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65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5]
厦门一中2010年高考考前最后一卷
厦门一中2010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
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3)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①,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阳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②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 “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临邛,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挥③,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2)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注]①赀:通“资”,钱财。郎:郎官,是汉代的宫廷宿卫侍从之官 ②缪:通“谬”,诈,佯装之意。③著:穿。犊鼻浑(kun,坤):形似牛犊之鼻的围裙。或说是形如牛犊之鼻的短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赀为郎,事孝景帝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相如见而说之 图穷而匕首见
C.相如与俱之临邛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D.临邛令缪为恭敬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浏览完整试题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司马相如“穷困潦倒却又志气不衰”的一组是( ) (3分)
A.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B.因病免,客游梁。 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C.家居徒四壁立。 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D.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 买田宅,为富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相如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他喜欢的是善于游说的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人。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B.司马相如本来就多才多艺,在与卓文君的婚姻问题上,他主动出击,先是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继而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转达倾慕之情,最终成就了这段美满姻缘。
C.卓文君很喜欢音乐,当看到司马如喝酒、弹琴时,就心生爱意,以至私奔相如。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她主动建议返回乡里,相如“酤酒”,“文君当炉”,不顾非议,以之营生。
D.对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问题,卓王孙始而大怒,有人劝说他,他根本听不进,后来,在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之下,卓王孙承认了这门亲事,并心甘情愿地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3分)
(2)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两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有人说“都”、“惊”两字,准确生动,具有丰富的情感内蕴,请赏析之。(2分)
答:
(2)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之。(4分)
答: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论语》选文,回答问题。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1)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非常重视《诗经》学习,认为不学习《诗经》就无以立身。
B.孔子认为《诗经》三百篇的主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C.孔子诗教,旨在将所学应用于政事外交,否则背诵再多的诗句也无意义。
D.学《诗经》虽重要,但孔子仍认为不够,人的言行还需要礼乐约束
(2)诗教是孔子教育的重要思想,请结合选文,概括孔子重视《诗经》的原因。(3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关于长篇小说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张倩如率先剪了发,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琴告诉母亲想学倩如那样把头发剪掉,却遭到母亲的反对。琴对女子命运的不公表示质疑与愤慨,并毅然剪去自己的头发。(《家》)
B.聂赫留朵夫离开莫斯科前往彼得堡之前去探望玛丝洛娃,并给玛丝洛娃送去一张照片,这时的玛丝洛娃显得很拘谨、羞涩。聂赫留朵夫知道,玛丝洛娃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使他十分兴奋,深受感动。(《复活》)
C.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宝钗听到宝玉的梦呓,不觉愣住而失望。“金玉良缘”是宝钗的金锁和宝玉的通灵玉,而宝玉念念不忘“木石前盟”,即表示他和黛玉前生有缘。林是木,前身是绛珠仙草,宝玉为石,他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红楼梦》)
D.在吴公馆进出的一群青年人中,张素素可以算是最有朝气、最有主见的,她劝四小姐慧芳应该积极争取自己爱的自由和权利;建议她向吴荪甫要求让她下半年进学校读书;带她到郊区的丽娃丽妲村去散心。(《子夜》)
E.由于卡西莫多被选为“愚人王”,所以大家都跑来看审判卡西莫多的笑话,因此审判过程经常笑声不断。(《巴黎圣母院》)
9.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唐朝刘禹锡诗云:“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
此诗讲的是西晋灭东吴旧事。请概述三家归晋的主要情节。
(2)在等待了七年以后,欧也妮终于收到了查理的信。激动得不能自己的欧也妮读完信后,巴尔扎克这样写道:“可怕呀,好比天塌地陷!船沉了,在希望的茫茫大海上没有留下—截绳索,一块木板。”
请简要叙述这封给欧也妮巨大打击的信的内容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流行歌曲的遗憾
流行歌曲自身有没有素质取代诗歌成为人们各种情愫的寄托与表现?它能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技巧使流行歌曲得到普遍的认可?在这一点上,流行歌曲往往有着太多的遗憾。
像《弯弯的月亮》,前面唱的是遥远的夜空,弯月,小桥,小船,阿娇,歌谣,歌声随风飘,飘到我的脸上……到此为止,和曲调相应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而“童年的阿娇”让人油然而生的是怀旧情愫。可当听众几乎把自己一腔思乡怀旧和曲调共舞时,歌词突然来了一个义正词严的现代化批判:“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前面调动起来的那点伤情怀旧,便被置于很尴尬的境地,是继续伤情怀旧下去,还是收起这淡淡的悲伤和歌词一起去为乡村没有现代化而义愤填膺呢?
再比如《涛声依旧》,歌词里用了不少古典诗歌的动词技巧,像渔火“温暖”双眼,钟声“敲打”无眠,就是把动词两边的名词距离拉大,使动词的意思多几个拐弯。还用了一些古典诗词的名词意象,主要是《枫桥夜泊》里的渔火、枫桥、钟声、客船,使歌词有了一些悠远典雅的意境,也有了一点历史感,特别是有两句写得确实不错:“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过去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可是,偏偏有两句反复唱的歌词却一下子显出了笨拙做作,那就是“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夜晚”。前句像匆匆把古人的衣服活剥下来,钮扣都来不及扣就草草上阵,后句像耐不住性子干脆直话直说,油彩都来不及擦就草草下场,本来的流畅一下子闹了个肠梗阻,本来的机智好像江郎才尽。
展开余下试题
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
如果只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会像老让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因为心灵世界并不是只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不懂的词而没有更含蓄自然的文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账,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由附庸到蔚为大观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围绕“流行歌曲的遗憾”这一论题,结合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B.通过分析《弯弯的月亮》的歌词,指出其主旨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给人们的理解带来了麻烦:处境尴尬。
C.《涛声依旧》讲求艺术技巧,特别是化用《枫桥夜泊》中的意象,让歌词显得典雅而意蕴丰富,但仍有笨拙做作的瑕疵。
D.“流行歌曲往往有着太多的遗憾”,文中“遗憾”的意思,指流行歌曲本身的素质、文化品位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11.对“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过去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借用“旧船票”、“客船”的名词意象,使歌词有了些悠远典雅的意境,也有了一点历史感。
B.一直珍藏的那份感情仿佛一张旧船票,拿出这张旧船票却一直犹豫徘徊,不知是否能越过这时间的间隔重温往日的情怀。
C.借助动词“重复”将“过去的故事”的含义拓展,既是对往日爱情的追忆,也是种人皆有之的怀旧情感的流露。
D.“今天的你我”在经历了许多往事后,多了一份成熟和稳重,对往日的情感有些内疚和不安。
12.如何避免流行歌曲的“遗憾”,不符合作者看法的是( )(3分)
A.歌词要有悠远典雅的意境,有历史感,曲调可以是一种淡淡的忧伤。
B.情感连贯流畅、丰富多样,适应心灵世界的需求。
C.歌词含蓄自然,不做歌曲的附庸。
D.要避免流行歌曲的“遗憾”,必须练好内功,不耍花拳绣腿,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技艺。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
示 众(节选)
鲁迅
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许多狗都拖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只有脚步声,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
“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
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在电杆旁,和他对面,正向着马路,其时也站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持刀的面黄肌瘦的巡警,手里牵着绳头,绳的那头就拴着别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这男人戴一顶新草帽,帽檐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但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时,却正撞见这人的眼睛了。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脑壳。他连忙顺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见背心上一行一行地写着些大大小小的什么字。
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这胖子过于横阔,占了两个人的地位,所以
续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层,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间伸进脑袋去。
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弯了腰,去研究背心上的文字,终于读起来:
“嗡,都,哼,八,而,……”
胖孩子却看见白背心正研究着这发亮的秃头,他也便跟着去研究,就只见满头光油油的,耳朵左近还有一片灰白色的头发,此外也不见得有怎样新奇。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却想乘机挤进来了;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
一个小学生飞奔上来,向人丛中直钻进去。但他钻到第四层,竟遇见一件不可动摇的伟大东西了,抬头看时,蓝裤腰上面有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背脊,背脊上还有汗正在流下来。
“他,犯了什么事啦?……”
大家都愕然看时,是一个工人似的粗人,正在低声下气地请教那秃头老头子。
秃头不作声,单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他被看得顺下眼光去,过一会再看时,秃头还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而且别的人也似乎都睁了眼睛看定他。他于是仿佛自己就犯了罪似的局促起来,终至于慢慢退后,溜出去了。一个挟洋伞的长子就来补了缺;秃头也旋转脸去再看白背心。
长子弯了腰,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赏识白背心的脸,但忽又站直了。于是他背后的人又须竭力伸长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
巡警,突然间,将脚一提,大家又愕然,赶紧都看他的脚;然而他又放稳了,于是又看白背心。长子忽又弯了腰,还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窥测,但即刻也就立直,擎起一只手来拚命搔头皮
忽然,就有暴雷似的一击,连横阔的胖大汉也不免向前一跄踉。同时,从他肩膊上伸出一只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来,展开五指,拍的一声打在胖孩子的脸颊上。“好快活!你妈的!”同时,胖大汉后面就有一个更圆的胖脸这么说。
胖孩子也跄踉了四五步,但是没有倒,一手按着脸颊,旋转身,就想从胖大汉的腿旁的空隙间钻出去。胖大汉赶忙站稳,并且将屁股一歪,塞住了空隙,恨恨地问道:“什么?”
胖孩子就像小鼠子落在捕机里似的,仓皇了一会,忽然向小学生那一面奔去,推开他,冲出去了。小学生也返身跟出去了。
待到重归平静,胖大汉再看白背心的脸的时候,却见白背心正在仰面看他的胸脯;他慌忙低头也看自己的胸脯时,只见两乳之间的洼下的坑里有一片汗,他于是用手掌拂去了这些汗。
然而形势似乎总不甚太平了。抱着小孩的老妈子因为四顾,没有留意,头上喜鹊尾巴似的“苏州俏”便碰了站在旁边的车夫的鼻梁。车夫一推,却正推在孩子上;孩子就扭转身嚷着要回去了。老妈子先也略一跄踉,但便即站定,旋转孩子来使他正对白背心,一手指点着,说道:“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
空隙间忽而探进一个戴硬草帽的学生模样的头来,将一粒瓜子之类似的东西放在嘴里,退出去了。这地方就补上了一个满头油汗而粘着灰土的椭圆脸。
挟洋伞的长子也已经生气,斜下了一边的肩膊,皱眉疾视着肩后的死鲈鱼。大约从这么大的大嘴里呼出来的热气,原也不易招架的。秃头正仰视那电杆上钉着的红牌上的四个白字,仿佛很觉得有趣。胖大汉和巡警都斜了眼研究着老妈子的钩刀般的鞋尖。
“好!”什么地方忽有几个人同声喝采。都知道该有什么事情起来了,一切头便全数回转去。连巡警和他牵着的犯人也都有些摇动了。
“刚出屉的包子咧!荷阿,热的……”
路对面是胖孩子歪着头,磕睡似的长呼;路上是车夫们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大家都几乎失望了,幸而放出眼光去四处搜索,终于在相距十多家的路上,发见了一辆洋车停放着,一个车夫正在爬起来。
圆阵立刻散开,都错错落落地走过去。胖大汉走不到一半,就歇在路边的槐树下;长子比秃头和椭圆脸走得快,接近了。车上的坐客依然坐着,车夫已经完全爬起,但还在摩自己的膝髁。周围有五六个人笑嘻嘻地看他们。
展开余下试题
“成么?”车夫要来拉车时,坐客便问。他只点点头,拉了车就走;大家就惘惘然目送他。
马路上就很清闲,有几只狗伸出了舌头喘气;胖大汉就在槐阴下看那很快地一起一落的狗肚皮。老妈子抱了孩子从屋檐阴下蹩过去了。胖孩子歪着头磕睡地叫喊——“热的包子咧!荷阿!……刚出屉的……”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小说中并未出现一个替代作者说话的可靠叙述者来发表议论。恰恰是由于作者没有通过叙述者的干预而保持沉默,让他的人物仿佛在戏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命运,作品取得了独特的美学效果
B.《示众》这篇小说揭示的便是这样一个主题,它描写了“首善之区”各色人物,争相围看“白背心”示众这一场景,鞭挞了愚弱国民麻木的精神状态。
C.鲁迅借他漫画式的笔、深厚的白描功夫,为我们画出了看客的众生相及他们的心理。他们都只有一些抽象的人形,而无具体的血肉,更无来历,也无结局。因而,这些人物形象是高度抽象化的。
D.十一二岁,本是在学校接受知识和人生启蒙的年龄,而胖孩子却为了生存而从事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卖包子”生意。鲁迅对此所要表达的是对孩子不幸童年的“怜悯之心”。
E.“大家就惘惘然目送他”,这句话的含义是人们同情倒下的车子的车夫,但车子逝去,大家无法帮忙,感到有点遗憾。
14.“长子弯了腰,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赏识白背心的脸”中的“赏识”一词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15.探究本文所表现的看客心理及实质,探究文章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朱光潜的“美学”人生
张金言
①一谈到来(光潜)先生的学问,大家自然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的美学,原因是美学研究伴随了他的一生,是他最感兴趣和下工夫最多的学科。在朱先生的美学著作中,有最早留学欧洲时期用英文写的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回国后写成出版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谈文学》《克罗齐美学述评》,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出版的大学教材《西方美学史》。正是这些著作奠定了朱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美学家的地位和声誉。
②与此同时,朱先生还译出了大量西方美学经典著作,其中包括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黑格尔的《美学》(三卷)、克罗齐的《美学原理》和维柯的《新科学》等。作为20世纪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翻译大家,也许只有朱先生可以与19世纪后期的严复相提并论。
③美学对朱先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朱先生在《论美感教育》一丈中说:“道德起于仁爱,仁爱就是同情,同情起于想象。”还说:“儒家认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严格地说,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在朱先生看来,美学与伦理学始终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供完美的人生理想。
④朱先生在讲艺术时必讲到人生,而在讲人生时又必讲到艺术。从艺术讲到人生,是说艺术来自人生。他说:“离开人生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从人生讲到艺术,是说人们要以艺术家的眼光观察人生,做到超功利的观赏。这样人生才有情趣,才能从狭隘的功利束缚下解脱出来。
⑤朱先生在《谈美》一书的开场话中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一副 ‘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文革”之后,他每天打一趟太极拳,晚上喝一点酒,过着一种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活。他之所以能够保持平淡宁静的心态自然得力于平素的道德修养功夫。朱先生一生都在追求“美学的人生”也就是“艺术的人生”“有情趣的人生”,所以他一直以求真务实的豁达开朗的精神去看世界,不管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坦然处之。
⑥朱先生的道德修养可以说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我想再也没有比《人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里说的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松更能比拟朱先生的人格的了,记得在上世纪50年代初,大学教师刚刚开始改造,未先生一时间成了被批判的“典型”、“重点”。但是他却处变不惊,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事后也不为此耿耿于怀,而是表现出心胸开阔、豁达大度,照常上课。如果不是有深厚的人格修养,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⑦朱先生一生勤勤恳恳工作,从事教学工作,为国家培育了不少人才。他在历次运动中,虽经受冲击,多次受到批判,但他仍以其特有的睿智,走完了他卓有成果的一生。古人说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说朱先生做到了三不朽!一点都不为过,他称得上是20世纪中国少有的道德学问都值得后世景仰的大师 (选自《人物》,有删改)
[注]朱光潜(1897—1986年),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中认为,朱光潜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美学家;作为20世纪介绍西方文学的翻译大家,只有朱先生可以与19世纪后期的严复相提并沦,
B.朱光潜认为,美学与伦理学始终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供完美的人生理想。这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C.朱光潜在讲艺术时必讲到人生,而在讲人生时又必讲到艺术。他强调要以艺术家的眼光观察人生,做到超功利的观赏。
D.朱光潜能够保持平淡宁静的心态,—生追求“美学的人性”也就是“艺术的人生” “有情趣的人生”,主要得益于他—直以求真务实的豁达开朗的精神去看世界,不管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坦然处之,
E.文章的开头从朱光潜先牛的美学研究写起,是因为美学研究伴随了他的—生,他在这—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同时美学是他观察人生的重要视角,同他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密不可分。
14.根据全文的内容,概括出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人生观的主要内容。(4分)
15.文章最后说“说朱先生做到了三不朽,—点都不为过,他称得卜是20世纪中国少有的道德学问都值得后世景仰的大师”,请联系本文的内容,谈淡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6分)
四、语言运用题(13分)
16.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例子。(3分)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唐宋文学又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 ① ;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 ② ;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忆江南, ③ , 。
17.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论。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从5月18日起,一个名叫“月影之爱”的网友在青岛新闻网各大论坛多次发布一个名叫《一个孕妇在公交车上的待遇》的帖子,在主题帖中,她张贴了4张照片, “讲述”她上车后无人让座
上一篇: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0高考仿真实战
下一篇:
高中语文会考背诵汇总训练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厦门一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