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208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8]
2010苏苑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检测并答案
苏苑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检测
本试卷总分16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
答案无效。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边塞/茅塞顿开 经纶/羽扇纶巾 咀嚼/含英咀华
B. 绸缪/荒谬绝伦 拾掇/拾级而上 折合/百折不挠
C. 朔风/追根溯源 缘故/如椽之笔 喘息/水流湍急
D. 散佚/卷帙浩繁 盘桓/断壁残垣 匮乏/功亏一篑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7月1日的发射不仅关系到国际空间站的未来,而且将影响美国航天计划的正常实施。
B. 专家表示,苏州的城市绿化应该在保持既有特色的同时,走出用单一树种建设林阴大道的思路。
C. 在电视专题片《故宫》的拍摄过程中,摄制人员最难忘怀的是文物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人钦佩。
D. 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3.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绿色消费。(不超过30字)(4分)
6月10日上午,近千家商贸单位举行了倡导绿色消费的活动。绿色消费不能简单认为就是吃天然食品、穿天然原料服装、用天然材料装饰。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消费。它倡导适度消费,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它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行为和过程,既崇尚自然、保护生态,又反对攀比和炫耀,尤其是过度消费。
绿色消费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著名漫画家丁聪不久前去世。学者刘梦溪撰文悼念,题为“悼念文化孩童丁聪”。编者将它改为“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孩子”。请比较两个标题,说说编者这样改的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笔立成,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昉尝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河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砺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①上游,称其程文为“元化格。”
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砺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砺欲就坐,桢责之,砺曰:“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桢曰:“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砺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
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飞语曰:“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浏览完整试题
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②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
(《金史》卷一百二十五)注: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②扈从:随从护驾。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日必将名世 名:闻名
B、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 直:通“值”,报酬
C、桢壮其言,改谢之 谢:道歉
D、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竟:竟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定之学校为河朔冠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砺知其弊,悉罢去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D、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 择师而教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砺从小就喜爱学习,后来得到韩昉的帮助,同韩昉的儿子在一起接受教育,进步很快,天会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
B、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设宴,斥责胡砺就坐不懂礼法,胡砺认为自己是政府官员,同时又是今天宴会的宾客,理当就坐。
C、胡砺任深州军州事期间,将各县按例设置的弓箭手全部免除不用,每年为老百姓减轻钱币五千余万的经济负担。
D、刑部侍郎白彦恭的官职虽然比胡砺低,但因为他过去的功劳,被任命为宋国岁元使,胡砺做他的副手。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笔立成。(3分)
②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4分)
③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3分)
三、 古诗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 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南齐著名诗人,诗风和李白相近,和李白有着相同的遭遇。
(1)颔联中“摇”和“滴”用得生动传神,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分)
(2)联系全诗,说说“令人长忆谢玄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4分)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2)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5)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7)年年岁岁花相似,__________________。(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羌 去 何 处?
冯骥才
(1)羌,一个古老的字,一个古老民族的族姓,早已渐渐变得很陌生了,最近却频频出现于报端。这因为,它处在惊天动地的汶川大地震的中心。
(2)这个有着三千年以上历史、衍生过不少民族的羌,曾经为中华文明史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但如今只有三十万人,散布在北川一带白云迷漫的高山深谷中。他们居住的山寨被称做“云朵上的村寨”。然而这次他们主要聚居的阿坝州汶川、茂县、理县和绵阳的北川,都成了大灾难中悲剧的主角;除去一千余羌民远居贵州省铜仁地区之外,其他所有羌民几乎全是灾民。
(3)古老的民族总是在文化上显示它的魅力与神秘。羌族的人虽少,但在民俗节日、口头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服装饮食以及民居建筑方面有自己完整而独特的一套。他们悠长而幽怨的羌笛声令人想起唐代的古诗;他们神奇的索桥与碉楼,都与久远的传说紧紧相伴;他们的羌绣浓重而华美,他们的羊皮鼓舞蹈雄劲又豪壮,他们的释比戏《羌戈大战》和民俗节日“瓦尔俄足节”带着文化活化石的意味……而这些都与他们长久以来置身其中的美丽的山水树石融合成一个文化的整体了。
(4)在这次探望震毁的北川县城的路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飞石,树木东倒西歪,羌族唯一的自治县的“首府”——北川已然化为一片惨不忍睹的废墟。
(5)二十多天前北川县城就已经封城了。城内了无人迹,连鸟儿的影子也不见。全然一座死城。
(6)站在县城前的山坡高处,那位偶然侥幸活下来的北川县文化局长,手指着县城中央堆积近百米的滑落的山体说,多年来专心从事羌文化研究的六位文化馆馆员、十余位正在举行诗歌朗诵的“禹风诗社”的诗人、数百件珍贵的羌文化文物、大量田野考察而尚未整理好的宝贵资料,全部埋葬其中。
(7)我的心陡然变得很冲动。志愿研究民族民间文化的学者本来就少而又少,但这一次,这些第一线的羌文化专家的罹难,几乎是全军覆没呀。
(8)我们专家调查小组的一行人,站成一排,朝着那个巨大的百米“坟墓”,肃立默哀。为同行,为同志,为死难的羌民族及其消亡的文化。
(9)大地震遇难的羌民共三万,占民族总数的十分之一。
(10)在擂鼓镇、板凳桥以及绵阳内外各地灾民安置点走一走,更是忧虑重重。这里的灾民世代都居住在大山里边,但如今村寨多已震毁。这些羌民日后还会重返家园吗?如果不行,必须迁徙。积淀了上千年的村寨文化不注定要瓦解么?
(11)在久远的传衍中,这个山地民族的自然崇拜和生活文化都与他们相濡以沫的山川紧切相关。文化构成的元素都是在形成过程中特定的,很难替换。他们如何在全新的环境找回历史的生态与文化的灵魂?如果找不回来,那些歌舞音乐不就徒具形骸,只剩下旅游化的表演了?
(12)不管怎么说,这次地震对羌族文化都是一次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它使羌族的文化大伤元气。这是不能回避的。这样全面颠覆性的破坏对于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展开余下试题
(13)可是,总不能坐待一个古老的兄弟民族的文化在眼前渐渐消失。马上要做的是对羌族聚居地的文化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于地质和环境安全受损的村寨,经过重新修建后,应同意原住民回迁,总要保留一些原生态的村落,还有一件事非做不可的,就是将散落各处的羌族文化资料汇编为文献,为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建立可以传之后世的文化档案。易地重建羌民聚居地时,必须注意注入羌族文化的特性元素。
(14)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做了这些就够了吗?想到震前的昨天灿烂又迷人的羌文化,我的心变得悲哀和茫然。
(15)恍惚中好像看到一个穿着羌服的老者正在离去的背影。如果朝他大呼一声,他会无限美好地回转过身来吗?
11.根据(1)—(3)段内容,分条概括羌民族的特点。(5分)
12.作者说:“我的心变得悲哀和茫然。”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分析这样说的理由。(6分)
13.文章结尾段别具特色,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及作用。(6分)
14.请探究“羌去何处?”这个标题蕴含了哪几层深意。(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
铁 凝
(1)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2)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3)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4)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5)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6)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7)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8)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
(9)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的阅读行为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阅读以其快速、便捷正在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B.作者对网络阅读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样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而传统阅读凝聚了诸多艺术的神性。
C.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意在强调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反对直奔主题的各种功利心阅读。
D.如今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因为这一类书阅读后立竿见影,所以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16.如何理解第(7)段画线句中“重”和“轻”的含意?(6分)
17.文末画线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一句中“这”指代什么?结合文本概括说明这样说的理由。(6分)
七、 作文(70分)
18.请以“拒绝攀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苑中201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检测答案
1、C 2、D
3、一种以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新型消费行为”每点为1分)
4、刘的标题强调这位文化人虽年老仍保持一颗童心,值得悼念(1分)。编者改的标题既保留了老人童心未泯的性格特点,又突出了这位漫画家的影响之大(2分),既保留了怀念丁聪的想法,又巧妙利用其名字鲜明地点出其智慧(2分)。
5、D(竟:最终)
6、B(A是/治理;B因为;C它,指代前面所说的做法/其中;D表修饰的连词/表承接的连词)
7、B(“行台平竟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设宴”错,是到漕运官署赴宴。另外,“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的大意是今天不是在官府,而是在宴会上,大家只行宾主之礼就可以了)
8、(1)韩昉遇见他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写诗来显示他的志向,胡砺提笔一挥而就。(3分,每个分句1分,意思对即可)
(2)胡砺经常用做人的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府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励。(4分,前两个分句各1分,后一个分句2分,意思对即可)
(3)盗贼贪图的不过是钱财罢了,我这样贫穷,还防御什么?(3分,每个分句1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人。少年时期非常好学。天会年间,金军攻占黄河以北地区,胡砺为金兵所掠,行至燕地时,逃跑藏到香山寺,与寺中雇工混居在一起。韩昉遇见他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写诗来显示他的志向,胡砺提笔一挥而就,情致清静暖和,胡砺十分兴奋,于是收于门下,与他的儿子一起接受教育,从此学业一天天进步。韩昉曾经对人说:“胡砺才学进步很快,将来一定名显天下。”天会十年,考中状元,授予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过了很长时间,改任定州观察判官。定州的学校是河朔地区最好的,聚居到那里的读书人经常数以百计,胡砺督学不倦,经他指点的学生,均成为多校骨干,时人称胡砺考试示范文章为“元化格”。
皇统初年,胡砺任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他刚正不畏权势,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前往汴京,路过真定府,到漕运官署赴宴。胡砺即将就座时,高桢却斥责他不懂礼法。胡砺道:“高公在公府,礼节当在百官之上,今日的酒宴自有宾主之礼。”高桢很不兴奋,说:“你他日当省吏,又该怎样?”胡砺答道:“在官行事,有什么可怕的。”高桢对他的话极为赞赏,马上向他道歉。
胡砺改任同知深州军州事,兼任朝奉大夫。深州郡守残暴凶狠,蔑视下属同僚,胡砺经常用做人的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府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砺。深州辖有五县,各县按惯例都设置了弓箭手,多者百余人,少者也有六七十人,每年向百姓征收钱币五千余万作为雇佣弓箭手的报酬。这些弓箭手大都是市井的无赖,以偷盗抢掠闻名。胡砺得知后,全部免除不用。随即就有流言传来:“某月某日,将杀胡砺。”有人让胡砺早做预备,以防不测。胡砺神情从容,说道:“盗贼需要的不过是钱财,我这里一贫如洗,还预备什么?”并且在夜间尽撤关卡哨兵,官署最终平安无事。
展开余下试题
第二次补任翰林修撰,提升为礼部郎中,当时朝廷典礼大多由他裁决定夺。海陵王被晋升为平章政事,百官在朝廷上向他祝贺,纷纷行跪拜大礼,只有胡砺不跪。海陵王讯问其中的原因,胡砺以朝廷的有关法令回答他,并且说:“穿着朝服跪拜,这是拜见国君的礼节。”海陵王听罢,不由得心服口服。从此,他对胡砺更加器重。天德初年,第二次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同修国史。因为母亲去世辞官守丧,服丧结束又任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正使,海陵王对胡砺说:“彦恭的官职比你低,因为他过去的功劳,所以让你做他的副手。”后来升为翰林学士,改任刑部尚书。伴驾到开封得病,海陵王多次派人前去慰问,终病逝,海陵王为他深深哀悼惋惜。享年五十五岁。
9.(1)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凉风吹拂,微波涌动,好像城垣在轻轻摇动(2分);白露从空中垂落而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从月中滴出(2分)。“摇”与“滴”使静止的画面流动了起来,情态逼真,使人浮想联翩(2分)。
(2)身处暗世(浊世)、知音难遇、遭到排挤后孤寂郁闷(4分)。
10.(1)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畏途巉岩不可攀;
(3)奈何取之尽锱铢;(4)问君能有几多愁;
(5)寄蜉蝣于天地;(6)则孤陋而寡闻;(7)岁岁年年人不同。
11.历史悠久、人口稀少、居住高山深谷、文化独具魅力与神秘(对1点1分,对2点3分,对3点4分,4点全对5分)。
12.第一线的羌文化研究学者几乎全军覆没;世代居住的村寨多已震毁,很难找回历史的生态和文化的灵魂;羌文化在此次地震中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或:地震的破坏对于羌文化遗产的保护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每点2分)。
13.运用想象、比喻、拟人手法(1分),化虚为实(1分),把受地震破坏的羌族文化比喻为一个老者离去的背影(1分),借此表达对羌族文化受破坏的惋惜之感(1分),既隐含了作者对保护羌文化遗产深深的担忧之情(1分),又表示了对修复羌文化遗产的期待(1分)。
14.羌民族遭受巨大灾难后,如何重建家园、重返家园;羌文化遭到毁坏后,如何将其修复、整理、保护和传承下去;表达了作者对羌民生活、羌文化保护传承深深的思考和担忧之情(每点2分)。
15.D(这种功利心的阅读不承载精神重负,文化含量低,收获不可能格外宝贵和难忘)。16.“重”是从精神上的影响来说的,强调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或是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轻”是从书的功用心、实用心上说的,强调阅读的自发性(或没有预设期待)和阅读心境的解放(前后各3分)。
17.“这”指代“无用的阅读”(1分);“无用”是从功用心上讲的,虽没有功用心,却具有精神价值(1分);“无用的阅读”给人看不见的持久的渗透作用(1分),让人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1分),使人感到他人的存在(1分),看到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1分)。 (180.106.193.95)
上一篇:
2008—2009学年度三校生高考语文复习模拟试题(七套)
下一篇:
2010年佛山市高三质量检测语文卷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0苏苑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