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9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2]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
西南师大附中高2010级月考
语 文 试 题
2010年1月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裨将(pí) 溃脓(kuì) 恸哭(tòng) 噤若寒蝉(jǐn)
B.瓜葛(gé) 弄堂(nòng) 饥馑(jǐn) 人才济济(jì)
C.翘首(qiáo) 噱头(xué) 掮客(qián) 长吁短叹(xū)
D.诤友(zhèng) 笑靥(yè) 偌大(nuò) 拈花惹草(zhā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祛除 座落 账簿 尾大不吊 如雷灌耳
B.班师 嘻戏 更叠 屈打成招 和盘托出
C.干练 慰藉 题纲 焕然冰释 如丸走坂
D.繁琐 端祥 消假 斜门歪道 明查秋毫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它采用了现代科技,也融合了中国元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近日网上爆料,湖南卫视“快女”曾轶可把孔子当菩萨来祭拜,希望能保佑自己晋级。有些网友认为,为一己之私利而与圣贤先哲攀关系未免有些不地道。
C.以梅艳芳为原形的电视剧《梅艳芳菲》以她的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传奇的一生,而片名“梅艳芳菲”也不禁让人们想起了她生前的一颦一笑。
D.泰国画家彼得为他的大象伙伴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游客们都觉得不可理喻,惊得目瞪口呆 。
4.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双百”人物的身上体现着国家意志对公民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引导。我们期待未来的“双百”人物,一面要延续前人的精神,一面则必须和我们今天大多数人的精神血脉相连。
B.歌德在论及西西弗斯的时候,几乎是另一种调子;因为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C.清华大学在江苏招生的负责人说,江苏教育部门虽然对2009年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要求还没有明确表态,但从目前清华大学招办反馈的信息看,学校认为2008年“AA+”这一等级要求比较合理。
D.“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个帖子可能因为太好玩了,很快网友们转至各大网站,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问“贾君鹏是何许人也”,但没有任何人出来回答。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韩国民族文化
周国平
韩国民族文化缤纷优美,摇曳多姿。它与中国古代唐朝及之前的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渊源甚深,在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根系上与中国的儒道佛文化一脉相承。这种传承与积淀是不可否认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一种被命名为“唐乐”中国化的韩国音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丰富多彩而又流露出个性化的气质。


浏览完整试题民间社会的世俗生活不仅在礼仪、节日的安排上体现一致性,而且民间化的儒家文化传统在两国都是如影随形。从韩国最常见的传统图案龙、凤和太极图便可见一斑。龙、凤同是中韩两国历史文化中频繁出现的彩绘符号,也同是令人景仰的高贵的文化图腾。从中国古代易经学说八卦图源生而出的太极图,是韩国国旗的基本图案。它是朝鲜王朝后期制定的国旗,太极图均分为二,十分对称。上面红色部分代表阳,下面蓝色部分代表阴,阴阳是古代宇宙的象征,是相互对立而又臻于完美、和谐与平衡,也是两种伟大宇宙力量的象征:火与水、昼与夜、黑暗与光明等。
同为东亚地理版图一员的韩国,处在儒家文化圈中。辐射而生的韩国儒家伦理是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继承与发展。这种儒家工商资本主义对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亲情关系、地缘关系等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家庭生活、企业管理,大到选举活动、政府体制。
而在中国唐朝之后的韩国历史发展中,其民族文化也吸收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文化的精华,中西文化熔为一炉、交相辉映。这样,韩国民族文化既有东方文化人本思想的熏陶,又有西方文化神本思想的融合;既与华夏炎黄民族文化有着系出同缘的类似,而又有着高丽民族自成一家的韩风韩韵。
一衣带水,明月相随梦魂归。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丽大藏经》,到世代相传的“玄鹤琴”;从高丽王朝期间取代了“乡歌”的“长歌”,到简单、凝重、优美的响亮瓷器;从源出于汉字的书写形式的韩国书法,到新罗时代用音乐伴奏的由舞蹈动作演绎成的叫“处容”的戏剧。从上短下长的传统韩服,到韩国建筑彩绘的“丹青”;从味道香辣的韩国泡菜,到独具特色的高丽参;从正月十五吃核桃,到立春吃春天的野菜;从夸张怪诞的韩国面具和纵情歌舞的面具舞剧,到韩国知名的佛教寺庙浮石寺、海印寺、华严寺;从精美悠久的风景名胜石窟庵,到绿意盎然的雪岳山;从音调柔和、富有韵味的韩语,到结构组合科学而且简单易学的韩文。浸透着韩国民族文化的丝丝点点,无不令人心动。
一花一国度,一景一世界。无穷花是韩国的国花,“无穷花三千里华丽江山,大韩人民走大韩的路,保全我们的江山”,韩国国歌《爱国歌》中的歌词正是一个民族弘毅进取的精神写照。而无穷花坚韧的性情也告诉我们:韩国与朝鲜隔着三八线的分离,也是如同我们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的苦痛与等待。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9年3月11日,略有删改)
5. 下列关于韩国民族文化渊源及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国民族文化源出东方文化根系,并深受东方文化人本思想的熏陶。
B.唐代文明对韩国民族文化影响很大,之后华夏文化与韩国文化逐渐脱钩。
C.在韩国民族文化中可以看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文化的影子。
D.融合东西文化精华的韩国民族文化又自有其独特的风采和韵味。
6.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韩文书写形式与汉字完全相同,但又有结构组合科学、简单易学的特点。
B.龙、凤图案在中韩两国历史文化中同是高贵的文化图腾。
C.韩国民族文化中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长歌”“处容”“丹青”等都是代表。
D.韩服、泡菜等日常生活物品也体现出了鲜明的韩国民族文化特色。
7.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国在历史上曾受到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浸润与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体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B.“唐乐”是一种经韩国人之手进行个性化改造了的,但仍具有大唐遗风的传统音乐形式。
C.《高丽大藏经》和浮石寺在韩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说明了佛教在韩国是最普遍的宗教信仰。
D.韩国国花无穷花,不仅美丽,更体现了韩国民族坚贞弘毅的民族精神。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 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指 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①,其色渥然②,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③刺状,肢体心膂④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⑤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⑥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 ②渥然:红润的样子。 ③剟(duō):砍,割。
④膂:脊梁骨。 ⑤痏(wěi):疮,疹。 ⑥戕摩:伤害,残害。
8.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非三月不能瘳 瘳:痊愈 B.而傅以善药 傅:同“敷”,涂抹
C.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虞:料想 D.而寓于不可见之初 寓:隐藏
9.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最值得“谋国”者警惕的一组是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展开余下试题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仲辨左手拇指上长了一个粟米大的疹子,由于体魄健壮,他并不在意,没想到几天后竟大而盈握,不得不去医治。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B.本文以事喻理,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生发开去,形象地阐明“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政治见解,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
C.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
D.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不足患”的态度不无关系。作者这样写,含有庸人误事、误国的意思。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用斜线(/)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10分)
(1) 翻译:
①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4分)
译文:
②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4分)
译文:
(2) 用斜线(/)给文中画“ ”的文字断句。(2分)
非 有 以 御 其 内 其 势 不 止 非 有 以 治 其 外 疾 未 易 为 也
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留别王维(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是离开长安赠别王维所作。
(1) 尾联中有“寂寞”二字,从全诗来看,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2分)
答:

(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 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2) 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_。 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
(4) 转轴拨弦三两声, 。 ,似诉平生不得志。
(5) ___________________,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词人, 派代表人物。
(6) 卢梭, (国别)思想家、文学家,18世纪欧洲 运动的杰出代表。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叶倾城
  我是“外地来京人员”,初到北京,一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狂喜。在车上一直凭窗张望,一会儿看一大堆金发外国人,一会儿又留意遥遥的过山车,突然我大叫:“马,马,活的马,马在走路。”满车人大笑。
  的确,我是来了北京,才能想象城市里还有马车。时常是卖水果的,夏天是西瓜香瓜,其他季节什么都有,但都是廉贱的,绝对没有卖火龙果的。摊主不怎么吆喝,只是坐在车帮上,手里玩弄着一根系了很多七彩化纤绳子的鞭子。而他的马,就在车前站着,有时候啃一点儿干草。我观察了很久,才确定马不能像骆驼或者大象那样跪下来,草在地上,它就把双腿分开,脖子探得长长的,头控得低低地,默默咀嚼。人和马,都很安静。
  我喜欢马,觉得它美丽,颈背的线条既柔又矫健。拉车的马大概没什么名种,灰白、黄褐、泥色,杂色斑驳,马尾偶尔摆荡一下——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因为有个执著的知识分子,不管其他人如何打扰他,都要讲完“马尾巴的功能”。马儿们都有明亮的大眼睛,眼皮垂着,有一种良人处子般的温驯。我想去轻触它的鬃毛,但我不敢。
  “马,咬人吗?”我终于忍不住问。摊主哗地笑开:“不咬,它可听话呢。”“那,我能喂它点东西吃吗?”
  我找到一颗巧克力,手欲伸不敢伸地,给它。马是闻到了食物的味道吗?或者出于本能判断,知道这是一个喂食动物?它低头来俯就,滚热的鼻息喷在我手心,像火车的汽笛。我害怕,手越压越低,马突然一个猛低头,卷走了巧克力,它的舌头,粗糙而热湿,令人印象深刻。
  因为有一匹马吃过我的糖,我觉得我与全世界的马,都交上了朋友。每次在路上遇到马,我都会多看几眼。夏天时,马的鬓毛被剪得极短,齐齐整整,像时髦男孩子的板寸。我看着就想笑,也觉得心里很暖,农业社会人与牲口的情,还留存着。
  下午时分,我在三环上,车少人稀,对面车道却突发混乱,几辆车紧急刹车、避让,带出一片刺耳的摩擦声。而一辆马车,正逆行疾驰,车主策马扬鞭,马蹄在柏油路上打出一片“答答”。我正错愕,身边的的士司机说:“得,遇到城管的了。”我忧心忡忡地问:“抓到会罚多少呀?”“咳,这一车果子,都不够罚的。”
  很久我都忘不掉那在三环上逆向狂跑的马,四蹄如此惊惶。我问老公:“如果一辆车和一匹马撞上了,谁会赢?”他大笑不已:“你居然还是理工科出身,”然后才说,“你忘了马力这个词吗?捷达的马力最高可以达到300多。”那么这场PK,一旦发生,车会完胜?霎时间我想到了悲嘶、血肉横飞、粉身碎骨……
我当然知道北京是一所城市,而马属于乡村。我完全承认马不应该进来,但是,谁有头发愿意装秃子?谁开得起宝马会自驾一辆马车?报上有这样的新闻,为了躲避城管的追捕——他们一定是开着车的,咆哮的机器怪兽——着急的马车主用小刀刺马:马儿你快点跑呀快点跑……血,点点滴滴,洒了一路。那是同一只手同一把刀吧,为它剪鬃的,以及刺向它身体的。
我想起很多年前,尼采在路上,看到一个农夫在鞭打自己的驴,尼采不顾一切上前救护,抱着驴头失声痛哭: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14. 就文中“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一句话,回答问题。(6分)
(1)“兄弟”在全文中的具体对象指哪些?(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苦受难”在文中包含哪些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章着力叙写给马喂巧克力和马车逆行疾驰这两件事的意图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作者对马车进城现象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你是否认同她的这种看法?请说说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本文原题为“马在走路”。你认为原来的题目和现在的题目哪一个更好一些?请说明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 调整下面七句话的语序,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它是生命的源泉、阳光 ②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③黄金象征着财富 ④人一切都可以没有


展开余下试题⑤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 ⑥唯独不能失去希望
⑦但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答:
19. 把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改成由三个双重否定式分句组成的排比句。
阅读教学需要朗读。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时,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观、口诵、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大多数中国人喜欢喜剧,不喜欢悲剧;认为大团圆是喜剧,非大团圆是悲剧。但也有作家写出了震撼人心的悲剧作品。你所学的高中课文,或你熟悉的中外文学作品,还有哪些是写悲剧(不团圆)的?
请仿照例句句式,紧扣“不肯大团圆”,再写两个句子。(4分)
例句:关汉卿不肯大团圆,痛陈窦娥的冤情,控诉了封建吏治的黑暗。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面是一位班主任写的一个学生的日常表现日记。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寄语。要求:指出问题,提出希望,评价客观,语气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60字左右。(4分)
①9月3日:早自习迟到,下午课外活动时报名参加学校文学社。
②10月13日:下午第一节物理课上睡觉。第二节课上语文老师诵读了他的一篇发表在校刊上的习作。
③10月28日:在半期英语考试中舞弊,被监考教师发现,被年级警告处分。
④12月25日:在圣诞晚会上独唱表演,技惊四座。
⑤1月5日:在学校冬季长跑比赛中带病跑完全程。




七、作文(60分 )
2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10月15日《长江日报》报道说,10月14日,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谈到歌舞剧《白毛女》在流行文化时代的解读时,一位“90后”女生小谢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针对这种言论,人们一时议论纷纷。
面对这样的言论,你会有怎样的看法?
请根据这则材料,自选角度,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或套作。
西南师大附中高2010级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0.1)
1.C( 溃huì 弄lòng 济jǐ 偌ruò 拈niān )
2.D(A 坐 掉 贯 ; B 嬉 迭 ; C 提 涣 ; D 详 销 邪 察)
3.B
4.A
5.B(原文中说“而在中国唐朝之后的韩国历史发展中,其民族文化也吸收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文化的精华,中西文化熔为一炉、交相辉映。”未体现“华夏文化与韩国文化逐渐脱钩”。)
6.A(韩国书法源出于汉字的书写形式,不同于书写形式完全相同。并且原文未提及韩文“结构组合科学、简单易学的特点”)
7.C(“佛教在韩国是最普遍的宗教信仰。”的推断在原文中无依据。)
8.C(虞,忧虑,担忧。)
9.A(第①句原文已说“未足深畏”,第③句讲的是郑仲辨个人情况,且只是“几至于甚病”。)
10.A(说“他并不在意”,不合文意。)
11.(1) ① 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时间,耗尽精力,才仅仅把这祸患处理掉,天下的事,像这拇指似的,真是太多了。
② 郑先生不曾轻视拇指上的疮疹,只是因为没有及时看医生,而几乎酿成大病。
(2)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
12.(1) 门前冷落,故人离散的寂寥处境;知音难觅、凄凉伤感的寂寞心情。(两点,各1分)
(2) 内容上通过写知音难觅表达对朋友的依恋之情,照应题目“留别”;既表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诗人怨愤之情。结构上这两句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思归的内容又引出尾联中归隐的态度。(内容2分,结构2分)
13.略
14.(1) 明指拉车的马,尼采提及的驴,暗指进城做小本买卖的农民。
(2) 对牲畜而言指逆向疾驰有着血肉横飞、粉身碎骨的危险,以及被主人鞭打甚至刀刺,血洒一路;对人而言指为生计辛苦劳碌,甚至为躲避城管不惜拿性命相搏。
15.①写给马喂巧克力是为了表现马的温驯,(1分)以及“我”对马的喜爱,(1分)并为后文作铺垫,和后边的悲剧性场面形成对比。(1分)②写马车逆行疾驰是为了表现进城做小本买卖的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可悲可怜的处境,(1分)表达对这一群体的哀悯和同情(2分)。(每点3分)
16.①作者认为马不应该进城,但也对这种现象表示极大的同情和理解。(3分)②略(2分)
17.现在的题目更好一些。①意思更明白,更能彰显文章主旨;②语意双关,更有韵味;③更有情感性,更具冲击力。(答到2点给4分,3点给5分)
18.答案:③⑦⑤①④⑥②或③⑦⑤①②④⑥
③黄金象征着财富⑦但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⑤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①它是生命的源泉、阳光④人一切都可以没有⑥唯独不能失去希望②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间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20.鲁迅不肯大团圆,描写祥林嫂的惨死,昭示了礼教的吃人本性。
曹雪芹不肯大团圆,描写宝黛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家族的没落。
21.你的文学、艺术才能令人倾倒,你在竞技场上的坚持让人钦佩;诚信、勤奋、均衡发展更能让你如虎添翼,期待你更大的进步!(优缺点归纳概括准确2分,语言得体2分)
《指喻》译文
浦阳县的郑仲辨先生,他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从来没有生过病。一天,他左手的大拇指长了一个疹子,鼓起来像粟米一般大。郑先生对它有些疑惧,把疹子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子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给别人看,看的人仍像先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满满一把才握得了,靠近拇指的食指都被它牵扯得疼痛起来,好像刀割针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脊梁骨没有不痛的。郑先生担惊受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重庆市西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