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42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2]
山东省平度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
w.w.w.k.s.5.u.c.o.m
2009—2010学年度山东平度一中第一学期第二学段学情自主测评
高三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蹊跷 (qī) 翘(qiáo)首 博闻强识(zhì) 身陷囹圄(yǔ)
B.渐染(jiàn) 肄业(yì) 引吭高歌(háng) 相形见绌(chù)
C.痉挛(luán) 针砭(biān) 望风披靡(mí) 蹉跎岁月(cuō)
D.日晷(guǐ) 泥淖(nào) 强词夺理(qiáng) 咄咄怪事(du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脚趾 洽谈会 宁缺毋滥 鼎礼膜拜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B.宣泄 挖墙脚 明火执仗 意气用事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C.唐突 明信片 一诺千金 老态龙钟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D.凑和 掉书袋 两全其美 呕心沥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自南北朝以来日益兴盛的佛教,特别是经过武则天的 ,确实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峰。
②一般而言,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 了。
③最近,MSN服务将要收费的消息在媒体和用户中流传。微软在华的MSN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由中美商业模式差别造成的 ,基于个人计算机的MSN将 免费下去。
A.扶持 淡泊 误解/一直 B.扶植 淡泊 曲解/始终
C.扶持 淡薄 曲解/始终 D.扶植 淡薄 误解/一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B.在久居内陆的人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可从小生长在海边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
C.在中国市场,由于零售商积重难返的盈利模式,零售商和供货商的矛盾愈演愈烈,和谐的商业生态环境的重塑还任重道远。
D.调查发现,我校最近有少数学生在午休期间去打游戏机,个别学生还参与了赌博,
请老师们及时教育,加强管理,防患未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近来,美国保守派为达到转嫁金融危机影响,又利用其智囊团掀起一股“中国操纵货币汇率论”,并宣称将对中国产品增加关税。
B.“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C.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浏览完整试题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欧美小说情节演化模式
欧美小说的发展,从近代到现代,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主要是从16世纪到20世纪这么一个过程。相比较而言,起初西方小说没有我们发展得好。我们出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时候,西方的小说还刚刚起步,还只是出现《十日谈》这样的短篇小说。但是随后呢,西方小说就得到大踏步的发展,而我们中国的小说就滞后了,可以说原地踏步了两百年。由于明清政府认为小说是小道,官方不支持这种小说的出版,因此很遗憾,就使得我们的古典小说的发展,最先的势头非常好,以后就被西方超过了。
西方小说从16世纪到20世纪的发展情况,张世君教授阅读了100本小说来梳理出它的情节发展模式,梳理出了5种模式。首先就是旅程模式,旅程模式是西方小说16世纪到18世纪主要的小说样式,以流浪汉小说为主。这种小说,总是以人物旅途经历为主,把人物的旅途经历作为情节的线索,这样的一种小说结构,称为旅程小说,具有这种特点的就称之为旅程模式。旅程小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描写户外空间,人在路上。它和后来的《红与黑》或者《安娜•卡列尼娜》重视人物心理描写不同。旅程小说不写心理,它主要是以事系人,就是写人的行动,写人在旅途单枪匹马的活动。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淡化家庭,流浪汉小说从来不写家庭。旅程小说还有一个特点,从客观生活看,它是非常乐观的,整个小说具有喜剧的色彩。旅程小说是和悲观主义绝缘的。它的语言也是喜剧性的,这种喜剧色彩最突出地表现了一种文化精神,就是狂欢化精神。狂欢化精神可以说就是一种俗文化品格。
到了19世纪,就出现了第二种模式,叫传记模式。19世纪,这种小说是按照传记的规则,来写人物的故事。传记模式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非常重视时间结构,它跟流浪汉小说重视户外空间不同。传记小说重视的时间是什么时间呢?人物的生存时间,它不以人物的自然生命的长短来定论,而是把人物过了哪几种生活,有过哪些经历作为生命的长度和立传的内容。这种小说体现了一种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表现在哪里呢?实际上主要是它的结局是悲剧的,就跟流浪汉小说结局是喜剧的相反。个人的这种传记小说,结局都是以主人公的死亡为主。
6.关于中国小说的发展在后期滞后于西方小说的原因,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小说只出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
B.西方小说只是起初没有中国小说发展得好。
C.西方小说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
D.明清政府认为小说是小道,官方不支持这种小说的出版。
7.从原文看,以下对“旅程小说”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旅程小说是西方小说16世纪到18世纪主要的小说样式。
B.旅程小说描写户外空间,而且淡化家庭。
C.旅程小说具有喜剧的色彩,表现一种狂欢化精神。
D.《红与黑》是旅程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
8.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旅程小说的语言是喜剧性的,传记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B.西方小说的情节发展模式包括旅程模式和传记模式两种模式。
C.传记小说所体现的悲剧精神是一种俗文化品格。
D.与流浪汉小说重视户外空间不同,传记小说重视的是人物的自然生命时间。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公孙瓒使豫守东州令,瓒将王门叛瓒,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众惧欲降。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瓒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辅从其计。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圆陈,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自入成山,登汉武之观。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沈没,波荡著岸,无所蒙窜,尽虏其众。初,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钩取敌船。豫惧穷虏死战,皆不听。
后孙权号十万众攻新城,征东将军满宠欲率诸军救之。豫曰:“贼悉众大举,非徒投射小利,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宜听使攻城,挫其锐气,不当与争锋也。城不可拔,众必罢怠;罢怠然后击之,可大克也。若贼见计,必不攻城,势将自走。若便进兵,适入其计。又大军相向,当使难知,不当使自画也。”豫辄上状,天子从之。会贼遁走。后吴复来寇,豫往拒之,贼即退。诸军夜惊,云:“贼复来!”豫卧不起,令众“敢动者斩”。有顷,竟无贼。
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豫书答曰:“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遂固称疾笃。拜太中大夫,食卿禄。年八十二薨。子彭祖嗣。
(节选自《三国志•田豫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有所不得已也 意:料想
B.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 次:驻扎
C.豫度贼船垂还 垂:将要
D.若便进兵,适入其计 适:刚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刘备之奔公孙瓒也 ②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B.①王门叛瓒,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①帝欲征之而难其人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①帝以贼众多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展开余下试题
11.下列六个句子中,全能表现田豫“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
②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
③豫因地形,回车结圆陈,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
④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
⑤贼悉众大举,非徒投射小利,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
⑥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田豫年轻时曾托身于刘备,受到刘备的器重,后来田豫因母亲老死而回乡,使刘备为不能与他共创大业而感到遗憾。
B.公孙瓒的叛将王门率大军来攻,众人恐惧欲降,而田豫登上城墙义正词严地呵斥王门,终使王门惭愧而退。
C.太和末年,公孙渊在辽东反叛,田豫以本官统帅青州的各路军队前往讨伐,但他坚持穷寇勿追的原则,没有答应诸将入海夺取敌船的请求。
D.孙权号称统帅十万大军攻打新城,满宠将军欲出兵救援,田豫认为应该听任他们攻城,等他们疲惫之后再出击,可大获全胜。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将下列文言文段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刑部司务迁御史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有美堂暴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有美堂位于西湖东南的吴山之上。
(1)这首诗境界宏阔,气势奔腾不羁。请结合颔联中的动词进行赏析。(4分)
(2)诗的颈联运用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2)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3) ,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 _ 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 _______。 (荀子《劝学》)
_________ 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五、(12分)
16.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话语,使前后文连贯,衔接合理,符合人物心理与性格。(4分)
清代某私塾先生有四个学生。一天,当地来了戏班,四个学生都想去看戏。先生见此情景便说:“我提一个问题,如果谁答得妙,我就允许谁去看戏。我的问题是‘读书好还是看戏好’。”
学生甲不多想便说:“ ”。
先生生气的说:“你就知道玩!”
学生乙回答:“ 。”
先生笑着说:“此老生常谈也,谁都会说。”
学生丙采用了圆滑的说法:“ 。”
先生不以为然的说:“此调停两可之说,恰似汝之为人。”
学生丁灵机一动答道:“ 。”
先生十分满意:“好,好,此言得之矣。”
17.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4分)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 , 西北文化则是 ;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是 。
18.将下面五句话重新排序,填写到横线上,与下文衔接。(4分)
①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②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
③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④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⑤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停止与开始
彭程
①在这个人人争先恐后日夜兼程的时代,有谁肯逆风而行,想一想有关停止的话题么?
②停止,和躲避、放弃、失败等字眼一样,在通常的理解中,似乎总带有某种消极、贬抑的色彩,不怎么讨人喜欢。然而停止却是宇宙间的节奏。在宽泛的意义上,停止包含了拒绝、关闭等涵义,是当下生活的中止,同时也潜伏了新生长的可能性。从自然物事到社会人生,停止划出了一道分界线,分隔开两种明显区别甚至是极端对立的状态。
③黑夜停止之时是白昼,陆地停止之处是海洋。隔了数百年的遥远距离的两个哲人都曾仰望天空,帕斯卡尔感叹:这无边苍穹的无穷寂静使我战栗!灵魂都颤抖了,语言只能遁隐,于是试图解释的动机最终让位给了皈依,前后的性质完全不同;康德读出了启示,由“头上的天空”联想到“心中的道德律”,在他眼里,二者是同样的庄严整饬。他倒是说了什么,但前提是一定也沉默过,而沉默当然是语言的停止。语言停止处,是“道”的边界,是老子“恍兮惚兮”的“精”或者“真”,因此连一向信奉实用理性的孔子都不禁表示:“子欲无言。”
④停止每每意味着变化,至少是变化的前夕。停止的落脚点是在新与旧的结合处,充满了辩证法的精神。想一想夏天骤雨前的天气吧!树叶忽然纹丝不动,万籁俱寂,安静得古怪,然而即刻就会电闪雷鸣,将世界重新安排。
⑤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视听关闭时,内心生活的生动活跃才有可能,那是外界声色形相在灵魂之门前的停止。去了一趟新疆西藏,置身高天远地的风景和善良淳朴的人们中,会有一种生命更新的感觉。那是拥挤喧嚣冷漠狭隘的都市生活的暂时停止。当追名逐利的脚步停歇时,才有心境欣赏大自然的美,体会月色溶溶,杨柳依依,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停下来也才能返归内心,与真实的自我对话,才能重建与大自然的和谐,才能思考千百年来哲人的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⑥现代生活的一大弊端是匆促。欲望太多,同时又太急切。快速成为时代的美学,于是生命遭到异化荼毒,目标为手段所替换。日子仿佛一辆狂奔的马车,然而驾车人在哪里?快并不是唯一目的,如果方向错误,越快只能是越远。“梯子应该搭对墙壁”,西方一位管理学大师这样比喻。我国一位诗人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要给这件事定位,找到它的坐标,算出其半径和周长,停下来是必不可少的。此时,停止是一种调整和校正. 在新世纪的喧嚣纷乱中,守护什么?放弃什么?我需要和众人一样么?即便没有资格谈论对时代负责,总该对自己负责吧。不再有救世主和导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立法者。试一试停止吧,停止是为了重新上路。在现状与超越之间,停止是一座桥梁的名字。
⑦据说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口立着这样的标牌,提醒人们留意两侧的风景:“慢慢走,欣赏呵!”慢慢,也就接近停止了。只有停下来才能欣赏到、读懂一些好的东西,试一试停止吧!如果我们瞩望于新的开始的话。
展开余下试题
(《当代学生•读写版》 2008年第1期)
19.请结合全文分析第二段中“停止却是宇宙间的节奏”这句话的内涵。请分三条简要作答。(5分)
20.第三段中,作者使用帕斯卡尔、康德和孔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4分)
21.按常规表述是“开始与停止”,但本文的标题是“停止与开始”,你认为作者这样表述蕴含着怎样的哲理?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4分)
22.作者最后提醒人们“试一试停止吧!如果我们瞩望于新的开始的话”,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试联系现实生活,说明你的理由。(5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普雅花,花期只有两个月,花开之时极为绚丽。然而,为了两个月的花期,它竟然等了100年!100年中它只是静静地伫立在高原上,栉风沐雨,用叶子采集太阳的光辉,用根汲取大地的养料……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学情自主测评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10.01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 2.B 3.D 4.C 5.C
二、(9分,每小题3分)
6.D 7.D 8.A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 10.A 11.D 12.A
四、(24分)
13.(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有很多被他帮助的。有个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成就邹亮的名声啊。”立即奏明朝廷,朝廷征召邹亮并授予他刑部司务一职,后升任御史。(共10分,每句1分,每句中有一处错误即不得分。)
14.(1)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从天那边黑空中吹来的暴风,把海水吹得站立了起来;浙东的暴雨,也都被狂风吹得飞过江的这边来。) “吹”的对象是“海”,极写风势之大,“立”字,极言风势之猛,活现了海浪汹涌之貌。后句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示出大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而来的壮观奇景。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气势。(4分)
(2)比喻。前句写江水高涨,似突出江岸,就仿佛是斟满了的酒溢出了杯面。后句写急骤的暴雨声就像千根鼓槌急遽地敲打着羯鼓而发出的响亮之声。用这两个比喻来写雨势猛、雨量足、雨声大,使本来有形的暴雨更为形象、生动,从而给人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4分)
15.⑴悟已往之不谏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⑵潦水尽而寒潭清 天生我材必有用
⑶伏清白以死直兮 人道寄奴曾住
⑷金就砺则利 无边落木萧萧下(共6分)
五、(12分)
16.甲:看戏好! 乙:自然是读书好! 丙:书也须读,戏也须看。 丁:读书即是看戏,看戏即是读书。(共4分,每句1分。)
17.(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西北文化则是)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若江南文化是)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柳词,(西北文化则是)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苏词。(要求符合语境中“季节”和“宋词”的限制,体现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的特征,句式基本一致,语句通顺、修饰恰当。每句1分。共4分。)
18.②⑤④③①(共4分,有一处错误即不得分。)
六、(18分)
19.(1) 停止是当下生活的暂时中止,潜伏着新生长的可能性。(2) 停止总是意味着变化,充满了辩证法的精神。(3) 停止可以帮助人们返归内心,反思自我。(4) 停止是对人生的一种调整和校正。(5) 停止意味着旧的结束和新的开始。(以上要点写出三条即可,答出一条2分,两条4分,三条5分。共5分。)
20.(1) 从内容上看,这些例子阐述了无言只是表达上的暂时停止,内里蕴蓄着思想上的顿悟和升华的道理(或思想的变化、新思想的产生)。
(2) 从表达效果看,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学色彩,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素养。(以上两点各2分,共4分。)
21.作者之所以说“停止与开始”,是为了强调停止的意义,是为了表达“停止是为了重新开始,为了更好地开始”的哲理。(写出“强调停止的意义”2分,写出哲理含义2分,共4分。)
22.参考示例 (1):同意。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生活在“匆促”之中,常常找不准前进的方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停止”有助于“调整和校正”生活,从而更好地“重新上路”。因此,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应当考虑“试一试停止”。
参考示例 (2):不同意。正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找准前进的方向、找到自己位置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加快前进的步伐,否则,很有可能在竞争中落伍,从而导
致人生的失败。(表明态度1分,陈述理由3分,语句通顺1分,言之有理即可。共5分。)
七、(60分)
23.参照200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每有一个错别字扣1分。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学情自主测评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10.01
一、(15分,每小题3分)
1.A 2.B 3.D 4.C 5.C
二、(9分,每小题3分)
6.D 7.D 8.A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 10.A 11.D 12.A
四、(24分)
13.(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有很多被他帮助的。有个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成就邹亮的名声啊。”立即奏明朝廷,朝廷征召邹亮并授予他刑部司务一职,后升任御史。(共10分,每句1分,每句中有一处错误即不得分。)
14.(1)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1分)(从天那边黑空中吹来的暴风,把海水吹得站立了起来;浙东的暴雨,也都被狂风吹得飞过江的这边来。) “吹”的对象是“海”,极写风势之大,“立”字,极言风势之猛,活现了海浪汹涌之貌。(1分)后句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示出大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而来的壮观奇景。(1分)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气势。(1分)(共4分)
(2)比喻。(1分)前句写江水高涨,似突出江岸,就仿佛是斟满了的酒溢出了杯面。后句写急骤的暴雨声就像千根鼓槌急遽地敲打着羯鼓而发出的响亮之声。(1分)用这两个比喻来写雨势猛、雨量足、雨声大,使本来有形的暴雨更为形象、生动,(1分)从而给人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1分)(共4分)
15.⑴悟已往之不谏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⑵潦水尽而寒潭清 天生我材必有用
⑶伏清白以死直兮 人道寄奴曾住
⑷金就砺则利 无边落木萧萧下(每句1分,每句中有一处错误
上一篇:
2010年东北三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下一篇:
山西省山大附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山东省平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