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70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04]
《屈原列传》学习效果检测题
《屈原列传》学习效果检测题(教师版)
练习一
一、生字练习:给加点的字注音。
属( )草稿 惨怛( ) 帝喾( ) 靡不毕见( ) 濯( )淖( )
蝉蜕( ) 滋垢( ) 浊秽( ) 皭( )然泥( )而不滓( )
既绌( ) 商于( ) 既咎( ) 眷( )顾 被( )发 渔父( )
憔( )悴( ) 哺( )育 啜( )泣 罹( )难( )
二、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 ) 2、人穷则反本( ) 3、靡不毕见( )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 6、屈平既绌( )
7、齐与楚从亲( ) 8、亡走赵,赵不内( ) 9、被发行吟泽畔( )
三、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
1、明年:古义: 今义:
2、颜色:古义: 今义:
3、形容:古义: 今义:
4、从容辞令:古义: 今义:
5、设诡辩于怀王:古义: 今义:
6、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 今义:
四、解释加点的词:
1、娴于辞令( ) 2、争宠而心害其能( )
3、屈平属草稿( ) 4、平伐其功( )
5、王怒而疏屈平( )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7、可谓穷矣( )
8、其文约( ),其辞微( )
9、惠王患( )之 10、大兴师( )伐秦
11、臣请往如楚( ) 12、奈何绝秦欢( )
13、屈平既嫉之( ) 14、人君无( )愚、智
15、王怒而迁之( )
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 ),皆祖( )屈原之从容辞令
五、解释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1、厚币委质事楚( ) 2、其后楚日以削( )
3、内惑于郑袖( ) 4、短屈原于顷襄王( )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
六、判断文言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3、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5、求人可使报秦者( ) 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7、是以见放( )
七、一词多义:
1、害
A、争宠而心害其能( ) B、为陶谦所害( )
C、除国之大害( ) D、不能害人( )
2、疾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B、疾在腠理( )
C、疾风知劲草 ( )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
E、吾疾贫富不均( )
3、许
A、而赵不许,曲在赵( ) B、时人莫之许也( )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D、塞上长城空自许( )
4、属
A、亡国破家相随属( )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C、司命之所属( ) D、屈平属草稿未定( )
E、有宁越徐尚……之属( )
5、疏
A、王怒而疏屈原( ) B、梅以疏为美( )
C、其于计之疏也( ) D、十三经注疏( )
6、离
A、“离骚”这,犹离忧也( ) B、约从离衡( )
C、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 D、多情自古伤离别( )
浏览完整试题
7、迁
A、王怒而迁之( ) B、再迁为太史令( )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 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
8、闻
A、博闻强识( ) B、闻道有先后( ) C、闻寡人之耳( )
9、审
A、审问之,慎思之( ) B、审矣,何足怪乎( )
C、审时度势( ) D、明日再审之( )
10、望
A、望桓侯而还走( ) B、欲望百姓亲附( )
C、自幼有公辅之望( ) D、若望仆不相师( )
11、过
A、过宋将军而不见( ) B、求,无乃尔是过欤( )
C、过犹不及( ) D、人谁无过( )
12、与
A、与之斗卮酒( ) B、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
C、何哉?与秦而不助五国也( ) D、蹇叔使子与师( )
八、 名句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 。 2、亦余心之所善兮, 。
3、路漫漫其修远兮, 。
4、信而见疑, ,能无怨乎?
5、举世 , ,是以见放。
6、明道德之光崇, 自疏
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 。
8、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人又 , 。
《屈原列传》练习题二
一、选择题:
1、选出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D )
例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士,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2、从划线词中选一个与题干划线词词义相同的项( B )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A.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其志洁,其行廉
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D.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下面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B )
“离骚”者,犹离忧也
A.“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啊! B.“离骚”就是遇到忧患的意思啊!
C.“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患啊! D.“离骚”的意思就是离别国都的牢骚啊!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D )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A.又因为用很多的钱财去贿赂楚国当事人靳尚
B.又凭借丰厚的财物贿赂楚国当事人靳尚
C.又因为用很多的钱财贿赂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
D.又用丰厚的财物贿赂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
5、下列各句中的“见”字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B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靡不毕见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6、选出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C )
A.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B.是以见放。
C.大破楚师于丹、淅。 D.皭然泥而不滓者。
7、下列各句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B )
A.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 身客死于秦
C. 兵挫地削 D. 信而见疑
8、下列各句哪一句中的“于”字与例句中的“于”字意思相同( B )
例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A.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 D.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9、对下列各句的理解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C )
①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②不获世之滋垢, 然泥而不滓者也
③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④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
⑤屈平既嫉,虽放流,眷顾楚国,心系怀王 ⑥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⑧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⑨其后楚日以削 ⑩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A.上列10句话中,全都含有表示被动的意思。
B.文言文表示被动意思的语言手段有两种:一是用词语,常见的有“于、见、为、……见……于”等;二是没有表示被动意思的词语,属于意合被动。7、 8、 9、 10、 11.
C.①⑤两句没有表示被动意思的词语,其他八句中全有。
D.第②句中的“滓”,本指液体中下沉的杂质(名词性),引申为“脏,黑”(形容词),句中的意思是“被染脏(黑)”(动词性)。
10、下列各句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D )
A. 秦,虎狼之国。 B.“离骚”者,犹离忧也。
C.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11.下列各句划线的词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新沐者弹冠 弹冠: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
B.于是怀石 怀:襟怀
C.被发行吟泽畔 行吟:边走边唱
D.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圣人:聪明通达的人
12.下列各句划线的词和现代汉语讲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屈原至于江滨 B.颜色惟悴
C.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D.形容枯槁
13.下列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短于顷襄王 短:揭露短处
B.顷襄王怒而迁之 迁:调动官职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列:班列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称为鼻祖
14.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⑥此不知人之祸也
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 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爱国忠君的一组是( C )
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②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⑤虽流放,眷顾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A.①②③ B. ②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16.选出对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 )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振衣 新沐:刚洗完澡
展开余下试题
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
17.选出对划线词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B )
①何故而至此 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8.选出“举世馄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 C )
A.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C.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
19.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C )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20.选出对倒数第二段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D )
A.该段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
D.该段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二、翻译题:
21.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15分)
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③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④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⑤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三、默写题(每空1分,共25分)
22.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以浮游尘埃之外, , 。
23. , ,未尝不呼天也; ,未尝不呼父母也。
24. ,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 ,治乱之条贯, 。
25. ,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
26. 其文约, , ,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27.“离骚”者, 。 , ;父母者,人之本也。
28.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
, 。
《屈原列传》练习题三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①离骚者,犹离忧也 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B.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②屈平既绌
C.①人穷则反本 ②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D.①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②厚币委质事楚
2.下列与例句中加线“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王甚任之
A.夫天者,人之始也 B.顷襄王怒而迁之
C.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D.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
3.下列与例句中加线字“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无何,宰以卓异闻
A.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4.下列与例句中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屈平既细,其后秦欲伐齐
A.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B.平伐其功
C.因造玉清宫,伐山取道 D.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5.比较下列每组句子里加线字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②人穷则反本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④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6.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C )
A.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收买)
B.秦王惊,自引而起(引:后退) 荆轲度,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举起)
C.楚王贪而信张仪(信:信任)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信:一封信)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略:谋略) 王怒而疏屈平(疏:疏远)
7.选出与“何故怀瑾握瑜”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D )
A.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8.选出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A )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娴于辞令
③此不知之祸也 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父母者,人之本也 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 ③⑤/⑥ D.①④ ③⑤/②⑥
9.说出下列各句的比喻意义。
①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②哺其糟而啜其醨:
③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答案:①“皆醉”喻昏君佞臣专权误国,看不到被秦国挟持和利用危在旦夕的形势。“独醒”是喻屈原政治上的清醒。②比喻迎合邪恶势力,变节易志,与其同流合污,以求苟安。③比喻品德高尚者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而欲保持高尚节操。
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译文:
①屈原痛心怀王耳听是非,谗言和谄媚遮蔽了君主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
②(结果),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身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③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二、拓展练习:(一)、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例句:“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
1.靡不毕见( )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展开余下试题
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 4.屈平既绌( )
5.亡走赵,赵不内( ) 6.被发行吟泽畔( )
答案:1.“见”通“现” 2.“指”通“旨” 3.“濯”通“浊” 4.“绌”通“黜” 5.“内”通“纳” 6.“被”通“披”
(二)、写出加粗词语的古义、今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颜色憔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形容枯槁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年 古:第二年 今:次于今年的一年
2.诡辩 古:谎言 今:无理狡辩
3.反复 古:覆转,恢复 今:重复,颠来倒去
4.颜色 古:面色,脸色 今:色彩
5.形容 古:形体,容貌 今: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6.从容 古: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今:不慌不忙,镇定沉着的样子
(三)、按“而’的意义、用法给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争宠而心害其能 ②王怒而疏平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⑤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⑥竟死于秦而归葬
⑦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⑧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A.①/③④/②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⑥⑦/③⑤/④⑧
(四)、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组是( A )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③兵挫地削 ④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⑦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A.② B.①③ C.④⑤⑥ D.②③⑥⑦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甲〕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宪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平。
〔乙〕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而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A〕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B〕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C〕。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①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D〕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注:①蜚:通“飞”。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屈平属草稿未定
②数使诸侯
A.①zhǔ ②shuò B.①zhǔ ②shù
C.①shǔ ②shù D.①shǔ ②shuò
2.“左右莫敢谏”这个句子是从乙文中抽出来的。文中已用〔A〕〔B〕〔C〕〔D〕标明位置。这个句子在文中的正确位置是( C )
3.下列句子中,“朝”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的“朝”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A.朝辞白帝彩云间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于是入朝见威王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4.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例句的“以”不同的一组是( D )
例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①因留怀王以割地 ②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③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④洎牧以谗诛
⑤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⑥王语暴以好乐
⑦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⑧杀之以应陈涉
A.①④⑦ B.②⑤⑧ C.①③⑥ D.②④⑥
5.写出下列句中“之”指代的内容:
(1)王甚任之( 屈平 )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屈平 )
(3)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宪令草稿 )
(4)因谗之曰( 屈平 )
(5)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齐威王 )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参考译文:(1)屈平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2)这只鸟不飞就罢了,一飞就会冲天;不叫就罢了,一叫就会惊人。
7.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
A.楚怀王是重用人才的明君,齐威王是淫乱无度的昏君。
B.楚怀王不理朝政,齐威
上一篇: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下一篇:
高三语文调查测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屈原列传》”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