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48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8]
安徽省蒙城一中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宫纪仁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花冠 寺观 羽扇纶巾 管窥蠡测 B. 昵称 忤逆 泥古不化 销声匿迹
C. 弓弦 纤尘 炫耀武力 头晕目眩 D. 跻身 木屐 济困扶贫 雨霁天晴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精彩 无精打采 回眸 生活原型 原形毕露 B. 灌注 全神贯注 粉黛 君子不齿 不耻下问
C. 砥砺 三顾频繁 潺湲 法制健全 法治社会 D. 陈规 墨守成规 扁舟 秣马厉兵 忠心耿耿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土地是财富之母,从法律的角度抑制一些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做法,已显得十分紧迫,执法部门必须从长计议。
B.他在玩耍间隙,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教私塾的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后,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C. 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D.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自己地里生产的农副产品,冠冕堂皇地赚几个活钱给家里添一些零碎。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北京奥运会,组织严密,服务周到,硕果累累,已于8月24日奏出圆满的休止符,赢得了各国代表团的盛赞。
B. 在一些论文中,有些段落,是专为交代媒介、交代层次以便转换和过渡来服务的,它们可以称作承上启下的段落。
C. 这次展出的书法作品,既有民国以前的前清遗老、民国政要的遗作,又有现代数十位书坛名宿、文苑名士的墨宝。
D. 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极端气候事件的全球责任 尚前名
气候变暖是造成全球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这是科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
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从气象来说,气候变暖意味着蒸发量要加大,大量的水汽融到空气当中;此外,全球变暖,地面和海洋的温度也升高了,就使大气当中不稳定的能量也在增加,这种不稳定能量越大,台风的强度就会越强,强对流天气也会越强,甚至连大气中的电场强度也会增强。而无论是大气里面所含的水汽量、不稳定能量还是电场强度,一旦都比以往来得更大,就极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和极端天气事件。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报告表示,全球气温本世纪末可能上升1.1~6.4摄氏度,海平面上升18~59厘米。如果气温上升幅度超过1.5摄氏度,全球20%~30%的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如果气温上升3.5摄氏度以上,40%~70%的物种将面临灭绝。
乐施会负责人表示,“今年,南亚、非洲和墨西哥都遭遇洪灾,导致2.5亿多人受灾。这不是反常的一年,而是遵循一种模式,即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和更加极端的自然灾害正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所谓受人类活动影响,说白了就是人类的活动造成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科学家麦克洛克伍德与瑞士的克劳斯弗洛里斯共同分析了20多年来太阳活动及其释放出的能量、宇宙辐射强度等可能影响地球温度的因素,并与同一段期间地球平均气温变化作比较。结果发现,近20年来,在地球气温不断上升的同时,太阳释放的能量是呈现衰减的。
因此“减排”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之所以十分关心温室气体排放,甚至想把“减排”作为各国的一项义务,决不仅仅是因为气候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是想主导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另一方面,一些国家想借此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某些规则,并且在新一轮规则的制订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
“减排”或者是依靠技术进步,或者是依靠改变现在的生产方式或生产规模。如果是依靠技术,则涉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新技术节能减排的效果虽好,但实际应用的范围很有限。如果国际上将‘减排’通过某种安排确定下来,则必然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技术实力存在巨大差异,大部分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因此无疑有利于发达国家主导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并为它们的相关产业提供稳定的市场。
如果是依靠后者,则必然导致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受到抑制。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恰恰是主要依靠‘双高’产业,一旦承担‘减排’的强制性义务,则必然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对此类产业的依赖度较低,因此‘减排’不会对其经济产生太大影响。(节选自《生态环境与保护》2008年第2期)
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大部分“减排”节能高新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如果全球依靠技术进步‘减排’,将有利于发达国家主导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并为它们的相关产业提供稳定的市场。
B.如果全球依靠改变现在的生产方式或生产规模“减排”,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将受到影响,而西方发达国家不会受到影响。
C.把“减排”作为各国的一项义务,将有利于一些国家借此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某些规则,并且在新一轮规则的制订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D.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之所以十分关心温室气体排放,是因为不管以何种方式“减排”,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类的活动使温室气体排放大量增加,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活动异常频繁。
B.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地面和海洋的温度升高,很多物种将面临灭绝。
C.近年自然灾害非常频繁、反复无常,也毫无规律可循,因而难以预测。
D.英国科学家麦克洛克伍德与瑞士的克劳斯弗洛里斯的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问题上,实际上过去20多年里太阳活动在起着相反的作用。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全球变暖将导致气候灾害更加普遍,但随着降水量增大,全球将与干旱无缘。
B.即使各国政府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政策措施,控制住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也只能延缓,根本不可能有降温的趋势。
C.地球气候冷暖就是取决于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太阳释放的能量,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和太阳释放能量的衰减能保持一种平衡,那么地球气候就能保持恒定不变状态。
D.改变能源结构,征收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税、制定更高的排放标准和更严格排放限制等,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兗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不如)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裴頠往吊之,谓人曰:“若使一恸能伤人,濬冲不免灭性之讥也。”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注]①虓(xiāo ),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B.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 以母忧去职 母忧:母亲去世,守孝在家 D. 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物: 事物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些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展开余下试题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译文:
(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译文:
(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译文:
四.1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游园不值①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②,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①不值:不遇,见不上园主人。
②屐齿:木头鞋,下有两齿,可在泥地行走。怜,遗憾或怜惜意。
(1)诗的前两句十分含蓄,暗示了很多内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万口传诵的名句,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析它的特点。(3分)
(3)三、四蕴含深刻的哲理,请予以概括。(2分)
13.名句默写(8分)
①帝子降兮北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③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⑤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⑦_________________,有香暗盈袖。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2分)
美 意 朦 胧
(1)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2)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善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3)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4)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5)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到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沙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班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6)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14、阅读第二段,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6分)
15、“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
答:(1) (2) (共6分)
16、第五段中,作者还表现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它们是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1) (2) (共6分)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答:[ ][ ]
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近于桎梏的格律给以否定。
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
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
六.语言应用(12分)
18.根据语段内容和句式结构,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出6个按照恰当的顺序依次填入方格内。只填序号。(4分)
江油,四川北部的重镇。李白故里青莲乡,就在县城西南15公里处。这里 ,素以 闻名,是个难得的休闲疗养的好去处。
①群山环抱 ②风景美丽如画 ③芳草如茵 ④遍地鲜花
⑤潺潺流水 ⑥繁花似锦 ⑦绿水长流 ⑧环境幽深恬静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网络对青少年的主要危害是:
(2)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20.下面这首诗歌寓哲理于景物,除末句均为九个字,结构匀称整齐。要求:在每条横线上仿写一句诗,与上下句意思要连贯。
街衢睡了而路灯醒着\树干睡了而树叶醒着\寺庙睡了而钟声醒着\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肢体睡了而血液醒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睡了而时间醒着\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落雪无声。(4分)
七,21.作文。(60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下一次”曾是多少人泪眼朦胧中的期盼,“下一次”又曾是多少人在决绝行动中的破釜沉舟。“下一次”是希望,“没有下一次”展现的却可以是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你是希望有“下一次”,还是希望“没有下一次”呢?全在于你明智的思索之间。
请以“下一次”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高二答案
1. B(均读nì)2. C(应为“ 三顾频烦”)
3. C(A. 从长计议:慢慢地多加商量,不急于作出决定,与上句中“紧迫”矛盾 B.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C. “秀色可餐”可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D.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含贬义)
4. D(A.“休止符”不是奏出的。B.杂糅。删去“来服务”才对。C.“民国以前”就是前清,而“民国政要”却又不属于“民国以前”。)
5.B (原文:“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对此类产业的依赖度较低,因此‘减排’不会对其经济产生太大影响。”)
6.C(原文:这不是反常的一年,而是遵循一种模式。)
7.D(A项一些地区饱受洪涝灾害的同时,另一些地区将在干旱中煎熬。B项由于太阳释放的能量呈逐渐衰减的趋势,如果控制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有回落的可能。C项影响气候冷暖的因素还有火山爆发、地热等等)
8.D( “人”,如“待人接物”。)9.B(②表现其镇定,④表现其清廉,⑥评论其政绩。)
10.C(王戎容貌憔悴是因为“性至孝”。)
参考译文: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王戎幼年聪明,神采飞扬。看太阳眼睛不花,裴楷发现后看着他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像山崖下的电光。”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栅栏里吼声震地,众人都吓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魏明帝在阁上见到而称奇。又曾与一群儿童在路旁玩耍,见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果实,大家争着去摘,惟独王戎不去。有人问他原因,王戎说:“树在路边而果实多,必定是苦李。”摘到后果然是苦的。
阮籍与王浑是朋友。王戎十五岁时,跟随父亲王浑在郎舍。王戎比阮籍年轻二十岁,而阮籍与他结交。阮籍每次去王浑处,一会儿就走,去看王戎,很久才出来。阮籍对王浑说:“濬冲清洁高尚,非你可比。与你说话,不如与阿戎交谈。”等到王浑死在凉州,旧交的官吏赠送几百万钱,王戎推辞不接受,因此名声远扬。王戎曾与阮籍饮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不给刘昶斟酒,刘昶没有遗憾的样子。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怎么样的人?”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不能不和他一起饮酒;如果不如公荣,就不敢不同他饮酒;惟独公荣可以不和他一起饮酒。”王戎常与阮籍作竹林之游,王戎曾后到。阮籍说:“俗人又来败坏我的兴致。”王戎笑着说:“你的兴致也太容易败坏了!”
钟会讨伐蜀,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王戎说:“道家有这样的话,‘做而不居功’,建立功业不难,保住功业就难了。”等到钟会失败,议论的人认为这是有见解的言论。
召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用五十端筒中细布贿赂王戎,被司隶纠劾,由于知道但没接受,所以没有论罪,然而议论的人指责他。皇帝对朝中大臣说:“王戎的行为,难道是怀有私心贪得吗?而是不愿做异于他人的事罢了!”皇帝虽然以这样的话解释,然而被清廉的人所鄙视,王戎因此损害了名声。
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治理有方。后来升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他生性极孝,不拘于礼法,饮酒吃肉,或看人下棋,然而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裴頠去吊唁,对人说:“如果悲痛伤及人身,濬冲免不了受到居丧而灭性的批评。”当时和峤在为父亲服丧,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但哀伤没有超过王戎。皇帝对刘毅说:“和峤哀伤超过礼制,让人为他担忧。”刘毅说:“和峤虽然睡草席吃稀饭,但不过是生孝。至于王戎,那是所谓的死孝,陛下该先为王戎担忧。”王戎先前有呕吐的疾病,居丧呕吐更重。皇帝派医生为他治疗,并赐给他药物,又断了宾客。永兴二年,在郏县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11.(1)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
(2)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
(3)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12.(1)“屐齿印苍苔”暗示春雨初晴;诗人从春雨中感觉到杏花开放的信息,故前来游园欣赏;主人的门虽设而常关,有人叩门也“久不开”,说明懒于社交,径自隐居园中与春色为伴,可见高雅脱俗;“小扣”也表明来访者文雅,反映了他对园主人的一种体贴、一种崇敬。(大对3点即可给3分)
(2)“关不住”,“出墙来”用拟人法,写活了“红杏”,表现了早春的蓬勃生机。(虚实相间也可,用看到的“一枝”之“实”到想的的“满园”之“虚”,眼看出墙“一枝”,心想墙中万树,余味无穷。)
(3)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任何力量都禁锢不了的。
13.答案。①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②楼船夜雪瓜洲渡。③,举杯断绝歌路难
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⑤,长使英雄泪满襟。⑥ 料峭春风吹酒醒。⑦东篱把酒黄昏后
14、 (1)他使唐诗的形式美达到了极致(意思对即可给分)(3分)
(2)他的诗成了后人写诗的金科玉律(或:他在律诗上的成就限制了后人的创造)(3分)
15、 (1)唐诗因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失去了创作活力。(3分)
(2)因谋篇之难能而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篇,而且佳篇少于佳句。(3分)
16、 (1)意境美(形象、意象的朦胧美);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4分)
(2)形象、生动(1分) 扣紧题意,充分展示唐诗的诗意美(1分)。
17、A D(B作者并未否定格律 C唐诗的传播与流传,与书法艺术无关 E“朦胧美”不是唐诗的“共同”特点)
18.①⑦③⑥②(有错不得分) ⑧
19.(1)网络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难以防范
(2) 要重视网络道德教育
20.示例:礁石睡了而大海醒着,夜空睡了而星星醒着,
游子睡了而乡愁醒着,古都睡了而文化醒着,小桥睡了而流水醒着。
温馨提示
对“下一次”,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意。
一、肯定“下一次”。燕子去了,有再来得时候;叶子落了,有再绿得时候;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它们不会因为离开、叶落、凋谢而萎靡,它们是在积蓄力量,化作春泥,等待来年的一鸣惊人。因为它们懂得,生命有下一次,一年的轮回,会让它们的下一次变得精彩而充满魅力。
“我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我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我虽然崩溃,但依然自信;因为我坚信对付屡战屡败的方法就是:屡败屡战,永不放弃。”林肯如是说。
爱迪生给了自己几千个下一次,终于在灵感爆发的一瞬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黄伯云,不断地给自己下一次机会,终于研制出了最坚强的材料。
邓亚萍,面对自己的缺憾与不足,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迎头而上,不理睬失败,不断给自己下一次机会,终于叱咤世界乒坛,创造
上一篇:
横中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下一篇:
2009、2010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分类汇编(20套):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安徽省蒙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