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0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8]
人教版高一上期末语文卷(七)
高一上期末语文卷(七)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诗经•卫风•氓》)
(2)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3)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__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
(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娶妻 B.不足迎后人 迎:迎接
C.何乃太区区 区区:见识短浅,愚拙 D.会不相从许 “相”有称代作用,代“你”。
3、下列不含古今异义词的是 ( )(3分)
A..汝岂得自由 B.槌床便大怒 C.哽咽不能语 D.可怜体无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3分)
译:
(2)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3分)
译:
(3)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登崖州城作
(唐)李德裕①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碧山也恐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①李德裕,武宗朝宰相,当政六年,政治上成就很大。宣宗继位后,李德裕被白敏中、令狐绹等人陷害,贬为潮州司马,再贬为崖州(海南)司户,最终卒于任所,年六十三岁。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寓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2分)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浏览完整试题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关羽旧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三国演义》)
B.公元2 1 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三国演义》)
C.诸葛亮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诸葛亮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D.弗比斯跟踪爱斯梅拉达,见到伽西莫多和一个男人劫持爱斯梅拉达,弗比斯冲了上去,却被伽西莫多摔了出去。最后弗比斯救下了爱斯梅拉达,抓住了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道谢后跑了。(《巴黎圣母院》)
E.曹操的头疼病复发,华佗提出了要想根治就要打开头颅的治病方案。曹操疑他是要谋害自己而不同意。华佗以关羽刮骨疗毒为例劝说曹操,曹操猜疑他要借此机会为关羽报仇,于是就将他下狱处死。
7.简答题。(二选一,字数100字左右)(5分)
(1)《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中,关云长说:“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小说作者在这一回里也引“后人有诗赞关公曰:‘……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这一回中所说的“尤胜相如在渑池”指的是什么事情?关云长又如何显示他的“英雄气”的?请简要叙述。(5分)
(2)简述愚人节选举“愚人王”的故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渚: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于“推己及人”的 “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人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ll题。(12分)
论中西方的英雄文化
潘天强
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基本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
中国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守卫国土,维护政权;而西方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塑造人格,创造历史。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中国的英雄文化诞生于混沌时期,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以及三皇五帝的传说都包含着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从诗歌到戏剧,从说唱到小说,一代一代的英雄和伟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崇拜和追随的目标。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站在天意的对立面,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比如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希腊悲剧中始终无法摆脱弑父娶母命运的俄狄浦斯,以及中世纪英格兰的不断挑战自身命运的英雄罗宾汉等。而在中国,英雄则替天行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水浒英雄造反杀贪官保皇帝都是替天行道。
东西方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西方的宿命包含着对命运的挑战和不屈,而东方的英雄往往赋予命运一种妥协和变通。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他们虽然也讲义气重友情,但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特洛伊王子出于个人的欲望不顾可能的后果强行拐走海伦,这在西方社会属于小节,无损英雄的形象,而在东方却是不能容忍的自私行为。在东方,英雄意味着比常人更严格地恪守道德规范,所以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还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还是要做唐僧的门徒;而打虎的武松,粗野的李逵也必须口服心服地服从宋江的领导。
英雄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但是在西方,“恶”的标准是有限制的,一般是恶龙、巨兽或是极端残暴者和异教徒。而两位君主之间的争斗并不被当作善恶之争,人们往往把争斗双方同时当作英雄歌颂,即使一方是自己的敌人。法国大仲马的《三剑客》和波兰显克微支的《十字军骑士》都有这种倾向。西方英雄文化强者为王的观念较为明显,对西方人而言,英雄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即使是对手的英雄行为也值得歌颂。但是这种观念在长期大一统观念下植根而生的中国文化表现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手就是异类,对手的英雄不仅代表自己,还是敌人的象征。所以与西方领主经济下形成的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中对于对手的英雄气概一般都是贬低和挖苦,不能灭自己威风长敌人志气。《三国演义》虽然有开头的曹操煮酒论英雄,但最终还是把曹操描绘成奸雄。
英雄爱美人是英雄文化的共同点。但是在江山和美人的选择上,中西文化也有不同。为了美人舍弃江山,在西方文化中仍然是英雄行为,比如特洛伊王子和海伦的故事。而在中国却要遭到无情指责,并且将责任推到美人身上,斥之为红颜祸水。在漫长的男性为主体的古代社会,东西方的英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只是男性的陪衬。但是,西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女英雄如圣女贞德,而中国的女英雄必须要女扮男装才能成为英雄,如花木兰、穆桂英。可以看出,东西方英雄文化是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进步都在发生着变化。比如中国的反封建运动和西方的女权主义兴起,使得东西方女性英雄和伟人不断增加。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节选自《人文杂志》2007、3)


展开余下试题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是叛逆的,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的;而在中国,英雄则是替天行道的。
B. 就“恶”而言,中国的标准要比西方宽泛,中国人认定的能称得上“恶”的对象要多于西方。
C. 特洛伊王子若在中国,他的英雄称号就会被质疑;而夸父若生在西方,也一定不会被称为英雄。
D. 东西方英雄的理念首先都是创立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树立永远的丰碑。东西方的英雄都是讲义气重友情,都能为朋友两肋插刀。
E. 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英雄因爱“美人”而影响江山的事,但人们对这类事情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10.为什么说“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到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纵观全文,中国人眼中,什么样的人可称为英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文本中的小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l4题。
那年,我15岁。
离家的前夜,母亲对我说,到了城里一定要找到你父亲干活的工地,看看他能帮你找到啥事儿,我说,妈,你放心,这个暑假我会好好干活儿,挣些钱交学费的。母亲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看了看我,笑笑说,我儿有志气。
清晨,坐着村里的拖拉机,我在一阵阵颠簸中被送到了县城。县城杂乱的人流让我有些惊惶失措,毕竟第一次到县城,我有些迷茫。父亲的工地在哪儿呢?东南西北,我找不到方向。
于是,我开始询问每个人。问的最多的是,哪里有工地?人们总是看了看我,说,工地到处都是,你要到哪个工地?城北还是城西?城南还是城东?我苦笑着说,我也不清楚。人们似乎开始怀疑我是不是一个头脑有问题的少年,有人对我的问话开始不理睬了。父亲,你在哪儿?我在心里呼唤着。
哎,小伙子,你这样问是永远找不到你父亲的。一个中年汉子说,这样吧,你坐我的车,我带你去各处问问。
要多少钱?我说,我可坐不起你这专车。
中年汉子一笑说,不用你交钱,反正,今天也没货可拉,不碍事,就带你一程,上来吧。
坐在车里,那个中年汉子一路问我,多大啦,一个人出来,为啥啦。我一一说了。
我看得出,中年汉子连叹了几声气,他说,我小时候也和你有一样的经历,生活如此呀!
车不知转了几转了,每到一处工地,中年汉子总将我父亲的名字向工地的人问上一阵,甚至于问过每个人。
夏天,如火的阳光烘烤得车箱发烫。中年汉子和我汗流浃背。但中年汉子总是笑着对我说,小伙子,下次出门可得找准方向喽,读书也一样,好好读书,为你的父母争气,将来,少走这样的路。我嗯了句,然后说,谢谢叔叔。
一路上,中年汉子的手机响过数次,他只看了看手机,没有接,然后又看了看我,一脸笑笑的。
终于,在日落的时候,我们在离县城偏远的山凹地找到了父亲。那里是一处别墅开发工地。父亲见到我一脸的诧异,说,你怎么能找到这里的。我说,是这位叔叔帮的忙。父亲两眼间顷刻噙满泪水,他说,谢谢你师傅。
中年汉子说,没什么,只是你应该告诉家人你的方位。不然,让一个孩子这样找人很不安全的。
父亲说,对对对,只是,我真不想让孩子和家人来呀,苦我自己一个就够了,父亲说着,脸上有些酸楚。
中年汉子说,我明白你的想法。对了,还有些货等我呢,我就先走了。
中年汉子跳上驾驶室,正准备开车时,他突然叫了我,哎,小伙子,你过来一下。
我跑过去说,叔叔,啥事?
他笑笑说,也没什么,这个给你,将来,好好读书,争个出息。说完,就往我袋中一塞,开车而去。
我掏出一看,那是100元。
那个傍晚,我和父亲站在工地门口,向着车开走的方向久久地挥手……
(作者:吴富明。有改动。)
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15岁的“我”出生于一个尚未摆脱贫困的家庭,暑假到城里找父亲,希望能在父亲的帮助下找到活干,以便挣些钱交学费。
B.小说灵活地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及细节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个朴实且热心肠,不富裕却乐于助人的普通中年汉子的形象。
C.“中年汉子的手机响过数次,他只看了看手机,没有接”,这个细节描写,既为下文“还有些货等我”埋下伏笔,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傍晚,“我”终于在一处别墅开发工地找到了父亲。一边是要挣钱交学费的少年,一边是别墅的开发,在鲜明的对比中,小说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E.小说以“找父亲”为线索,通过叙写找父亲的缘由、经历、结果,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社会生活的小画卷,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13.小说的结尾,我和父亲为什么要“久久地挥手”?请简析。(4分)
答:
14.在审稿时,编辑们对这篇小说用哪一个标题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以“城市的方向”为妙,有人为“中年汉子”叫好。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探究。(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音乐的魅力

科学和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使音乐成为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不管旅行到哪里,他总是身不离提琴,甚至参加柏林科学院的会议,也要随身带着琴盒,以便会后拜访普朗克、玻尔时,能在一起拉拉弹弹。在紧张思索光量子假说或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爱因斯坦一旦遇到困难,思索陷入困顿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放下笔,拿起琴弓。那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的旋律,会在无形中开启他对物理学的思路,引导他在数学王国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音乐往往催化出爱因斯坦的科学创见和思维火花。在音乐的自由流淌中,深奥的理论物理学有了美妙的旋律。
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很高,还能弹一手好钢琴,他与同时代的物理学家们有过许多理论上的争吵,也有深厚的并肩战斗的友谊。在他们的交往中,音乐常常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爱因斯坦和荷兰莱顿大学物理学教授埃伦费斯特是终身挚友,但在相对论问题上,又总是争论不休。从1920年起,爱因斯坦接受荷兰的邀请,成了莱顿大学的特邀教授,每年都来几个星期,住在埃伦费斯特家里,讨论、争论自然是免不了的事。埃伦费斯特思维敏捷,又心直口快,批评意见尖刻、毫不留情。这点恰好与爱因斯坦棋逢对手,唇枪舌剑之后,能统一观点自是皆大欢喜。遇到无法统一的争论,两个好朋友会自动休战。埃伦费斯特是位出色的钢琴家,他喜欢替爱因斯坦伴奏。爱因斯坦则只要埃伦费斯特伴奏,那提琴演奏定是光彩四溢。有时,一支乐曲奏到一半,爱因斯坦会突然停下,用弓敲击琴弦,让伴奏停止演奏。或许是一段优美的旋律触动了灵感,争论又开始了。争着、争着,爱因斯坦又会突然停下,径直走到钢琴边,甩双手弹出三个清澈的和弦,并强有力地反复敲打这三个和弦。


展开余下试题 熟悉这段典故的人都知道这三个和弦;
像是在敲“上帝”的大铁门:“镗!镗!镗!”
像是在向大自然发问:“怎一么一办?”
弹着弹着,“上帝”之门打开了,沉默的大自然与这些虔诚的探索者接通了信息管道。两个好朋友笑了,欢快悠扬的乐曲又响起来了。在柏林科学院,爱因斯坦同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也是人们广为流传的美谈。
弹钢琴者是量子论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者,则是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科学两大支柱。在科学上,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和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上,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在这两位理论物理学大师的心目中,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而且互补的,是精神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只有艺术的美,没有科学的美,同样是残缺的。
爱因斯坦毕生痴迷音乐,尤其痴迷西方古典音乐,酷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
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巴赫有何见解,爱因斯坦则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们只有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的确,爱因斯坦的一生,对物理学之外的世界发表过很多议论,但他从不议论音乐,他仅仅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千百次地去感受,仿佛音乐是来自天国的福音。
应该得出的答案是,从童年就钟情于音乐的爱因斯坦早就视音乐为灵魂的安息地,它就是和谐,就是完美。和谐、完美是真实的基础,是人生的目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中的划时代发现,竟建立在一个古亦有之的美学原则之上。
(节选自《爱因斯坦传•音乐的魅力》,聂运伟编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在爱因斯坦看来,音乐能在无形中开启他物理研究的思路,引导他在数学王国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还会促进他与朋友的友谊。
B.文中描写了爱因斯坦弹奏和弦的细节,虽是想象,却生动地再现了爱因斯坦对自然科学思考的灵感在音乐中被触发的情景。
C.在相对论问题上,爱因斯坦和他的朋友意见无法统一时,是音乐让他们与沉默的大自然接通了信息管道,找到他们认为的正确答案。
D.根据和谐、完美这一古亦有之的美学原则,爱因斯坦完成了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的19世纪物理科学两大支柱的研究任务。
E.本文叙议结合,通过叙写爱因斯坦对音乐的喜爱,既展示了音乐的魅力,也表现了科学和艺术具有互补性与统一性的主旨。
13.传记中作者还写到了其他科学家,如埃伦费斯特、普朗克等,他们也同样喜爱音乐,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4.“爱因斯坦的一生,对物理学之外的世界发表过很多议论,但他从不议论音乐”,有人据此认为爱因斯坦对音乐的见解还不够成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下面是某校学生王刚写的一封信,寄给某诗刊的编辑,文中有多处用语不得体,请选择三处并改正。(3分)
李编辑:
您好!
寄上大作《秋月》,望拜读。敝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多。但自己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暇给予修改,不吝赐教。
此致
敬礼
王刚
2009 年11月26日
错处(1) 改正
错处(2) 改正
错处(3) 改正
16.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材料一 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
材料二 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来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⑴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2分)
答:
⑵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5分)
答:


六、作文(7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我们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上期末语文卷(七)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6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
(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B (3分) 3、C (3分)
4.(1)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想到会招来(母亲)不满意呢?(3分)
(2)为了这个,你就受些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话。(3分)
(3)一切行事都顺着公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人教版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