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4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3]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
江西省上高二中09-1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
语文
2010.3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喟(kuì)然长叹 举一返三 荷(hè) 枪实弹 祸起萧墙
B.屏(pínɡ)气凝神 发奋忘食 箪食(sì)瓢饮 循循善诱
C畏葸(xĭ)不前 礼崩乐坏 斐(fěi)然成章 文质彬彬
D.色厉内荏(rěn) 耰而不辍 曲躬(gōng)枕之 杀身成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曾被寄予厚望的“山寨春晚”在遭遇资金缺口、合作媒体退出等问题而无声谢幕后,创办人称将引入商业化模式继续筹办,网友们认为这不是“梦”,而是倚马可待。
B.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C.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D.2月28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会见日本外相时就钓鱼岛主权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的严正立场,要求日方谨言慎行,避免事态扩大化。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要想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一是贪恋高官厚禄,与季氏沆瀣一气;一是坚持原则,丢掉荣华富贵:这是当时孔子可走的两条路。
B.孔子主张“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
C.《礼记》讲“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的“大同”,《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D.孔子不是一个爱“耍嘴皮子”的人,但也有说俏皮话的时候,像下面一句便是:“凡是自己不说‘怎么办呢?怎么办呢?’的人,我对这种人也没法怎么办。”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是研究孔子思想和早期儒学的最为可靠的史料。其编辑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B.《四书》是《大学》、《春秋》、《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它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C.“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的“文”指《诗》《书》《礼》《乐》等儒家文化经典,“依于仁,游于艺”中的“艺”指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D.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创立。孔子因此被称为“圣人”,其学派的继承人孟子被称为“亚圣”。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9分)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浏览完整试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私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觉、要求和愿望,英才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思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然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是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6.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
A.是针对社会转型事情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7.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阐释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承受。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忽视他们相关者的利益。
8.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息争 (清)刘大櫆
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其鄙有樊迟,其狂有曾点。孔子之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其故人有原壤,而相知有子桑伯子。仲弓问子桑伯子,而孔子许其为简,及仲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言为然。是故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
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唐之韩愈,攘斥佛老,学者称之。下逮有宋,有洛、蜀之党,有朱、陆之同异。为洛之徒者,以排击苏氏为事;为朱之学者,以诋諆陆子为能。
吾以为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则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则尽。昔者曾子之一以贯之,自力行而入;子贡之一以贯之,自多学而得。以后世观之,子贡是,则曾子非矣。然而孔子未尝区别于其间,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
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斥佛老者,亦曰弃君臣,绝父子,不为昆弟夫妇,以求其清净寂灭。如其不至于是,而吾独何为訾謷之?大盗至,胠箧探囊,则荷戈戟以随之,服吾之服,而诵吾之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已乎?
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此不足以论人也。人貌之不齐,稍有巨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哉?北宫黝、孟施舍,其去圣人之勇盖远甚,而孟子以为似曾子、似子夏,然则诸子之迹虽不同,以为似曾子、似子夏可也。
居高以临下,不至于争,为其不足与我角也。至于才力之均敌,而惟恐其不能相胜,于是纷纭之辩以生。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异说,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心恢然有余;夫恢然有余,而于物无所不包,此孔子之所以大而无外也。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父子,不为昆弟夫妇 昆弟:兄弟
B.至于才力之均敌 均敌:相等,分不出上下
C.其鄙有樊迟 鄙:卑鄙
D.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 排:排挤、排斥


展开余下试题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 ②亦可以为成人
B.①则荷戈戟以随之 ② 杀身以成仁
C.①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至于才力之均敌,而惟恐其不能相胜 ②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11.下面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作者正面论证“息争”观点的一组是( )
①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 ②及仲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言为然③为朱之学者,以底陆子为能④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⑤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哉⑥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
A. ②③⑤ B. ①②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人们认为他喜欢辩论。虽然这个说法不确切,然而好辩的苗头,从此开始了。
B.作者认为,真正懂得做学术的人,能心胸宽广地包容天下各种不同的流派学说,并且能用自己的学说逐渐影响各种流派,最终让这些学说为我所用。
C.作者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化育万物,变化无穷,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不可能从一个方面概括罄尽。
D.作者对不深入研究别人言论的对与错,发现别人与自己的见解稍有不同,就群起而攻之的评论人的态度,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四(18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4分)
译文:
(2)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乎。(3分)
译文:
(3)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异说(3分)
译文: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8分)
(1)仰之弥高, 。
(2)自古皆有死, 。
(3)岁寒, 。
(4) ,则远怨矣!
(5)士不可不弘毅, 。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7) ,于我如浮云。
(8) ,思而不学则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8分)
站着读和跪着读 陈四益
我最怕读“圣人”写的书,就像我最怕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一样。
   老友晤对,促膝谈心,是很惬意的事,可以倾听,可以受教,可以辩难,可以反诘,哪怕争得脸红脖子粗,都无碍于友情,因为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就不一样了。他是“圣人”,什么都对,句句是真理,你只有唯唯诺诺,洗耳恭听.还要时不时地恭维几句,从心理上就有一种压迫感。何况,既然真理都在他手里,你就再没有思考的余地。剃头挑子,一头热乎,这样的谈话实在没趣。
  读书,也如谈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在大学学习时,一位老师说,读古人的书,同古人交朋友,是最没有危险的,因为古人不会同你争辩,不会告密,不会搬弄是非。我想,这话自有他的一份经验,一份道理。但是,也并不尽然。如果你读的是“圣人”之书呢那就同样会有一种压迫感。因为社会已经将他封为“圣人”,将他的话奉为圭臬。你理解的要照办,不理解的也要照办,否则就是“非圣”,“非圣”就要杀头。这样的书读起来岂不扫兴?魏晋时代的嵇康,因为一句“非汤武而薄周孔”,让人抓住了辫子,丢掉了脑袋;明代的李卓吾,因为不赞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终于被加上“敢倡乱道,诬世惑民”的罪名,迫害致死,都是现成的例子。所以,相沿成习的办法是——对“圣人”之书,跪着读。跪着读,当然保险,但也就此禁锢了思想。中国历来多陋儒,多腐儒,盖缘于此。
  然而也有例外,虽是凤毛麟角,却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汉代的王充,便是杰出的一个。单看他《论衡》中《问孔》、《刺孟》的篇名,就叫人提神。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
  “追难孔子,何伤于义”;“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
  这几句理直气壮的话,令人神往。当然,王充生活的时代,孔子学还没有被神化得那么至高无上,所以他也还没有因此掉脑袋。到了后世,能够含含糊糊地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之类的话,也就很不容易了。更多的人,只能打着“圣人”的旗号,塞入自家的货色,大抵是跪着造反。
  不但孔、孟这些钦定“圣人”,谁也不敢雌黄月旦,流风所被,就是一些行业圣人,也往往令人噤若寒蝉。
  譬如杜甫,确实写了许多好诗,但任何一个诗人,哪怕是极伟大的诗人,也难免会有败笔。但是,一自杜甫被称作“诗圣”,他也便沾上了点圣人气。说到杜诗,大抵很少敢有不敬之辞。
  不过,也有例外。
  手头有一部《杜工部集》,是粤东翰墨园光绪年间刊印的五家评本。印工虽也精致,但并不是什么古本、善本。所谓“五家”,是指王弇洲、王遵岩、王阮亭、宋牧仲、邵子湘。各家评语,分别以紫、蓝、朱、黄、绿几种颜色套印。它的好处,在于评点诸家有站着读的勇气,没有只磕头不说话的陋腐气,不时会有“不成句”、“亦无意味”、“不见佳”、“亦不好”、“不足诵也”之类的评语跃出。
  杜甫有一首《徐卿二子歌》,是夸奖那位做官的徐先生的两个儿子的。诗中说:“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名位岂肯卑微休。”夸奖人家的儿子到如此肉麻的地步,真让人想不到出于“诗圣”之手。我不由想起鲁迅的《立论》,杜大诗人同鲁迅笔下那些许诺人家孩子会发财、会做大官的庸夫俗子有何二致对于杜甫这首诗,邵子湘的评语是:“如此诗乃不免俗耳。”王弁洲的评语是“少地步”——吹捧过头了。
15、结合全文内容,解释题目中的“站着读”和“跪着读”的含义。(4分)
(1) 站着读:
(2) 跪着读:
16请指出古人“跪着读”“圣人”书的原因和结果。(5分)
原因:
结果:
17.纵观全文,说说本文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举例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___
18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出作者对于读书的基本主张。(4分)
____
六.文化经典阅读(12分)
材料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9⑴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4分)


⑵材料二中所讲的是 和 的关系。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3分)


展开余下试题
20、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在巴金的《家》中,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的是谁?这一人物形象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


(2)《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话?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七.(6分)
21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2)鲁迅侧重的是:
(3)歌德侧重的是: (4)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
22.下面这句话语序有不当之处,通过调整短语结构,使之协调一致,语意连贯。(2分)
孔子毕竟是一个贵族气息较浓的人,“文化”的王朝他喜欢,他也喜欢“文化”的人,他自己从艰辛的少年到中老年的奔波,学而不厌,也就是要使自己“文化”。

八.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自己写好字。
还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要想方设法地翻过去。正是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很多人的眼里,“逼”字不是一个好字眼,但不少人的成功却是实实在在被“逼”出来的。请以“逼你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二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答题卡
第Ⅰ卷(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第Ⅱ卷(114分)
13、(10分)
(1)
。(4分)
(2) 。(3分)
(3) 。(3分)
14、(8分)
(1) (2)
(3) (4)
(5) (6)
(7) (8)
15、 (4分)
(1) 站着读:
(2) 跪着读:
16、(5分)
原因:
结果:
17.(5分)
___
___
18、(4分)
____
____
19⑴(4分)


⑵(3分) 和 的关系。

20、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在巴金的《家》中,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的是谁?这一人物形象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


(2)《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话?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21.(4分)(1) (2)
(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上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