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62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2]
2010年春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三语文试题
2010年春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 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绽放(zhàn) 对称(chèng) 潜滋暗长(qián) B、斟酌(zhēn) 袭击(xí) 深恶痛疾(wù)
C、模样(mó) 教诲(huì) 不屑置辩(xiè) D、提防(tí) 赔偿( shǎng ) 大声疾呼(j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伎俩 义愤填膺 汗流夹背 B、匿名 世外桃源 忍俊不禁
C、嗤笑 出人头地 根深缔固 D、褶皱 眼花嘹乱 炯然不同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李东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令人叹为观止。
C、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D、“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5年举世瞩目的大事。
4、下列的句子中没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用“光尺”测量几十公里长的距离,误差比人的头发还细几倍。
B、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展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痛的问题。
C、张老师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那些孩子们。
D、通过这件小事,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参加劳动实践的重要性。
5、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综合能力。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根据情境和要求答题。(4分)
立人学校准备在九年级学生中举行一次“三年来我最满意的作文”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参与者将自己在初中阶段写作的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当众朗诵展示。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字)(2分)
答:  

(2)你班小华同学作文很好,但他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众朗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30~50字)(2分)
答:  

6、默写(7分)
(1) ,我言秋日胜春朝。
(2)子日:“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梨自古就是文人志士所赞扬之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而“ ,
。”两句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雪比做梨花,富有新意。
(6)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 , 。”
(7)桂林七星公园内有一门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请你另外写出两句能体现同样意境的诗句(课内外均可):“ , 。”
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问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答:


浏览完整试题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8~11题。(13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8、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2分)
9、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色愈恭,礼愈至
(3)濂具以实对
(4)间召问郡臣臧否
1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
(2)诚然,卿不朕欺。
译文:
11、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1分)
心灵之灯
表姐从事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使我有机会和那些残障的小朋友打交道。一次,我替表姐接一位盲人小朋友回家过夜。夜,很深了,他不肯睡觉,却安静地坐在我身边。他的发问打破了夜的沉默:“您能告诉我‘红’是什么样子?”这下把我问住了。思索了一阵,我只有笨拙地解释:“你感受过火吗?‘火’是红的。”“那‘红’一定很烫呀!”他说。我又讲:“老师给你们讲过太阳吗?太阳是‘红’的。”“那‘红’一定可以给我们光明了?”“我们身体里的血也是‘红’的。”“那‘红’一定是流动的。”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给他解释清楚抽象的“红”是个什么样子,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黑”一种颜色。
我颓然地想:失去了眼睛,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时,盲童自言自语地说:“红是流动的,是烫的,是发光的,好美丽哦!”我愕然了,在我们明亮的眼睛中一成不变的事物,到了他的世界里却具有了这么多种美好的属性,多么敏锐的感觉!
“大哥哥,你听!”他突然喊道,“你听,外面有小猫在叫。”我仔细聆听,却没有听见什么动静。我茫然沉默不语。他拉着我的手坚持说:“是有猫叫!”我只好顺从的打开门,呀!真有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猫“喵喵”地在叫。
他失去了眼睛,耳朵却比正常人更能倾听外界的声音。我们常常听到的是谁家在吵架,谁家在打麻将之类的嘈杂之音。他的遭遇使他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
他是用心在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
他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比我们多一份细腻的感情。比我们更加珍惜生活的美丽。有一个故事说,乡下有位瞎婆婆在自家院门外安装了一盏灯,她说这是为了过
路行人的安全。老人用灯为别人照路,同时也点亮了自己持久不熄的生命之灯。我黯然,
检讨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是否已经迷失方向,已经不能够承受生活的平凡之美?
12、本文叙写了有关盲童的两件事:① ,②
;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分)
13、“他是用心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这句话是针对文中什么现象而发表的议论?(2分)
答:

14、面对这个“盲童”,每个人都会怦然心动,文中的“我”受到震撼,情绪发生急剧变化,开始“颓然”,而后“愕然”,最后“黯然”。请分别指出产生情绪变化的原因。(3分)
答:“颓然”的原因:
“愕然”的原因:
“黯然”的原因:
15、文章结尾时写了“瞎婆点灯”的故事,其目的是什么?(3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2分)
人工造林有学问
①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吸收灰尘330~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C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C左右。
②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但是,如果植树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
③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如何判断森林能够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自然界的植被分布。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这里就不适合造林。我们应当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南辕北辙”,花再大的金钱也是浪费。


展开余下试题④第二,造林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然在那里造林,适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驰。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
⑤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如在浑善达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百平方米3~5棵;而人要的杨树密度高达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
⑥第四,人工造林要多物种配合,而不能只发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
⑦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一旦成熟,
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恢复是最彻底的。
⑧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贵重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种。随着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贵重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紧张,提前设计并种植慢生贵重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
⑨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色意识。去精心地爱护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分)
答:                                    
17、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1分)
答:                   
18、选文第二段中加点的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
19、选文第五段中画线句子除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0、结合选文,联系家乡的实际,请你为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3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1~25题。(11分)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可这是你今天最在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原意与你合作。
④当然,低头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
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
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主考官不由分说,半空劈来一个耳光。主考
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
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说:“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个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昂首被录用,这是不是矛盾的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2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答:                                    
22、第三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3、文中的年轻人回敬了主考官一记耳光反而被录用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把握“低头”的尺度和“昂首”的尺度。(2分)
答:                                    
25、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称道曲意逢迎、讨好夫差的勾践,认为正是当初他们肯“低头”,才让韩信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让勾践最终有机会吞并吴国。结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答:                                     


四、作文(50分)任选一题
1、和谐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平和美感,和谐是众人所企及的境界。和谐宛如高山流水隐居桃源之中的钟磬余音,抑或闲居篱下悠指南山的恬逸心境,或是人类为共同目标而互励共勉,互助齐进,共同向善,达到生活的融洽……
自然界中的美丽风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际社会中温馨的一幕幕……只要你用心去感受,都有充满“和谐”韵味的画面出现。
请以“和谐的画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600字以上。
2、让        走进心灵
  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展开余下试题


700






800









参考答案初三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 1、B 2、B 3、C 4、C
5、(1)同学们,在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写了许多文章,这其中一定有你的得意之作。今天,就请你用优美的朗诵,展示你的才情吧。(2)小华,再美的珍珠,埋在土里也显示不出它的价值。你有这么好的文章,不展示出来太可惜了。你说呢?
6、(1)自古逢秋悲寂寥 (2)思而不学则殆 (3)谁家新燕啄春泥 (4)安得广夏千万间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7、(1)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藏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8、艰难(谦恭)求学 诚实待君 9、(1)担心 (2)周到
(3)全,都(或通“俱”) (4)善恶
10、(1)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11、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成。(或: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三、现代文阅读
(一)12、①“盲童”向“我“询问”红“是什么样子的问题;②盲童听到小猫的叫声。
道理:只有用心去领悟世界,才能丰富自己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13、在正常人眼里,红色仅仅是一种抽象的颜色,而“盲童”却感受到它是有生命的、美好的;正常人常常听到的是嘈杂之音,而“盲童”能从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 14、“颓然”的原因:同情盲童的不幸;“愕然”的原因:对盲童细腻的心灵世界的惊讶;“黯然“的原因:对自己感触不到生活美好的自责。
15、点明“盲童”的心灵里有一盏生命之灯(或“点题”);赞美身体残障,心灵光明的人生风范(或“深化主题”);反衬正常人缺乏生活激情的不良心态(或“引出‘我’的反思”)
(二)16、人工造林的科学方法。 17、逻辑顺序。 18、不能,“可能”表推测、估计这意。如果去掉,就会使句意表达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用上“可能”一词,使说明的语言更准确,更严密。 19、作比较。突出说明了自然界是有规律性的,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 20、示例:我对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如下建议:(1)由于以往忽视了造林的密度,因此要注意造林密度符合家乡的生态条件;(2)以往家乡的树种单一,因此要注意物种的多样性;(3)还要注意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
(三)21、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22、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的道理。 23、他没有为了一时利益而放弃尊严和人格。
24、谦虚但不能放弃尊严,自尊但不能看低别人。 25、提示:有明确的观点,充分的理由,语言表述清楚简明。 (124.226.54.148)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10年春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