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26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60]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及答题卡、答案
银川六中09—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一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卷上。
所有试题都答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斗牛之间(dǒu ) 修葺(qì) 双栖(xī) 外甥(shēng)
B.水波不兴(xīng) 先妣(pǐ) 如晤 (wù) 笃厚(dú)
C.酾酒临江(shī) 垣墙(huán) 泠然 (lín) 领衔(xián)
D.外强中干(gān) 眷属(juàn) 艳羡(xiàn) 镌刻(juān)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居心叵测 集思广益 绵里藏针 变本加厉
B.汗流浃背 出而反尔 功亏一篑 怨天忧人
C.鬼鬼祟祟 出奇致胜 不胫而走 栋粱之材
D.釜底抽薪 徇规蹈矩 甘拜下风 戒骄戒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十年后,他们将相约来母校聚会,畅叙友谊,共享天伦之乐。
B.在申办奥运的条件方面,北京的历史可是一张苦心孤诣的王牌。
C.我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暗投了。
D.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想唐诗宋词的成就,不禁令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5.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和《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为“风骚”。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它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C.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序。
D.苏轼,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赤壁赋》就是此时创作的作品。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_____。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______话题。
A.限定 抨击 生僻 B.限制 批评 生僻
C.限制 批评 冷僻 D.限定 抨击 冷僻
7. 对下列“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浏览完整试题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③于是余有叹焉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⑤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⑥苛政猛于虎
⑦而君幸于赵王 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⑨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A.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④/③⑤/⑥⑦⑧/⑨
C.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D. 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二、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伐树记
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耶?”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剪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耶?”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耶?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然其言而记之。
8.对下面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 茀:杂草多
B.园之守启曰 启:提醒
C.疏轻而不坚 坚:坚硬
D.他日,客有过修者 过:经过
9.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圃之南有杏焉 而人之所罕至焉
B.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 君既若见录
C.与乎杏实异矣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彼杏之有华实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0.以下各句全都说明杏树得以存活的一组是:( )(3分)
①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 ②其下之地最壤腴
③今杏方春且华 ④将待其实
⑤以无用处无用 ⑥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三、(18分)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耶?(2分)
译文:
(2)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耶?(2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①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②,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①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三十里。辛弃疾四十二岁被劾落职后,闲居信州上饶,这里离博山不远,故常来往于博山道中。②层楼,高楼。
(1) 这首词中上片写的“愁”和下片写的“愁”有何不同?
(2分)
答:

(2)这首词在结构上及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3分)
答:

13.填空。(9分)
(1)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
(2) 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 ________________。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
( 5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___________,雨雪霏霏。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7题(14分)
东坡突围
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
信中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这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展开余下试题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摘自余秋雨《东坡突围》,有删改)
14.从全文角度,分条概括“还是很凄苦的”的具体表现。(4分)
答:(1) (2)
(3) (4)
15.根据学习过的苏轼的诗词文,简析“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的内涵。(3分)
答:


16.(1)“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2)“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是一个怎样的“真正的自己”? (4分)
答:(1)

(2)

17.作者在苏轼身上倾注了深挚的情感,请从语言或者艺术技巧角度,谈谈语言或艺术技巧对情感抒发的作用。(3分)
答:

五、语言运用(8分)
18.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出一句话,使上下文句式相似,文意贯通。
陶渊明为了维护人格尊严,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杜甫身居风雨飘摇的草堂,却盼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
这种追求饱含着生命的坐标,才是人之真正的和谐境界。(2分)
19.仿照下面例句的结构和修辞方法,另写三句话。所写内容要有哲理上的联系。(3分)
例句: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仿写:
悲观主义者说: 。
乐观主义者说: __。
现实主义者说: 。
20.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几处用词不当,请你找出其中的三处并加以修改。(3分)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六、写作(50分)
下面是一首小诗:
  满街都是新鞋,
  我是多么寒伧。
  缠着妈妈一路哭闹,
  直到突然看到,
  一位失去了腿的人。
这首小诗的本意是描述一种嫉妒的消解过程,然而它却有着更为丰富的含义。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这首诗又使你想起了什么呢?请以这首诗的内容为话题,展开联想,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在800字左右。 (111.112.17.24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人教版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