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试卷

阅读:1211  
标签:浙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1]
2010年3月杭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内含详细答案)
2010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诽谤/绯红 宫阙/商榷 拙劣/卓尔不群
B. 田塍/驰骋 恣意/渣滓 朔风/硕大无朋
C. 结束/夙愿 黯然/谙熟 保佑/良莠不齐
D. 濒临/摈弃 粗犷/旷达 修葺/自古迄今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2009年数位翻译名家的离世令人唏嘘不已,但有一点让人感到慰藉,除了杨自俭先生年逾古稀72岁相对年青之外,其他都年过耄耋。
B.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蛋糕,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离别时泪眼婆娑的一句叮咛。
C. 当地政府功能瘫痪,财力馈乏等因素令海地地震死亡人数统计工作困难重重,这场灾难究竟令多少人罹难,至今仍无确切数字。
D.眼前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山色空濛,青黛含翠,站在三月的西湖,你会为春天的美景所折伏,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进入了世外桃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学念到高中,考到外地读大学,毕业后回老家工作,结婚生子,他的履历平淡无奇,车到山前必有路,与大多数同龄人并无两样。
B. 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在此危难时刻,中国人民感同身受,立即提供紧急救灾援助,支持智利人民抗震救灾。
C. 生活方式是一个人在衣食住行、工作休息、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方式和习惯,医生认为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长寿休戚相关。
D. “限塑令”后,商场、超市塑料购物袋的用量下降了,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借机涌入市场的大量质次价廉的垃圾袋,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开始向青少年蔓延,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B.春运即将来临,昨日市委书记、市长和其他市领导一行实地察看了火车西站、汽车站的春运准备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春运工作汇报。
C.虎年来临,人们为“老虎将灭绝”而担忧,一项为老虎等大型猫科动物基因组测序的计划,日前在深圳开始实施,“复兴”老虎种群初见曙光。
D.余姚历史悠久,早在距今约7000年前,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定居,繁衍生息,并创造了辉煌的史前文化——河姆渡文化。
5.请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4字)(3分)
在网络读物、电子出版以及金融危机的夹击下,面对阅读速度越来越快、阅读口味越来越娱乐化、阅读支出越来越压缩的读者,新版的价格不菲的纸质《辞海》“命运”将如何呢?
记者近日获悉,去年国庆期间,新版1.6万套《辞海》在北京、上海等地就销售一空。出版社加印6000套,依然不能满足旺盛的市场订购需求,于是又加印2万套,也几度脱销,到12月初累计印量已高达4.2万套。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奇迹再次出现:到2010年1月底已突破7万套大关,4个月的销量超过1999年面世的《辞海》十年销量的两倍。其销售码洋已经超过一家中型出版社一年的销售量。
6.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一段话,要求符合语境,语言得体。(5分)


浏览完整试题某医院某病房6床、7床是两位心脏病病人,6床病人血压170/90,7床病人血压130/80。6床病人家在外地,探望的人不多,总在安静地休养。7床病人伙食丰富,少吃多餐,他是大户人家,看望的人络绎不绝,像连续举行聚会。他家雇的护工刚从农村来,嗓门特别大。7床病人很过意不去,对6床病人说:“ 。”
7.某班将举行“远离烟草,珍惜生命”的主题班会,请你为主持人撰写一段有关烟草危害的开场白,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少于8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西周以来,政教合一,政治领袖同时也是精神领袖。然后,春秋以降,诸侯崛起,王室衰落,王纲解钮,文化下移,官师政教分离,统治者们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精神领袖的资格。于是,一部分从巫觋集团分化出来的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便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知识代替信仰,以礼乐文化打压巫觋文化,俨然以社会文化精神的代言人活跃于历史舞台。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均无优势可言,唯一具有优势的是他们掌握了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而当时的社会正处于信仰失范和制度创新的历史转型期,这为他们宣传各自主张、引导社会舆论、重建文化规范、树立精神权威提供了最佳的时机和最广阔的用武之地。于是他们便自觉地承担起教化民众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以历史文化的传承者自居,以社会精神代表者自励。然而,在强权政治时代,他们又不可能仅以文化优势来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树立一个能令社会信服特别是令那些乱世诸侯信服的权威来震慑诸侯,引导社会,收拾人心。于是,他们便纷纷托古而言“道”:孔子托尧舜而言“道”,老子托黄帝而言“道”,墨子托夏禹而言“道”。“道”是他们用以抗衡乱世诸侯政治权力和军事经济实力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武器,也是他们整合其思想学说的最简洁明了的理论旗帜。因此,维护“道”就是维护西周以来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人道精神和价值理性,维护春秋以来慢慢形成的知识分子的文化地位和人格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就是他们的理想,就是他们的价值,就是他们的武器,就是他们的生命。
“道”既然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用以树立文化优势和精神权威的一面旗帜,而以儒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又有积极用世的情怀,这就必然会造成对实际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者的挑战,从而形成政治权威与精神权威的矛盾冲突。战国时期的“道”、“势”之争正是这种矛盾冲突的反映。
首先揭示“道”、“势”矛盾的是孟子,他要求贤士“乐其道而忘人之势”,说明在孟子的时代,“道”与“势”已存在紧张状态,同时也说明知识分子有可以“乐道忘势”的条件。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诸侯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竞争,当时的统治者已经认识到知识分子的文化优势及其代表社会精神的特殊地位,都希望借重知识分子提高他们在列国的竞争力。
然而,话得说回来,知识分子的文化优势和代表社会精神的特殊地位,在当时的社会并不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当统治者还不够强大,一旦统治者感觉到地位已经巩固,可以操纵局势,不再需要知识分子为他们装潢门面的时候,他们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因为他们不愿意有任何力量来挑战他们的权威。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还会有一些“守死善道”的知识分子来为理想抗争,继续“乐道忘势”,但更多的人恐怕会正视现实,向强权屈服,或者为了生活而委曲求全。荀子的学生韩非、李斯的选择反映了战国末年一批知识分子的心态是不争的事实。
8.下列对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以知识为信仰,以礼乐文化打压巫觋文化,凭借丰富的文化知识为社会的文化精神代言,来树立个人的精神权威形象。
B.以积极用世的儒家情怀,自觉承担着教化民众、引导社会舆论、重建文化规范、引领社会精神的责任。
C.托古言“道”,高举文化优势和精神权威的旗帜,来维护社会的人道精神、价值理性及知识分子的文化地位和人格尊严。
D.追求人生理想、人格独立,张扬人道精神和价值理性,坚守生活情操,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向统治者的强权政治发起挑战。
9.下列不属于产生“托古言道”社会背景的一项是
A.一部分知识分子已从巫觋集团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一支拥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社会理想、价值目标的文化队伍。
B.春秋战国时期,王纲解钮,文化下移,社会信仰失范,统治者们已经失去了精神领袖的资格,历史发展进入了转型期。
C.春秋战国时期,西周以来形成的人道精神和价值理性不断发展壮大,知识分子的文化地位和人格尊严已经逐步形成。
D.诸侯之间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竞争不断加剧,统治者虽认识到知识分子的特殊价值,但他们又不愿意有任何力量来挑战他们的权威。
10.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子要求贤士“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既揭示了当时统治者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尖锐矛盾,也反映出知识分子的特殊地位已严重威胁到了统治者的地位。
B.“乐道忘势”是我国早期知识分子为理想抗争、与强权挑战的文化精神的体现,“道”代表文化优势和精神权威,“势”代表统治者的政治权威。
C.“道”所包含的文化精神和权威意义,一旦融合了儒家积极用世的情怀,就必然造成与“势”之间的尖锐冲突,“托古言道”也势必会带来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D.从孔子、老子、墨子的“托古言道”到韩非、李斯的“守死善道”,中国早期知识分子走过了一条为理想不断努力、不断抗争、不断牺牲的艰辛道路。
11.对中国早期知识分子这种“乐道忘势”的文化精神,你如何评价?请从社会发展或人生价值的角度简要发表你的看法。(不超过50字)(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幽径悲剧
季羡林
出家门,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展开余下试题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诛伐。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是否也被踏上一千只脚,没有调查研究,不敢瞎说;永世不得翻身,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12.“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中的“如此”指的是什么?(2分)
13.本文重在写幽径的古藤,但四、六两段中都写到其他藤萝,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14. 本文写的是一棵古藤的悲剧,为什么题为“幽径的悲剧”?(4分)
15.文中画线部分写得生动传神,请加以赏析。(70字左右)(5分)
16.联系全文,探究文末“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的涵义。(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左思传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扬雄《羽猎》摛藻于后;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斯文吾有异焉,故聊以馀思为其引诂。”自是之后,盛重于时。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注]伧父:粗野的人。
1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疏:记录
B.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 谢:逊色
C.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 练:通晓
D.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 加:增加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谧称善,为其赋序 秦王为赵王击缻
C.使读之者尽而有余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遂辍笔焉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对左思的描述极为简洁,他撰写《三都赋》时的举止心理虽只是寥寥几笔,却生动地表现了他创作时的勤勉和对作品的自信。
B.本文叙述简练,多用引述,写皇甫谧、张载、刘逵为《三都赋》作注写序和司空张华的大加赞赏,有力地突出了左思在文学上的成就。
C.本文传神地写出了陆机对左思欲作《三都赋》时的挖苦嘲讽,但看了《三都赋》后,他却叹服之极,从此不再写作,可见左思的《三都赋》堪为精品。
D.本文写左思创作的《三都赋》,既写左思写作之艰辛,又写其赋之精妙,既有正面的赞颂,又有反面的衬托,使文章重点突出,起伏有致。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斯文吾有异焉,故聊以馀思为其引诂。
②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二)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22—23题。(6分)
溪上遇雨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展开余下试题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2.这两首诗都写出了夏雨的 、 的特点。(2分)
23.评家说:“就诗的神韵,苏诗较胜;论结构的出奇,崔诗不宜多让。”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评析?为什么?(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熟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4.⑴颜回能“闻一知十”,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学习能力?(1分)
⑵请就这两则论语中孔子的某一教育特色作简要评析。(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小题)(6分)
⑴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于我如浮云。(《论语》)
⑵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劝学》)
⑶谁家玉笛暗飞声,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⑷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⑸此去经年, 。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知道/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 最好的礼物/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 你会迷惘/也会清醒/ 当夜幕低落的时候/ 你会感受到/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我知道/ 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 你会灿然一笑/ 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走吧/你看/槐花正香/月色正明
读了这首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10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 2.B 3. B 4.C
5. 示例:新版《辞海》四个月销量突破7万套。或:新版《辞海》四个月销量超过1999年版十年销量的两倍。(3分,三个要点各1分)
6. 示例: 我家来探望的人多,雇用的护工嗓门又大,影响您休息,真对不起!我会嘱咐他们以后注意的。(5分,四个要点各1分,语言得体1分。有欠缺酌扣)
7. 示例:吸烟会污染生活环境,吸烟会损害自己生命,吸烟会影响他人健康。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觉得吸烟够时尚够成熟,经不住朋友的劝说吸上第一口,那么,这烟雾就将变成死神的索命符,开始悄悄地跟踪着你。(4分,内容和修辞各2分。有欠缺酌扣)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2分)
8. C 9.D 10.B
11.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有欠缺酌扣。(3分)
(二)(20分)
12.有曲径通幽之趣,四季总有翠色在目。(2分,各1分)
13. 四段:写其他藤萝之美进一步烘托幽径的藤萝富有特色,具有独特之美;六段:写其他藤萝的遭遇为下文写古藤的悲剧蓄势。(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一是在作者眼中,这条幽径是精神的寄托,古藤的悲剧就是幽径的悲剧;二是将古藤的悲剧大化,暗示是时代的悲剧、人类的悲剧,以此深化主题。(4分,两个要点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5.将古藤比作“吊死鬼”“失掉了母亲的孤儿”,形象地写出了古藤被毁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欲哭无泪。“微笑”一词,运用拟人的手法,以笑来写悲,更渲染了悲剧的表达效果。(5分,两个要点各2分,语言表达1分。有欠缺酌扣)
16.表达了作者对古藤命运不幸的伤感,对人们热衷于自己的名利而缺少应有的悲悯情怀而遗憾失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怜惜。(5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8分)
17.D 18.C 19.C
20.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3分,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四处得2分,段对六处得3分)
21. ① 对这篇赋我很惊异,所以姑且用多余的精力为它引申作注。
②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6分,各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二)(6分)
22.迅猛 多变(2分,各1分)
23.苏诗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出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崔诗从“前山”和“溪上”两处着眼,双管齐下,既有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又有空间的对比。(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三)(4分)
24.(1)举一反三 (2)激励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因材施教等(评析略)(4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3分)
(四)(6分)
25.⑴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⑵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⑶散入春风满洛城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⑷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⑸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6分,每空格1分。有差错不得分)
四、作文(60分)
26. 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五等评分。
一等:51——60分
二等:45——50分
三等:39——44分
四等:33——38分
五等:32分以下 (125.125.102.74)
标签:浙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试卷
相关:关于“2010年3月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