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86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6]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
厦门双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半期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2010.04.28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8分)
1.(1)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2)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3)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别君去兮何时还?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6)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7)白云一片去悠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二)文学常识选择题(12分)
2.下列不属于初唐四杰的一项
A.王勃 B.杨炯 C.骆宾王 D.岑参
3我国古代田园诗派的鼻祖是
A.屈原 B.李白 C.王维 D.陶渊明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同是离别之作,汉末文人诗中流露出的多是一种离别的哀怨,而初盛唐送别诗则普遍呈现出乐观的基调
B.词曲的格律,比近体律诗要更严密、复杂,我们朗读时要因词牌、曲调而异。由于词大多是由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急必须更好地配合。遇到分阕处,也要作适当的停顿。更应注意词中“一字领”的句子,如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其中“对”“渐”字必须停顿并重读。
C.屈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诗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作品主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等,《湘夫人》出自《九章》。
D.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同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B.杜甫诗风“沉郁顿挫”,他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对后世浪漫主义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C.孟浩然因诗境雄浑或清幽,“往往凌鲍谢”,故有“诗凌”之称。
D.韦庄是“花间派”词人代表作家,与温庭筠齐名,因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6.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姊妹弟兄皆列土:封爵赐邑
B.千载谁堪伯仲间:可以相提并论。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C.云中谁寄锦书来: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是反用其义,指在外的丈夫寄给妻子的信。
D.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形容速度缓慢。
7.下列对联都与唐代诗歌作者有关,与其他三句不是指同一作者的一项是
A.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B.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C.草堂溜后世,诗圣著千秋。
D.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三)诗歌鉴赏(20分)
8.阅读杜甫《蜀相.》、陆游《书愤》完成后面题目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浏览完整试题(4分)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4分)试分析比较《蜀相》和《书愤》在歌咏诸葛亮方面的不同点
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分)本诗诗题是“梦游天姥”,为什么开头从“五岳”“赤城”“天台”写起?
(3分)历来诗评家认为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作解说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3分)“红藕香残玉簟秋”,除了表明秋天已至,还有什么深刻意蕴?
(2)(3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1.(2分)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 遗:赠送
B.古矣,宜谨宝藏之 宝:宝贝
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厌 厌:满足
12.(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C.则庸人亦从而效之
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13.(2分)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1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0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1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堂吉诃德梦中仗义行侠,挥剑到处乱剌,把客店里盛满红酒的皮袋当作巨人给刺破了。红酒像血一般四处流淌。桑丘以为是主人砍下了巨人的脑袋,还说这客店中了魔法。店主人气得诅咒:“谁戳破我的酒袋,叫他的灵魂到地狱里泡着去!”(《堂吉诃德》)
B.弗比斯与爱斯梅拉达幽会,克洛德暗中跟踪,藏在旅店阁楼里。当看到他们两人亲热时,他妒火中烧,用斧头砍杀了弗比斯,然后泅水而逃。爱斯梅拉达吓得昏了过去,并被巡夜的兵卒紧紧围住。人们都说是她刺杀了弗比斯。(《巴黎圣母院》)
C.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三国演义》)
D.“唉,真没想到会弄得这么糟,这么糟! ”聂赫留朵夫一边想,一边走出监狱。直到现在,他才了解自己的全部罪孽。在监狱中,聂赫留朵夫要求玛丝洛娃宽恕,并打算和她结婚。玛丝洛娃内心极为痛苦,宽恕了他,但不同意结婚。由此,聂赫留朵夫才真正认识到自己带给玛丝洛娃的伤害是多么严重 (《复活》)
E.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按其书云:“顾恩思义”匾额,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元妃省亲使贾家上下处于一片热闹景象。贾母率众人将元妃接进园来。元妃见到亲人不禁伤感,随后给园中所喜处题为“潇湘馆”等,又命宝玉及诸姐妹各题一匾一诗助兴。之后执事太监便启奏时辰已到,元妃只得与亲人们洒泪而别 (《红楼梦》)
(二)文化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展开余下试题16.(1)翻译: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2)在文中,孟子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书 斋 凝石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转引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7.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净。
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18.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
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1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
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
C.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D.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
站在水边 ( 梦 海)
  站在水边,思绪亦如水面上顺流而逝的船舢,被放逐到遥远无极的远方。一些无可名状的感觉涌上心头,年轻的心会洄溯到源头,去追问一生流动的理由。
  多少次,站在水边,企图捕捉住什么,譬如兰舟的缆绳,红帆的背影。可是水在光影中摇动,船儿在对岸的树阴下摇动,离得远,看不清竹篙和木桨。或许什么也没有,连渔翁和摆渡的人也没看见。心事虚化,双手掬挹起一捧流水,水像散逸的珍珠,一粒粒洒落一地,像谁的时光洒落?谁的精神洒落?
  一切试图挽救像流水似的东西是徒劳可笑的,它的散漫无所谓目的。是时间驱赶着流水,还是流水驱赶着时间?谁能在历史的壁画下拾到飞天撒落人间的繁花?谁能在幽静的山峦间拾到李白漏遗的月光?
  失去故园的李煜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往事如水,忧愁如水。春花、秋月同样具有流水的性格。
  也许,河流能承载更多的往事,一部分往事随泥沙沉没.一部分随河水流转。时代只是视角,体制是容器。没有时代,谁会寻找到窥探时光的焦距?没有体制,谁会估量到人生形状?
  站在源头,流水清浅;中游,沉渣泛起;下游,浊浪滚滚。用杯子盛,水是圆的;用斗量,水是方的;放纵散诞的流水是无形的,准能阻止它的流动?
  孔子站在水边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害怕衰老还是害怕一事无成?
  许由用流水洗涤自认为被天下世务污染的双耳,它肯定是患有洁癖抑或是怕流水不够污浊。而卞随、务光更干脆地投身水光之中,他们是为自己的尘身羞愧还是为流水羞愧?
  自称逍遥的庄周压根就不敢正视流动的水,它只看见水中的鱼,答非所问:予非鱼,焉知我的快乐。其实,他满腔悲怆。在流动的水边,谁能绝对从容?
  吕尚坐在渭水边垂钓,貌似心不在焉。急切的流水漂白了他的头发,谁又能说他满不在乎?
  严子陵独对青溪,它多么希望青溪之水永不流淌,好让他的灵魂永不躁动。
  “你多美呀!停留一下,哪怕我将灵魂卖给魔鬼。”浮士德绝望地祈求流水似的光阴。
  《红楼梦》中说:“天下的水终归一处。”于是宝哥哥对水祭奠,临风落泪。而无缘无故的流水呀,又让我们落下了多少无缘无故的眼泪。让我们敏感,让我们脆弱的流水呀!在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日子里,我们在水中捞月,镜里看花……
站在岁月的水边.与每一滴水相遇,然后眼巴巴地看它们从身边流走。它在赶路,与我们一样。只是它带着一种韧性在涌动,全不像我们在水之湄焦灼地徘徊、张望,没有了一份英勇。这是旱季一线浅水和数水宽的河流,黄沙白水裸露在午后的阳光里。看不清的水汽升腾,是河流未远的灵魂。脚下的河床在春水弥漫的季节,它肯定又是河流的一部分。旷野阗寂无人,白色的鸟很自然地掠过水面,向自己倒映的影子蹄叫几声


展开余下试题20.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随笔以站在水边“企图捕捉些什么”为联想触发点.放飞灵心,挥洒思索,充满了哲思玄理,引人思考。
  B.作者从水的不定性引发联想,引许多古人为知音,叹息人生如“水中捞月,镜里看花”,逃不脱对影哀鸣的结局。
  C.作者思路开阔,文章联想丰富,写到了许多历史人物及其文句。意在说明“一切试图挽留像流水似的东西是徒劳可笑的”。
  D.作者的行文思路很精巧,在瞬息万变的流水前驻足凝目,心灵随着流水放逐于遥遥无际的远方,得出一个岁月不会为谁而改变,生命不会为谁而停留的感悟,暗示人们在生命之流中应该发出声音,留下痕迹。
21.文中说:“一切试图挽留像流水似的东西是徒劳可笑的”,“像流水似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挽留这些是可笑的?
22.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引用了那么多的古代人事,试作简要分析。
23.从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24.(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近福州至厦门的铁路客车动车组开行了,据铁路专业人士介绍,速度快是动车组列车的一大特点,当动车组列车以250公里的时速运行时,每秒钟运行距离可达70米。铁路客车动车组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 , , ,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①③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④①③②
(2)划线词语表达准确的一项
A.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妨害人们的健康。
B.寺院里有两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的,看上去它们的年纪足有上千岁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 。”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五、作文(70分)
25.作文(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人说:“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每个人对于习惯的养成都有自己的经历和看法,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看法,写一篇有关“习惯”或“习惯养成”的作文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浪漫是什么?浪漫难道不是对善和完美的无止境的追求吗?浪漫不是浪子虚抛,不是狂妄掷情,不是最后的扯淡;浪漫是想象,是一次次长长的牵引,是永远不会腐朽的一种力量。
这是作家张炜在阅读《楚辞》时所写的笔记片段,请根据你的理解,以“浪漫”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厦门双十中学高二(下)半期考试语文答题卷
一、古诗文阅读(50分)
(一) 名句默写(8分)
1(1) (2)
(3) (4)
(5) (6)
(7) (8)
(二)文学常识选择题(12分)
2 3 4 5 6 7


(三)诗歌鉴赏(20分)
8(1)(4分)


(2)(4分)


9(1)(3分)

(2) (3分)

10 (1)(3分)

(2)(3分)
(四)文言文阅读(10分)(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题每小题2分)
11 12 13


14 (1)(2分)


(2)(2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10分)
15(3分) 16(1)(4分)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厦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