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毕业试卷

阅读:128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毕业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1]
2009年各省市中考语文理解性默写汇编
2009年各省市中考理解性默写题汇集
1、《曹刿论战》中曹刿向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两句是: ,
。(北京市)
2、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请写出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的句子:__ 。(天津市)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物,表达了对朋友一片深情的句子是:“ , ” (重庆市 )
4、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心灵的宁静。正如陶渊明在《饮酒》 中所说:“ ? ”(重庆市)
5、孔子在《<论语>十则》中谆谆教导我们:“ , ”因此,我们虚心广泛地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的进步。(重庆市)
6、《岳阳楼记》中的“ ; ”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的处境中都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南京市)
7、《过零丁洋》中诗人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是:
“ , ”(沈阳市)
8、诗人常常借缅怀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杜甫在《蜀相》中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
。”又如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
。”(武汉市)
9、曹植送别弟弟曹彪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就是由此化用而来的。
10、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和“愁”等同起来,但刘禹锡却与众不同,他在《秋词》中用形象生动的诗句“ , ”将豪迈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8、9题都是广州市)
11、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的“ ,
”,我们看到了仁人志士对“生死”所作出的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
12、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引来不少文人的咏叹,这里有杜甫的“吴楚东南岮,乾坤日夜浮”的苍凉,又有孟浩然“ , ”的壮阔,范仲淹也因其万顷碧波的阴暗晴明,发出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11、12题是成都市的)
13、在《论语》中“ , ”两句告诉我们向他人学习时,应明辨优伪,善于选择。
14、九十年前的“五四”爱国青年具有《岳阳楼记》中的“ ,
”的济世情怀。
15、“诗仙”在《行路难》中“ , ”的诗句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精神的写照。(13、14、15都是长沙市)
1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气勃勃景象的句子是:
, 。(16、17都是福州市)
17、2008年北京奥运会,华夏儿女喜迎各国嘉宾,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
, ” 来诠释这份情怀;当奥运圣火熄灭时,四方朋友依依惜别,我们可以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来互相慰勉。
18、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情怀。①“晨兴理荒秽, ”,这是躬耕田园的欢愉;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是伤别故国的忧愁。③“风一更,雪一更, ,故国无此声”,故乡在风雪中愈发清晰;④“


浏览完整试题 ,却话巴山夜雨时”,思念在秋雨里更加缠绵。⑤“有约不来过夜半, ”是相约未至的寂寞;⑥“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湖边春行的欣喜。(太原市)
18、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
。”(18——20题是山东省)
19王维《使至塞上》中刻画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是:“ , ”
20、写出一个有关泰山的古诗文名句。

21、大凡有作为的人,必当胸怀大志,以超群的雄心和气魄,傲视一切艰险,勇攀高峰。正如杜甫在《望岳》中所写的那样: , 。(21-24长春市)
22、“举眼风光常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面对宦海沉浮,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 , ”,显示了他的豁达襟怀和坚定的信念。
23、苏轼与弟弟天各一方,中秋时节,难以团圆。于是他在《水调歌头》中,借一轮圆月表达了作为兄长的一份美好祝愿。这两句是: , 。
24、花红柳绿,草长莺飞,风丹露白,冰雪飘飘。这四季更替的美景,使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请你从熟悉的古诗词(曲)中,写出描写某一季节景物的连续的两句,并标明作者或题目。
句子:
作者或题目:
2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2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藤子京政绩卓著的句子是: ,
。(25、26是哈尔滨)
27、中国人都喜爱用《爱莲说》中的“ , ”作为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27、28南昌市)
28、美国一些政客把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其目的无非是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逃避责任。这真是“ ”(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回答)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30、古诗中,诗人借物传情。“ , ”(《次北固山下》),
王湾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借“明月”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牵挂。
(29——30题是河南省)
31、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作弊着笔,仅以二乔东吴命运的诗句是: 。(31——35题黄冈市)
32、“香”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风吹柳花满店香”“稻花香里说丰年”“风住尘香花已尽”等,请你再写出一句含“香”字的古诗词名句: 。
33、虽然甲流H1N1流感在美洲迅速蔓延,大有“ ”(用李贺诗句填空)之势,但我国已经启动了严密的防疫机制,大家没有必要恐慌。
3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35、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美景,且大气磅礴,备受后人赞赏的诗句是;
, 。
36、凝望着故乡的方向,凝望着渐渐坠入大海的夕阳,老人哽咽着吟诵起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 , 。”闻者无不潸然泪下。(广东省)
37、杜甫《望岳》中的“ , ”两句诗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实现理想的雄心壮志。(37——38是吉林省)
38、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中寓豁达于心,寄希望于未来的哲理性诗句是:
“ , ”
39、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自然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 。”(39——40是江苏南通市)
40、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 , ”两句现在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41、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 , 。(41——42衡阳市)
4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扬藤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 。
43、《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的句子是: , 。
(呼和浩特市)
4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 ,
。”(南宁市)
4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但因功业未建,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45——46贵阳市)
46、古典诗词中意境纷繁,气象万千。请你任意默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风”字的两个连贯的句子: , 。
47、坐在考场上,你是否充满自信?此时此刻,你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 , ”来勉励自己。(47——48新疆市兵团)
48、古诗文中有许多体现作者爱国忧民或立志报国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49、《蒹葭》第一章描写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的诗句是: ,
。(49——51青海省)
50、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揭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51、请写出古诗词中有“雨”的连续的句子: , 。
52、昆明西山龙门有一副对联“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该对联化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下联化用常建的《题破山祠后禅院》中的诗句:“ , ”。(52——54昆明)
5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的诗句,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展开余下试题54、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请写出古诗词中运用了典故的连续的两句: , 。
55、《论语》中,与“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画线句道理相同的那句话是:“ , 。”(宁夏)
56、“ , ”,这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末尾的两句,抒发了诗人在时事凋敝丧乱之际又见故人的无穷感慨。(56——58深圳)
5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 ,
”,深刻地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58、古人写雪,手法不一。刘义庆《世说新语 咏雪》中的“ ”
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比喻精妙;而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上影子,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59、儒家经典让我们受益匪浅。《论语》的“三人行, ”,启发我们虚心取人之长;《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教会我们坦然面对人生。(59——62福建厦门)
60、范仲淹心系天下,笔画江山。《岳阳楼记》里,洞庭湖波浪汹涌澎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渔家傲》中,边塞落日雄奇壮美,“千障里, ”。
61、窗如画框,窗外的山水是意境深远的水墨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画如画框,窗内剪烛夜谈的情景是传神的小品,“ , ”
(李商隐《夜雨寄北》)
62、杨鸿同学取了个笔名叫“云帆”。他说:“李白《行路难》里不是有一个借沧海云帆表达远大理想的名句‘ , ’吗?我这个笔名就是从那里来的。”
63、《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 , ”
64、古诗文中有很多与马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古诗文中有很多与黄河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63——64浙江宁波)
65、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我们能够联想到《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 ”(65——66湖南湘潭)
66、诗言志。杜甫在《望岳》中抒发了“会当凌绝顶, ”的壮志豪情;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发出了“持节云中, ”的浩然长叹;陆游在《十四日四日风雨大作》中表达了“僵卧孤村不自哀, ”的爱国情怀。
67、羁旅之人,每当孤独愁苦之时,往往会用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
, ”来抒发自己的愁思。……(67——69题08年贵港)
68、在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
, 。
69、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以花为喻,表明自己心迹的诗句是:(09年贵港)
, 。
答案: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8、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载谁堪伯仲间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带月荷锄归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聒碎乡心梦不成 何当共剪西窗烛 闲敲棋子落灯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 18、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19、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0、会当凌绝顶 一众山小 21、会当凌绝顶 一众山小 2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4、天街小雨任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6、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8、醉翁之意不在酒 29、山回路转不见君,马上空留马行处 30、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知道夜郎西 31、铜雀春深锁二乔 32、 只有香如故 33、黑云压城城欲摧 3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2、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4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47、长风破浪未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4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5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曲近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5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4、东风不与周郎便,雀雀春深锁二乔 55、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5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8、未若柳絮因风起 千树万树梨花开 唯长堤一痕 59、必有我师焉 必先苦其心志 60、横无际涯 长烟落日孤城闭 6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4、略 6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6、一览众山小 何日遣冯唐 尚思为国戍轮台 6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9、罗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19.159.255.158)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毕业试卷
相关:关于“2009年各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