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95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6]
二○○九年综合模拟语文试题(二)
二○○九年综合模拟
语文试题(二)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2分)
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 (①),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bá (②),那么坚定,仿佛在憧 (③)憬,又仿佛在等hòu (④)。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发展滨州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
B.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
D.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3、按照原文填空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诗文的句子。(6分)
①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 ,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 ,白露为霜。(《诗经 蒹葭》)
⑤ ,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⑥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4分)
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经纶满腹、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一直被人们视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其 等老幼皆知的故事无不闪耀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中的“ ”(绰号)吴用等,梁山运机巧,水泊展谋略,识广才高,魅力四射……其实,他们的聪颖与智慧离不开丰富的阅历,更离不开广博的知识。这正应了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的至理名言:“ ”。
5、综合性学习。(6分)
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风景名胜、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滨州。
(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4分)
读本书名:《 》
活动过程:



(2)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
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滨州,名扬天下。(2分)
特产名称:
广告词:
得分 评卷人

二、 阅读理解(4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山中留客
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似扫。
纵使晴明无鱼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这是一首激发人们对春山美景的无穷想象和追求的诗。作者通过虚实描写,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细读全诗,发挥想象,从四句诗中任选一句进行改写。注意运用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100字内,标点不计。(2分)


浏览完整试题2、有人认为,首句中的“弄”字用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
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
即压齐境①,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 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
以勇力_____________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B.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 水路草木之花 D. 登轼而望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甲文中“齐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用原文回答),乙文中“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表现了他 的性格特点。(2分)
5、文中曹刿的行为很容易使我们想到古代的另外一些谋士或大臣在维护国家尊严的过程中不辱使命的例子,请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2分)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①冰箱给人们的居住生活带来了莫大方便,尤其在炎炎夏日更不可缺少。其实早在明朝它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祛暑器具,被北京城里的皇公贵族们广泛使用了。当然那绝不是电冰箱,而是一种用天然冰块的箱子,故称“冰箱”。
②当时的冰箱亦称“冰桶”,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从外观上看箱身口大底小呈方斗形,腰部上下箍铜箍两周。箱两侧置铜环便于搬运,四条腿足为硬木活中的鼓腿膨牙做法。足下安托泥,用以隔湿防潮。箱口覆两块对拼硬木盖板,约1.5厘米厚,板上镂雕钱形孔。深色的箱体衬着金黄的铜箍铜环,给人以雍容悦目之感。冰箱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在功能设计上也十分精巧科学。
③箱内挂锡里,箱底有小孔。两块盖板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每当暑热来临,可将活板取下,箱内放冰块并将时新瓜果或饮料镇于冰上,随时取用。味道干爽清凉,用后让人觉得十分惬意,暑气顿消。由于锡里的保护,冰水不致侵蚀木质的箱体,反而能从底部的小孔中渗出。
④除此之外,冰融化时吸收室内的热空气,通过盖上镂空的排气孔调节室温,还可以起到空调的作用。由于冰箱广泛使用,京城每年夏季需用大量冰块,这些冰均取自冰窖。过去无论是紫禁城内还是府宅公廨①,都各自有贮冰的冰窖。每年冬至起即在筒子河什刹海等处打冰入窖,由工部设专人管理。
⑤其实上面所说的木质(胎)冰箱还不是最早产生的。最早的冰箱应该是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鉴。盛放天然冰,制冷食是鉴的主要用途之一。《周礼•天官•凌人》中载:“春始治鉴,凡外内饔②之膳馐,鉴焉,凡酒浆之酒醴③亦如之。祭祀共冰鉴。”郑玄注云:“鉴,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暑气。”由此看出,鉴是我国的冰箱之祖了。
⑥旧时的冰箱在古玩市场或旧家具店偶尔还能见到。还有人专门寻找这种冰箱;当然不是为了制冷饮、冰瓜果,而是当作小型酒柜。箱中陈酒,往居室中一摆颇有些传统文化的韵味。
注释:①廨:xìe,官吏办事的地方。②饔:熟食,有时专指早饭。③醴:lǐ,(1)甜酒;(2)甘甜的泉水。
1、文段说明的主要对象是 ,着重从 、功能设计、用途方面介绍。(2分)
2、第⑤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3、请你筛选信息,用精简的文字给“鉴”下一个定义。(2分)

4、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性。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加以简析。(3分)
例句:
简析:

(四)现代文阅读 (16分)
失去了的书桌
冯骥才
①我有张小小的书桌。它又窄又矮,破旧极了。在外人眼里简直不成样子。上边的漆成片地剥落下来,残余的漆色变得晦黯发黑,连我自己都认不准它最初是什么颜色。桌面又满是划痕、硬伤,还有热水杯烫成的一个个套起来的深深浅浅的白圈儿。别看它这份模样,三十年来,却一直放在我的窗前,我房间透进光来的地方。我搬过几次家,换过几件家具,但从来没有想到处理掉它……
②记忆里,幼时的事,都是穿不成串儿的珠子。这珠子却在记忆的深井的底儿滴溜溜、闪闪发光地打转,很难抓住它们——
③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  
④我一排排地晾干弹弓子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
⑤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
⑥这些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为此,我为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拭抹它。  
⑦只有一次例外。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前排坐着一个女同学,十分瘦弱。她年龄与我一般大,个子却比我矮一头。两条短短的黄辫儿,简直是两根麻绳头。一天,上语文课,我没听讲,却悄悄把眼前的两条黄辫子拴在这女同学的椅子背儿上。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头痛得大叫。我的语文老师姓李,瘦削的脸满是黑胡茬,连脸颊上都是。一副黑边的近视镜混淆了他的眼神,使我头次见到他时以为他挺凶,其实他温和极了。他对我们调皮的忍耐限度比别的老师都大。但不知为什么,那天他好厉害,把我一把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他真生气呢!气呼呼地直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走!快走!” 我离开了课堂,一路跑回家。我手疼倒没什么,但当众挨打受罚,我的自尊心受不了。于是,我眼泪汪汪地在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 几个字。我写得那么痛快和解气,好像这几个字给我报了什么“仇”似的。这几个字就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  


展开余下试题⑧在表的滴答声中,在上下课的铃声中,在雨和雪轮番交替地敲打窗子声中,我长大起来。事也懂得多了。桌上那几个字却不那么神气了。反而怕被人瞧见,似乎成了一种不光彩、甚至是耻辱的污迹,我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对李老师,还是对长大后再也遇不到的那个瘦弱的女同学的愧疚心情,用手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   
⑨真奇怪!字儿抹掉了,好像心里干净了一些。  
⑩有一天我画画。画幅大,桌面小。不得不把一半画纸垂到桌下,先画铺在桌面上的一半;待画得差不多时,再拉上纸来画另一半。这样就很难照顾到画面的整体感,我画得那么别扭,真急了,止不住愤愤地骂道:  
⑾“真该死,这破桌子!”  
⑿它听着,不吭一声。等我画好了画儿,张挂起来;画面却意外地好。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忘在一旁。它呢?依然默默旁立。它就是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而从无二意地跟随着我。  
⒀我过去的生活的一切,无论是快乐和幸福的,还是忧愁和不幸的,都留在桌上了。哪怕我忘了,它也会无声地提醒我。  
⒁它就摆在我窗前。从窗子透进的光笼罩着它。我窗外是一棵大槐树的树冠。这树冠摇曳婆娑的影子总是和阳光一起投照在我这小小的桌面上。  
⒂每当这树冠的枝影间满是小小的黑点点时,那是春天;黑点点儿则是大槐树初发的芽豆豆。这期间,偶尔还有一种俗名叫做“绿叶儿”的候鸟,在枝间伶俐地蹦跳的影子出现在桌面上。夏天来了,树影日浓,渐渐变成一块荫凉,密密实实地遮盖住我的小桌。等到这块厚厚的荫凉破碎了,透现出一些晃动着的阳光的斑点儿时,秋风还会把一两片变黄的叶子吹进窗;像几只金色的小船,落在我这如同无风的水面一般平光光的桌面上。随后该关窗子了,玻璃蒙上了薄薄的水蒸气。那片叶无存、光秃秃、只剩下枝丫的树影,便像一张朦胧模糊的大网,把我的小桌罩住……  
⒃我终于失去了它。  
⒄在地震中,塌落下来的屋顶把它压垮。我的孩子正好躲在桌下,给它保住了生命。它才是真正地为我献出了一切哪!等我从废墟中把它找出来,只是一堆碎木板、木条和木块了。我请来一位能干的木匠,想把它复原。木匠师傅瞅着它,抽着烟,最后摇了摇头。并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显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碎损的稀世古物。
⒅它就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没了。  
⒆我因此感到隐隐的忧伤。不由得想起几句话,却想不起是谁说的了:  
⒇“啊,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不幸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
1、 说说下面加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2分)
每当坐在小桌前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2、本文以书桌为线索贯穿全文,选材详略得当,质朴情深。从文章内容上看,作者详写了与书桌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3、写作中,语言的前后照应会使文章行文紧凑,脉络清晰。第⑥段中,“对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抹它。”一句与后面第⑧段中哪句话相照应?把它划出来,并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4、文章写到我与书桌的关系时,多处用语饱含深情。请你从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好处。(3分)
①我吧“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
我一排排地晒干弹弓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
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
②它听着,不吭一声。等我画好了画,张挂起来;画面却意外的好。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忘在一旁。它就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而从无二意地跟随着我。
5、古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表现了人物置身于环境中的感受。文章第⒂段对四季景色描写似与书桌关系不大,但仔细想来却很有韵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
6、文章结尾一段含蓄深沉,耐人寻味,浸透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请联系与书桌有关的内容谈一谈“呵,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不幸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自己的所爱之物写出你喜爱它的理由。(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 写作(60分)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
(一)题目:忘不了_________ _____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忘不了妈妈的笑脸”、“忘不了那阵掌声”、“忘不了那精彩一幕”等),再下笔作文,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情感真挚,思想健康向上。(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央电视台常播放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画面一:一位年轻的母亲蹲着身子为年迈的老人洗脚,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站在母亲的身旁专注地看着;
画面二:洗完脚,母亲发现儿子不见了;
画面三:过道的一头,小男孩两手端着一大盆水,摇摇晃晃地走过来,晃动的水溅出的水花打在小男孩的脸上;
画面四:小男孩喊:“妈妈,洗脚!”母亲脸上写满笑容,热泪盈眶。
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孝心、爱心传递图,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传递也很多。请你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诗歌除外)文章。或扩写材料;或叙写经历;或发表感悟。题目自拟。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二○○九年综合模拟语文试题(二)
参考答案
四、 积累与运用(20分)
1、① cāo ② 拔 ③chōng ④候
2、B
3、①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衣沾不足惜 ③何人不起故园情 ④蒹葭苍苍 ⑤水皆缥碧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草船借箭(或:舌战群儒、木牛流马、三气周瑜等);水浒;智多星;知识就是力量
5、略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1、(1)诗意理解准确、想象丰富合理、叙述清楚、描写生动的给2分;只是翻译诗句的一律扣1分。
2、这一“弄”字,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把原本静态的景物写活了。(意思对即可)
(二) 言文阅读(10分)
1、 鼓(击鼓进军);追赶; 勇气、胆识; 许诺、答应
2、D
3、略
4、齐人三鼓 胆识过人
5、蔺相如、晏子。前者跟文章中的情况相似,特别是在“渑池之会”中。后者在齐国面对对方的三次侮辱都巧妙化解,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1.明清时期的冰箱;外形。


展开余下试题2.引资料;以史实资料说明“鉴”的有关知识,增强可信度,又增强文艺性。
3. “鉴”是春秋时期盛放天然冰,制冷食的(祛暑)青铜器。
4.略
(四)现代文阅读 (16分)
1、心旷神怡:原指心情舒畅,精神愉悦。这里表达了我坐在书桌前的喜悦心情。
2、①借书桌发泄自己对李老师的怨恨(或回答“在书桌上写下辱骂李老师的话”
②借画画的事例来写书桌(或回答在“书桌上画画”)。
③书桌保住了孩子的性命。
3、照应句:“用手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 围绕“表达了对冒犯发现师和同学的后悔或愧疚之情” 分析即可。
4、选①句:围绕“此句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小桌陪伴我度过了丰富多
彩的童年生活,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之意回答即可。
选②句:围绕“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桌以人的情感,亲切生动,就像老
朋友一样宽容大度,忠诚可靠,表达了我对小桌的喜爱”之意回答即可。
5、这段文字写岀了小桌陪我度过了美好的四季生活,渲染了有小桌相伴的温馨气氛,烘
托了我对小桌的喜爱之情。
6、第一问含义,围绕“作者以满怀深情的笔触,叙述了自己和小桌之间的快乐、幸福以
及忧愁、愧悔的往事,虽然时光流转,小桌也在地震中毁于一旦,但是小桌以及有小桌
陪伴的那些美好岁月,成为永远的回忆,叫人难以忘怀”之意回答即可。第二问围绕“自己所爱之物谈岀喜爱的理由”即可。
三、写作(60分)
略 (60.215.29.20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二○○九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