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12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2]
吴都高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附答案)
吴都高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A卷
2010.5.23.
命题人:叶传鑫 彭华 肖春梅 李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每对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3分)
A.刹那/古刹 轧钢/轧花机 重听/重足而立
B.称职/职称 荨麻/荨麻疹 捋虎须/捋胳膊
C.证券/拱券 伎俩/兄弟俩 补给/家给人足
D.颤抖/颤栗 颈联/脖颈儿 差劲/差强人意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翱翔 翔实 祥和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B.卸任 赊账 反聩 一叶障木不见泰山
C.噩耗 厄运 凝练 牵一发而动全身
D.踟蹰 宽敞 倏忽 天网诙诙疏而不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无论世事怎样多姿多色,林林总总,这个核却是千篇一律,万变不离其宗,带有起源和归宿的性质的。
B.有些记者为了制造轰动效应,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新闻,这直接违背了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原则。
C.靠近外滩那边,窗外正好是黄浊浊的黄浦江,江对面浦东工厂的烟囱和田野历历在目。
D.挂在墙上的这些装饰品,已成明日黄花,应该换下来了。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松针、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B、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湖北特色的文化产品。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B.28日上午,被称为“长江第一隧道”的武汉长江隧道工程正式开工。这一工程的规模和投资有多大,建成后将发挥哪些作用?为什么不在长江上造桥,而是在江底挖隧道?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的专家。
C.从今年1月1日起,建筑企业必须“两证”齐全(安全许可证和企业资质证书),方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D.在语法方面,古今也有不少差别。例如“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后面的“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在句法相同。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西方欲借新疆西藏问题遏阻中国崛起
郑永年
尽管新疆和西藏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它们必然影响甚至牵制中国的国际关系的未来。新疆和西藏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好,中国就会变成一个被困的内陆国家,强国梦则无从实现。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新疆和西藏越来越呈现出两个互相关联和互相强化的过程,那就是国际化和区域化。
国际化指的是新疆和西藏问题已经成为西方制约中国的战略手段。在西方的推动下,西藏问题在西方已经变成一个高度道德化的议题。西方在把达赖和藏独运动道德化的同时,尽力妖魔化中国政府的西藏政策。西方的这种政策在间接但有效地推动着藏独运动的暴力化,原因很简单,一旦藏独被道德化,暴力就会被美化。
浏览完整试题
尽管这里也包含着西方一部分人对西藏问题的同情,但西方更多的是把西藏问题作为遏制战略的其中一环。新疆问题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更为严峻的话。尽管西方本身也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但一旦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西方一些政治人物实际上有“好”的恐怖主义(针对中国)和“坏”的恐怖主义(针对西方)之分。一些国家也不时地把中国的反恐和人权民主联系起来,类似这样的举动无疑也纵容着恐怖主义。
西藏和新疆问题也影响着中国的周边关系。周边一些国家积极和中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但另一些国家则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为威胁。这些国家视中国为假想敌,也想利用西藏和新疆问题来对付中国。同时,新疆问题也会影响中国和穆斯林世界的关系。从西方的角度来说,西藏和新疆是中国内部容易发生类似于“颜色革命”的地方。西方意识到,比较容易动员西藏和新疆的民族意识来和中国较量。应当强调的是,颜色革命并非如西方所说的是为了人权和民主。如果说,新疆和西藏的骚乱和西方有关,那么在中国境内,没有哪一方会是受益者。真正的获益者就是海外各种恐惧中国的政治势力。
新疆和西藏问题成了内政和外交的结合点,这里“内忧”和“外患”没有明确的界限。正因为这样,中国政府已经把新疆和西藏视为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一旦被认定为核心国家利益,中国政府就必然进行外交动员,动员一切资源来应付这些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已经消耗了中国政府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里,中国至少有三个层面的问题需要思考。首先是新疆和西藏问题本身。不管中国在外交方面怎样努力,西方和周边国家绝对不会放弃在新疆和西藏问题上的战略考量,这就要求中国从内部来解决问题。如果西藏和新疆问题能够成为内部发展的重要议程,则至少可以把这些问题置于可控制的范围内。
其次,中国也需要思考其国际战略的重心。鉴于中国的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的外交重心必须放在亚洲。如果中国不能在亚洲崛起,那么很难谈得上在国际上崛起。考虑到新疆和西藏问题,这种转移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在周边外交上已经有不小的努力,例如积极组织和参与上海合作组织,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要继续强化海洋外交。把西藏和新疆作为有效的手段来制约中国走向世界,把中国限制在内陆国家,这是西方的战略。但正如中国历史所显示的,内陆外交战略使得中国的发展不可持续,甚至导致发展危机。而海洋战略的强化会缓解甚至解决内陆外交问题。
(摘自新加坡2009年7月28日《联合早报》,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6.文章揭露了西方在西藏和新疆问题上大做文章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下面的表达不符合这一文意的一项是()
A.在西方的推动下,西藏问题已经变成高度道德化的议题,一旦藏独被道德化,暴力就会被美化。
B.与此同时,西方也在尽力妖魔化中国政府的西藏政策,这就间接但有效地推动着藏独运动的暴力化。
C.前一段时间,疆独分子采取的一些恐怖主义行为,在西方一些政治人物看来,是“好”的恐怖主义。
D.西方一些国家对反恐持反对态度,把反恐和人权民主联系起来,这样的举动无疑也纵容着恐怖主义。
7.文章认为西藏、新疆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好,会产生一系列危害,下面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西藏和新疆是中国政府的核心国家利益,如果放任西藏、新疆的骚乱行为,海外的各种恐惧中国的政治势力将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B.西藏和新疆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好,会影响甚至牵制中国的未来,中国就会变成一个被困的内陆国家,强国梦就无从实现。
C.周边一些国家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为威胁,他们把中国视为假想敌,和台独分子勾结起来,利用西藏和新疆问题来对付中国。
D.西藏和新疆问题影响着中国的周边关系,新疆问题会影响中国和穆斯林世界的关系。
8.西方为什么要借西藏新疆问题大做文章?下面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认为西藏新疆问题是中国内部容易发生类似于“颜色革命”的地方,动员西藏和新疆的民族意识来和中国较量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B.西方大肆宣扬他们插手西藏新疆问题是为了人权和民主,其实并非如此,他们实际是借此来制约中国,遏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
C.西方插手西藏新疆的骚乱,在中国境内没有哪一方是受益者,真正的受益者就是海外各种恐惧中国的政治势力。
D.西藏和新疆问题成了中国内政和外交的结合点,这里“内忧”和“外患”没有明确的界限。
9.西方欲借西藏新疆问题遏阻中国崛起,文章认为中国可以从哪些方面加以应付?下面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从内部解决了西藏新疆问题,就从根本上瓦解了西方和周边国家在西藏和新疆问题上的战略考量。
B.中国只有在亚洲崛起,才谈得上在国际上崛起,因此中国国际战略的重心必须放在亚洲。
C.西方的战略是把中国限制在内陆国家,把西藏新疆问题作为制约中国走向世界的有效手段。
D.中国要继续强化海洋外交,继续走向世界,才能缓解甚至解决内陆外交问题,才能有效瓦解西方的战略意图。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1),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子生咳提(2),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3);骨肉之爱,不可以简(4).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5)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展开余下试题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6)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颜氏家训》)
注释:﹙1﹚. 中庸之人:普通人。 ﹙2﹚..咳提:幼儿时期。 ﹙3﹚. 狎:过分亲昵。
﹙4﹚. 简:忽略,忽视。 ﹙5﹚命士:有地位的读书人。 ﹙6﹚. 俛:同“俯”,低头。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于诃怒,伤其颜色 诃:训斥,责骂
B 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省:反省
C 宜诫翻奖 翻:同“反”,反而
D 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为:成为
11.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颜氏教子主张的一组是﹙ ﹚
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⑵子生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⑶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⑷顽鲁者亦当矜怜
⑸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A⑴⑶⑷ B ⑵⑶⑷ C⑴⑵⑶ D ⑵⑶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共叔之死”“赵王之戮”“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的事例,意在说明父母对孩子不能一视同仁。
B. 文章认为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对亲骨肉刻薄凌虐的做法,是不得已的。
C颜氏认为,普通老百姓家即使不能像古时候的圣王用胎教的做法教育孩子,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诲。
D.颜氏认为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有孝行了。
四、(24分)
13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 (3分)
﹙2﹚.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3分)
﹙3﹚.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晓行南谷①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南谷,在永州乡下。②杪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
(1)诗中的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中的意象来分析。(4分)
(2)有人评价此诗表现“不怨而怨,怨而不怨”的思想,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15填空。(6分)
⑴不抚壮而弃秽兮, ? (屈原《离骚》)
⑵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卫风•氓》)
⑶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⑷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⑸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共两幕,写两个流浪汉弗拉季米尔和 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本剧表现现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和迷惘。
⑹《孤独的收割人》的作者 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沙田山居
余光中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任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这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朝阳)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等到夜色四合,黑暗已成定局,四围的山影,重甸甸阴森森的,令人肃然而恐。尤其是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千山磅礴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回澜里,载浮载沉。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时在波上,时在弥漫的云间。有一天早晨,举目一望,八仙、马鞍和远远近近的大小众峰,全不见了,偶尔云开一线,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去大埔的车辆出没在半空。我的阳台脱离了一切,下临无地,在汹涌的白涛上自由来去。谷中的鸡犬从云下传来,从敻远的人间。我走去更高处的联合书院上课,满地白云,师生衣袂飘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
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拭净,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里。原来对岸的八仙岭下,历历可数,有着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半岛的天气一日数变,风骤然而来,从海口长驱直入,脚下的山谷顿成风箱,抽不尽满壑的咆哮翻腾。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
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噪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三国时文学家,写《登楼赋》,寄托思乡、怀才不遇之情),也不能不下楼去… …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人教版、湖北版《语文读本》,有删改。)
16.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3分)
答:⑴
⑵
⑶
17.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是否矛盾?试简述理由。这两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答:
18.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说明其表达效果。(4分)
⑴ 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答:
⑵ 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
答:
19.文章结尾为什么要着意写山外的生活?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6分)
六.(12分)
20.宝玉挨打之后,最早去探伤的是宝钗,而黛玉却很晚才到,两人到场后的言行也大不相同。这揭示出两人各自怎样的思想性格? 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21.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各界人士纷纷撰写挽联悼念。下面是一副挽联的上联,要求写出下联。(4分)
上联:冬雨无声先生辞世天流泪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下列信息,拟一则消息。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正文不超过100个字。(4分)
①世博会志愿者服装于3月12日在上海正式发布,一同发布的还有志愿者服务站站体以及志愿者主题歌曲。
②发布会在行驶在黄浦江中的国际邮轮“新鉴真号”上举行,由上海世博会志愿者部主办。
③志愿者服装一共有两大类:一类是园区内志愿者服装,为白、绿色彩搭配,体现了和谐、洁净与创新的主题。一类是园区外的志愿者服装,以蓝色为基调,象征着天空和大海的博大,它的设计主题是“城市有我更可爱”。
④志愿者服装在面料选材上,使用天然、环保的棉质材料;制作工艺上,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编织技术,具有防雨防风排汗等功能。
标题:
正文: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潘石屹是中国当代房地产业的大腕。1984年他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中博得领导的赏识,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一次,单位分来一位女大学生,潘石屹带着她去领办公桌。这位同事挑选办公桌十分挑剔。潘石屹劝她凑合着用,对方却非常认真地说:“小潘,你知道吗?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辈子的。”不经意的一句话触动了潘石屹。想到一张办公桌陪自己一辈子,他不寒而栗。这年春节一过,他变卖家当,辞职南下,自己创业。
潘石屹怕一张办公桌陪自己一辈子,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怕?请根据你对上面这段文字的理解,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A卷答案
一、
1.D(A.chà zhá/yà zhòng/chóng B.chèn/chēng qián/xún lūo C.quàn/xuàn liǎng/liǎ jǐ D.chàn/zhàn jǐng/gěng chà/chā)
2. C(A“即”应为“既”B“木”应为“目” D “诙”应为“恢”)
3.B
4、D(A语意重复累赘,去掉“比较合适” B搭配不当,应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 C 介词缺失,“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
5. D(A项把第二个分号改为逗号;B“这一工程的规模和投资有多大”是一个独立的问句,应该用问号。C项中括号为句内括号,解释“两证”,应紧跟在“两证”后。)
二、
6.D(本题的答题信息区在原文第2、3段。西方一些国家并不是对一切反恐持反对态度,他们对反恐采取的是实用主义态度。他们认为:针对中国的恐怖主义是“好”的恐怖主义,他们对中国的反恐当然要反对;而针对西方的恐怖主义是“坏”的恐怖主义,他们对西方的反恐是不会反对的。还有,第2句应加上“中国的”,原文的意思是:这些国家“把中国的反恐和人权民主联系起来”。)
7.C(不符合文意,原文没有“和台独分子勾结起来”这类意思的话。)
8.D(这一项是从中国政府这个角度来说的,也没有说出西方的目的何在。)
9.C(谈的是西方的战略是什么,不是应对西方的措施。)
10. B﹙省:省免,免去﹚
11. A
12. A ﹙意在说明父母对孩子偏宠造成的恶果。)
13 ﹙1﹚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
﹙2﹚这该用生病来作比喻,难道能不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就能好吗?
﹙3﹚那聪慧漂亮的孩子,当然值得赏识喜爱,那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该怜悯同情才是,有那偏宠孩子的人,虽然想以自己的爱厚待他,反而以此害了他。
14(1)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冷清、衰败、荒寂的荒村景象(2分)。处处围绕一个“荒”
字,描绘出一幅荒凉凄清的画面:经霜袭击的树叶在变黄,在瑟瑟秋风中孤独地飘
落,溪上小桥铺满枯叶;荒村除古木之外,一无所见;耐寒的山花疏疏落落;幽深
的泉水在深秋时节也时断时续,只剩一线。(能结合“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幽泉”等意象分析,2分)
(2)诗人借山水排遣谪居生活的郁闷之情,希望忘却得失恩怨、是非荣辱,但这种宁静、淡远又与诗人的理想、追求相矛盾,所以用无“机心”表现“不怨而怨,怨而不怨”的思想(2分),闲静中深蕴(2分,或:孤愤,忧愤,幽怨,抑郁。无奈)。
15.何不改乎此度也 将子无怒 暮霭沉沉楚天阔 其孰能讥之乎 爱斯特拉冈 华兹华斯
16。①山色青郁,四面相围。②山势磅礴,雾缭云绕 ③ 水光山色,
上一篇:
高中语文会考背诵汇总训练
下一篇:
湖南省新化三中水平考试必修五复习(教师版)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吴都高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