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1477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77]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模拟试题
第21课 陈涉世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若为佣耕( ) 怅恨久之( )
扶苏以数( )谏故 为天下唱( )
今或闻无罪(   ) 吴广素爱人( )
尉果笞广(   ) 从民欲也(   )
2.下面加点字的意义与“辍耕之垄上”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怅恨久之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楚人怜之
3. 辨析词义
A.或以为亡 夫夫韩魏灭亡
B.固以怪之矣 策之不以其道
C.宜多应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等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今亡亦死 亡,百姓苦
C.比至陈 其两膝相比者
D.杀之以应陈涉 佣者笑而应曰
5.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 或以为死
B.卜者知其旨意 百姓多闻其贤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6. 辨析下列句中而的用法。
A.夺而杀尉      B.佣者笑而应曰 
C.人不知而不愠       D.温故而知新 
7.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A.天下苦秦久矣。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E.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燕雀”比喻
“鸿鹄”比喻
9.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 ;
根本原因是 。
10. 第3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并提出了 “ ” 这一千古流传的体现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体现起义领袖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蔑视权贵的叛逆性格,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
11. 第1段文字主要叙述了哪些内容?从全文看,它的作用是什么?


12.阅读第2段“二世元年七月……死国可乎?”,对其内容要点概括正确的是( )
A.本段写出了陈涉起义的时间、地点、人员以及起义的原因。
B.本段写出了陈涉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恶劣的天气。
C.本段写出了陈涉起义的时间、地点。
D.本段写出了陈涉起义的时间、地点以及起义的原因和遇到的恶劣天气。
13.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第2段着重写了战前之“谋”,陈胜、吴广认为兵不厌诈是获得起义胜利的重要条件。
B.“天下苦秦久矣”交待了战争发生的背景,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的规律。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表明陈胜、吴广被迫走上反抗道路,也说明他们有干一番大事业的远大志向。


浏览完整试题D.文中写起义根据形势首先提出的策略(即起义所打出的旗号)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14. 对第2段理解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本段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15. 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办法的原因是( )
A.卜卦的人要他们“卜之鬼”,于是他们就照着做了。
B.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
C.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他们的组织才能。
D.为了制造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
16. 《史记》中的世家,一般是陈述王侯将相的生平事迹的,而陈涉是一个佣耕之人,按理说不能入世家,而司马迁又把他列入世家之中,陈涉该不该列入世家?请谈谈你的见解。



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
1.给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并释义
A.怫( )然怒 逆( )寡人者
B.以头抢( )地耳 天下缟( )素
C.免冠徒跣( )脚 休祲( )降于天
D.秦王色挠( )屈服 长跪而谢之( )
2.对下面加点词依次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故不错意也 ○3请广于君 ○4岂直五百里哉?
A.交换 注意 扩充 只 B.容易 注意 广大 只
C.交换 注意 补充 只 D.交换 注意 扩充 直接
3.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休祲降于天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陈胜者,阳城人也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求其能千里也
4.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B、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D、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 对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无能的人的发怒,不是有才能胆识的人的发怒。
C.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这三个孩子,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D.与臣而将四矣: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6.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派人通知安陵君的两句话:“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既反映出秦王的狡诈、阴险,又反映出秦王的骄横、狂妄。
B.安陵君委婉而坚定地拒绝了秦王,表现了他清醒的头脑和不卑不亢的态度。
唐雎出使到秦国去,是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来缓和并解决矛盾。
C.秦王见唐雎先质问,后恩威并施,“恩”是把安陵君当作忠厚长者而没吞并安陵,并想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D.把安陵君的婉拒说成是“逆寡人”把阴谋不能如愿归结为轻寡人,这是“威”。反问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盛气凌云,带有很强的威胁意味。
7.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真正目的是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采用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吞并安陵。)
B.唐雎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虚张声势,想吓唬秦王,以阻止秦王吞并安陵。
C.唐雎要跟秦王拼命的表白是“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D.表明拼命行动的句子是“挺剑而起。”
8.对课文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色挠和长跪的表情和动作描写,活画出秦王前倨后恭的丑态,并说明专横霸道的统治者是欺软怕硬、内心虚弱的。
B.秦王的话道出了唐雎对安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相形之下,更显出秦王善于能屈能伸,可见识时务者为英雄。
C.注意人物性格的反衬作用,秦王的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的种种表现,有力地反衬出唐雎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的精神。
D.秦王的态度变化:使人谓——不说——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表现为前倨后恭;唐雎的态度变化为: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表现为先礼后兵。
9. 唐雎十分讲究说话技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中分析、举例不当的一项是( )
A.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例如:“否,非若是也”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回答委婉,一个“守”字,含义丰富,从道义上暗刺秦王的不义。
B.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理”上,如列举历史上的布衣之士发怒的情形,且表明“与臣而将四矣”。
C.三是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如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彻底打破秦王的妄想。
10.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对下列各句中的“潜台词” 揣摩不准确的说法是( )。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C.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11.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12.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陈涉世家》练习答案
1.你 叹恨,怨恨 屡次 通“倡”,首发
有的人 一向,向来 用鞭子打 愿望


展开余下试题2.A
3.A.逃走 灭亡 B.通“已”,已经 按照
C.应该 应该 D.暗地,私自 夹杂
4.A 5.B
6.A.承接 B.并列 C.转折 D.递进
7. A.天下人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B.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C.即使不被杀头,可是戍守边疆而死去的人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
D.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E.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燕雀”比喻 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比喻 有远大抱负的人。
9.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是 天下苦秦久矣。
10.“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1.主要叙述了陈涉的身世和抱负。 作用是交待了陈涉起义的动机。
12.A 13.A 14.A 15.C
16.我认为,陈涉敢于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如此非常之功确实值得大书特书。司马迁高度评价了陈涉在反秦斗争中的作用,说明评价历史人物不应以成败论英雄,而应该看重他的历史功绩。所以,我认为陈涉该列入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答案
1.A.盛怒 违背,违抗 B.撞 丝织品
C.脚,光着脚 不祥的征兆 D.道歉
2.A 3.A 4.C
5.A.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B.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C.心里的愤怒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D.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6.C 7.B 8.B 9.B
10. A.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B.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C.秦王你以大易小,没安好心,想不战而吞并安陵国,我们决不同意,你的阴谋不会得逞。
11.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12. 示例: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221.233.193.3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陈涉世家唐”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