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0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8]
学海导航•湖南省2010届高考模拟仿真题语文压轴卷
学海导航•2010届湖南省高考模拟仿真试题
语 文
(压轴卷)
命题人:长沙市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许美良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抹布 涂抹 抹药 转弯抹角
B.旋转 旋涡 旋律 平地旋风
C.请帖 碑帖 妥帖 钢笔字帖
D.鸡冠 衣冠 冠心病 冠冕堂皇
【解析】D。全都读guān。A项,读音依次是mā/mǒ/mǒ/mò。B项,读音依次是xuān/
xuān/xuān/xuàn。C项,读音依次是tiě/tiè/tiē/ti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中美两国对话尽管不一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消除战略问题上的相互猜忌,但至少可以增加勾通,至少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渠道。
B.在美国,很少有用户向运营商咨询收费情况,也很少对收费结果产生异义,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电信业不存在垄断现象。
C.布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国际问题上,无论是共同解决重大冲突还是应对气候变化,我们的对话磋商都较以往卓有成效。
D.虽然韩中海底隧道建设项目尚处于设想阶段,但考虑到韩中两国关系越来越重要,具有充分的研究价值,因此该项目今后能否实施倍受关注。
【解析】C。A项,勾通一沟通。B项,异义一异议。D项,倍受关注一备受关注。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1)由于边界问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辛格说两国将 2005年商定的原则解决这个问题。
(2)同时,德国政府在回答绿党党团书面 时表示,尽管过去几年有不少改善,中国在2008年奥运会前夕的人权状况依然令人忧心。
(3)中印这亚洲两大巨人若要共存,相互摩擦在所难免。但至少双方在加强对话,也在着手建立 未来冲突的机制。
A.遵守 质询 防患 B.遵循 质询 防范
C.遵循 咨询 防范 D.遵守 咨询 防患
【解析】B。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遵循:遵照。遵守一般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搭
配,遵循一般与原则、规律、指示等搭配。质询:质疑询问,语义较重。咨询:询问;征求意见。
防范:防备,戒备。防患:防止灾难发生。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本报获悉,内阁情报调查室一名男性职员因和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俄罗斯政府工作人员频繁
接触而受到警视厅的盘查。
B.军方发言人说,武装分子于15日晚袭击了位于南瓦济里斯坦地区的驻地,战斗至少持续了
两个小时。
C.俄罗斯开始恢复苏联时期举行阅兵式并展示新式武器,此举意在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炫耀
武力,重树大国信心。
D.国家审计署官员曾说过,中央财政从中央部门一直流到村庄,渠道很长,这个水渠是要“渗
水”和被“截流”的,有时候水流到村里面就没了。
【解析】C。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新式武器”后加“的传统”或“的做法”。
5.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句子是 ( )
标点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①狭义指约定俗成的、有别于文字的书写符号,如句号、问号、逗号、分号等
浏览完整试题
②而标点则有名称而无读音,只能在文字中以独特的形态显示出来供人看,用以传达文字所不
能表达的信息
③文字无法利用这些手段,而常常需要依靠标点符号的帮助
④广义还包括起标点作用的技术手段,如分段、词与词之间隔空以及改变字体等
⑤口头语言本身有轻重疾徐、抑扬顿挫等以帮助表达说话人的意思,还可利用举动、姿态、 表情以及呻吟、叹息、呵欠、笑声等超语言因素作为辅助手段
⑥文字和标点都是视觉符号,但文字是有读音的,可以念出来供人听
A.①④⑤⑥②③ B.①④⑥②⑤③ C.④①⑤⑥③② D.④①②⑥③⑤
【解析】B。这六句话分三层意思。根据上文“狭义”“广义”的提示,先排①句,紧接④句,
这是对其概念的解说。接着说标点符号与文字的同异。即⑥②句。第三层说标点符号的作用,先说口语有表现情态的功能,再说明文字没有这功能,只能靠标点符号来帮助,所以⑤③相连。故组句顺序为①④⑥⑦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
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目:“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①,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②,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问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
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
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③将何望哉!
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
(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有删节)
【注】①鼓:城邑名。②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员。③永锡祚胤:锡,赐
福;祚,读zuò,赐福、保佑;胤,读yìn,子孙后代。祚胤:福运及于后代子孙。
【参考译文】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说:
臣听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必定要凭借恩德和礼节,保全君主的地位,惟有依靠诚信。君王能够尽到礼节,臣子能够竭尽忠诚,一定是内外没有私心,上下相互信任的。在上的人没有诚信,就无法指使下面的人,在下的人没有诚信,就无法为上面的人效劳,诚信包含的道理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从前齐桓公问管仲:“我想让酒在酒爵里变味,让肉在砧板上腐烂,这样做不会影响称霸吧?”管仲说:“这种过分的做法虽然不好,但也不会影响称霸。”桓公说:“怎样做才影响称霸呢?”管仲说:“不能了解人,影响称霸;了解人但不能任用他,影响称霸;任用他但不信任他,影响称霸;已经信任他但又让小人干扰他,影响称霸。”晋时的中行穆伯攻打鼓城,攻了一年也没有攻下来,一个叫馈间伦的人说:“鼓城的负责人,我了解他。用不着让您受苦,(让我去游说他,)鼓城是可以拿下来的。”穆伯没有答应他。左右的人说:“不损失一支枪,不伤害一个兵,而鼓城可以得到,您为什么不采纳他的建议呢?”穆伯说:“间伦为人奸诈不讲仁义,如果让间伦拿下了鼓城,我可以不赏赐他吗?如果赏赐了他,这是赏赐了奸诈的人。奸诈的人得志,这就会使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去做一些奸诈的事。那即使我得到了鼓城,又有什么用呢?”
穆伯,是诸侯国的大夫,管仲,是称霸者的重要帮手,他们尚且如此重视诚信,疏远奸人,更
何况身为天下的高贵君王,响应千年的杰出圣君,可以让至高无上的德行,遭受小人的损害么?要想把君子和小人分得清清楚楚,一定要用恩德去安抚他们,用诚信去对待他们,用仁义去勉励他们,用礼节去约束他们,这样做就能赞赏善良的人,讨厌邪恶的人,明白清楚地进行赏罚。那么,小人放弃了他们的奸诈,君子自强不息,那种不必费力也能治理好天下的局面,还会等多久呢?赞赏善良的人但不能任用他们,讨厌邪恶的人但不能赶走他们,处罚不能用在有罪者身上,奖赏不能加在有功者身上,那么在面临危险灭亡的时候,自己也许都难以保全,那么让天下能够千年万代永久长存,保佑子孙后人代代为君,还有什么希望?
太宗读完奏章后,叹息说:“如果没有遇到您,哪里能够听到这番言论呢!”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无疲士大夫 疲:疲惫
B.此极非其善者 极:极端,过分
C.厉之以义 厉:通“励”,勉励
D.审罚而明赏 审:清楚地
【解析】A。“疲”在此是使动用法,应译为“让(使)……疲惫’’或“让……辛苦”。
7.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日 B.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
而君幸于赵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然后善善而恶恶 D.必怀之以德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作《师说》以贻之
【解析】B。B项,都为定语后置的标志。(盛:美好。可以让至高无上的美好的德行)A项,介词,“向”;介词,“被”。C项,表并列,“并且”;表转折,“却”。D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
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B.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
展开余下试题
锡/祚胤将何望哉!
C.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
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D.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
锡/祚胤将何望哉!
【解析】C。根据文意可作出判断。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他认为君臣之间惟有诚信,才能君尽其礼,臣尽其忠。
B.小人有功也应赏,但赏小人则会助长奸佞之风,这是穆伯不采纳馈间伦的建议的原因。
C.管仲认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远避小人是称霸的前提,其中远避小人尤其重要。
D.穆伯认为,一个大国之君对待臣下只有讲求德信义礼,才能让“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君
子更能尽忠。
【解析】D。这是魏征说的话,他以管仲、穆伯的言行为例证,然后归纳阐述这一观点。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3分)
译文:
(2)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3分)
译文:
(3)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4分)
译文:
【参考答案】(1)晋时的中行穆伯攻打鼓城,攻了一年也没有攻下来。
(2)奸诈的人得志,这就会使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去做一些奸诈的事。那即使我得到了鼓城,又有什么用呢? ’
(3)那么,小人放弃了他们的奸诈,君子自强不息,那种不必费力也能治理好天下的局面,还会等多久呢?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终南别业①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①别业:别墅。②南山陲:即终南山麓。
(1)“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中的“值”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有怎样的含义?(3分)
【参考答案】值,是相遇相逢的意思。(1分)这两句表达了:①诗人超然物外、恬适淡泊的性格;(1分)②能与底层百姓坦诚相待的品质。(1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厌倦烦扰的尘世,超脱信佛,追求悠闲自在、陶醉于大自然的情趣。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 。(《诗经•氓》)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苏轼《赤壁赋》)
【答案】(1)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2)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 (3)奈何取之尽锱铢
(4)而不知其所止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建高铁要兼顾低收入者的需求
近来,各地方政府陆续推出了建高铁的项目。根据铁道部的计划,到2012年中国境内将修建36条高铁客运专线,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高铁的兴建固然缩短了城市间的交通时间,但我们在大量兴建高铁时,也应多考虑低收入者的乘车需求。
我国的“高铁”是在刺激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开始密集建设的,并不完全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需求所致。我国经过十几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整体上看交通运输网络早已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了,就总体而言,我国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还比较低。在正常的情况下,高速铁路的发展应该是一个与一国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一个渐进过程,不会出现我国现在这样的集中爆发。
脱离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消费水平的高铁的超前建设,其价格必然是“昂贵”的。这个昂贵与两个方面的要素有关,一个就是“超前”,一个就是“国有”。脱离了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与其直接相关的消费水平,其高成本基础上产生的高票价自然让消费者感到昂贵。而“国营”也必然导致高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冗员、浪费、低效率总是与之结伴而行的。
4月12日北京南往返福州动车组停运,理由是票价太高,经营难以为继。此前,京津高铁投资130余亿元,运行一年就亏损了7亿元。已经运营的高铁没有一条不亏损的,将要运营的高铁如果不辅之以关闭与之竞争的高速公路、减少航线、停开普通列车的措施的话,也很难预期其能够赢利。
在行政力量而不是市场力量推动下建设高铁,通常还会以牺牲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权为代价,快速列车、高速列车开通的同时,低速列车往往就被强制停运或减少运能,而不去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这就是中国消费者经常自嘲的“被高速”。“被高速’’属于一种强制消费,强迫消费者陪着高端消费群体“享受舒适”和“节约时间”。
在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愿意花高价坐火车。对普通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而言,他们还不愿为速度和舒适度支付过高的经济代价,宁愿少花钱来满足较低档的消费要求。
在铁路资源的分配上,有关部门应该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需求提供不同的列车服务。在德国,虽然当地的高铁速度和舒适度都在上乘,可是它也有中档和中低档列车,提供给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乘坐,票价自然也因火车的档次不同而有所区别。就笔者观察,往往中低档火车高于高铁的上座率。既然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何不在发展高铁的同时,将部分资金用于中低档火车的运营和维护上,以满足多数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呢?
(选自2010年4月20日《环球时报》)
13.下列有关我国高铁建设的论述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我国高铁建设的动因不完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刺激经济发展的需要。
B.我国高铁建设是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不是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进行的。
C.高铁建设的集中爆发与我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和民生需求尚不完全相适应。
D.我国高铁建设的高成本与高铁建设的国营体制有关,私有化则会降低成本。
【解析】D。“私有化则会降低成本”在文中没有根据。
14.下列对我国高铁运营状况及前景的叙述分析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票价太高,上座率低,是导致已经运营的高铁亏损的主要原因。
B.将要运营的高铁只要辅之以关闭其他交通方式的措施就可实现赢利。
C.我国的高铁运营存在牺牲低收人群体消费选择权的不道德倾向。
D.在经济不能跨越发展的前提下,我国高铁运营很难迅速扭转亏损的现状。
【解析】B。原文说“将要运营的高铁如果不辅之以关闭与之竞争的高速公路、减少航线、停开普通列车的措施的话,也很难预期其能够赢利”,可见采取保护措施只是有可能使高铁赢利,不一定就能成为事实,故选项“只要……就”的表述太绝对。
15.建高铁为什么要兼顾低收入者的需求?请简要概述作者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1)为了保护低收入者的利益。低收入者目前还不愿意为舒适度和速度支付过高的经济代价,他们有更为迫切的需求需要用有限的金钱来满足。盲目发展高铁,限制普通列车的运营和发展,实际上是在牺牲低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权,损害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展开余下试题
(2)为了避免高铁建设运营的亏损。发展高铁如果不兼顾低收入者的需求,势必造成高铁的上座率、利用率低,从而导致高铁投资难以收回,高铁运营将会陷于亏损。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走进大自然
①二十岁的时候,对四季的变化、时光的流逝毫不在乎。也许那时觉得年轻,年轻就是一种骄傲一种享受,那种自以为是使我们轻慢万物,凡经历过的美景都如过眼云烟,随风飘散。在体验自然和生命的深广神秘时,我们只看到它们欢愉、简单、天真的一面,却没有体验到它们的澄静、丰美、深刻。
②去年,带孩子去外婆家。正是烟花三月,田野里满是绿油油的麦苗,黄澄澄的油菜花。汽车在缤纷的色彩里奔行。近山青,远山黛,翠竹里面有人家,远处的桃花、李花像一朵朵红霞白云,也许还有一些蝴蝶蜜蜂在花间忙碌,一层淡淡的炊烟弥漫在田间。孩子惊喜地叫道:“妈妈,太美啦!那是哪个国家?”车里的人都忍俊不禁。那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镇。窗外的牛儿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小牛依偎着大牛。孩子问:“妈妈,那大牛是小牛的爸爸还是妈妈?”我说那是牛妈妈。“小牛爸爸到哪去了?”“牛爸爸下地干活去了。”“我知道了,爸爸都是很辛苦的。”
③孩子的话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她满怀喜悦和爱怜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让我感动让我自惭。我们每天好像生活在一条狭窄的小河里,你拥我挤,匆匆忙忙,没有心情去看去听去感受。没有注意草木的发芽、落叶的飘零、井上的绿苔、收割的庄稼。偶尔兴之所至,去一些所谓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旅游,所到之处,无不人满为患,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自然风景一天天被破坏,人工的痕迹越来越重,就像一个风韵不再的女人脸上搽了过多的化妆品,不但不添其美,反倒更丑。
④其实,真正的景,是那些人迹稀少的小径,是素朴的野菊花,是连绵的岗峦,是树上的鸟鸣、草丛的虫吟,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这种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才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古人说: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话绝了,只有在真正静谧的大自然,才能忘
掉世俗的烦恼,开启心灵的窗户,倾听内心深处流淌的音乐,感受那春夏秋冬的嬗变。
⑤在我们这个喧闹的小城里,很少娱乐活动。每到周末,晴朗的日子总会带着孩子去野外,漫步,嬉水,登山,去走纵横交错的田埂,去看峭壁上的青松,采狗尾巴草,吹蒲公英,捉蜻蜓,追蝴蝶,和那些农家孩子一起捡松果,耙落草,有时也会去察看牛角到底是长在牛耳朵前还是长在牛耳朵后。也许在这种不经意的游玩中孩子会得到更多的童趣,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
创造力就会在拥抱大自然的时候形成。
⑥而立之年的我,才知道细腻地观察大自然的种种变化,欣赏大自然的一幅幅奇妙美丽的画面,对万物产生至情至深的依恋和眷爱。有了这份爱,我想,才会真正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生活。
16.文章第②段写孩子面对大自然的喜悦和爱怜,有什么用意?(5分)
【参考答案】通过与孩子的对比,1分)说明自己渐渐失去了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体验不到大自然的澄静、丰美和深刻。(2分)为引出本文中心“走进大自然”作了铺垫。(2分)
17.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4分)
偶尔兴之所至,去一些所谓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旅游。
【参考答案】“所谓”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自己到过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一种否定态度。(2分)因为这些地方一是去的人多,二是人为的痕迹较重,多了一分修饰,少了一分纯真。(2分)
18.文章第④段引用了许多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文,请简要分析作者引用这些古诗文的用意。(5分)
【参考答案】引用古诗文意在说明真正的自然是未经人类改造、保持自然本色、有着静谧氛围的自然。(3分)这样的自然才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才能让人忘掉世俗的烦恼,开启心灵的窗
户,倾听内心深处流淌的音乐,感受那春夏秋冬的嬗变。(2分)
19.文章标题“走进大自然”概括了全文的思想内容。请结合全文,逐一概括这一标题蕴含的思想内涵。(8分)
【参考答案】(1)在体验自然和生命的深广神秘时,我们不能只看到它们欢愉、简单、天真的
一面,还要体验到它们的澄静、丰美、深刻。(2)要亲近那种未经雕饰的自然,感受它们的静谧秀美。(3)要对大自然怀着至情至深的依恋和眷爱,细腻地观察大自然的种种变化,欣赏大自然的一幅幅奇妙美丽的画面。(4)要引领孩子亲近自然,让他们在拥抱大自然的时候形成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每点2分,答对四点可给满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6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积”之为弊
扬于泽
如今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时兴的就是让问题堆积下去,堆积成“大事”,再集中力量大张旗鼓办之。比如集中拆除城市违章建筑,集中销毁假冒伪劣产品,集中“打拐”,集中侦破大案要案,这些无不贯穿着“集中”的思想。
问题开始时当然是不大的,故而是不被重视的。待到问题积累成堆,小事变大,就像寿星头上那团赘肉,一旦过于沉重,有关部门就着急起来,必欲除之而后快。除掉后,便又心不在
焉,岂知赘肉可能重新生长。如此反复,形成对一刀割除的“路径依赖”。单身汉是喜欢积累问题的,未洗的衣袜塞满墙角席底。孤家寡人一个,既没有父母约束,也没有妻儿监督,不必对任何人负责,我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这是一种拖延战术,借此逃避每天的责任,图个清闲自在。到了万不得已之时,就来一次“大扫除”,这个周期,可能长达一个月甚至更长。
有些职能部门跟单身汉半斤八两,民众想解决问题,就得等待问题堆积如山,就得等待时机成熟。我们这里有些人,今天的事最好拖到明天。平时做事的,无人喝彩,甚至出了麻烦;平时不做事的,“集中”精力忙“大事”,领导重视,场面壮观。平时做事的可能被淘汰出局了,平时不做事的锦绣前程指日可待。
这样地积累问题,不是亟须祛除的积弊吗?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
上一篇:
2010届福建八闽高中协作校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下一篇:
定西市锹峪中学2010年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学海导航”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