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2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2010届高三高考模拟卷
2010届高三高考模拟卷
地址:黄山市屯溪区新园东路93号1幢406室 。 邮编:245000
邮箱:ychg197907@163.com QQ:411870502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命题人:黄山新世纪学校 杨昌贵
说明: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塑料袋:“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刘 悦)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选自《人民日报》,2006年07月12日)
1.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不属于其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
A.发明了塑料袋以后,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使用过于普及。
B.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
C.处理塑料袋造成的白色垃圾,一般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挖土填埋污染土壤,高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
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虽轻便结实,但造成了环境污染。
2.对待这项“最糟糕的发明”的积极态度,不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控制使用量,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
B.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
浏览完整试题
C.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
D.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可降解塑料袋包装材料的研制。
3.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 )
A.随着科技进步,不久,可降解的塑料将完全取代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塑料。
B.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意识到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自觉“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
C.在研制出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同时,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塑料袋将继续为人类造福。
D.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白色污染,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这一做法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陈大受,字占咸,湖南祁阳人。幼沉敏,初授内则,即退习其仪。既长,家贫, 躬耕山麓。同舍渔者夜出捕鱼,为候门,读书不辍。乾隆元年,授编修。二年,大考翰林诸臣,日午,上御座以待。大受卷先奏, 列第一,超擢侍读。四年,授安徽巡抚。初视事,决疑狱,老吏骇其精敏。庐、凤、颍诸府时多盗,有司多讳匿,大受定限严缉,月获盗五十辈,得旨褒美。淮南、北饥,发仓谷赈之。谷且尽,继以麦。又告粜江南、广东,且发且储。时频岁饥民掠米麦以食,有司以盗论。哀其情,奏原六十馀人。麦熟,禁造酒及大商囤积。又以高阜斜陂不宜稻麦,福建安溪有旱稻名畬粟,不须溉灌,前总督郝玉麟得其种,教民试艺有获。因令有司多购,分给各州县,俾民因地种植。 事闻,上谕曰:“诸凡如此留心,甚慰朕怀。”
是年,常州、镇江、太仓三府州被水灾,发仓治赈。 江南旧多借堰圩塘,或有久废者,被水后尤多溃败,工钜费重,民力不能胜。大受出官粟借之,召民兴筑,计时而成。于江浦缮三合、永丰、北城诸圩,于句容复郭西塘黄堰,苏州、太仓疏刘家河,灌溉潴①泄,诸工毕举。七年秋,黄河决古沟、石林,高、宝、兴、泰、徐诸州县罹其患,大受驰视以闻。乃命多具舟,候水至分载四出,舳舻②数百里。
十年,有旨蠲③明年天下钱粮,大受疏请核准漕项科则,晓谕周知;汇核地丁耗羡,同漕项并完;酌定业户减租分数,通饬遵行。得旨嘉奖。常州俗好佛,家设静堂,自立名教。江宁、松江、太仓渐染其习。大受疏请饬有司防禁,移佛入庙;堂内人田屋产,量为处置。上谕曰:“此等事须实力,不可欲速。不然,则所谓好事不如无也。”
大受清节推天下。以微时极贫,禄不逮亲养,自奉如布衣时。十六年,以病乞解任,未几,卒,谥文肃。
(《清史•三O七》)
注:①潴(zhū)蓄积。②舳舻:首尾相接的船只。③蠲(jiān)免除。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视事,决疑狱,老吏骇其精敏 视:治理
B.又告粜江南、广东,且发且储 粜:卖粮食
C.被水后尤多溃败 被:遭受
D.酌定业户减租分数,通饬遵行 饬:整理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陈大受“做官为民”的一项是( )
①为候门,读书不辍 ②淮南、北饥,发仓谷赈之 ③哀其情,奏原六十馀人 ④工钜费重,民力不能胜 ⑤候水至分载四出 ⑥酌定业户减租分数
A.①③④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
6.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陈大受年幼时沉着机敏,长大以后,家境贫寒,亲自在山脚下耕种。在等候为渔人开门时仍不忘读书学习。
B.陈大受在安徽巡抚任上,判决疑案,精明敏锐。当时庐、凤、颍各地多盗贼,他限定期限严加缉拿,当月捕获盗贼五十人。
C.常州、镇江、太仓一带遭受水灾,陈大受考察灾情,体恤民力,打开官仓赈济百姓, 并号召百姓修筑堤防,按时完工。
D.陈大受作官为民,饥荒时开仓赈济百姓,发生水患时,一边开仓放粮,一边号召百姓兴修水利。一生提出无数的建议,全部得到皇上的赞同和奖赏。
7.把下列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频岁饥民掠米麦以食,有司以盗论。(3分)
(2)乃命多具舟,候水至分载四出,舳舻数百里。(3分)
(3)以微时极贫,禄不逮亲养,自奉如布衣时。(4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8.首句所描写的骆氏亭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写这种环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4分)
9.李商隐写诗常通过时空之“隔”,表达情意的“难隔”或“不隔”。据此分析第二句中的“隔”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古诗文默写(任选5句,每题1分,共5分)
(1)__________________,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2)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3)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6)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7)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8)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清 明 (姚化勤)
还是唐人的清明雨,纷纷斜斜,销人魂魄;还是宋代的杨柳风,微微徐徐,迎面不寒。“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子孙上坟来。”一个古老的节日,仿佛仍在家乡——古老的豫东平原上氤氲着,一如遍野的麦苗,苍苍郁郁。
然而,这已经不是家乡传统意义上的清明了。相似的惟有迷蒙的雨,缠绵的风,以及相沿成俗的祭祖形式,它的灵魂伴着父亲一代人的谢世,恐怕早就丧失殆尽了。
此刻,我站在葬着爷奶的祖坟前,不禁想起儿时跟随父亲前来扫墓的情景,想起当时的清明节。
那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啊!绝非仅仅添坟烧纸、摆设供品的祭祖形式,也绝非单单“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耕耘劳作,它更多地凝聚着先人遗传的美德,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诗句,是幼苗对阳光,子女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
进入农历二月中下旬 ,清明节莅临了。乡亲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就像自然地向着阳光生长的禾苗,也泛青拔节、萌发葳蕤起来。到了清明节的当天,子孙们则早早地赶到祖茔。当虔诚地祈祷已故的亲人们“尚飨”的时候,便油然地想起了他们的恩德,想起了自己的责任,甚至会反躬自问:我们的行为有无玷污祖先的地方?不能建功立业,起码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人,让列祖列宗们放心地享用自己的祭品吧?
展开余下试题
听母亲讲, 父亲青年时,正赶上家乡闹黄水,爷奶讨饭死在外地,曾经念过几年“子曰”“诗云”的父亲,几次放过被人聘为教师的机会,推车贩盐,扛活打工,拼命地多挣钱以养家糊口。累死累活十多年,终于实现了爷奶的遗嘱——拉扯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等黄水过后,又起回爷奶的遗骨,安葬在自己归来开垦的田地上。为此,他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以至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
一种古老的文化,仿佛润物无声的雨,悄悄地潜入禾苗的根部,将后辈们滋养成一茬茬泥土般忠厚的庄稼人。父亲时代,村里的民风淳厚,温馨和谐,也可以用两句唐诗来形容: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老人们的生活闲适而安逸,虽然不够富裕,但一户户篱笆小院里父慈子孝,爷孙相乐,并不乏浸濡着古典意味的殷殷亲情。休说作奸犯科或伤风败俗了,即使轻浮放浪都是一种过错,至于不赡养父母的不肖子孙,更会遭人唾弃。
可如今,尽管风雨依旧,时令依旧,而实质上,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犹如失去灵魂的人,仅剩下了一具行尸走肉。依旧的风里,你再难寻见“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悠然老人,他们被子孙当作包袱抛在了外边。爹住瓦房儿住楼,爷爷奶奶住村头——住进村头的小屋里,打发着凄凉的暮年。依旧的雨中,你也再难觅到“遥指杏花村”的牧童了,他们也逐渐进化为城里的孩子,变成金丝笼里的鸟,囚起野性,囚起天真,囚出对“龙”“凤”的期望,又小皇帝般地颐指气使,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做了亦城亦乡的打工族,他们丢掉了泥土的本色,不伦不类地嫁接起城里人的新潮和作派,于是,偏僻的乡村里也出现了烫发描眉的女孩,出现了未婚先孕的村姑,更出现了宝贵儿女、奴仆老人的现象。试想,谁会舍得自己的小宝宝去做什么牧童呢?
直到15年前,沿海的村庄恐怕全现代化了,这儿仍在使用大概还是秦汉时发明的三吊弯铁犁,继续演绎着文人们称作“田园牧歌”的恬淡和清贫。没想到,自从第一对打工的青年搬回村里第一台电视机,人们思想大变,一心挣钱,日渐富裕,日渐时髦起来。“牛背横笛信口吹”的牧童,包括辘辘摇月亮的风景,尤其四世同堂的家庭全走到了尽头。从这大野的深处,我分明感觉出了古老乡村断裂的欢乐和痛苦,莫非任何变革都必须付出代价?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也要一步步地淡出生活?记得父亲病故时,举村皆哀,家家来人奉礼致祭。可几年后,待到四叔逝世,抬棺的青年们,竟然提出了要收“抬棺钱”!铜臭熏心,以至于此。应该说从那时起,我的纯朴的村庄也死了——死在一个灵魂泯灭、金钱至上的小楼换茅屋的时代里。
雨越发地密了,迷蒙一片;风越发地紧了,咝咝作响。想起父亲,想起四叔,蓦地也想起一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仪。可我的逐步富起来的乡村呢?礼仪哪去了?难道它只是一种上坟的形式?想着,想着,我忘了坟前的潮湿,不禁双膝下跪,心中默默地呼唤着:爷爷、父亲,我的传统的清明节啊,魂兮归来! (选自《散文选刊》 2010年第2期)
11.作者认为,清明应该是个具有着哪些蕴涵的节日?(6分)
1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5分)
13.这篇文章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是如何进行对比的?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14.面对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六、语言运用题(24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绸缪 凋谢 朦胧 怄心沥血
B.撰玉 缈茫 隐逸 面面相觑
C.踌躇 溽暑 阴霾 率真稚气
D.剽窃 坐阵 欠收 切中肯磬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他做事情只考虑自己,毫无集体观念,真是目无全牛。
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
C.警方布下天罗地网,那几个歹徒一定游刃有余。
D.我俩原来各干各的,分道扬镳,他念他的经,我拜我的佛 ,但现在合伙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B.反思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和母语及母语文化边缘化现状,我们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风暴的旋风下正面临传承危机,令人担忧。
C.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提高国民素质。
D.网上购物,好处很多,但是目前难以受青睐,是因为“好处”没有兑现为现实。
18.根据下面句子填空。(4分)
北大教授张颐武在谈论时尚时说道:“时尚就是比普通人的生活快半步。”那么快一步叫什么,慢一步又叫什么呢?请分别用一个双音词说明。
快一步叫 “____________”,慢一步叫“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新闻,概括优秀中学生应具备的素质。(5分)
《江南晚报》2010年2月28日 (记者赵晖) 某市唯一的“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人选,昨天上午在新世纪学校揭晓:该校高三(1)班年仅14岁的女孩洪欣格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
记者采访中,洪欣格的班主任李德老师说作为一名理科班的学生,语言天赋极高,雅思曾考7.5分,托福106分,SAT满分。洪欣格平时阅读涉猎广泛,至今已有50多万字的文学笔记,其中多篇发表在知名杂志上。此外她还喜欢旅游、会跳拉丁舞。新世纪学校长沈茂德说这个女孩是个阳光的女孩,是一个会“快乐学习”的孩子,超强的自学能力是洪欣格的“秘密武器”。 评议组的学生代表梁佳艾告诉记者,洪欣格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同学,特别随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做事情效率比较高,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别看她很娇小,在全校1500米长跑中,她跑了全校第三名,艺术节上拉丁舞是她的强项,科技节中科技论文获得一等奖,全省化学竞赛二等奖。
20.我校高二(6)班李娜早自习课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李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里面的垃圾箱。(6分)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3分)
(2)李娜该怎样说才得体:(3分)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天色欲暮,街道上涌出一片喧闹和嘈杂。行人和车辆渐渐多起来。步行的、骑车的、坐车的,目标明确,几乎朝着同一方向——他们这是要回家。钱钟书曾引用希腊哲学家的话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
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18.22.222.226)
上一篇:
2009年秋季学期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下一篇:
绵阳市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0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