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948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8]
吉林省吉林市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吉林市普通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 二 语 文
命题、校对:李鹏 刘丹 王伟 黄棣 朱攀
说明:
1.整卷分为I卷、II卷,共有19道小题,满分100分。答卷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请用蓝黑或黑色笔,避免书写不清而影响分数。
第Ⅰ卷 阅读题(48分)
一、科技文阅读(6分。1—3题,每小题2分)
变色龙的启发
有一种叫避役的爬行动物,体长也就25厘米左右,但它的本事不小,舌头能从嘴内伸出好几厘米长,便于捕捉昆虫;更有一个绝招,是它能随时伸缩身体,改变皮肤的颜色,使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的环境(如树木花草等)的颜色保持一致,以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避役的善于变色使它获得“变色龙”的称号。
人类是最善于学习和创造的高级动物。变色龙的本事使不少军事家和材料科学家羡慕不已,都想学学变色龙的本领,看看它是怎样练就这身变色功夫的。后来发现它的真皮内有多种色素细胞,通过伸缩身体而使表皮色素细胞发生变化,也就变化出多种颜色。
美国国防部为了对付前苏联的侦察卫星对美国部队和军事装备的侦察,在20世纪60~70年代研制出了一种变色龙式的隐形材料,并把它们涂在各种武器上。这种隐形材料可以随着周围的环境而变换颜色:在草地上它就变成草绿色,在沙漠地区它又变成沙子的黄褐色,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使照相侦察卫星对这些地面的武器难以分辨。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冷战气氛有所缓和,一些材料科学家,尤其是日本的纺织业,为了抢占世界的服装市场,别出心裁,开始大力研究变色服装。这种服装特别受那些喜欢寻求刺激的男女青年的欢迎。
1989年,日本东邦人造纤维公司研制出一种叫“丝为伊UV”的变色衣服,在室内穿时是一种颜色,但到室外在阳光下一晒,它就变成蓝色或紫色。原来,这种衣服是用一种能因感受紫外线而改变颜色的有机纤维制成的,只要太阳中的紫外线照到衣服上,颜色就发生变化。日本东邦人造纤维公司还制造了一种变色游泳衣,人一旦穿上这种游泳衣,在岸上是一种颜色,只要一跳进游泳池,它就会变出红、蓝、绿等鲜艳色彩。原来,这种衣服是用一种感温纤维制成的,只要周围温度一变化,它的颜色就会改变。
1991年在伦敦举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时装表演,女模特身着款式新颖的时装行走时,服装不断改变颜色。原来这是英国的材料科学家研制的一种液晶服装面料,这种面料在28~33℃的范围内具有变幻莫测的色彩。如在28℃时衣服呈红色,在33℃时又呈黄色。模特在行走时使衣服以不同速度和方向摆动,身体各部位的体温就发生变化,这样时装就会变幻出彩虹般的迷人色彩。
变色材料的用途今后将越来越广。现在有一种茶杯,当茶水温度达到不冷不热时,茶杯表面上就会出现一种图案和文字,如“请您用茶,祝你健康”之类。原来,在这种茶杯的外面涂有一种感温变色材料,一到适合饮茶的温度,它就显现出鲜艳醒目的颜色来提示你:请用茶吧!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变色”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避役获得“变色龙”的称号,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是舌头能伸出好几厘米长;另一个是它能改变皮肤的颜色,以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
B.避役的表皮内有多种色素细胞,通过伸缩身体而使真皮色素细胞发生变化,也就变化出多种颜色。
C.变色龙是通过伸缩身体而使表皮色素细胞变化来实现变色的,服装设计师也是依据这一特征选取了感温变色材料作为服装材料,设计出了变色服装。
浏览完整试题
D.1989年,日本东邦公司研制出一种变色衣服,用一种能因感受紫外线而改变颜色的植物纤维制成的,只要太阳中的紫外线照到衣服上,颜色就发生变化。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国防部为了对付俄罗斯的侦察卫星对美国部队和军事装备的侦察,研制出了一种变色龙式的隐形材料,并成功地把它们涂在各种武器上。
B.人类从发现变色龙的特征之后,就同时致力于军用和民用研究,并实现了当初的 愿望。
C.经过研究,人们利用感温的材料实现了军用的隐身和民用的变色的目的。
D.感温变色游泳衣就是利用野外、室内、水中和海岸温度的不同而变化出各种颜色的,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刺激。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发现动植物的各种突出的特点,并加以研究,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就能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出新技术。
B.隐形飞机与隐形衣服虽然都能实现隐形的目的,但其隐形的手段是不同的。隐形飞机主要靠回避相应的波长而隐身,隐形服装靠材料变色实现隐身。
C.从日本研制出的变色游泳衣、英国的材料科学家研制的一种液晶面料服装和现在的变色茶杯来看,变色与材料的感温程度有关,与阳光的照射无关。
D.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对变色材料的利用今后将越来越广,一定会应用到侦察服装、公共汽车等方面上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完成4—7题。4-6题每小题3分,7题6分)
李疑尚义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绐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①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②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③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④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
注释:①溲:大小便。 ②脱:如果。 ③赆:赠送财物。
④姁姁(xǔxǔ)愿:姁姁,安乐、温和的样子;愿:老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杖踵疑门 杖:拐杖
B.既而疾滋甚 滋:渐渐
C.籍其数而封识之。 籍:登记入册
D.人用事多疑 多:与“少”相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李疑以尚义名于时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躬为煮糜炼药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C.殡于城南聚宝山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D.取囊按籍而还之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为我们塑造了李疑这个一心助人、轻财好义、有古道热肠的君子形象。即使
今天读来,依然有现实意义。
B.李疑面对范景淳的酬金,分文不取,在拒绝收受范景淳两个儿子礼物的同时,反
送人财物。李疑这种救人危难、乐善好施的品德让人敬佩。
C.在吏部做官的范景淳得了病,身边的朋友对他很冷漠,不肯收留他。而陌生人李
疑则主动收留他,表现了李疑于危难时周济他人的高尚品德。
D.作者在文章最后赞扬李疑是个见义勇为的人,一个污浊社会的清士,因其为贪财
好利的世风痛心,所以撰文记载李疑事迹来规劝世人。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6分)
(1)疑许诺,延就坐。(2分)
译文:
(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此诗写于大历初居夔州时。
8.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4分)
答:
9.试以诗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任选6道题回答。
(1)世间行乐亦如此,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拟行路难》第四首)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
(李贺《李凭箜篌引》)
(4)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
(5)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7)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 。 (杜甫《登岳阳楼》)
(8)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
(陆游《书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1-13题,13分)
展开余下试题
庭梅野鹤
程习武
知县的青纱小轿在村道上的皑皑白雪中起起伏伏,在苏庭梅的眼中起起伏伏,像一面炫目的旗帜。转过弯,看不见了,暮色渐起,苏庭梅才慢慢走回院子。白日的气氛沉淀去了,墙边的青竹静静站立。窗前的那株老梅正热闹,虬曲横斜的枝干上繁密无数的梅朵浴着雪光盛开。
县太爷的小轿这是第二次光临了。
苏庭梅点上灯,如豆的灯火在清冷中轻轻摇曳。孑然而立的苏庭梅游目四顾,壁间除了管砚,除了他用管砚涂出的一幅幅梅图,除了一个画者的清寒,还有什么呢?另外一间房子里,形容枯槁的妻子正搂抱着孩子在如铁的布衾之下瑟缩不止。
这时候,知县的青纱小轿又开始在他的眼前起起伏伏。
知县是个好官,治事有方,政绩显著,且廉洁如水。知事三年,两袖清风,百姓口碑极好。知县听说了苏庭梅,知县听说了苏庭梅的画和诗,知县还听说了苏庭梅无比的才气,知县便动了惜才的念头。知县要让苏庭梅走出荒僻的乡村,去仕途上铺一路锦绣。朔风乍起的时候,县太爷的小轿裹着一路黄尘飘落在苏庭梅的门前。苏庭梅用一杯清茶为县太爷洗尘,画了一幅画送给县太爷。一株铁骨铮铮的梅花在荒野里傲对风雪,这是苏庭梅给县太爷的回答。
知县没有罢手,知县的青纱小轿又一次打破了荒村的宁静。
面对第二次光临茅舍的县太爷,苏庭梅久久沉默——妻子卧病在床,孩子嗷嗷待哺,半生清苦的日子,苏庭梅觉得他应该对县太爷说容我三思。
苏庭梅对着那株梅花站了三日三夜。雪光中梅花依然热闹。可除了他还有谁知道这热闹?
苏庭梅推开窗子,空中又有雪花纷纷扬扬了。那丛青竹承受不了雪的重压,本来挺拔的躯干已微微有些倾斜。一树繁闹的梅花这时候已被雪覆盖,只隐隐透出点点红色。
苏庭梅仰天一声浩叹,然后闭上眼睛,静静对着窗外漫天的风雪。
苏庭梅就开始打点行装了。
这时候,苏庭梅接到了一幅画,辛野鹤让人送来的。
展开来,是一幅牡丹,大红大绿,俗艳至极。苏庭梅连连摇头,辛野鹤的画俊逸古雅,超然高蹈于尘俗之外,这幅画哪里有半点野鹤之风?
再看落款曰:廷梅兄雅正。苏庭梅眉头皱得更紧,怎么,字也写错了,“庭梅”变成了“廷梅”?一生至交,竟出现如此失误?
凝思良久,苏庭梅突然以掌击额,然后又是一声浩叹:野鹤,野鹤!
苏庭梅看窗外,雪更大了,老梅的点点红色也不见了。苏庭梅笑了,苏庭梅给自己说,这梅的热闹我苏庭梅知道,雪知道,天地也知道,还要让谁知道?
苏庭梅修书一封,让人送往县衙。
苏庭梅到底没有去县城,等待他和辛野鹤的结局是终老荒村。
另外还有一个结局,苏庭梅和辛野鹤双双成为画坛一代名家。
(选自《小小说选刊》)
11. 对这篇小说分析鉴赏有误的两项是(4分)
A. 小说情节由知县访贤始,插叙第一次访贤的情况,介绍了知县的为人,实则展示
了人生的另一种选择。
B. 小说是要人们淡漠功名,也是要人们遁世,不要浮游宦海。
C. 小说探讨的是高洁品格的艰难成长的历程。苏庭梅的一个顿悟造就了画坛的一代
名家。
D. 小说中县太爷的形象正与苏庭梅形成鲜明的对比,用苏庭梅的高洁讽刺知县的人
生追求。
E. 小说的情节虽然很简单,但构思独到,“庭”和“廷”两个字构成了整篇小说的
支撑点,展示了不同的人生领域。
12. 请结合文章解说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
答:
13. 试分析小说开头、结尾的艺术特点。(5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5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A.法院对“5•7”交通肇事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被告人胡某
有期徒刑三年。判决结果一公布,许多网友认为处罚过重,罚不当罪。
B.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易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
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C.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绝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
无能,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D.卡夫卡写小说常采用寓言体,寓意人言人殊,永无定论。像《变形记》这样在内
容与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B.他是个文学爱好者,在读高一时就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C.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化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迫在眉睫的大事。
D.上海迪士尼乐园要做“世界最小”,既可以为政府节省大笔投资,更能为上海节约不少土地,还可避免上海地价、房价因迪士尼效应大幅飙升。
16.把下列句子重新排序,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答:
17.下面是某文学刊物征稿启事,其中有三处词语使用不当,必须修改,把这三处的词
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进行修改。(3分)
当下人们正在热议高校自主招生新政策,本刊衷心呼唤大家赐稿,不论是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全凭文章质量决定取舍。来稿除诗歌外题材不限,以2000字左右为宜。本刊有权对稿件进行斧正,三个月未接到采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③将 改为
18.仿照例句写一句子,要求句子由两个比喻句组成,比喻要合乎情理,分句间要有联系。“历史”、“时间”作为本体。(3分)
例句: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就是这条长河上涌起的波涛。
仿写:
五、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经过笔者调查发现,在吉林、长春等城市街路两旁联通公司(原网通公司)安装多年的露天公用电话面临着极为尴尬的局面:这一公用设施早已被人冷落闲置在路旁,有的也已经肢体残缺。比如电话亭玻璃板有不少被打碎,或是只剩有一侧玻璃板;两侧的电话机或是少了话筒,或是仅存一部电话机;有的电话柱上锁着环卫清洁三轮车……而在残存的玻璃板处还张贴着联通公司不久前张贴的宣传画:吉林市固定电话荣升8位,联通公司186号码打全国电话最多0.15元……
要求:
1.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确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书写规范,工整清晰,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不计。
吉林市普通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 二 语 文 答 题 纸
第Ⅰ卷 (阅读题 共48分)(1-3题6分,每题2分;4-6题9分,每题3分)
展开余下试题
题号 1 2 3 4 5 6 得 分
答案
第Ⅰ卷 第Ⅱ卷 (表达题 共 52 分 )
题号 三 四 五 总 分
得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7.(6分)
(1)译: (3分)
(2)译:
(3分)
(二)(8分)
8.
(4分)
9.
(4分)
(三)10.(6分,任选6道小题回答。在不回答的题序号处划“×”)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4)
(5) (6)
(7) (8)
三、(13分)
11.( )( )(4分)
12.答:
(4分)
13.答:
(5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4-16题(6分。每小题2分)
题 号 14 15 16
答 案
17.(3分)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③将 改为
18.(3分)
仿写:
五、作文(40分)题目:
800
800字
吉林市普通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A“舌头能伸出好几厘米长”不是不可或缺的;B表皮与真皮互换;D不是植物纤维,而是有机纤维)
2.D(A前苏联,不是俄罗斯;B同世纪,不同年代;C军用与民用的变色手段不完全相同)
3.A(B时装主要是变色,不追求隐身;C与阳光有关;D应用领域被随意拓宽,不符合实际)
4.C(A杖:拄拐杖;B滋:更加;D多:赞美)
5.D(D表修饰。A连词,因为;介词,用。B介词,替、给;动词,成为。C介词,在;介词,比)
6.C(不收留范景淳的是他的亲戚,李疑也是在范景淳有求于自己时才收留他的。)
7.(1)李疑(马上)答应了,邀请(他进屋)就坐(“延”1分,句意通顺1分。)
(2)患难之中互相救助,做人的道理本应该这样,凭什么(为什么)回报呢?(“恤”、“尔”、“何以”各1分,句意1分。)
8. 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4分。意思对即可。)
9.(4分.意思接近即可)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1分),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1分)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2分)
10.(6分。任选6道题回答)
(1)古来万事东流水(2)心非木石岂无感(3)老鱼跳波瘦蛟舞(4)卧龙跃马终黄土
(5)映阶碧草自春色(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老病有孤舟(8)镜中衰鬓已先斑
11.B D(4分。错一项扣2分。B项并非要人们完全遁世;D项不是鲜明对
上一篇:
黑龙江省哈六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下一篇:
河南省桐柏实验高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吉林省吉林”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