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试卷

阅读:2085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85]
金陵中学、南外、海安中学三校高三联考
2010届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市金陵中学
高三调研测试
语文(必试部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主观题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对应的题号下空格内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和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圈养/可圈可点 语塞/敷衍塞责 埋单/互相埋怨
B.挑剔/武装挑衅 慰藉/声名狼藉 扎染/安营扎寨
C.提挈/锲而不舍 花圃/魂惊甫定 祛除/胆怯畏缩
D.机杼/毁家纾难 胼胝/民脂民膏 绯闻/成绩斐然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众所周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五个副主题之间具有极为丰富的关联性。主题馆每一个板块在重点对应一个副主题的时候,也将涵盖该副主题与其他副主题之间。
B.不管是企业的低碳行为,还是我们每个人的低碳行为,其实都是要行之于简朴自然,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C.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或对以往的房地产情况进行总结,或对未来的房地产发展进行展望。
D.今年春晚人气最旺的当属解散多年又重聚的小虎队。“小虎队”这个演唱组合的名字,对80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所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
3.根据下面一段材料,概括说明“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不超过30字)(4分)
虽然通货膨胀已经退潮了,但通货紧缩却正向我们逼近,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们认识到,目前经济的最主要风险已经从通货膨胀转向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一般是指与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与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所对应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的趋势性下降。通货紧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或货币供应量增幅滞后于生产增长的幅度,以致引起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水平的普遍下跌。当出现这种通货紧缩时,市场表现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缓,最终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甚至会出现经济衰退。广义的通货紧缩除上述引起的原因之外,还包括一系列非货币因素,例如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商品和劳务的丰富,新技术的普及和运用的加快,政府放开管制后的竞争剧烈等,都是构成商品和劳务价格下降的因素,由此有可能形成物价的普遍下跌。
答: ▲
4.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以第二人称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表达对人物的崇敬赞美之情。要求抓住人物特征,感情真挚,使用两个对称的比喻句,不超过40个字。(5分)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2004年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到派出机关要求将他留任。沈浩在小岗村一住就是几年,处处为村里谋规划、办实事,大年三十还泡在村里,几年来一直租住在村民家中。几年里,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美丽、和谐、富裕、文明的的社会主义新小岗重新向世人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跻身“全国十大名村”荣誉行列。2009年11月6日,他因积劳成疾,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


浏览完整试题答: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人。少时即具倍年之觉,总角工为时艺,塾师大奇之。年方十五六,即结文社于城南,自为社长,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师之,奉其约束不敢犯。时于举业外,为声歌古文辞,已有集成帙矣。后久研性命之学,颇有得,识者谓其识力、胆力迥绝于世。
乙未谒选为吴县令,始以其学试之政。人皆谓吴门繁剧,而公超脱,或足以困之,乃公洒然澹然,不言而物自综,事自集。吴赋甲于天下,猾胥涂改簿籍,多征民间,人皆不知。公一目了然,摘其影射之条若干,呼猾胥曰:“此何为者?”胥不敢欺,皆俯首曰弊,公俱置之法,而清额外之征凡巨万,吴民大悦。公机神朗彻,遇一切物态,如镜取影,即巧幻莫如吴而终不得遁,故遁词恒片语而折,咄嗟狱具,自非重情,无所罚赎,杖之示惩而已。以故署门酒家萧条,皆移去。县胥隶之类,或三四为曹共一役,不食县官,唯借公事渔猎里闾,公拣其宜用者食之,无所差遣,终日兀坐,不能糊口,皆逃去归农。居常不发私书,尘复函数寸,期年而政已成。公为令清次骨,才敏捷甚,一县大治。
会因讼意见与当路相左,遂闭门有拂衣之志。公既得请,走吴越访故人,同览西湖、天目,登黄山、齐云,恋恋烟岚,如饥渴之于饮食。间发为诗文,俱从真源中溢出,别开手眼。天下才人文士始知疏瀹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饰之病,其功伟矣。
戊申春暮入都,补验封司主事,摄选曹事。猾吏多舞文,正当急选之期,故事掣签时,凡琐屑事皆曹郎躬为之,吏无敢近者。一老吏忽排闼而入曰:“每次大选,例与都吏一二美缺。今有某驿缺,已予都吏百金矣,幸以见与。”公目摄之,叱之出。少宰杨公乔曰:“吾辈身为大臣,受制胥吏,切齿久矣。”会猾吏私一姻戚,已罢官而仍留之,公察得其故,大愤曰:“如此则铨柄尽归此辈矣。”誓除此大蠹。时冢宰拟以疏文而后逮治之。公曰:“此胥吏也,但置之于法,以一知会疏上,则迅雷不及掩耳。虽有奥援,将安用之?”遂如言具疏,而绳胥吏入刑部。疏下,竟以欺罔坐重辟。
乙酉公主试秦中,试官以避嫌不过搜求,公通场皆自取阅,所取士大半得之落卷中,及出榜,多名士,试录为天下第一。
庚戌卒,年四十三。海内知己,谓其识如王文成,胆如张江陵,而不逮下寿以殁,天下惜之。
(选自《公安县志》,有删改)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咄嗟狱具: 霎时
B.疏瀹心灵: 疏导
C.猾吏多舞文: 擅长写文章
D.竟以欺罔坐重辟: 欺骗蒙蔽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正面表现袁宏道为政“清次骨”的一组是 ( ▲ )(3分)
①公俱置之法,而清额外之征凡巨万 ②遁词恒片语而折,咄嗟狱具 ③以故署门酒家萧条,皆移去 ④终日兀坐,不能糊口,皆逃去归农 ⑤誓除此大蠹 ⑥通场皆自取阅,所取士大半得之落卷中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袁宏道少年早慧,不仅擅长写应试的八股文,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创作才能,在同道中颇有威信,长大后又深入钻研理学,思想更加成熟。
B.袁宏道为政清简,嫉恶如仇,严厉打击猾吏侵民的行为,特别是在一老吏干扰人事选拨工作的时候,“先斩后奏”,当即把他抓起来送到刑部的做法,深受百姓称道。
C.袁宏道不仅政绩卓著,而且其诗文别开手眼,提倡独抒性灵,这对改变当时复古模拟和修饰造作的文风起到了很大的矫正作用。
D.袁宏道在秦中做主考官的时候,大力纠正考官阅卷中的不良工作作风,亲自复查“落选”的考卷,录取的人才大半都是从其中搜得的,可见其过人的胆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重情,无所罚赎,杖之示惩而已。(3分)
译文: ▲
(2)间发为诗文,俱从真源中溢出,别开手眼。(3分)
译文: ▲
(3)但置之于法,以一知会疏上,则迅雷不及掩耳。虽有奥援,将安用之?(4分)
译文: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
北宋•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霜禽:冷天的鸟。
(1)首联中最能突出梅花特点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作简析。(4分)
答: ▲
(2)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4分)
答: ▲
(3)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2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⑵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⑶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靡有朝矣。(诗经《氓》)
⑷蟹六跪而二螯,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⑸乘骐骥以驰骋兮, ▲ 。(屈原《离骚》 )
⑹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⑺独学而无友,则 ▲ 。(《礼记 •杂记》)
⑻ ▲ ,勿临渴而掘井。 (朱伯庐《治家格言》)
五、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烟雨桃花潭
陈所巨
①桃花潭早在神往之中。每每由凝思进入幻境,将自己化成汪伦、李白,或岸上,或舟中,送人或被人送着,一样的难分难舍、别情依依。
②真到桃花潭来了。一个暮春的雨天。雨是江南独有的,似雨似雾,丝丝缕缕;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在青弋江上,在蒙烟细雨和莽莽苍苍的历史之中。穿过水东翟村,出踏歌岸阁。面前是墨青色无声的青弋江,背后是青青的生满益母草的踏歌古岸。我知道,在另外的时空,在另外一个桃花盛开的暮春,李白立在船头,就是那种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他的眼睛里有一滴雨一样亮的泪水。汪伦在岸上,踏着江南特有的节奏,唱一首据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别歌。在他们身边,江水悠悠地流淌,桃花灿烂地盛开,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李白再也忍不住了,那首《赠汪伦》的诗就顺口流出来,而且就那样平平仄仄脍炙人口地流传千载。


展开余下试题 ③不见有潭,只有联袂而来,一版墨青的江水,原来春夏水涨,将对岸那潭与青弋江连为一体了。桃花依然像古代那样地开着,在岸边,在水里,在那种烟雨迷蒙的意境之中,静静的濡染着生命的嫣红。我突然想起,江水和桃花和谐组合的桃花潭,似乎是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①是等待我呢,还是大唐的李白?
④李白当时住在宣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但他忽然收到汪伦顺着青弋江漂来的书信。信曰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就欣然溯江而来。到翟村一看,并不似信中所言。汪伦说他的信没错。离此十里有个桃花渡,岂非“十里桃花”?对岸的万村有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莫不是“万家酒店”?李白大笑,不仅笑中国文字机巧无穷,也笑江南人的机智和诙谐。
⑤细雨霏霏,如小猫舌头凉凉地舔着面颊。江水墨青地静,偶尔贴一朵无声的小漩涡。江南的蒙烟细雨最是缠缠绵绵地难以招架。那古意盎盎的水村山廓和许多心绪,也都湿漉漉让人难以招架了罢!上游百米处,三两牧童骑在水牛背上,悠悠地由江水驮过江去,水面只剩一弯盘角的牛头和戴小斗笠的牧童的上半身。那情景,似在李可染水墨画中见过。歌声悦耳,牧歌呢,踏歌呢?
⑥雨丝子密密的,漫天撒下轻丝罗帐。翟村、万村和不远处的魁星阁都成了淡淡的影了,那雨莫不真个就是江南的情,江南的韵?此时,汪伦和李白都隐进乳白色的厚厚的帘幕,只有那潮湿的渡船苍黑着,在原来的地方,静静地,静静地若有所思。
⑦乘船渡过江,渡口叫万村渡。传说翟村曾与万村争渡口的名字。但万村人说,“桃花潭水深千尺。”千尺者,万寸(村)也。这又是一例江南人的机智和诙谐。上岸,于那一截老街中寻万家酒店,不见当日那酒垆,和飘摇招展的牙边小酒旗,就寻在细雨之中飘逸千年的诗酒气氛吧。酒能酣畅肝胆,亦可消解愁闷。在长安城大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在山水灵秀、春雨霏霏的江南,是不是依然那样狂醉?然而,此时的李白老矣,他胸中的激情,已经化作更多的忧郁,他的人生或许已经短缺了许多诗意的东西了。他是那样的认真,那样地感恩,那样地脚踏实地地感受着真实的人间烟火。所以他才真实地体味了桃花潭和汪伦对于他的比桃花潭水更深的真情。③我总以为,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就像迥然有异的石头和水。岁月太能改变一个人,而且是从外到里深刻的改变。有谁能风流倜傥一辈子?有谁能不像李白那样,在采石矶头,最终将黄铜古月和那条来自家乡的大江看透,看穿呢?我后来有一首题为《老年李白》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老年李白把石头都看穿了/看穿一切的诗人不叫诗人/叫诗仙……”“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毕竟不比长安,人到老年的李白毕竟也不比年轻气盛的李白啊!
⑧蒙蒙烟雨依然无声无息,无声无息地编织着暮春的江南。风有酒的气味,雨有酒的气味,青弋江有酒的气味,桃花潭那墨黑色嶙峋的崖岸有酒的气味。江水不倦地流,小漩涡似一朵朵水青色的小莲花,开在多少有些禅意的墨青色的江面上。似乎有一叶小舟,倏地滑进烟雨,滑进迷蒙中的别离,从古到今,由远而近,招招手、惜别古人,惜别那诗意的陈年旧事。逝者如斯,而烟雨中的桃花潭却留住了永远的小舟,和在踏歌的节奏中濡润出生命嫣红的桃花。
⑨是谁在吟咏那首古诗呢?我听见水面上有些声音,平平仄仄,殷殷切切……
《文学与人生》 2006年01期
11.试简要赏析文章三、四两节中①②两处划线句子中问句的表达作用。(6分)
①是等待我呢,还是大唐的李白?

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12.文章第7节划线处,作者说“我总以为,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就像迥然有异的石头和水”。请具体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13.文章结尾处,作者说:“是谁在吟咏那首古诗呢?我听见水面上有些声音,平平仄仄,殷殷切切……”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分)

14.作者说,桃花潭是江南独有的,其实,桃花潭既是江南独有,又非江南独有。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移民作家奈保尔的文化心理与文化身份
①奈保尔出生于印度,但印度无法成为奈保尔精神的家园,因为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文化心理上那个国家对他来说都太遥远了。而另一方面,奈保尔对于特尼尼达那个殖民地社会的认识也无法让他在此找到文化的依靠。
②一个人在年幼时期所受到的母国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容易在自然认同的心理植入文化的种子,从而形成文化雏形。如果在地理、政治等条件不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这种文化心理将得到加强,从而形成比较持久的文化心理特征。因此我们把这个早期的文化摄入期,叫做文化心理的哺乳期。
③这一切对于幼年的奈保尔来说,是有着必然的影响。但毕竟地理条件发生了变化,特尼尼达毕竟不是真正的印度,奈保尔所受到的印度文化的影响也就具有了间接性,在他文化的哺乳期,留下了较大的可变空间。
④奈保尔在远离印度,愤然抛开特尼尼达的一切之后,这个苦苦寻求精神家园的寻根者却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依靠。这个暂时无法自我确认文化身份的“空心人”处于文化心理悬挂的状态之中。
⑤文化身份无法得到确认的奈保尔在帝国的土地上挣扎着生活了下来。这个过程是长久的,他内心的痛苦也渐渐随着这个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心理变化而减轻,这种变化就是文化心理置换。就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被另一个家庭收养,开始的时候他是不愿意的,不习惯的,努力地想找到原来的某种依靠。但当他发现这一切已经变得不可能的时候,他开始适应了下来,按照“新家”的一切规矩和原则开始新的生活。于是,他接受了帝国的价值观,戴上了西方社会所谓的“普世文明”的眼镜,充当了西方殖民文化的辩护人。
⑥完成了文化心理置换的奈保尔用西方文明和帝国文化为他准备的那副眼镜观察他曾经的祖国。结果这趟旅程让他惊讶地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尼尼达原来是个半生不熟的社会,中美洲的人丑陋得无法形容,那里除了自然风光没有任何值得人们称道的东西。
  ⑦在西方得到一些喝彩之后,奈保尔将这种鼓励带到对其他社会的描述中去。他看上了非洲,主要是那个地方与他的故乡特尼尼达有着相似的遭遇。在其代表作《河湾》这部作品中他再次使用了的嘲讽的手段,借萨林姆在非洲的经历,对那里的社会进行了“康拉德式”的描述。在他看来,非洲成了毫无文化的丛林社会,无休止地复制殖民者文化的社会,政治上独裁,精神上盲目崇拜的魔域。


展开余下试题⑧这样一来,他的作品在第三世界(包括在印度和特尼尼达)引起极大的抗议就不足为奇了。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完成了文化心理置换的奈保尔发现特尼尼达原来是个半生不熟的社会,中美洲的人丑陋得无法形容。
B.在奈保尔看来,特尼尼达几乎成了无休止地复制殖民者文化的社会,政治上独裁,精神上盲目崇拜。
C.通过在特尼尼达的寄养,再通过在帝国这段时间的隔离,奈保尔彻底与以前的两种文明脱离了认同感。
D.在年幼时期所受到的母国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一个人就会形成比较持久的文化心理特征。
16.结合全文,请简要说明移民作家奈保尔一生文化心理的三个阶段。(6分)
答: ▲
17.文章第8节,作者为什么说“他的作品在第三世界(包括在印度和特尼尼达)引起极大的抗议就不足为奇了”。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七、作文(70分)
18.高山,因为有了绿地而有了景色;大地,因为有了绿地而有了生机;心灵,因为有了绿地而富有充实……请以“留一片绿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58.213.155.42)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试卷
相关:关于“金陵中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