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00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0]
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2009~2010学年度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制卷人:王德富 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纤手∕纤绳 创伤∕重创敌军 孤寂/呱呱而泣
B.伺机∕伺候 模仿∕装模作样 干练∕外强中干
C.长堤∕提防 对峙∕有恃无恐 狭隘∕溢美之词
D.栈桥∕饯别 盘桓∕残垣断壁 陨落∕殒身不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8日宣布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B.张国立联手著名剧作家邹静之已经完成了剧本,“超女”周笔畅将担任女主角,寻找与之配戏的演员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
C.高中生的写作要有公民意识,固然我们要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表现重大的社会问题,但更要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D.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
3.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询”下定义。(4分)
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只是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
答:
4.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5分)
我喜欢的书名:《 》 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浏览完整试题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亲自
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改变
C.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称霸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疾:疾病
6.下列各组句子全部能表现李密敦厚和孝顺的一项是(3分)( )
①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②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③有暇则讲学忘疲
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⑤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⑥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④⑥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3分)
译文: ▲
(2)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3分)
译文: ▲
(3)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4分)
译文: ▲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调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颔联两句中分别有一个字用得很好,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4分)
▲
(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何表达效果?(6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2)亦欲以 , ,成一家之言。
(3)鹏之迁徙于南冥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 ,美人帐下犹歌舞。
(5)春江潮水连海平, 。 ,何处春江无月明。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我与地坛①(节选)
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四周都是参天古树,方形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末,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莽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注】①《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文章描述了“我”瘫痪以后的心路历程,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追怀,对地坛中人事景物的深沉思考等。全文共七个部分,这里选的是第七部分,略有删改。
11.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6分)
▲
12.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
展开余下试题
▲
13.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
14.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15分)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任选一类作答。
甲、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鸟巢与中国文化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强调,这座建筑应该是一座和北京的景观相协调的建筑,不是一座可以放在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体育馆,那么这个建筑方案是怎样体现它和中国文化的关联的呢?
②面对这个建筑,立刻让我们想起那些中国古代有着单一造型的文物特征,中国造型美术有两类,一是平面的书画,二是有着空间造型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石刻、木雕、建筑以及种类繁多的手工艺品。然而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最大的特征。所谓单一造型,即实体的造型决定了这一物体的美学价值。我们在众多的中国文物上可以找到许多无与伦比的典型。
③虽然是单一造型,但是在单一中有着生动的运动,这些运动都围绕着一种单一且基本的运动线,即由两种相反方向的运动构成一条曲线,那就是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无论是古代青铜器和陶瓷外造型,还是民间的剪纸和刺绣,我们都会在上面发现这条曲线,这条曲线已经贯穿中国艺术至少五千年的历史。
④此外,这个巨大的容器在“混沌”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也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在严谨的秩序中存在着无限丰富且复杂的变化,这或许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存中,无论是造型、美学,还是技术,都通过视觉形象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升华,那么那些网格、镂空,以及单一器物形态的完美性,正是在单纯和丰富之间获得最高状态的协调。
⑤我们在这座巨大的“鸟巢”体育建筑上,可以找到那些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远古商代彩陶文化中的“网形彩纹陶钵”,几乎就是一个微缩体育馆,彩陶外观上那些纹样应该说是古人纹身习俗的转移,因此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鸟巢”建筑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而表层处理意识也来自人类潜意识的深层。在距今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中的“舞蹈纹彩陶”,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彩陶盆内壁绘有三组跳舞纹样,用于间隔和表现河水的水纹,都有加强向心运动的韵律。在甘肃和青海一带出土过许多彩陶,在彩陶上绘制几何纹样有着精确的定位,那些纯粹几何纹样的彩陶已经有着数学的萌芽,那些单一造型的彩陶,从纹样的绘制和器型都让人感觉是一个小容器和小社会。那件“网形彩纹陶钵”多么像赫尔佐格和德穆隆设计的“鸟巢”建筑原型。而那镂空通透的外壁又像江南园林中的“冰裂纹花窗”,还有将偶然性出现的冰裂纹固定为新美学的“冰裂纹哥窑鼎”,以及民间缠线之美,手艺人手下的杰作篓筐,有着吉祥寓意的十二生肖,和让全世界容易辨认的中国红等等,都成为这座巨大建筑中的中国文化遗传基因。
⑥中国文物单一的形态,以及和周围空间构成的纯粹关系,成为这座巨大体育馆建筑设计的最初的出发点。那些赤裸让我们感到粗犷的原始空间,是一种深刻的暗示,诱惑我们向原始的“零”空间回归。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设计已经证明,那种最为混沌、最单纯原始的造型,有着最大的包容量和丰富性,这种造型所带来的震撼力,已经超越我们现代的建筑传统。
15.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形彩纹陶钵”多么像赫尔佐格和德穆隆设计的“鸟巢”建筑原型,这种陶钵镂空通透的外壁又像江南园林中的“冰裂纹花窗”。
B.在古代青铜器和陶瓷外造型,民间的剪纸和刺绣上,我们都会发现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这条曲线,这条曲线刚好贯穿中国艺术五千年的历史。
C.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无论是平面书画,还是陶器、玉器、青铜器、石刻、木雕、建筑等,它们最大的特征是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
D.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鸟巢”建筑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是因为他们呈现的表层处理意识来自于人类潜意识的深层,从根本上说,他们的设计理念也是原始的。
16.文章采用什么结构方式?第五段与第二、三、四段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五段与第二、三、四段的关系。(6分)
▲
17.从文中看,“鸟巢”的设计思想对建筑艺术设计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内容?(6分)
▲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画家黄永厚
黄永厚生于1928年。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大。命大,父母寄予厚望。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牺牲”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哥哥黄永玉在厦门读书,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钟爱的画册寄给永厚。好一个黄永厚,
无师自通,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画起画来了,个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业。黄永厚十四岁时被抓了壮丁,因画了一幅《诺曼底登陆》就当上中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风云变幻,还没打仗,部队起义他又成了解放军。在部队里,他还是画画。1954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画户外广告。命运多舛,l959年他又被迫离开广州,从此颠沛流离,过了二十多年的穷日子。直到1980年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画家,动荡的生活方告结束。
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艺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砺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俗”。
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永厚幼时大病不死、舌舔文庙祭品,与他日后成为画家没有直接联系,但这些记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B.黄永厚认为没必要给不看画的人看画,所以最终没有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议。
C.黄永厚坚信自己创作的价值,但他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做法,也不作批评。
D.黄永厚画的历史人物,不论是魏晋还是唐代,均独具一格,不从流俗,不求形似,重在表达自己的情怀。
展开余下试题
1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6分)
▲
17.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
▲
七、作文(70分)
18.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题纸
1、 2、
3、
。
4、(1) (2)
5、 6、 7、
8、(1)
(2)
(3)
9、 (1)
(2)
10、(1)
(2)
(3)
(4)
(5)
11、
12、
13、
14、
选作题( )注在括号内填上你选的类别甲或乙
15、
16、
17、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B(A.xiān/qiàn chuāng/chuàng gū B .sì/cì mó/mú gàn/gān
C.dī zhì/shì ài/yì D.zhàn/jiàn huán/yuán yǔn)
2. D(A将“宣布”后的“的”去掉;B“目前的当务之急”重复;“C将“固然”放到“我们”后。)
3、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或,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叫做心理咨询。)
4、【答案】示例:
我喜欢的书名:《献给母亲的歌》
理由: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答案示例二:
我喜欢的书名:《山河岁月欢乐颂》
理由:山河是祖国的代表,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
【解析】喜欢哪一种都可以,理由要扣准两个方面:一是书名本身的在语言上的优点(比喻、借代),一是书名所表现的情感。
5.D(疾,憎恨,厌恶)
6.C
7.C(“始终没有得到皇上赏识”错)
8.(1)他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数”1分,“使”1分,“称”1分)
(2)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就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使国家灭亡,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亡”1分;“是”1分;“一”1分)
(3)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白”1分;“书”1分;“弗之劾”宾语前置1分;句子通顺1分)
9、(1)分别是“辞”和“绕”。2分一个“辞”字,显出奉旨率师远征者的严肃庄重;1分一个“绕”字,显见铁骑威力无穷,把敌兵团团包围。1分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1分: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1分;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1分: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1分。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描绘了在战鼓声激励下将士们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1分。表现了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1分。
10. (1)茕茕独(孑)立,形影相吊(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水击三千里(4) 战士军前半死生(5)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11.(1)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死了
(2)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去世
(3)祭坛
上一篇:
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2009—2010学年度
下一篇:
病句修改及判断其错误性质练习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连云港市田”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