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037  
标签:鲁教版 高三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7]
山东省寿光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监测(语文)
山东省寿光市
2009—2010学年度普通高中阶段性监测
语 文 试 题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钟。第Ⅰ卷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祛(qū)除 猥(wěi) 龌(wò)龊 功亏一篑
B.诡谲(jue) 赝(yàn)品 装帧(zhēng) 工程竣工
C.岿(kuí)然 缫(sāo)丝 恪(kè)守 额手称庆
D.讪(shàn)笑 虔(qián)诚 挟(xiá)制 恪守不渝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西班牙诗人梅洛鼓励那些处在失望中的人们:命运的盾牌一面是失意、困惑:另一面是幸福、快乐。
B.在这次调查中,前三个向题是:你的月生活费是多少,你平时的买衣标准是什么,你平时的吃饭标准是什么?
C.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优点。
D.时间膨胀不仅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它也是一种时间旅行,(一种科学学幻想活动,指人离开现在而置身于未来或过去一译者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 )
人类最好的天堂和最舒适的伊甸园就是我们赖以______、繁衍的地球。尽管我们并不否认可能有外星人存在,但是______有外星人的话,也是他们已经______和适应了千万年______上亿年,已经适应了他们那个星球的环境,如人类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才适应了地球的生活一样。
A.栖息 即便 进化 到 B.生息 即便 进化 或
C.生息 如果 演化 到 D.栖息 如果 演化 或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 )
A.昆明第十届樱花节在圆筒山公园如期举行,樱花与海棠同时盛放的罕见景象引得无数游客趋之若鹜。
B.先生买书,不是摆设,而是认真地读,所以与他交谈,无不感受到他学养深厚、知识渊博,令我如坐春风,每有启发。
C.很难找出第二个产业像房地产一样,既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又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既关系到万千居民的安居梦,又涵盖着50多个行业的庞人产业群。
D.沿着木板小径走到黄龙顶峰的琼瑶彩池时,面对它奇异的景色,我们不禁赞叹这人自然的巧夺天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4月初在伦敦召开的G20财帐会议能否形成协调—致的行动方案,被认为是影响近期全球金融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
B.美国《预防》杂志刊文指出,年龄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如果每天买菜、煮饭、千家务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C.成都市龙泉驿素有“桃花源”的美称,种植桃树多达17万亩,其面积之广大,品种之繁多,可以堪称“西南;之最”。
D.作者没有把简•爱写成一个美丽多情、温柔娇气的天使,而是一个渴望自由平等、敢于和自己所处的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妇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一8题。
作家的“假性影响”
当我们说到某个作家的可持续写作时,前提应该是这个作家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因为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所以具有相当的知名度,至少在文坛上广为人知。在文坛上广为人知后,仍能“继续”有作品问世,仍能“不断”以新作支撑和证明自己的作家身份一一这是可持续写作的最基本的含义。


浏览完整试题所谓“继续”、所谓“不断”,当然不意味着每月、每季、每年都必定推出新作。“十年磨一剑”也是在可持续写作,甚至还是更值得信赖更值得尊敬的可持续写作。也许有人会说:“十年磨一剑”算是可持续写作,那么,“一生磨一剑”算不算?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写出一部优秀之作,难道不是比那种用一生的时间制造大量平庸之作的人更值得称道吗?也许的确有这样的人,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去经营一部作品。只要这数十年问他的确是处于一种文学性的“经营”状态,就应该认定,这种状态也是一种可持续写作状态。 ’
如果可持续写作可以是一种不考虑质量的写作,那所谓“可持续”,就是一件太容易的事,谈论这样的事情也就毫无意义。因此,当我们谈论作家的可持续写作时,是把平庸和蹩脚的持续写作也作为一种问题来看待的。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而至少在文坛上广为人知的作家,人们对之的期待是继续写出有影响的作品。如果很快就销声匿迹,人们对之的反应是遗忘。如果不断写出些平庸和蹩脚的作品,人们对之的反应是失望。
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而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这原因也不止一种。当我们从可持续写作的角度考察这样的作家时,那最初产生影响的作品就会再度进入我们白视野。而并不足所有曾经产生影响的作品都经得起时过境迁后的再度审视的。导致一部作品产生影响的原因,既可能是文学性的,也可能是非文学性的。如果一部作品完全是或主要是因为非文学的原因产生影响的,那这个作家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在文学的意义土,当初的影响本就是一种“假性影响”。这部作品并没有显示出这个作家有可持续写作的文学才华,而人们对之寄予的可持续性写作的期待,本就是出于一种错觉。在当代,这种因“假性影响”而让丈坛内外人士对其抱有希望而最终又令众人失望者,细数起来,其实是很多很多。
6.下列对仵家“假性影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某位作家的最初影响完全是或主要是因其作品中非文学的原因而产生的。
B.某位作家曾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但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
C.某位作家并没有杰出的文学才华,其作品只是因媒体的炒作才产生了影响。
D.某位作家成名后,人们普遍对其产生的一种将来还定能再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期待。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家的可持续写作”的—项是 ( )
A.某位作家成名后仍能凭其新作支撑和证明白己的作家身份。
B.某位成名作家每隔一段时间即有力作推出并产生新的影响。
C.某位作家虽未有作品问世但一直处于文学构思之中。
D.某位成名作家“十年磨一剑”或用一生时间完成了一部优秀之作。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家成名后虽也不断有作品推出,但质量不高,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写作。
B.作为一位成名作家,只有继续写出有影响的作品,才能不被人们遗忘或是不令人失望。
C.对最初产生影响的作品的再度审视是考察某位成名作家昙花一现原因的惟一可靠手段。
D.从当代文坛来看,作家的“假性影响”并不是一个极为个别的现象,而是比较普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9分,每小题3分)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治,不可登基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 “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 “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 ‘法不致死,无容滥加酷刑’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 ‘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①。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竞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 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若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比来所行得失政化 比:近来,最近
B.应由德义所加 加:施与
C.旋以德内无虞 虞:忧患
D.我已与其断当讫 断:推断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 )
A.旋以海内无虞 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也
B.见人谏,阅而从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于何事如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此导之使言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太宗喜纳谏言的一组是 ( )
①遂赐以兰陵公王园,直钱百万 ②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③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 ④但能为我如此守法, 岂畏滥杀诛夷
⑤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 ⑥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确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展开余下试题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电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第Ⅱ卷(非选择题 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4分)
②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 (2分)
③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⑧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项) (6分)
①__________,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五、(12分)
16.把下面6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4分)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麦浪翻浪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战舰.
①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
②这时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③却换来烦人的蝉儿
④好像炉子土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终于沸腾了一样
⑤下面林带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⑥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在长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条“京剧脸谱”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字。(4分)
在京剧表演中,某些男性角色的脸部常有一种特殊的彩色化装,称之为“脸谱”。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土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等特征,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例如,红色脸常用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等性格,以“三国戏”里的关羽为代表;白色脸则常用来表现奸诈多疑,以“三国戏”里的曹操为代表。京剧脸谱能够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18.某巾交警大队当街悬挂—条警示语:“超载会翻车,翻车会死人,坚决不坐超载车”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市民反映该警示语用吓人的语言,有点过分了,看到之后心里堵得慌。
请围绕这条警示语的中心,运用—种修辞方法,写一条委婉得体的警示语。(4分)
警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土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哲,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剌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一一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土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水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种永恒的光明:
19.作者为什么说莫斯科与圣彼得堡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4分)
20. 文章用了不少笔墨来写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有何用意?请作简要分析。(4分)


展开余下试题
21.“光明的获得步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分)
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赵 涛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蛮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挨饿,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下都能适应。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艰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走过来之后,觉得那些苦都不算什么。我小学的时候,常常一天只吃一个馒头,饿,没办法,那就喝水喝到饱。苦孩子有两种,一种是长大以后完全没有办法抵抗现代社会的诱惑,一个苦孩子进到大都市做官他可能会贪污,因为他小时候从来没有满足过;另外一种是小时候就对欲望有清楚的态度,像我这样的人,我不会被欲望搞得晕头转向。这几年我来大陆还有一件事,办学校,我已经办了三所学校,在台湾我有基金会、四座图书馆,因为我自己知道成长的不易,所以如果有机会,想让更多年轻人走出那个环境。
记者:因为您说过的一句话一“我们都是人”,我今天采访起您来感觉到很轻松。那么,走过青春那些青涩岁月,繁华落尽的年龄,您又当如何理解“我们都是人”?林清玄:这句话年轻的时候用来勉励自我,现在应该更确定当初的想法,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平等心,人一样都是人,众生本平等。其实作为一个人差距并不大。好比百货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人也是这样,作为95%的东西其实是很像的,比较起来差别就是其中很关键性的5%,包括人的养成特色,人的快乐痛苦欲望。你内观的时候要看到自己的5%,就不会迷惑;对外的时候你要观照那95%,跟人来往才能内敛、含蓄。简单点儿讲,前面是超凡入圣,后面是超圣入凡。
记者:在华文读者圈里,您是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可您的文章又的确属于纯文学。在纯文学已经成为“小众”的今天, “林清玄热”说明了什么? ,
林清玄:人教版的主编送我三本小学语文课本,三个年级都收录了我的文章,依据他们的统计,在大陆,估计1.5亿人在读我的作品,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价值多元,人们会有很多的情绪滋生,这些情绪需要得到安抚,需要出口,我想我的文章正好扮演一个安抚和出口的角色。从小到老,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小孩子能看到有趣的部分,老人能看到堑玺,跟一般的纯文学创作把文字搞得很深奥不一样,我是想越简单越好。喧嚣的时代,希望我的文字是一方清凉剂。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中国有位丈人叫张潮,他讲, 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大地文章,你把大地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丈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厂]深入。我记得小时候渎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
记者:今天的大陆,拜金拜物,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的判断。人的眉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足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 (俗),郝边是一个人加个山谷的“山” (仙), “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怎么找到那个平衡点是很重要的,你让人不去追求欲望,那是做不到的,那好,你花一半的时间来追求欲望,一半的力量来使你的心更开阔、更平和。当然,不被欲望所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
记者:对于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文学是文化里面最顶端的东西,你要认识一个文化,最好的路口就是观察文学表现,你要了解印度的文化,就去读泰戈尔。在这样一个时代,文学应该作为一个文化的坐标,文化最清楚的表现。我曾说过,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丈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 “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艮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青年文摘》,有删改)
   【注】林清玄,台湾作家,先后出版138本著作,在华人阅读圈尤其是青少年中赢得了美誉。所著为人们传递着智慧超越的人生理念,喜乐逍遥的生命境界。
19.本次访谈,记者所提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请按照原文的顺序概括回答。(4分)
20.林清玄用“香水”这一比喻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4分)
21.在林清玄看来,文学的作用是什么? (4分)
22.林清玄对目前的社会价值观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多重价值观下,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6分)
七、(60分)
23.阅渎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请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戏剧外,其它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5分)
1.C (A项 “功亏一匮”应为“功亏一篑”; B项帧 ; D项挟 )
2.D(A分号应为逗号。B后三句均用问号。C将逗号移至后引号外。)
3.B(“生息”,生活生存,生长繁衍,多指人口;“叫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即便”, 表假设和让步:“如果”只表假设。“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渐发展变化。“或”,表示在连接的几个成分中选择一个,结果带有某种不确定性;“到”,直到,表示达到的较为确定的时间)
4.B (A不合感情色彩;C不合语境,应为“息息相关”;D对象误用。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不能用来形容
标签:鲁教版 高三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山东省寿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