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5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4]
江西省新余一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
江西省新余一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
08-09年新余一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2009年3月
命题人:邓岚  李雯(小)       审题人:邓岚  李雯(小)
试卷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36分)
一、基础题(共15分)
1. 下面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迸(bìng)发      窸窣(sū)      笨拙(zhuō)      载(zǎi)歌载舞B.召(zhào)唤      思忖(cǔn )    解剖(puō)       千峰万壑(hè)C.埋(mái)怨       蛰(zhé)居     粗犷(kuàng)     叱咤(chà)风云D.混淆(xiáo)      纤( xiān)细     愀然( qiǎo )    否(pǐ)极泰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帐蓬       虔诚       对簿公堂       自惭行秽B.殒命       暮蔼      迫不及待       戛然而止 
C.租赁       脉搏       舞榭歌台       桀骜不驯D.肤浅       从冢       未雨绸缪       焕然冰释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B.尘封千年的杭州雷峰塔地宫昨日开启,一尊珍贵的铜佛像得以重见天日
C.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家用产品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明日黄花。
D.每一名中学生都应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全部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能够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如今,他已经回国,就职于北大医学部教授,继续从事他喜爱的兵乓球事业。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缺乏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文学功能就      受到影响。
(2)专业人士提醒留学者,不要等出了纠纷,权益受到       时才想起律师,应事先处理好有关事宜。
(3)他不愿意再跟他们谈下去,就       走了。
A.难免     伤害      借口       B.难免     损害      借故
C.未免     损害      借口       D.未免     伤害      借故


浏览完整试题二.(12分)阅读下文,完成6—8题。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的时代
老愚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子厉害的主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很多人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如饥似渴地去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于丹之于《论语》,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开辟”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找到这么几条:一是几十年文化断层的滞后效应。急风暴雨式的中国革命,阻断了文化的传承,文化这根柔性的鞭子最终要抽在忽视敌视他的人头上。缺少文化的人群,总要寻求自己的文化之根。文化代言人应运而生。二是功利主义潮流汹涌,英语和金钱主宰社会的全面运行。中国的文字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文化自然无立锥之地。在中国人的民族特性逐步含糊之后,本能的文化需求不间断地反弹,造成脉冲式的局部文化热。三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四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
    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买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文化奶妈”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当其冲的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6.下面关于“文化奶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奶妈”是指那些讲解中国文化的人,即文化“传教士”。
B.“文化奶妈”传承文化的方式往往是他们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C.作者认为要赞美“文化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
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文化方便面,因为其中有“文化奶妈”大量的个人化的探究和心得。
7.下面不是“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几十年文化断层的滞后效应,以及大众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降。
B.是《百家讲坛》产业化运作的结果,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的产物。
C.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人们没有耐心去阅读,渴望速成。
D.普通人读不明白传统文化的字意了,需要“文化奶妈”将其通俗化,直接让大众接受。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多数人买名著只是为了装点门面,而不想认真去阅读,而更多的只是去吃文化方便面,作者为此感到悲哀。
B.“文化奶妈”可以促进读者与经典之间的沟通,但也可能阻断读者与经典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依赖的阅读心理,使人们远离经典。
C.从全文看,作者对“文化奶妈”这一人文学科的传承方式持肯定态度。
D.这篇文章通过形象的比喻描述了当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并对此作了自己的思考和评判。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岑文本传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撝挹。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及将伐辽,几所筹度,一皆委之,文本受委既深,神情顿竭。言辞举措,颇异平常。太宗见而忧之,谓左右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返。”及至幽州,遇暴疾,太宗亲自临视,抚之流涕。寻卒,年五十一。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有集六十卷行于世。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旧唐书·岑文本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之年,除秘书郎            除:授职
B.抚弟侄恩义甚笃                   笃:深厚
C.岂宜更添春坊,以速时谤     速:加速
D.不愿更希东宫恩泽               希:希求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                                                           D
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                              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
望之不似人君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岑文本“谦虚”和“忠谨”的一组是(    )
 
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
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
 A.
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
B
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
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
C
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尔
太宗亲自临视,抚之流涕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文本性格沉稳文静,容貌气质好,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很好,善于写文章。
B.岑文本为人廉洁、节俭,所居之处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
C.岑文本为人谨慎,但有时又近乎胆小,太宗让他兼任东宫属官,他因害怕惹祸而推辞。
D.岑文本因为富有才干,又加上他孝谨仁厚,对皇室忠诚尽职,所以深得唐太宗信任。
第二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4分)
                                                                            
(2)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3分)
                                                                            
(3)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注)郑少府,骆宾王的朋友。  榆塞:边防要塞的代称。银镝:银箭
(1)这首诗的主人公是谁?他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5分)
                                                                       
(2)诗中有倒装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纵一苇之所如,                      。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
(4)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展开余下试题五、阅读下面一篇短小说,完成后面的题(共20分) 
病      人
(1)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2)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4)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5)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7)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8)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9)“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10)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16、A、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B、在第(3)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17、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4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新余”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