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40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0]
江苏省2010届高考前热身练习
江苏省2010届高考前热身练习
语 文(栟茶中学供稿)
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胚胎/砖坯 蓬蒿/竹篙 泄露 /藏头露尾 着风/歪打正着
B龟鉴/龟裂 夹克/夹被 契机/锲而不舍 宝藏/用舍行藏
C重创/创伤 马厩/针灸 钟磬/罄竹难书 间断/间不容发
D旖旎/绮丽 行头/行款 攻讦/诘屈聱牙 下载/载歌载舞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淘宝网要做的就是打造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势在必行,让这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共同发展,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分享电子商务带来的繁荣.
B.“福娃”和“海宝”作为最近几年我国知名度最大的动漫形象,完全符合打造成经典卡通形象的可能性。
C.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已经落幕,会议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量的《哥本哈根协议》。其实,目前各国最需要的是提高以法律规则为工具来应对气候变化。
D.我国的文言文,受孕于先秦诸子的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因而一开始就具备密切联系实际、忠实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
3.高考临近,为了激励同学们,班主任在黑板上写了如下一句话,请你根据语境,写出下句,要求显示出自己的信心或斗志,与上句语意相连,字数相等,结构相似。(4分)
老师问:百尺竿头,问你可能再进一步?
你回答:
4.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论。请自选角度评价下面的一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60字。(5分)
南京交管首曝醉驾者
从今天开始,南京正式通过媒体曝光醉酒驾车者,首批公布的名单共有106人,都是在7月份被警方查获并实施拘留的。交管部门介绍,曝光还将不定期发布。有人提出醉驾者拘留后还要被曝光是不是过于严厉一说,交管部门认为,曝光可以使醉驾者得到震撼,以后不敢再有类似行为,同时给其他司机以警示。被曝光者感到“很震惊,认为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法预计的影响。社会各界对此事反应不应,而交管则认为曝光不侵权。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9分)
施邦曜,字尔韬,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不乐为吏,改顺天武学教授,历国子博士、工部营缮主事,进员外郎。魏忠贤兴三殿工,诸曹郎奔走其门,邦曜不往。忠贤欲困之,使拆北堂,期五日,适大风拔屋,免谯责。
迁屯田郎中,稍迁漳州知府,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盗刘香、李魁奇横海上,邦曜絷香母诱之,香就擒。魁奇援郑芝龙事请抚,邦曜言于巡抚邹维琏讨平之。迁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并有声。或馈之朱墨竹者,姊子在旁请受之。曰:“不可。我受之,即彼得以乘间而尝我,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性好山水,或劝之游峨嵋,曰:“上官游览,动烦属吏支应,伤小民几许物力矣。”其洁己爱民如此。
历两京光禄寺卿,改通政使。黄道周既谪官,复逮下诏狱。国子生涂仲吉上书讼之,邦曜不为封进,而大署其副封曰:“书不必上,论不可不存。”仲吉劾邦曜,邦曜以副封上。帝见其署语,怒,下仲吉狱,而夺邦曜官。逾年起南京通政使。入都陛见,陈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事,帝改容纳焉。出都三日,命中使召还,曰:“南京无事,留此为朕效力,”吏部推刑部右侍郎,帝曰:“邦曜清执,可左副都御史。”明年,贼薄近郊。邦曜语兵部尚书张缙彦檄天下兵勤王,缙彦慢弗省,邦曜太息而去。城陷,趋长安门,闻帝崩,恸哭曰:“君殉社稷矣,臣子可偷生哉!”即解带自经。仆救之苏,恨曰:“是儿误我!”贼满衙巷,不得还邸舍,望门求缢,辄为居民所麾。乃命家人市信石杂烧酒,即途中服之,卒。


浏览完整试题 鲁时生者,里同年生也,官庶吉士,殁京师。邦曜手治含殓,以女妻其子。尝买一婢,命洒扫,至东隅,捧帚凝视而泣。怪问之,曰:“此先人御史宅也。时堕环兹地,不觉凄怆耳。”邦曜即分嫁女资,择士人归之。其笃于内行如此。《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邦曜絷香母诱之 絷:拘禁 B.贼薄近郊 薄:迫近
C.邦曜语兵部尚书张缙彦檄天下兵勤王 檄:檄文 D.择士人归之 归:出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忠贤欲困之 ②我则示之以可欲之门矣
B.①即彼得以乘间而尝我 ②邦曜以副封上
C.①邦曜不为封进 ②辄为居民所麾
D.①邦曜太息而去 ②捧帚凝视而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邦曜不爱做官,在魏忠贤当道时,没有像许多部门的官员那样到魏府走动,讨好献媚,于是受到魏的刁难。
B.施邦曜先是任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等官职,后任屯田郎中,在任期间他擒拿盗贼如神,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
C.有人送给施邦曜一幅朱墨竹图,他的外甥请求他接受馈赠,施邦曜极力反对,认为这是为他人走后门留下机会。
D.施邦曜在敌人兵临城下之际,得知皇上已死,便毅然决然地多次选择自杀来报答皇恩,最后服毒而亡。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尽知属县奸盗主名,每发辄得,阖郡惊为神。(3分)

②帝见其署语,怒,下仲吉狱,而夺邦曜官。(3分)

③入都陛见,陈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事,帝改容纳焉。(4分)
9、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9-11题。(10分)
机女叹(宋)叶茵
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
月夜闻纺织声(清)陈文述
茅檐辛苦倦难支,绣阁娇憨定不知。多少吴姬厌罗縠,绿窗一样夜眠迟。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来看都属于什么诗?
(2)请概括这两首诗蕴含的相同情感,并简要分析叶茵的《机女叹》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织女生活的。
(3)陈文述的《月夜闻纺织声》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10.名句默写(10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3)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宫赋》)
(4) ,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5)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6)君子食无求饱, ,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三、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3分)
苍茫中原·朱以撒
①这些日子里,经孟州、孟津,到洛阳、安阳、开封,总是日复一日地感受一种与江南不同的厚重。是这里带有寒意的凌厉的风,是那看起来比故乡大而深红的落日,还是落日背景下那卸去累累果实的无垠原野?感觉总是难以言明。
②只能挑一个我以为合适的词来表达,那就是:苍茫。
③这些有过古者兴衰千年激荡的土地,在经过世事翻覆,鹿鼎频争的烽烟之后,已经变得和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了,现代文明已深深地弥漫其中,可是,只要你抽身出来,到郊原,到旷野,你仍然会感慨不已。这方水土曾有过的英雄气概和草莽纷争,并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飘散,只要你有心撩开一角,那些带有图腾、饕餮、甲骨、金文的古风就会扑面而来。
④这个晚秋的黄昏,我在远离城区的郊外散步,原野苍茫秋风苍凉,深红的落日把远山映衬出一个绵延的剪影。每一块土疙瘩里都可能掉下一则传奇故障,每一阵风卷出的黄尘都可能扬起战马的嘶鸣。如期而至的黄昏笼罩在空寂的城堞上,引人无限遐想:岁月真是无从再现么?其实我已逐渐能够由此领悟中原的笔墨情怀了。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特有的意象时时刻刻地熏染,笔下自然就野犷起来,亘古的南北有别,是渗透于艺人艺事的方方面面的,你看看他们手执长锋狼毫在雪白的宣纸上驰骋,多是乘势翻卷的草书,与沙场上的箭镞飞鸣、刀少剑影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表现形式更换了罢了。
⑤在我们感慨岁月的磨洗使许多鲜明的过往人事化为乌有的同时,还是会看到许多不畏惧风霜刀斧剔抉的古典依然如故。我看到并抚摸到了这些昔日古都的石像、石碑。四季轮回春秋迭代,石像中的文官武将,已推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武睥睨,在改朝换代的风云中一脸漠然。他们有的依旧兀立于田头篱角,有的则离开原来坐落的方位,被人集中一室面面相觑。他们是留恋秦时汉时的明月呢,还是渴望唐时宋时的清风呢?这使我们面临它的时候,看出旧日创造的美丽辉煌的闪耀。这是如今一些雕琢精美的石像石碑所无从具备的。这些古代的石头荡起的历史回声,很有可能会令我们捡拾起精神上的一些遗失。
⑥在中原的大地上穿行,有一种纵横六合天高地迥的开阔逼起心胸。像我这样方向感不强的人,如果向匆匆前行的中原人讨教,他们总是会站定了,缓缓抬手,至眉端,有一种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意气。我从中得到的暗示是,当年中原逐鹿的后代,血液中还流动着纵横捭阖的气概,犹如指点江山那般。
⑦一弯寒月寒升上来了,远处近处层次分明。这不是十五的月亮,却由此衬托出了空间的苍茫无限,朦胧色调更平添这一古老地域神秘与辽远。流连在历史往事的废墟上,思想无处不达地展开,灵活并且随意。在搜寻之方土地的遗留时,有许多次,视觉是徒劳无获的,只有靠心灵去感受,用知觉去捕捉。像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地方,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根本不会因时光潮水的浸漫而退却。


展开余下试题 ⑧我想,我也许还有不少机会走入这苍茫的中原。
13.作者感受到的中原大地的“苍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作答。(6分)
14.根据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第④段中“中原的笔墨情怀”指的是什么?(2分)
(2)解释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这些古代的石头荡起的历史回声,很有可能会令我们捡拾起精神上的一些遗失。
15.文中第⑦段写到了寒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6.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你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简要赏析。(5分)

六、论述类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 17题。
“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是中国人在现代化过程中痛苦经历的总结。中国并不是自觉自愿地加入现代化的行列,而是被迫踏上现代化的征程。首先是因为“挨打”,反复的“挨打”,打掉了中国人天生的优越感,创造了中国人的落后感和自卑感,也创造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
西方人掀起的现代化浪潮,是一个对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均进行毁灭性破坏的浪潮。它创造某种普遍性的标准,将进步、发展、富强、文明、先进、发达纳入一个单一的评价体系中来。它创造了“文明的”侵略性和侵略性的文明体系。它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通过扩张主义的商业贸易强行推广到全世界,人类于是进入一个全球时代,多元并存的文化生态景观开始走向凋零。
在“落后”这个词里,隐藏着许多现代性的观念前提。第一个,它假定人类的文化总体上处于一个动态的格局,相反,如果诸种文化只是静态的分布,则说不上先进与落后;第二个前提,它假定诸文化处在一个单向的运动过程中,相反,如果各自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则不能有意义地谈论先进与落后。落后与先进来自田径赛场上,大家都朝着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跑,于是有的先进有的落后,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没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即使大家都在跑也说不出谁先进谁落后。
由“落后”一词所带出的文明普遍单向线性发展观,是对文化生态观的反动。在文化生态观看来,评价一个文明不是通过标定它处在所谓的人类普遍历史发展轨道上的什么位置,而是依据它自身内在的活力,它处在自身生命周期的什么位置。对待文化生态景观的原则应该是,相互景仰、欣赏和容忍。这是人类发自本原的心声,是文化生态得以维护的根据。
抛开现实的、功利的考虑不论,中华传统文明被迫中断而加入现代化的世界潮流之中,并不是一件真值得我们欢呼的事情,而应该看成文化生态上的一个大悲剧。它同世界各地其他许许多多土著人以及土著文化的灭绝一样,是现代性制造的严重的文化生态灾难。生态学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多样性导致稳定性。今天,当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所有的人民,全部加入这个本质上富于侵略性的现代化行列里来时,世界安有宁日乎? (节选自吴国盛《落后就要挨打?》)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踏上现代化的征程,是一个被迫而为的痛苦历程。
B.在“落后”这个词里,隐藏着许多现代性的观念前提;可以说,这个词的提出跟随着先进的文化观念。
C.作者用树来比喻每一种文明,是为了说明各种文明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和特点,支持自己提出的评价一个文明的真正标准。
D.作者认为中华传统文明被迫中断并加入现代化的世界潮流,是和文化生态观的原则背道而驰的。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二节提出的“‘文明的’侵略性”的具体表现和后果。(6分)
17.结合全文内容,说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释“落后”一词内涵的。(6分)
五.作文(70分)
当玉树发生地震之后,有一首赈灾歌曲的歌词是这样的:天塌下来,撑得住,地陷进去,也不哭;风雨来时,不退缩,扛起生命,不迷途。玉树,加油!祈愿所有的生命站立成树!
  请以“让生命站立成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加试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语段的划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以诈力守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选自苏轼《诸葛亮论》,有删节)
20.简答题
(1)写出语文课本学过的表明诸葛亮忠心和为刘备设计政治蓝图内容的两个篇名。(2分)
答:《 》、《 》
(2)请概括上面语段作者提出的独到见解。(2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呐喊》收入了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小说,其中有《一件小事》《故乡》《孔乙己》《药》《祝福》《阿Q正传》等。
B.《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揭露封建礼教对年轻人的摧残和迫害,梅、鸣凤就是遭受封建礼教迫害的两个不幸的女性。
C.《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在创作上坚持忠实于客观的原则,以明确生动的语言和简洁凝练的笔法进行冷静而客观的叙述,形成一种含蓄而内涵深刻的风格。
D.《欧也妮·葛朗台》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他是金钱的奴隶,为了财产剥夺女儿的遗产继承权,迫使她流落他乡,断送了她一生的幸福。
E.《雷雨》叙述的故事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恩怨和感情纠葛,其主要矛盾和感情冲突集中在周朴园和鲁侍萍身上。

22.简答题(10分)
(1)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5分)
答:



(2) 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能体现关羽“英勇”的故事。(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归纳要点,分析问题。(15分)
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目标。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难民而冲击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自然生态的失调与不适,还日益导致人类众多文明疾病的出现,因为人类的身心病(如对武器的崇拜和暴力文化的泛滥)和自然的岌岌可危是密切相关的。这种不安全性的增加将危及文明存在的基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比军事威胁更大。许多古代文明的完全消失就源于生态基础的沦丧,正所谓“生态危机源于心态危机”、“地球荒漠化源于情感荒漠化”。
日本人自己不砍一棵树,却大量从中国进口一次性木筷;西方国家自己不养牛,却资助中国养。使我们中国落个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这种以开发、贸易之名用金钱开路的赤裸裸的生态侵略不用一枪一弹,便直捣我国腹地,特别是西部生态脆弱之地。诸如荒漠化一类的生态灾难现已构成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展开余下试题 西部开发,生态建设先行;林草不兴,国土不宁!必须正视:在国家安全上,我们正面临一种再多武装力量也无法保障,却关乎民族危亡,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社会能否稳定的安全问题——生态安全。
(1)生态破坏将产生哪些严重后果?(8分,不超过25字)
答:
(2)你认为西部开发中的生态建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7分,不超过25字)
答:
答 案
1.B
2.D(A.结构混乱,应删去“势在必行”。 B.搭配不当,“符合”改成“具备” C.成分残缺,在“提高以法律规则为工具来应对气候变化”加“的能力”)
3. 六月高考,看我怎样笑到最后!
千里目尽,看我怎样更上层楼!
十年磨剑,看我怎样一试锋芒(尽显锋芒)!
4.(1)通过媒体曝光醉驾者具有正面意义,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交管部门作为行政机关,只要合理、合法,采取灵活的方式执法是可以接受的。
(2)曝光醉驾名单,让整个社会来监督,对醉驾者起警示作用,结合罚款、吊销执照和拘留等行政处罚措施综合治理效果更佳。
(3)曝光醉酒驾驶行为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是曝光醉驾无法可依,行政处罚不得以正义的名义随意“加刑”,以免侵害公众隐私权。
5. C 檄:发檄文告知
6.D 均为连词,表修饰 A前者为代词,指施邦曜;后者为助词,的。B项前者为连词,表目的;后者为介词,拿,用。C项前者为介词,替;后者为介词,被。
7. B 用计巧擒盗贼是施邦曜任漳州知府时的事情。
8.(1)(施邦曜)全部掌握了所属各县犯罪头目的名字,每次抓捕都能成功,全郡都惊奇地认为他是神人。(主名、惊、语意通顺为得分点)
(2)皇帝见到他写的话,很愤怒,将仲吉关进监狱,撤消了邦曜的官职。(下、夺、语意通顺为得分点)
(3) (邦曜)进京晋见皇帝,陈奏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个方面的事,皇帝改变了脸色采纳了。(都 陛见 陈 改容 语意通顺为得分点)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施邦曜,字是尔韬,是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不喜欢做官,改任顺天武学(顺天府培养将才的学校)教授,历任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等职,后晋升为员外郎。魏忠贤兴建三殿工程,各部门的官员都到魏忠贤的府上走动,只有邦曜不去。,魏忠贤想难为他,让他拆北堂,限期五天,正赶上大风吹倒了房屋,没有受到魏忠贤的责备。
调任屯田郎中,不久调任漳州知府,全部掌握了所属各县犯罪头目的名字,每次抓捕都能成功,全郡都惊奇地认为他是神人。盗贼刘香、李魁奇横行海上,施邦曜抓住刘香的母亲来诱捕他,刘香就擒。李魁奇提及郑芝龙(当时的海盗)的事请求招抚,施邦曜告诉巡抚邹维琏联手讨平了这股海盗。后任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等职时,都有着很高的声望。
有人赠送给施邦曜一幅珍贵的朱墨竹画,他姐姐的孩子在一旁让他收下。他说:“不行。
我接受了它,他将乘机向我提出要求,我也就向他表明了有可达到私人目的的后门。”施邦曜生性喜爱山水,有人劝他去峨嵋游玩,他说;“上级官员游览,下级官吏就要应付接待,这样会花费百姓许多的财物。”他廉洁爱民到了这样的地步。
他历任两京光禄寺卿,后改任通政使。黄道用被贬官后,又被捕入狱。国子监学生涂仲吉上书申诉,邦曜不给他上报,却在封后写上:“书不必上呈,但言论可以保留。”涂仲吉弹劾邦曜,邦曜将副封呈上。皇帝见到他写的话,很愤怒,将仲吉关进监狱,撤消了邦曜的官职。过了一年起用他做南京通政使。进京晋见皇帝,陈奏学术、吏治、用兵、财赋四个方面的事,皇帝改变了脸色采纳了。离开京城三天,皇上命宫中的使臣召他回来,说:“南京无事,留在这里为我效力。”正当吏部推举刑部右侍郎,皇上说:“邦曜清廉公正,可以辅助副都御史。”
第二年,贼寇逼迫京城。邦曜告知兵部尚书张缙彦发檄文通令天下竭力保护皇上,缙彦怠慢不发通告,邦曜叹息着离去。京城陷落,赶往长安门,听说皇上驾崩,痛哭着说;“主上为社稷而死,作臣子的怎能苟且偷生!”就解下腰带自尽。仆人解救下来使他苏醒过来,邦曜抱怨说:“你误了我的事!”贱寇满街都是,不能回家,见到院门就想上吊,却被居民放下来。于是让家人买来信石(砒霜)放在烧酒中,就在路上服下,吐血而死。
有个叫鲁时生的人,是老家的与邦曜同年的生人,做庶吉士,死在京城。邦曜亲手为他入殓,把女儿嫁给他儿子为妻。曾经买过一个使女,让她洒扫庭院,到了院子的东面墙角,拿着笤帚凝视着哭泣。邦曜感到奇怪而问她,说:“这是我先人御史的宅院。当时曾在这里掉过耳环,不觉就感到伤心。”邦曜就拿出女儿出嫁的钱,选了个读书人把她嫁出去。他内心忠厚到了这个地步。
9.(1)七言绝句(七绝)
(2)①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之气(或对富人富贵骄人的不满);表达了对织女深深的同情(或表达织女哀叹自己辛苦劳作的辛酸和无奈之情)。②“织”(或劳作情景)和“售”;织女机声不停,通宵劳作,费尽辛苦,才织得沙绢;织女们将精心制作的织物送到大户人家去出售,结果换来的却是富人的不屑与嫌弃。
(3)①对比。②前两句将茅檐舍下纺织女的辛苦疲倦、体力不支,与锦绣屋阁中富家女的娇憨悠闲作对比,(以不眠与酣眠对比),后二句将“厌罗縠”的“吴姬”和贫寒的“织女”进行对比,同是不眠,人生却迥然不同。突出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与同情。
10.答案略
11.①中原凌厉的风、深红的落日、无垠的原野等自然景象;②中原弥漫着浓厚历史气息的城堞、石碑、石像等历史遗迹;③流存于中原人血液中的纵横捭阖的气概。(答对1点计2分,答对3点计6分。意思相近即可)
12.(1)(2分)指浸润着中原历史文化的艺术中(1分)所表现出的粗犷和豪放(1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中原大地散落的石碑、石像等遗迹(1分),所勾起的历史记忆(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气息)(1分),有可能让我们从中汲取遗失的精神气质以及丰富深沉的文化精神(2分)。(意思相近即可)
13.①衬托了中原大地的苍茫无限、神秘辽远;②触景生情,引出作者对中原历史文化的感悟。(答对1点计3分,术语正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14.评分要点:观点、特色正确2分;举例恰当、分析得当2分;语言通顺1分。)
参考示例1:善用整句。如“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一句,结构整齐、酣畅淋漓,表现了中原大地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丰富内涵。
参考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201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