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9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9]
2009-2010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高 三 语 文
2010年1月
说明: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或写在答题纸开头的答题表中;第Ⅱ卷为各类型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和答题纸。
2.本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淡泊(bó) 豢(huàn)养 荣膺(yīng) 吃里扒(bā)外
B.聒(guō)噪 嚼(jué)舌 孝悌(tì) 瞠(chēng)乎其后
C.倏(shū)忽 恪(kè)守 润(yùn)色 蛊(gǔ)惑人心
D.岑(cén)寂 懦(nuò)弱 迥(jiǒng)异 钟灵毓(yù)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弛缓 想当然 慢条丝理 缠绵悱恻
B.抱废 吊胃口 和盘托出 陈词滥调
C.赈灾 下马威 不偏不倚 弄巧成拙
D.哽咽 识事务 拾人牙慧 焦头烂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大寨这些年的发展道路,是对科学发展的一个生动诠释。”到山西昔阳县大寨村采访,记者遇到了数位曾在此务农而今重游 的老知青,谈及大寨变化,他们这样告诉记者。
②根据《青岛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除选用其他可再生能源实现热水供应的以外,新建12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太阳能热水系统。
③这次去巴西参加四国邀请赛,中国女足捧了个季军的奖杯回来,虽然成绩并不 ,但是她们仍然受到了球迷的热情欢迎。
A.故地 配置 显耀
B.故里 配制 显耀
C.故里 配置 显要
D.故地 配制 显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清代绍兴人李慈铭心直口快,性格狷介简略,胸无城府,这种脾气的人写出来的文
章不会遮遮掩掩,读起来总让人倍感痛快。
B.紫砂壶的制作非常枯燥,在蒋蓉大师的严格要求下,周可明心余力绌,潜心学习紫砂制壶技艺,终于学有所成。
C.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她恳请学校领导让母亲住在校园里,而校方对她的这一不情之请,却以种种理由加以搪塞。
D.足球明星杰拉德在无人逼抢的情况下,竟造成了跖骨骨折,就此步人后尘进入贝克汉姆曾经入住的跖骨病房,这让利物浦的球迷悲痛欲绝。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今后将继续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贡献,以实际行动表达应对气候变化。
B.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10周年成就展集中反映了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取得的骄人成就,展示了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澳门焕发的生机活力和呈现的美好前景。
C.由著名作曲家孟文豪创作的《宝贝,你怎么能让我流泪》以其优美动听的格调和旋律,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D. 2009年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在持续减少的情况下,珠江口咸潮提早出现并且发生强度较往年明显增强,珠江三角洲等地供水形势十分严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胶东文化与齐文化
王志民
齐鲁文化是一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作出了特殊贡献的区域文化。它并不是一个独立单一的文化单元,而是主要由齐文化、鲁文化两支渊源有别、特色各异的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经过长期交流融合而形成的多元复合型文化圈。从空间上讲,这个文化圈应由三个中心文化区域组成。一是潍、淄流域,二是汶、泗流域,三是胶东半岛。正是这三大中心区域文化在漫长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融合,才使齐鲁文化形成如此丰实深厚、绚丽多彩的历史面貌。而以广淼无际的大海与草丰林茂的山地丘陵交相辉映为主要特点的半岛自然环境,和以渔盐林木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源远流长的莱文化传统形成的胶东半岛文化,在齐鲁文化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浏览完整试题胶东文化指胶莱河以东的山东半岛区域文化,亦即胶东莱文化。胶东半岛,这个在中国幅员辽阔的版图上占据特殊重要位置的中国第一大半岛,从文化上讲,曾对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展现出灿烂的光彩。胶东文化在齐鲁文化中的地位,首先体现于它在齐文化形成中的重要地位上。齐立国前莱人的文化情况,资料缺少。但从史书中记载姜太公受封齐之营丘,而“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营”的情况看,齐立国之前的莱人应是一支活动区域广大、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势力强大的部族,甚至可以说周封太公于莱人所居之齐地,就是针对镇抚莱人而来的。此后,从周初至春秋末期齐灭莱一百余年间的情况看,莱文化也直接影响着齐文化发展。一是齐、莱同属姜姓,杂处而居,文化是相互渗透、直接影响的。二是莱、齐交往密切。《国语•齐语》中有“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的话,说明其在春秋时,密切的经济关系甚至齐立国之初所谓的“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最主要的还是与莱地有频繁的经济往来。三是齐之发展壮大是与不断东扩、伐莱、灭莱结合在一起的。《左传》以及《国语》、《管子》等书中即多有“伐莱”、“攻莱”、“侵莱”、“通莱”等记载。春秋后期齐灵公时,“齐灭莱”,齐国东疆已到现今胶莱河一带,大约至迟在齐景公时,整个胶东半岛已尽属齐国所有。莱并入齐,不仅使齐成为拥有山东半岛和更广大地区的泱泱大国,而且也使齐文化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胶东半岛作为齐地的一部分,对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更直接更巨大的影响:一是从政治层面讲,半岛并入齐地形成其可靠大后方,东依海、西凭河,所谓易守难攻之四塞之国,对春秋战国时期,齐发展为强国大国起了决定性影响。二是从经济层面讲,齐国始终商业经济发达,鱼盐贸易促进了商品交换,应与其具有广大海域有直接关系。从众多资料分析,齐都临淄之成为先秦最大的商业都会,即是从春秋中后期开始的。其商业、手工业活动如此发达,与其作为半岛与中原地区,亦即海、陆商品的交换之地有着密切关系。三是从文化层面讲,半岛一带自古盛行的海仙传说及大量方士的产生,为突显齐文化的海洋特色起了更大作用。因而可以说,没有胶东文化,齐文化之海洋文化特色,及至其东方大国的地位都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节选自《要重视胶东文化的研究》)
6.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有关齐鲁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鲁文化主要是由渊源有别、特色各异的齐文化和鲁文化长期交流融合而形成的。
B.齐鲁文化从空间上看包含潍、淄流域,汶、泗流域和胶东半岛三个中心文化区域。
C.齐鲁文化是由三个独立单一的流派文化单元组成的一个多元的复合型文化圈。
D.齐鲁文化涉及的地域广阔,经历的岁月漫长,呈现出丰实深厚与绚丽多彩的面貌。
7.“胶东莱文化”对“齐文化”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以下说法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胶东半岛三面环海,草丰林茂,经济以渔盐林木为主。
B.姜太公受封齐之营丘,“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营”。
C.齐、莱同属姜姓,杂处而居,文化是相互渗透、直接影响的。
D.齐、莱“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彼此经济往来频繁。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齐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胶东文化,因为作为齐鲁文化组成部分的齐文化在政
治、经济等诸方面受到胶东文化深深的影响。
B.从周初至春秋末期齐灭莱一百余年,胶东莱文化对齐文化的影响是伴随着二者之间相
互渗透、相互交流往来融合而产生的。
C.胶东莱文化对齐文化的影响止于整个胶东半岛尽属齐国所有之时,这个时间大约至迟
在齐景公时。
D.胶东半岛的地理位置对齐发展为强国起着决定性影响,同时在经济和文化层面对齐文
化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居数日,有自田还者,云苗已更生。明彻疑之,谓为绐己,及往田所,竟如其言。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天嘉五年,迁吴兴太守。及引辞之郡,世祖谓明彻曰:“吴兴虽郡,帝乡之重,故以相授。君其勉之!”及世祖弗豫,征拜中领军。
  会朝议北伐。明彻总统众军十馀万,发自京师,缘江城镇,相续降款。军至秦郡,克其水栅。齐遣大将尉破胡将兵为援,明彻破走之,斩获不可胜计,秦郡乃降。高宗以秦郡明彻旧邑,诏具太牢,令拜祠上冢。
  进克仁州,会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
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轨轻行自清水入淮口,横流竖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明彻仍自决其堰,乘水势以退军,冀其获济。及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不得渡,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
(选自《陈书•列传第三》)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为绐己 绐:欺骗。
B.及世祖弗豫 豫:安适。
C.诏具太牢 具:备办。
D.不审明公计将安出 审:慎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A.乃白诸兄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 项王瞋目而叱之
C.君其勉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乘水势以退军 臣以供养无主
11.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能表明吴明彻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②明彻总统众军十馀万,发自京师,缘江城镇,相续降款
③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④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
⑤横流竖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
⑥及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不得渡,众军皆溃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明彻生性至孝,十四岁时,因家贫无法修缮自家的坟茔而辛勤耕种,时值天下大
旱,禾苗枯萎,吴明彻心中哀愤,常到田中痛哭,仰天自诉。
B.侯景侵犯京师,天下大乱,吴明彻家中有不少余粮,而邻人却忍饥挨饿,他向兄长们
提议,把粮食分给了众乡邻,体现了他极富同情心。
C.吴明彻率军北伐,收复秦郡,攻克仁州,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他的
军事才能。
D.吴明彻屡次打败周徐州总管梁士彦,使他退守城中,不敢出战;后来周派王轨带兵
相救,吴明彻决堤放水,力挽狂澜,击退敌人。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2分)
⑵吴兴虽郡,帝乡之重,故以相授。(4分)
⑶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⑴分析首句中三个意象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4分)
⑵第三句诗在写法上虚实结合,试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⑵天台四万八千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⑶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
五、(12分)
16.请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人民网济南12月2日电 山东省潍坊市文物普查队日前在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发现4处由100余个古代盐业遗址组成的大规模盐业遗址群,其中龙山文化遗址1个、商代至西周早期遗址14个、东周遗址86个、金元遗址8个。数量如此之多、规模如此之大的东周盐业遗址,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据文献记载,东周时期,渤海南岸地区是齐国乃至全国著名的盐业基地,齐国还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了“食盐官营”制度,包括食盐的民产、官征收、食盐官府专运专销、按人口卖盐征税等制度。这次调查所发现的规模巨大的战国时期盐业遗址群,为齐国的盐业生产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据。
17.仿照下面例句的修辞和句式特点,另选两个话题,再写两个句子。(4分)
例句:园中的兰花,并不因为牡丹的娇艳而羞于绽放。
⑴ , 。
⑵ , 。
18.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下面这幅图片的启示。(4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必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人生麦茬地
张炜
一个从无垠的原野上走来的人生,忘得掉炎炎夏日里那一片接一片的银亮麦茬、像电光一样闪烁的麦茬吗?土地焦干烫人,没有一丝水汽,如果有人划一支火柴,麦茬就会一直燃烧到天边。土地烘烤出人的汗水,给自己解渴。人的脸和土地一个颜色。汗水还是不停地流出来,肌肉干贴在骨骼上,生命之汁已经剩下不多了。夏天,多么漫长。在这个滚烫的季节里,老人无声无息地劳作,一天接一天坐在地里。他们要熬过什么?或者,他们在期待什么?人老了,知道前边的日月是什么样子;人年轻就不晓得以后的岁月是什么光景。其实一茬麦子与另一茬麦子总是差不多——麦茬的颜色一样,也同样在夏日里闪亮耀眼。儿子啊,在外奔忙的儿子啊!
日当正午的时候我还不愿回去,我也没有寻找一片树荫。这片土地太大了,我僵硬的双腿不愿挪来挪去。丈夫没有了,他埋在这片土里——很多的男人女人都埋在这片养活了他们的土里。每个人将来也都一样。麦茬哟,像针一样刺我的手和脚,我的长了厚茧的皮肤都受不住了。我把散在垄里的穗子拣起来。这麦秸在阳光下刺眼亮,我不得不眯起眼睛。饱含了盐的汗水顺着皱纹流进眼窝里,我一遍一遍地去擦……
远处有只百灵鸟,它不歇声地叫,它有了什么好事?
麦茬间的另一种颜色,是绿色的小玉米苗儿。一茬让给了另一茬。庄稼,这就是庄稼。谁熟悉农事?谁为之心动?谁在这广阔无边的田野上耕作终生却又敏悟常思?苍穹下多少生命,多少搏动不停的角落,生生息息,没有尽头。可是土地再辽阔、离我再遥远,我还是能把正午里坐在麦茬地里的母亲一眼辨认出来!她的雪白的头发啊,她的蓝布大襟衣服啊,我没有开口喊,夏日的白光已经灼伤了我的双目……
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远处的百灵鸟一连声地叫,这个炎热的夏天,你有了什么喜事?
正午的阳光把原野晒出了紫烟。母亲的后背贴紧了汗湿的衣服。我问她什么时候来到麦茬地里?已经坐了多长时间?她不做声,像没有听懂。停了一会儿,她从那个盛满了麦穗的柳条篮子里,翻出了一块焦干的锅饼。锅饼按在我的嘴上,它像石块一样坚硬。“孩儿孩儿,我的孩儿!”我张大嘴巴咬住了锅饼。
母亲笑了。
我的儿子从天边上飞来了。好孩子你看脚底下的粗壮麦茬,就知道这是个好夏天。你再也不用担心春天的事情了——那时节花开草绿,渠水噜噜响!你爸离开时是个春天,那样的春天再也不会有了。我嚼了榆树叶儿往他嘴巴里抹,一下一下他都咽了。他的眼神亮晶晶,我想他会好好陪伴我。谁料到第二天早上叫他不应,他去了!
你走到高山上、大海边上,走上千里万里,也找不到这么肥的一片土地。这里值得你做一辈子,值得你安下心生个娃儿。你走了,走得无影无踪,连小木板门都没有关严。吭哧吭哧咽下吃食。人不能吃饱了肚子,一抹嘴巴就跑开。
远处的百灵鸟一连声地叫,这个炎热的夏天,你有了什么喜事?它为什么欢乐?
儿子与母亲分吃一块锅饼。后来,儿子取水去了。老人又一次撩起青布衣襟去擦脸。她的脸被遮住了,像为自己的突然衰老感到羞愧似的。
我只是瞥了一眼,再也没有转过脸去;就像脚踏着锋芒向上的麦茬一样,我小心地、一声不吭地离开了。但我一辈子也忘不掉这一幕。我在心中默念着:麦茬地!
(选自《百年中国经典散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年6月版,有删改。)
19.文章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对“人生麦茬地”的含义有多种理解,请你至少写出两种。(4分)
21.本文交替变换叙述主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2. “百灵鸟”在文中多次出现,试探究其作用。(6分)


展开余下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信 任
甘晓成
某国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大乱初定,国内治安状况依然十分严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
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整理好具体资料后,由将军亲自圈定。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斯曼的下士。斯曼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全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织工人,看起来没问题。
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相也极为英俊。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斯曼结实的肩膀:“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斯曼并没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将军,谢谢你的提拔。”看着斯曼不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看起来没有那么简单。
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制服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徒。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将军,那个斯曼,太危险了,不能留着他。”
“什么问题?”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
“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亡,现在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将军的脑袋里嗡了一声。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会,以通敌叛国罪下令处决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没想到那孩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
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继续留用斯曼。另外,在适当的时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故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一时间,将军的宽阔胸怀,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他说父亲的确是想叛变投敌,将军处决他没有错。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其实我与你父亲是很好的朋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平静了下来。
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军左右。演讲进行到高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斯曼感觉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斯曼出枪更快,挡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声而至,射进了斯曼的胸膛。
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
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汉克反复检查斯曼使用过的手枪,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汉克惊讶:“为什么?”“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他不会对我不利?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有一颗真正的子弹了!”
当晚,将军被杀,他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眼睛瞪得很大,死前似乎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而汉克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选自《读者》2009年第10期)
19.请简要概括将军的形象特点。(4分)
20.“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作者安排这个细节有哪些作用?(4分)
21.从全文看,小说以“信任”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22.刺客的出现,有人认为是将军有意安排的,有人认为不是将军有意安排的。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
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的。”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用,请您都给我打个电话。”“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应由我付。请您一定打。”经理一顿,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明显;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0年1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A扒—pá;B嚼—jiáo;C润—rùn。)
2.C(A慢条斯理;B报废;D识时务。)
3.A(故地: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故里:指故乡、老家。配置:配备布置。配制:把两种以上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合在一起制造;为配合主体而制作陪衬事务。显耀:声誉、权势等显赫;夸耀、炫示。显要:指官职高而权柄大,也指官职高而权柄大的人。)
4.A(心余力绌: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步人后尘:踩着人家的脚印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
5.B(A项成份残缺,应在句末加“的诚意”或“的决心”。C项“优美动听”与“格调”搭配不当。D项偷换主语。)
二、(9分,每小题3分)
6.C(“由三个独立单一的流派文化单元组成”有误。)
7.A(只说明莱文化特点,不能说明对“齐文化”的影响。)
8.C(在莱被灭之后,莱文化对齐文化的影响仍在继续,并且成为了齐文化的特色。)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审:清楚,明白。)
10.C(都是表示祈使语气的副词,可译为“应当”、“一定”。A项前者是连词,于是、就;后者是副词,竟。B项都是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修饰。D项前者是连词,可译为“来”;后者介词,表原因。)
11.B
12.D(“吴明彻决堤放水,力挽狂澜,击退敌人”错。)
四、(24分)
13.(10分)
⑴许多盗贼听说(这件事)后都避开那里,借此而存活的人很多。(2分,一句1分。)
⑵吴兴虽然是一个郡,却是重要的皇帝故乡,所以把它交给你(或:所以把这个官职授予你)。(4分,每句大意和“相”各占1分。)
⑶正好碰上吴明彻苦于背部疾病,十分严重,知道事情不能成功。(4分,“会”、“苦”、“笃”、“济”各占1分。)
14.(8分)
⑴(4分)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流人”的一腔愁情,(1分)“孤舟”写出孤寂之情,(1分)“微月”借传统意象月光点染羁旅之愁,(1分)“枫林”借深秋之景渲染凄凉之情。(1分)
⑵(4分)实写景物,描绘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9-2010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