头吊古风霜里, __________ 《登岳阳楼》):
6. _____________ ,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7.古人常借月抒怀,请你写出两组不同作者描写“月”的名句,标明作者、出处。
二.巩固练习:
(一)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晓雾将歇( )⑵沉鳞竞跃( )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谈谈本文写景的妙处。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测测你的鉴赏力,请从学过的古诗文中选出一句你认为写出了山川之美的语句,并注明作者。
(二)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二)《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解衣欲睡 ⑵相与步于中庭 ⑶念无与为乐者 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全文没有一处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⑴ ⑵
理由: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阅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有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6、品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三)、湖心亭看雪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⑴拥毳衣炉火( ) ⑵与余舟一芥( )
2、舟子“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浏览完整试题3、仿照示例,点评、品味下面⑴⑵句中加点的字。
示例:湖中人鸟声俱绝 点评:一个“绝”字传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⑴独往湖心亭看雪
点评:
⑵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点评:
三.诗词赏析: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出的画面。
2.《渡荆门送别》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尽”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这三个字好在何处。
3、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字用得好在哪里? 4.《登岳阳楼》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5.请你说说“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的含义。
答案
一.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仍你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老木沧波无限悲6.月下飞天镜, 7.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二、巩固练习:
(一)《答谢中书书》
1、⑴消散 ⑵争着 ⑶参与,这里指欣赏 2、从康乐公以来,不再有能欣赏这些奇景得人了。
3、提示:可以从视角的变化、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感官运用等方面,抓住特点,谈一点即可。 4、略
(二)《记承天寺夜游》
1、⑴解开(脱、脱下)⑵共同,一起⑶考虑、想到 ⑷只 2、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3、⑴“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⑵“怀民亦未睡。”理由:心境相同。⑶“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同,命运相同。 4、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寂;自我排遣的旷达。 5、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竹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6、“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的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三)、《湖心亭看雪》
1、⑴cuì 鸟兽的细毛⑵jiè 小草,这里指细小、微小 2、通过舟子的话衬托自己痴于赏景适性,是以“痴”自负;舟子说更有“痴似相公者”,实际是作者写自己乘兴而往,尽兴而归,飘洒超脱胜于亭上拥炉对饮者。 3、⑴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⑵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做着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三.诗词赏析:
1、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有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2、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移动,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3、这两句写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形象奇伟,想想瑰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历来被称为不朽佳句。“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4、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报国无门的忧伤悲情。 5、“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222.187.96.32)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八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