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1247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7]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月考试题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月考试题
(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诗文原句和文学常识填空。(5分)
(1)吾恐季孙之忧, , 。(《季氏将伐颛臾》)
(2)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4)欲寄彩笺兼尺素, 。(晏殊《蝶恋花》)
(5)李白,字太白,号 居士,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有“诗仙”之誉。
杜甫,字子美,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有“ ”之誉,与李白并称“ ”。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 居士。欧阳修,字永叔,号 居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璀璨 弃甲曳兵 温馨 祸起箫墙 B.庠序 分崩离析 湮没 至理名言
C.编纂 语焉不祥 萎缩 买椟还珠 D.枷锁 怒涛排壑 拯救 安知若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消费品价格上涨,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何况食品价格的上涨确实给民众生活,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增加了支出负担。
B.5月12日,四川汶川一带发生我国建国以来最强烈地震,造成了数万个生灵涂炭,震惊世界。
C.我今天郑重其事地提醒你:你如果现在不刻苦努力、迎头赶上,等到落选后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D.有些人为百姓做了点应做的事,便以功臣自居,心安理得地享受起别人的奉承乃至供奉来,浑然不知堕落往往由此开始。
4、从诗词的风格特点来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昨夜西风凋碧树。独山高楼,望尽天涯路。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下列各项对李煜《虞美人》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承受。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朱颜”一词在这里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6、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概括性语句。(3分)
父子俩乘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水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树叶,眼看就要翻了。儿子惊慌失措,这时,父亲发话了:“快往船舱里灌水。”当船舱里的水位达到一定程度时,奇迹出现了,小船不再摇晃。
某农村妇女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着几个子女。她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还必须超负荷干活,虽然人很显老,但身体健康。她没有时间生病,也不能生病。而正是这种负荷让她坚定而健康地活着。
行船如此,生命也如此。 。
7、仿照示例的立意与修辞,在下列词语中任选两个,分别写出一句话。(4分)
示例:注射器——给人以痛感,却是出于善意。
卵 石——一旦磨光了棱角,就被抛弃在滩头。
(路标 木偶 镜子 蜡烛)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阅读与鉴赏。(40分)
(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完成8~11各题。(10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树之以桑 B.斯天下之民至焉
C.弃甲曳兵而走 D.无乃尔是过与
9、下列句子当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10、下面的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 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 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 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李煜《虞美人》,回答12~14题。(10分)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2分)
答:

13、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词眼”?(2分)
答:

14、(1)请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妙在何处(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4分)(2) 写出一句你学过的与此有相同艺术手法的诗句。(2分)
答:

(三)阅读杜甫《客至》,完成15~17题。(6分)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15、首联写出了草堂怎样的环境?其中“但见”二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颈联表现了主人怎样的生活状况?(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全诗主要写“客至”,尾联又写邀请邻翁对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4分)
托尔斯泰灯
蒋子龙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出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三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为他生下了1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13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都必须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也包括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多了。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围着灯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于是,久而久之便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了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
这需要有“长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长性”的人,他从12岁开始写日记,直到82岁去世,没有一天中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其它地方。
(《读者》2008年第10期)


展开余下试题18、“托尔斯泰灯”有过怎样的演变过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分)


19、“托尔斯泰灯”具有怎样丰富的寓意?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6分)



20、作者认为孩子性格的培养需要“长性”,这种“长性”在文章中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4分)



三、表达与交流(4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新生去学校报到,下了长途车后去乘公交车。他向投币箱投了一元钱,司机冷冷地说:“两块。”他满脸燥热,来的时候母亲告诉他乘公交车只要一元,所以钱全都放在了旅行袋内侧的小袋子里。他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车里的人。可是,除了几个嘲讽的眼神外,其余的人都把头转向了车外。他准备下车,跟在身后的一位中年男子向他摆摆手,并向投币箱投了三元钱。当他向中年男子道谢并要求下车后还他钱时,中年男子笑了笑,说:“你不用还我,如果可以,请你把这一元钱传给下一个需要它的人。”
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自己的手,世界会因此而温馨。请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月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略
2、B(A项“箫”改为“萧”;C项“祥”改为“详”;D项“知”改为“之”)
3、B(“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4、D(D属豪放派,ABC属婉约派)
5、C(C项“朱颜”一词在这里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6、示例:负重的生命或许更有韧性,更为健康。/适当地让生命负重,可使之更顽强,更具活力。(“负重”或“加压”1分,对生命的意义、作用、价值1分,语句通顺1分。)
7、示例:路标——只能给人指路,不能替人走路。
木偶——没有灵魂的人,才受人牵制。
镜子——当面把人放在心里,过后把一切忘记。
蜡烛——站的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二、阅读与鉴赏(40分)
(一)8~10 DDA 11、略
(二)12、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
精神层面: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13、“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14、(1)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词人在此“抽象感情形象化”,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形象。
(2)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15、写出了“草堂”清幽的居住环境。“但见”表现诗人闲适而有些寂寞的心境。
16、从颈联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主人的生活贫困。
17、烘托老友相逢时酒兴之高,情意之浓,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18、①最早是一盏悬在屋顶上的大号煤油灯,后来换成了汽油灯,后来又换成了电灯。(2分)②都悬在屋顶上,且都通过隔板与桌子相连,是一种“连桌灯”(或“桌连灯”)。(2分)
19、它喻指托尔斯泰高明而独特的教育方法,是托尔斯泰的智慧之灯;它又喻指托尔斯泰用来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灯——人类的智慧——书籍。 (答对一点得3分。)
20、若干年如一日,托尔斯泰家的灯下阅读从不间断;(1分)托尔斯泰自己则身体力行,以身作则,70年写日记不缺一天。(1分)
启发:可以围绕“坚持不懈,必有所成”或“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优良的环境,科学的方法及持之以恒”等方面来写。(内容合理,语句通顺即得2分)
三、表达与交流(40分) (218.26.72.190)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关于“苏教版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