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243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3]
初三一轮复习——重点古文问题(七上——八下)
初三一轮复习——重点古文问题(七上——八下)
七年级上册:
(一)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
2.分析郑人与楚人的行为。
答:郑人:固执、迂腐。
楚人:糊涂、不能够随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观念。
3.读了这两篇寓言,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郑人买履:人做事不能迷信教条,墨守成规,不顾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刻舟求剑:不懂得随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二)幼时记趣
1.《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字三白。
2.通读全文,作者写了哪三件趣事?
答: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3.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什么?
答: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4.作者为什么能写得真实生动富有情趣呢?
答:因为作者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5.“群鹤舞空”这一短语的“舞”含有飞的意思而未出现飞字。请你再举出4个类似的短语。
①鹰击长空 ②燕剪春风 ③凤舞九天 ④雁横碧空
(三)三峡
1.《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善长,是地理学家、散文家。
2.《三峡》中与李白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将近的句子是随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答: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的水:水势盛大,水流湍急。
4.本文选自《水经注》,按理来说应该以写水为主,可是作者开篇为什么要强调山的雄奇险拔?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直接写水?
答:写山,是为写水设置条件。山高,落差大,水势必然湍急。山连绵起伏,水不得外泄,而山谷又狭,水势必然就盛,流量就大。为写水势而先写山势,这既能解释水流湍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与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丽的图画。
5.本文的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答: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
6.为什么文章最后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从侧面反映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7.你能为《三峡》写一篇对联吗?
答:山险水急三峡美,天高地厚华夏情。
七年级下册
(一)赵普
1.《赵普》选自《宋史》。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宋史》是纪传体宋代史。
2.本文主要写了赵普哪两件事?表现了赵普什么样的精神?
答:本文写了赵普的刻苦读书、奏荐人才两件事;
表现了赵普的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
3.赵普奏荐其人,太祖不用;再奏,太祖怒;而赵普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太祖悟到了什么?
答:赵普为奏荐人才不畏生死的决心和耐心。
第1页
4.你能从课内外文章中再找出一句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名句吗?
答:孟子的“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等。
5.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写出姓名即可)
答:此官与公不相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魏征。
浏览完整试题
(二)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1.《黄鹤楼》选自《文苑英华》,作者是唐朝(填一朝代)的阎伯理,《于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痷,明末清初文学家。
2.小常识: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3.《黄鹤楼》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好山川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4.通读《黄鹤楼》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黄鹤楼的特点:高大雄伟(或“雄伟壮观”)
5.《黄鹤楼》一文运用了多处对偶,请你举一例分析运用这中修辞的表达效果。
示例:“耸构巍峨,高标巃嵸”是一组对偶句,极力铺设黄鹤楼的高大雄伟。运用对偶,全文语言流转自如,感情充沛,节奏鲜明。
6.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于园的?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文是按空间顺序来描写于园的。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游于园后的所见所感。
7.文中最能概括园中诸景物特点的一个词是奇。
8.试品析“一壑旋下如螺蛳缠”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这一通俗的比喻句,很形象地写出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
(三)黔之驴
1.本文选自《柳宗元集》,作者柳宗元,唐代(填一朝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2.由这则寓言故事演变出来的成语有哪些?你能否再把这些成语练成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答:庞然大物、黔驴之技、黔驴技穷。示例:帝国主义看似庞然大物,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我们敢于去议论、斗争,便会发现他们的本领只不过是黔驴之计,等我们真正展开攻击时,他们也就是黔驴技穷了。
3.用几个词概括老虎的动作和心理状态?
答:惧驴、识驴、吃驴。
4.文中描述了什么样的两个形象?请你谈一谈从本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答:小心谨慎、勇敢机智的老虎和外强中干的驴。
启示: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定能获得胜利。
5.这篇文章中驴和虎给人以什么启示?
答:驴:徒有外表,没有真本领是行不通的。
虎:不能被对方的势力所吓倒。(或“只有仔细观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6.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略)
【解析】可根据驴的启示来说。示例:可以。因为它需要有真才实学,真本领才能与老虎抗衡。
练习(1):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给【乙】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页
2.【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驴和虎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分别说一说。
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篇文章都是寓言故事,你还能再举出几篇寓言故事吗?(至少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
(一)人琴俱亡
1.《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2.王子猷得知子敬先亡后为什么“了不悲,都不哭”?
答:因为子猷自知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到那时就会与弟弟再九泉下相见。
3.王子猷死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自身病得很重;②对弟弟先死的痛苦。
4.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答:“不调”说明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5.你能举出几个古诗中表达兄弟之情的句子吗?
答: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小石潭记
1.《小石潭记》选自《全唐诗》。作者柳宗元。
2.概括五段大意。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描绘潭的外貌;
第二段:写了潭水和游鱼;
第三段:写了潭水的来源;
第四段:写了潭上四周的景物;
第五段:记下同游者的姓名。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了小石潭什么样的特点?
答:本文是按浏览顺序来写的。突出了小石潭“潭水清澈”、“全石为底”、“竹树环合”的特点。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渲染了小石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5.作者描绘小石潭的游鱼,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答:鱼儿的自由自在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心理既羡慕,又充满酸楚。
6.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第三节。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点睛之笔。
8.怎样理解作者的“一乐一忧”?
答:“心乐之”是因为听到清脆悦耳的水声,因美景而乐。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不平。所以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解析】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回答。)
9.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简介一下小石潭。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一百二十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面竹树环合,环境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胜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颂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展开余下试题
10.请你为小石潭写一副对联。
示例:(1)游永州石潭,登黄冈竹楼;(2)醉翁亭下欧阳修吟诗饮酒,小石潭上柳宗元寄文抒情;(3)桃花源
第3页
和平安静,小石潭凄寒幽静。
(三)记承天寺夜游
1.“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①包含苏轼揣想面对如此良夜,张怀民也一定不会睡,他也可能在赏月。但不知在何处,需要寻一寻;
②“寻”有急于找到的迫切感。这就写出了作者渴望与知心朋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理。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不合实际,请说说你的见解。
答:月光并非夜夜明,竹柏并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处处能觅,时时能见。只有心胸开阔,淡泊名利的
人才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3.如何理解“闲”字?
答: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
②表达作者岸线姿势的心境;
③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慨叹;
④对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和自我排遣的豁达。
4.怎样理解“念无与为乐者”中的“乐”?
答:①排遣郁闷心情之乐;②百无聊赖而求之乐;③也是超尘脱俗之乐。
5.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6.文章美句多多,请你举出一例并作简要欣赏。
示例:“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月下之景比成水中之景,以积水比月色,表明空明的特点;以藻荇比竹柏的影子,写月影的交横,非常新颖而又贴切。
练习(2):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甲】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和【乙】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写到景物的“影”,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位作者处境相似,但有人说柳宗元易伤感,而苏轼较旷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
(一)马说
1.本文是议论文,那么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也作文章的中心句)
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描写千里马悲惨的语句是什么?
答: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第4页
3.请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答: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
答: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5.文章的哪句话讽刺了食马者的无知浅薄?
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和“执策者”分别比喻什么样的人?
答:千里马:人才; 伯乐: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食马者和执策者:浅薄无知、平庸无能的统治者。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千里马受屈辱,比喻人才被埋没,对不能知人善用的统治者进行了讽刺;对封建社会、人才选用和任用制度的抨击。同时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与不平。
8.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起来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了,人的观念也要改变。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错失良机,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抓住机遇,增大成功希望。
9.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主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是什么?
答: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做好充分准备,因为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有识才爱才的伯乐。
10.作者是如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答:首先提出自己的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做概括论述,然后进一步从反面进行论证,后来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对食马者进行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论点相照应。
练习(3):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乙】论马 岳飞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注】 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1.甲文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提示马“才美不外见”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直接描写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下面两个句子,比较【甲】、【乙】文所写人物对马的不同态度。
①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②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际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的。这两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有人说“无马”,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页
5.根据文章内容和已给上联,动动脑筋写出下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______________
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中的画“——”句与【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应,说明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4):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乙】千金求马
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 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意在强调什么?(限15字以内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概括上面两则文章的思想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写出几匹名马和关于马的成语吗?(至少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陋室铭
1.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2.文中的主旨句是什么?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
答:作者身居陋室,但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也就不简陋了。并且用自然环境的优美,交往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来烘托陋室不陋。这样的陋室就像“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所以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
4.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
答:追求一种保持高尚节操、不慕荣利、安平乐道的生活情趣。
5.文章结构: 不高、不深(衬托)陋
第一层(1—3句):以山水作类比 仙、龙(衬托)德 暗示陋室不陋,因主人的德馨而馨。
名、灵(衬托)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陋室环境优美
第二层(4—7句):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交往人物不俗 衬托陋室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情趣高雅
第6页
用“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作者以古代贤者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第三层(8—9句):
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惟吾德馨”相照应,有力地表现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练 习 题 答 案
练习(1)
1.甲文标题是“郑人买履”,这个寓言讽刺了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的人。
2.不能找到他的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3.驴:徒有外表,没有真本领是行不通的。
虎:不能被对方的势力所吓倒。(或“只有仔细观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4.叶公好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
练习(2)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中的“影”是通过鱼的影子来突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盖竹柏影也”是通过写竹柏的影子来表现月色的澄澈透明,展现月光下的美好意境。
2. 同意。【甲】中柳宗元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在“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中顿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中,苏轼从美好的月色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心情。
练习(3)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致远之材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2.【甲】文:愚妄;【乙】文:爱惜。
3.要善待人才,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必要条件。
4.【甲】文看法略;【乙】文提供参考意见。示例:同意,没有好马即谓无马,“得人才者得天下”,领导者要招揽人才,防止人才流失。(或 不同意,没有好马还有普通马,“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才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其他人的能力。)
5.有志可成万里驹。
6.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不要不识人才);一食或尽粟一石;良马的进食与普通马不同,“食马者”要为“尽其才”而“食之”。
练习(4)
1.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2.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甲】: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乙】:要得到人才,首先是重视人才。(或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名马:赤兔马、汗血马、的卢马等;成语:一马当先、马到成功、人仰马翻、马不停蹄等。
第7页 (117.95.150.32)
上一篇:
中考说明文复习配套练习1
下一篇:
苏教版教材课内名句检测题(一)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初三一轮复”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