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679  
标签:语文版 八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7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生字、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重点词:任:责任,担子。 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使 ……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困之苦” 拂:违背,逆,不顺。乱:扰乱。 句义: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 喻:明白,了解。 句义: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在里面,指国内。 出:在外面,指国外。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读bì,辅佐。 恒:常。
句义: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重点词:生:生存发展。
句义: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5、问题设计及解答(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一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曾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二、思考、应用。(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浏览完整试题 三、开放题。 1、请再举出一些成功背后付出无数艰辛的例子或名言。(张海迪、爱迪生)
(名言:艰难困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例: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四、词语解释 舜发于:被任用 人恒过:犯过失。 傅说举于:被选拔 衡于虑 同“横”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责任,担子;这 而后作:奋起 苦其心志:使┅┅痛苦 征于色:脸色 劳其筋骨:使┅┅劳累 发于声:吟咏叹息 饿其体肤:使┅┅饥饿 而后喻:了解 空乏其身:使┅┅贫困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乱其所为:使┅┅错乱、扰乱 入则:在里面。指国内 所以动心忍性:用来;使┅┅惊动;使┅┅坚韧;出则:在外面。指国外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五、翻译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2、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六、中心内容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12分)浙江衢州2008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必先苦其心志(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
4.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5、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 家经典著作。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吉林长春卷)2007 舜发于畎亩之中 空身 衡于虑 喻
7、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8、〈〈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2分)
9、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3分)
2006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0.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动心忍性(同“韧”,使……坚韧) B.困于心(同“捆”,束缚) C. 衡于虑(同“横”,梗塞。)D. 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11.给下面一组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用“/”表示)。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2..文中画线的ab 两句分别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面部表情两方面来论述 的道理,进而提出了 的论断(用原文语句回答,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3.请归纳文言语段的中心论点。
14.文中“拂士”的“拂”读音是 ;加点的两个字中,“过”意思是 ,“衡”意思是 。
1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浪线的句子。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17、读了第二段后,请你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不能举文中事例),或写出相关的两则名言警句。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苦其心志 苦: 2曾益其所不能 曾:
19、联系全文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1..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文中原句回答)
22..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23.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


展开余下试题24.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2分)
[答]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25.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①故 所以 ②是 这种人
26.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27.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3分)
28. 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3分)
这段文字以“先必”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死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3分,意思对即可)
29. 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3分)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0. 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选择答案,将它们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括号内。( A D )
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31、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
32. 《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4分)
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4分)
33.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4分)
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
34、文中写到成就事业要先经受磨难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此文段选自课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2分)
35.第二自然段论证的道理是人与国都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从个人推论到治国,忧患则生,安乐则亡。(2分)
此道理给你的启示是要求从实际出发,忌空泛。抓住“一个人生命短暂,不能碌碌无为,要有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这一要点作答。
36.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曾益/其所不能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3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译亦可)
38.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
(举例)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
39.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
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
40、选出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字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C   )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41、选出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 D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苟全性命/于乱世 D、几处/早莺/争暖/树
42、请你从历史或现实中,列举一个经受艰苦磨难,终于成就了不平凡事业的人物事例。 (2分)人物: ,事迹:
人名1分,事迹1分,两者之间不吻合不给分。
4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4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
45、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46、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
答:从他们都经受了艰苦磨练从而成就了大业的事实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如也”的结论,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47、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
. 必须及紧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观点与材料一致
事例:(生于忧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微软公司原总裁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是“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48、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
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49、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
A委而去之(放弃) 而后喻(了解)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B固国 (国家) 空乏其身(资财缺乏) 得道多助(道德)
C举于市 (推举) 饿其体肤(饥饿) 寡助之至(少)
D域民 (限制) 威天下(威慑) 人恒过(过失)
5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5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2、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田野中被发现
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以后能够改正
D.生于忧患——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5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5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自己编著的,收录的是他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B 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C“孙叔敖举于海”,是指孙叔敖,隐居海滨。当时的君王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任命他为宰相。
D拂,在“行拂乱其所为”中发“fú”的音,而在“如则无法家拂士”中发“bì”的音。
北京市(09)
5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_
5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连市(09辽宁省)
5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则(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然( )
5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0.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
答:
衡阳市(09湖南省)
61、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
A.困于心 苛政猛于虎也B.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 何陋之有
62.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在乎山水之间也
C.人恒过,然后能改 还过岳殿东
D.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6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64.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2分)
 
济宁市(09山东省)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6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67.【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68.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辽阳市(09辽宁省)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 (10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
(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②旁。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⑤旁。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注释】①舍:住屋。②市:市场。③贾人:商人。④炫卖:边喊边卖。⑤学宫:学校。⑥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⑦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69.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4分)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
7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可以处吾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实和乙文“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也说明了孟母具有忧患意识。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名句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刈麦》复习题
1、《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一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观刈麦》
1、作者是唐代的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2、贫妇拾麦的目的是 拾此充饥肠。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 。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
标签:语文版 八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生于忧患死”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7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