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 区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2010.1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D A C C D B [试题解析] 1.C(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风靡(mǐ);铜臭(xiù)] 2.C(本题考查词语的识记)。[绊脚石;栩栩如生] 3.D(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A项“白璧无瑕”比喻事物十全十美,与“个别的语句欠推敲”相矛盾。B项“无所不至”指凡是能做的都做了,含贬义。C项“爱屋及乌”比喻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喜爱和他有关的人和物,不合语境。D项“革故鼎新”指革除旧的建立新的,使用恰 当。] 4.A(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B项搭配不当,“无论”与“和”不搭配,“无论”后应搭配任指性或选择性词语,如“还是”“或”等;“必须”后应加动词“具有”等,与“严谨”搭配。C项结构混乱,可将“表明”去掉。D项语序不当,“全世界”和“各地华人社区”前后失当。) 5.D(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根据句间逻辑关系作出判断:③是作者观点,与前句“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相承;②①是对③的比喻说理,其中①引出的“西方诗”与下句“歌德、华兹华斯和雪莱诸人”等相承。] 6.A(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听:听从、接受,即“借给(赵)”。] 7.C(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C项两个“之”字都属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第①句中的“而”,表转折连词,“但是”;第②句中的“而”,表并列连词,“并且”。B项第①句中的“以”,连词,“来”“以便”;第②句中的“以”,介词,“因为”。D项第①句中“为”(wèi),介词,“替、给”;第②句中的“为”(wéi),动词,“做”。 8.C(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然则(汝,更羸)射可至此乎?] 9.D(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①②皆苏秦劝谏齐王援赵的句子;③是楚春申君回答魏加的话;④⑤皆魏加给春申君打比方所说的话,不属直接劝谏;⑥为魏加直接劝谏春申君不要用临武君拒秦。] 10.B(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苏秦认为齐救赵应该像手捧一只漏瓦罐,去浇烧焦了的锅一样,宜快不宜慢。] 【古文阅读参考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救援赵国。秦国的计划指出:“齐、楚两国去救赵国,如果他们之间的关系亲密,那么(我们)就退兵;如果他们的关系不亲密,那么我们就继续攻打赵国。” 赵国没有粮食吃了,向齐国借粮食,但是齐国不借。苏秦对齐王说:“不如借给它以便打退秦兵,不借给赵国粮食,秦兵就不能被打退,这 就证明秦国的计谋是正确的,而齐、燕的计谋错了。况且赵国对于燕、齐来说,如同一条屏障,又如同牙齿有嘴唇那样,嘴唇如果失掉了,那么牙齿也就寒冷了。(秦国)今天把赵国灭亡,那么明天它就要灭掉齐、楚了。现在救赵之事,应该像手捧一只漏水的瓦瓮去浇烧焦了的锅一样,宜快不宜慢。(齐国)救赵国,是一件高尚的正义行为,退却秦兵,是扬显名声的事情。(我们)救助将要灭亡的赵国显示我们的高义,使强 秦退兵,显示我们的威名;(现在)不专心做这些事,却专心做吝惜粮食的事,那么为齐国考虑,(这)是错误的。 诸侯各国合纵抗秦,赵国派遣魏加去见楚国的春申君说:“您有大将吗?”春申君说:“有,我想让临武君为大将。” 魏加说:“我年轻时喜欢射箭,我想用射箭比喻这件事,可以吗?”春申君说:“可以。”魏加说:“过去,更羸与魏王站在一个高台的下边,抬头看见天上飞着的鸟。更羸对魏王说:‘我替大王空拉弓弦,就可以给大王射下一只鸟来。’魏王说:‘这样说来,您射箭的技术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了?’更羸说:‘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了。’时候不大,有一只雁从东方飞过来,更羸用拉了一下空弦,就让雁从高空中掉了下来。魏王说:‘这么说来您射箭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