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33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3]
浙江省三门二高09-1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
三门二高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龟裂(jūn) 醴酷(lǐ lào) 粗糙(zào) 舂米(chūn)
B、浸渍(zì) 逶迤(wěi) 渣滓(zǎi) 枕藉(jiè)
C、陨首(yǔn) 螫针(shì) 祚薄(zuò) 模具(mú)
D、榆枋(fāng) 夭阏(è) 隽永(jùn) 镌刻(j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帐篷 跚跚来迟 暗然失色 恃强凌弱
B、肤浅 屠戳 惊心动魂 和霭
C、赐予 耳鬓斯磨 蛛丝蚂迹 殊途同归
D、租赁 长歌当哭 远见卓识 戛然而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有群众向执政府情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________
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即在遇害者之列。
(2)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________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________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________如是之从容。
A、突然 竟至 竟能 竟会 B、居然 竟会 竟至 竟能
C、居然 竟会 竟能 竟至 D、 突然 竟至 竟会 竟能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的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为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入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毫不怀疑地主张,许多自然学者直到最近还保持着的和我以前所保持的观点
———每一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
B、清人李景星称赞《赵世家》,“通篇如长江大河……用笔节节变化,有移步换形之妙。”
C、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
D、同学们在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时,应从课外搜集一些咏梅诗词(或咏月、咏雁、咏剑、咏马等),进行涵泳比较。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士的芳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B、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育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C、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了WTO之后,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发展策略。
D、学校抓不抓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8-10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所得,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培学则说大者重60克,不知哪一本书记载正确。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的一层通常白色而紧贴壳的内壁的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浏览完整试题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特称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丢弃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在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人们一直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早在1800多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 (宋蔡襄),“颠坑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宋苏轼)。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7、节选部分的说明顺序是( )
A、由远及近 B、由表及里
C、由实及虚 D、由虚及实
8、下列对荔枝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荔枝的大小一般在二十克左右,如果达到四十克以上,就称得上“大荔”了。
B、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说“莹白如冰雪”的荔肉是荔枝的假种皮,并非荔肉。真正的荔肉其实早在食用之前,就被人扔掉了。
C、荔枝不耐贮藏,所以古代北方的人想吃荔枝,必须用快马飞骑日夜传递。
D、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因而不能种植。
9、文中引用诗词典故,下列对其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明代徐勃的一首《咏荔枝膜》,是为了进一步印证白居易所言“膜如此绡”的正确性。
B、作者引用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既从侧面写出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又含有凭吊古代和讽刺唐代统治者的意味。
C、课文多次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既有助于说明荔枝的有关特征,又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艺术性。
D、作者引用《四川果树良种图谱》和《中国果树栽培学》中有关荔枝大小的内容,意在表明自己博学多识,是有关荔枝种植方面的专家。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1-14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 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 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 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 为鹓雏子知之乎?夫发于鹓雏南海而飞 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 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自《秋水》)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知:知识。
B、旬有五日而后反 反:通“返”,返回。
C、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止:栖息。
D、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相:做相国。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是以就极刑而愠色
B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
D、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属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和谐的广大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绝对心灵自由的要求。
B、《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苟全性命、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敝足富贵、淡薄利禄的隐士思想。
C、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辩论,惠子认为,人不可能像鱼那样从容游乐,而庄子却与他所持观点相反。
D、选文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使文章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使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为一体。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2分)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4-17题。(共14分)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部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痛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展开余下试题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④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⑤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⑥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徒……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⑦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⑧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⑨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
14.文章开头说“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2分)
15.阅读①~④段回答:(4分)
(1)作者写自己对村庄的思念,为什么在文章第②段写“想念一个人”?(2分)
(2)为什么在第④段写城市的鲜活,富于动感? (2分)
16.作者写道,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联系全文看,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4分)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
A.这篇抒情散文感情浓郁,脉络分明,以对乡村的眷恋深情将文章逐层推进,使文章布 局严谨而又自然。
B.本文的标题形象、凝练,意味深长,引人思考。城市,像一座纪念碑,默默地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纪念着逝去的人们,尤其是那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乡村人。
C.作者在第一段中,连用比喻,把家乡村庄比作“一剂良药”“一项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性病灶”,把抽象的思乡之情描绘得生动形象。
D.“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作者巧妙地插入广播的播报,结合自身感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顿悟时产生的神圣庄严的感觉。
E.在作者心中,村庄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是一个难舍的人生情 结。
五、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18题。(4分)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卢纶 (?~约799),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名诗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估客指商人。
18、(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2分)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2分)
六、语言表达(共14分)
19、补充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8分)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
(3)______________,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4)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今年初,《读书周报》举办了一次“月新杯”读书格言征集活动,请你以“书”开头自拟一条格言参加应征。要求:用比喻修辞构成排比句式,说出书的特点和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仿照例句,从生活中任选一个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对人生有警示作用的句子。(3分)
例:事物——彩虹
正面:为了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七彩的人生。
反面: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托物寓意式的仿写,从正反两面立意,有拓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封闭如常,原样保持不动。打开的那辆车在3天之内就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这时候,实验人员在那辆完好无损的汽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一会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其结论可以归结为:既是坏的东西,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
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对于残缺的东西,有人就会加大其损坏程度。这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惯性,我们可以由它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人生干干净净,不要在上面乱扔垃圾,更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
请以“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自定立意。(3)自拟标题。(4)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17.(4分,)BC(B项中“纪念着那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乡村人”,原文无此意。C项错 在把家乡村庄比作“一项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性病灶”,应该是把思念家乡比作“一项 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性病灶”。)
18.(1)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 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1分);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1分)(2)借景抒怀(或借景抒情)。(点明手法1分)时值寒秋,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往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内容分析1分)
19、略
20、书是一般甘泉,滋润人的心灵;书是一面镜子,矫正人的品行;书是一位向导,引导人走向人生辉煌。
21、竹 正面:气节和谦虚的完美结合,使你生机勃勃。反面:既有内心空虚的不足,又有节外生枝的恶习。 (218.76.216.133)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三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