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5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5]
江西省安福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人教版
江西省安福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搭载(zài) 倔强(juè) 狗血喷头(xuè) 飞来横祸(hèng)
B、渐染(jiān) 羞赧(nǎn) 解甲归田(jiě) 噤若寒蝉(jìn)
C、脂肪(zhī) 弄堂(lòng) 怙恶不悛(quān) 差之毫厘(chà)
D、龋齿(qǔ) 笨拙(zhuō) 韦编三绝(wěi) 不落窠臼(ji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无上光荣 仗义执言 波澜壮阔 气势磅礴
B、故步自封 鸠占鹊巢 委屈求全 融汇贯通
C、人才汇萃 针贬时弊 一愁莫展 老羞成怒
D、无庸置疑 脱颍而出 不径而走 纷至踏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赵柯的定妆照有恰到好处的美,有些青涩,又带些害羞,更有些期望,与小乔的年龄、心理相符。
B、垂花门后檐柱处常设的门扇,作用类同仪门,平时关闭,人由门前左右廊道绕入,贵客莅临才开启。
C、雨中逛南山,游人热情倍增,三五成群的游客在谈笑自若中感受生态文化、福寿文化和佛教文化,体验着别样的乐趣。
D、明代官员要在朝中求得一个好的职位,盛行行贿请托,一旦出现肥缺,请托之人如同过江之鲫。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请你问问她,花瓶是不是她打破的,是不是她答应了愿意赔钱?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
D、课文《药》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鲁讯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京拉开帷幕,参展的各个省区市纷纷亮出民间艺术绝活,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
B、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之后,在我国文学创作领域又出现了一波具有鲜明形式和探索意味的文学浪潮¬——先锋文学。
C、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运,火车票能否实行实名制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但不管怎样,确保春运畅通,确保不出现旅客滞留现象发生,才是最关键的。
D、从抓住特征说明事物、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运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说明等几个方面入手是我们学写说明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十二生肖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古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厦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浏览完整试题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猎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出土竹简中的《日书》中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日书》中所记的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的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中,十二生肖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南朝陈深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熟悉。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已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
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人类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如马、羊、牛、鸡、犬等)产生一种依赖感,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如虎、蛇等)产生一种恐惧感,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的功能(如狗的嗅觉等)产生崇敬感,从而产生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生肖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的“兽历”。
6、根据原文,下列材料能证明十二生肖源于中国的一项是( )
A、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日书》中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
B、东汉王充《论衡•物势》一书当中对十二生肖的记载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
C、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D、南朝陈沈炯创作的十二属相诗,是按十二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
7、关于十二生肖,符合原文说法的一项是( )
A、生肖与地支同源说、生肖源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说和生肖外来说是有关十二生肖起源的三种代表观点,作者对此不敢主观判断是非。
B、《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关于十二生肖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C、持生肖外来说的郭沫若认为,生肖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致。
D、古人对动物产生的依赖感、恐惧感和对动物某些器官功能的崇敬感,导致他们对动物产生崇拜,这是十二生肖产生的心理基础。
8、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十二生肖的起源,对研究早期天文学和民俗文化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B、从《诗经》、《日书》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是把生肖和吉凶祸福联系在一起的。
C、从《诗经》《日书》《论衡•物势》《南齐书•五行志》等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生肖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
D、生肖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动物崇拜,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了解的不断深入,生肖将会淡出人们的生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以身居作 居作:做佣人
B、鸿并绝不娶 并:全部
C、简斥数妇 简:直接
D、无乃欲低头就之乎 就:投身、屈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孔雀东南飞》)


展开余下试题B、因为执勤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司马迁《鸿门宴》)
C、今乃衣绮缟,傅粉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D、以观夫子之志耳 舞幽壑之潜蛟(苏轼《赤壁赋》)
11、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梁鸿“尚节介”的一组是( )
①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④居庑下,为人赁舂
⑤七日而鸿不答
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隐居,本意并非厌世,所以后来他又从霸陵山中移居到了吴地;他死后,人们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从此就认定了丈夫隐居之志十分坚定,于是与其隐居山林。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4分)
译文:
(2)今而见择,敢不请罪。(3分)
译文:
(3)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谒荆公不遇
方惟深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1)诗歌在写景时使用“渺渺”和“茸茸”,请分析它们的作用。(2分)
答: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4分)
答:
15、文学常识及名篇名句填写(8分)(第(1)题必做,(2)~(5)限选3题)
(1)沈从文的作品题材广泛,文笔清丽,语言清新活泼,他的小说 最具代表性。《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是法国作家 的代表作。
(2)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4)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连峰去天不盈尺, 。 ,砯崖转石门壑雷。(《蜀道难》)
五、(21分)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黑色的光亮
余秋雨
诸子百家中,有两个“子”,我有点躲避。
第一个是庄子。每次读庄子的《秋水》、《逍遥游》、《齐物论》、《天下》等篇章,就像在看一张张与我有关的心电图。对于这样一个过于亲近的先哲,我难以进行冷静、公正的评述,因此只能有所躲避。第二个是韩非子,或者说是法家。躲避他的理由不是过于亲近,而是过于熟识。权、术、势,从过去到现在都紧紧地包裹着中国社会。
其实,在每个心中都有两大色块:一块是飘逸的湛蓝色,一块是沉郁的金铜色。躲避前者,是怕沉醉;躲避后者,是怕迷失。诸子百家的了不起,就在于他们的思想被选择成了中国人的心理色调。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种,我觉得孔子是堂皇的棕黄色,近似于我们的皮肤和大地的颜色,而老子则是缥缈的灰白色,近似于天际的雪峰和老者的须发的颜色。我还期待着另一种颜色,它使其他颜色更加鲜明,又使它们获得定力。它甚至有可能不被认为是颜色,却是宇宙天地的始源之色。它,就是黑色。它对我来说有点陌生,因此正是我所缺少的。既然缺少,我就没有理由躲避它,而应该恭敬地向它靠近。是他,墨子。墨者,黑也。
我读墨子,总是能产生一种由衷的感动。虽然是那么遥远的话语,却能激励自己当下的行动。我的集中阅读,也是在那个灾难的年代。往往是在深夜,每读一段我都会站起身来,走到窗口,想着两千多年前,那个黑衣壮士在黑夜里急速穿行在中原大地上的身影。然后,我又急急地返回书桌,再读一段。
灾难时代与墨子的相遇,深深地影响了我此后几十年的文化行为。当这些文化行为受到别人的非难,我也总是以墨子的言语来支撑自己。《贵义》篇中写道,一位齐国的老朋友对墨子说,现在普天下的人都不肯行义,只有你还在忙碌,何苦呢?适可而此吧!墨子用了耕作的例子,他说,一个家庭有十个儿子,其中九个都不肯劳动,剩下的那一个就只能更加努力耕作了,否则这个家庭怎么撑得下去?其实,那九个不肯劳动的儿子表面上也很忙碌,主要是天天在批评那个在埋头苦干的兄弟,把他说得一无是处,然后九个人再争名位、争待遇,谁都在高谈阔论。更让我感动的是,在《鲁问》篇中,墨子对鲁国乡下一个叫吴虑的人进行了一番诚恳表白。他说,为了不使天下人挨饿,我曾想去种地,但一年劳作下来又能帮助几个人?为了不使天下人受冻,我曾想去纺织,但我的织品还不如一个妇女,能给别人带来多少温暖?为了不使天下人受欺负,我曾想去帮助他们作战,但区区一个士兵又怎么抵御侵略者?既然这些作为都收获不大,我就明白,不如以历史上最好的思想去晓谕王侯贵族和平民百姓。这样,国家的秩序、民众的品德,一定都能获得改善。对于自己的长期努力一直受到别人诽谤的现象,墨子在《贵义》篇里也只好叹息一声。他说,一个长途背米的人坐在路边休息,站起来再想把米袋扛到肩膀上的时候却没有力气了,看到这个情景的过路人不管老少贵贱都会帮他一把,将米袋托到他肩上。但是现在很多号称君子的人看到肩负着道义辛苦行路的义士,不仅不去帮一把,反而加之毁谤和攻击。他说,你看,当今义士的遭遇,还不如那个背米的人。尽管如此,他在《尚贤》篇里还是在勉励自己和弟子们:有力量就要尽量帮助别人,有钱财就要尽量援助别人,有道义就要尽量教诲别人。那么,千说万说,墨子四处传播的道义中,有哪些特别重要,感动过千年民间社会,并感动了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呢?我想,就是那简单的八个字¬——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贤”、“尚同”在字面上已经表明了它们的基本含义:崇尚贤者,一同天下。所谓一同天下,也就是以真正的公平来构筑一个不讲等级的和谐世界。我希望,人们在概括中华文明的传统精华时,不要遗忘了这八个字。那个黑衣壮士,背着这八个字的精神粮食,已经走了很久很久。
他累了,粮食口袋搁在地上也已经很久很久。我们来背吧,请帮帮忙,托一把,扛到我的肩上。
16、文中刻画的“飘逸的湛蓝色”和“沉郁的金铜色”两个形象指的是什么?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
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每次读庄子的《秋水》、《逍遥游》、《齐物论》、《天下》等篇章,就像在看一张张与我有关的心电图。
答:
(2)人们在概括中华文明的传统精华时,不要遗忘了这八个字。那个黑衣壮士,背着这八个字的精神粮食,已经走了很久很久。
答:
18、文章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中国的诸子精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
19、最后一段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六、(8分)
20、请补充下面的句子,使句意完整,并分别表达积极和消极的意思。
(1)表达积极的意思:生活好似一张网,

(2)表达消极的意思:生活好似一张网,

21、下面是三则广告语,从中选择一则,从表意、语言和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鉴赏。(4分)
(1)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2)戴比尔斯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3)雪碧:服从你的渴望。
答:
七、(60分)
有一幅画,画面上有四盏灯,每盏灯的后面有一句话:
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去做!
第二盏灯略暗¬——可以做吗?试试看吧。
第三盏灯昏暗¬——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
第四盏灯最暗¬——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
其实,这四盏灯都有可能出现在我们心中,你怎么选择呢?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 文 答 题 卷
题 号 一、二、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分 数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二、三(选择题 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10分)
(1)(4分)译文

(2)(3分)译文

(3)(3分)译文

14、(6分)
(1)(2分)

(2)(4分)


15、(8分,每空1分)
(1)
(2)
(3)
(4)
(5)
五、(22分)
16、(4分)


17、(6分)(1)


(2)


18、(6分)


19、(6分)


六、(8分)
20、(4分)

21、(4分)

七、作文(60分)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1、B A.“倔”读作jué , C.“差”读作chā,D.“韦”读作wéi
2、B A项,全对;B项,屈—曲,汇—会;C项,汇—荟,贬—砭,愁—筹;D项,颍—颖,径—胫,踏—沓。
3、C 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此句没有“紧张或危急的情况”,应该用“谈笑风生”。A.“青涩”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不成熟的状态。B.类同:大致相同。D。过江之鲫:形容多而纷乱。
4、B A.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尾都要使用问号,“打破的”后用问号。C.倒装式的感叹句,叹号仍然标在句子末尾,“出来吧”后用逗号。D.本句中的小括号圾其里面内容属于句内注释,故句号应移到括号后面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安福”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