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0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7]
2010安徽高考模拟试题(语文)word(含详细解析答案).
2010年安徽高考预测性模拟测试
语 文 试题(二)
(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试卷为各地模拟试题精选重组而成
试卷重组:程道流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心理距离”说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最早把“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美学原理提出来的是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1912年他提出了完整的“心理距离”说。布洛所规定的“心理距离”的概念,是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布洛所说的 “距离”,不是实际的时空距离,而是一种比喻意义上使用的“距离”。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而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
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能够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另是一种眼光,从它那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绿竹入幽经。青萝拂行衣”(李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刘长卿),“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燮)。在这些诗人的眼中,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由此可知,“心理距离”作为审美的一个因素,“有如强烈的亮光一闪而过,照得那些本来也许是最平常、最熟悉的物体在人们眼前突然变得光耀夺目”(布洛语)。
“心理距离”说的核心是强调审美体验的无关功利的性质。在布洛看来,事物有两面,一面是“正常视象”,另一面是“异常视象”。所谓“正常视象”的一面,是指事物的与人的功利欲望相关的一面;所谓“异常视象”,即事物的与人的功利欲望无关的一面。在一般的情况下,事物的“正常视象”这一面是“具有最强的实际吸引力的一面”,因此我们的心总是倾向这一面,总是被事物的功利欲望所羁绊而见不到事物的美。例如我们对一条极为熟悉的街道,是很难领略它的“异常视象 ”(即美的形象)的一面的。我们一进入这条街道,就急匆匆走进冷饮店,转入副食店,在百货商店的货架前搜寻,在粮店里排队,走出店门,进入家门,我们既不留心那洁净的街道,也不去理会那整齐的楼房……我们总是无法超脱与我们个人的需要和目的相关的“正常视象”,因为我们无法把自己生活于其中的街道摆到一定的距离之外去观照。倒是一个从外地来观光的陌生人,他来到这条街道,并不去关心什么冷饮店、副食店、百货店、粮店,即摒弃了街道的与人的功利欲望相关的实际的一面,为它街面整齐的楼房、洁净的道路、窗台上摆的花、蓝天上飞的鸽所倾倒,一下子就发现了它的具有美的特性的“异常视象”这一面。因为这个陌生人的心不为事物的功利欲望所牵累,能够把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之外去观照,因而能够发现事物的美。由此可知,审美心理距离的获得是以审美主体的摒弃功利欲望为条件的。布洛强调说:“距离所造成的变化,可以说,——开始就是由于使现象超脱了我们个人需要和目的牵涉而造成的——总之,正如人们常说的,是由于‘客观地’看待现象而造成的。”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不属于作者产生了“心理距离”的一项是 ( )
A.“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B.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
C.我们一进入街道,就急匆匆走进冷饮店,转入副食店,在百货商店的货架前搜寻,在粮店里排队,走出店门,进入家门,我们既不留心那洁净的街道,也不去理会那整齐的楼房……
D.那些本来也许是最平常、最熟悉的物体在人们眼前突然变得光耀夺目。

2.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对一条极为熟悉的街道,很难领略它的“异常视象 ”(即美的形象)的一面,是因为我们产生了审美疲劳。
B.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能够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
C.“心理距离”是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之间插入一段距离。
D.在一般的情况下,事物的“正常视象”是不美的一面,事物的“异常现象”才是美的一面。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布洛所规定的“心理距离”的概念,是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拉开一段距离去看世界。
B.我们一进入街道,就急匆匆走进冷饮店,转入副食店,在百货商店的货架前搜寻,在粮店里排队,走出店门,进入家门,我们既不留心那洁净的街道,也不去理会那整齐的楼房,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摆到的距离太小。
C.审美心理距离的获得是以审美主体的摒弃功利欲望为条件的。
D.在诗人的眼中,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获得了美的意味。

二、(3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治,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致死,无容滥加酷刑’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①。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竞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来所行得失政化 比:近来,最近
B.应由德义所加 加:施与
C.旋以德内无虞 虞:忧患
D.我已与其断当讫 断:推断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
A.旋以海内无虞 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也
B.见人谏,阅而从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于何事如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此导之使言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确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电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②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

③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 干荷叶
刘秉忠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①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注] ①减:衰退。
8.作者是怎样描写干荷叶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这两句与前面内容有什么联系?

9.作者通过写荷叶寄寓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古之圣人,其出身也远矣, 。 (韩愈《师说》)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 。
(范仲淹《岳阳楼记》)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2)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属国过居延。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展开余下试题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5分)
草原上的日出
【英】多丽丝•莱辛
(1)在清晨的灌木丛中,一个小男孩遇到了如下情景:
(2)他跑得更近了,然后又静静地站住,一种莫名的新的恐惧使他停下了脚步。他四周的草儿生机勃勃,正在窃窃私语。他狂乱地四下张望,接着低头看去。地上黑压压的全是蚂蚁,又大又壮,它们对他视而不见,急匆匆地向挣扎着的什么东西奔去,好像亮闪闪的黑水在草中流淌着。
(3)之后,他屏住呼吸。怜悯和惊惧攫住了他,只见一只野兽倒在地上并停止了尖叫。此时此刻,他只听见一只鸟儿在鸣唱,以及行色匆匆的蚂蚁的沙沙声。
(4)他抬头冲那只不住扭动、时而抽搐的黑色东西望去。它比刚才安静了。从那团微微扭动的东西尚能模糊看出是只小鹿。
(5)他突然想到他可以开枪射击,让它结束痛苦;于是,他举起枪。然而,他又缓缓地放下了枪。那只鹿再不可能有什么感觉了,它的挣扎是神经的机械反射。但使他放下枪的并不仅仅是这个,而是一种在脑海里逐渐膨胀的愤怒、痛苦和抗拒感:如果我没来,它也会这样死去。我干吗要干涉呢?类似这样的事情灌木丛中随处可见,随时都在发生。活着的东西在极度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演变过程。我阻止不了,我也无法阻止。我无能为力。他很高兴那只鹿已经失去知觉不再感到痛苦了,因此他不必下决心去杀死它。此时,他脚下的蚂蚁们嘴里衔着粉红色的肉片正浩浩荡荡地返回。他的鼻子闻到了新鲜鹿肉的酸味。他极力控制着空胃徒劳地抽搐,然后提醒自己:这些蚂蚁也需要吃东西!
(6)那东西已经小了。现在,它看上去已经难以辨别。他不晓得时间已经过去了多久,随后看见那个黑影渐渐变小,些许白色从中显露出来,在阳光中闪闪发亮。是的,是太阳刚刚升起来了,它照耀在岩石上。唉,整个事情不可能超过几分钟。
(7)他跨步前行,信步踩碎了几只蚂蚁,直至他站到那具骨架前。它已经被剔净了肉。除了白骨上粉红色的碎肉块,仿佛它已经在那里躺了好多年。骨头四周,蚂蚁嘴里衔着肉,渐渐稀少。
(8)那个男孩朝它们——又大又黑又丑的蚂蚁们望去。其中有几只站住,正用闪亮的小眼睛盯住他看。“滚!”他冷酷地对那些蚂蚁说,“我不喜欢你们!不管怎么样,都不喜欢。滚吧!”说完,他想像着那些蚂蚁转身离去的情景。
(9)他在那些骨头边弯下腰,触摸头颅上的孔穴:那是眼睛所在的地方,他想到了鹿那水汪汪的黑眼睛,觉得这一切难以置信。
  (10)那天早上,也许一小时前这只小生灵还骄傲又自由地走在灌木丛中,感受着皮肤上的凉意,就像他自己感受到的那样,感到兴奋。它自豪地踩着大地,轻轻地甩动着漂亮的白尾巴,嗅着清晨寒冷的空气。它像国王和统治者们那样行走,自由漫步在这片灌木丛中。每片草叶为它而生长,闪亮纯净的河水供它饮用。
(11)但是,接着——发生了什么事呢?谁会想到这样一只箭步如飞的动物会被一群蚂蚁困住呢?
注:多丽丝•莱辛(1919—),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1.“小男孩”在清晨的灌木丛中遇到的这一幕情景给他的心理和情感上带来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

12.试赏析第(2)段中的景物描写所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4分)

13.第(10)段突出了小鹿怎样的形象?从全文看,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14.对文题“草原上的日出”有下列三种理解,你赞成哪一种?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理解,解说你赞成的理由。(5分)
(1)草原上的日出,象征小男孩当天在草原上目睹蚂蚁吞噬小鹿一事后获得了新想法。
(2)早晨的太阳起着烘托作用,渲染小鹿瞬间被蚂蚁吞噬的悲剧气氛。
(3)草原上的日出是每天都有的事情,象征新生命总是在旧生命消亡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反复地朗读作品,阅读者可以走出文字的困扰,探幽索隐,深得个中三味,而不会人云亦云,生吞活剥参考资料。
B.温哥华冬奥会产生的86枚金牌中有73枚记人欧美国家的名下,欧美国家对冰雪运动的统治力之强可见一斑。
C.魔术能给观众一种奇特的享受,魔术师刘谦的那场精彩的魔术表演都过去很久了,提起它大家依然津津有味。
D.尽管央视每年都会公布出高于80%的春晚收视率,但民间的调查结果却是年年大相径庭,喝倒彩声响成一片。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近日,来自全国各地当代文学批评期刊的主编们和专家学者三十余人在海口汇聚一堂,探讨诸多热点话题,其中一些观点颇有真知灼见和切中肯綮。
B.新版《红楼梦》、《西游记》未播先热,这不仅是因为人物的造型几乎颠覆了大部分读者对原著人物形象的理解,更是因为来自于对名著翻拍的普遍关注。
C.据悉,作为广东参加世博会的四个城市之一,中山市将以“博爱•和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参加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展览。
D.目前,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执行任务所需的淡水、油料、弹药、药品和各类生活物资已经全部装载完毕,编队将于3月4日从海南启航。
17.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 ;第三类, 。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 ;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 , 。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③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④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⑤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
⑥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①④⑤②⑥③ B.①④⑤②③⑥
C.⑤②③①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18.试问交警如何回答才能让司机无话可说?请用一个反问句写出答案。(不超过15个字)
一个年轻司机因超速行驶被交警拦停在路边,他十分委屈地说:“这么多车超速行驶,您为什么偏偏拦我?”
交警:“你钓过鱼吗?”
司机:“这和钓鱼有什么关系?”
交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右边漫画的画面内容,并用委婉得体的语言拟一条提示语。(5分)
(1)内容:(不超过60字)
(2)提示语:

20.新闻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它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可概括,可总结,可评述,可警示。根据下面一则新闻,仿照划线部分语句,请你以报社编辑的身份为其他两份报纸各写一段结束语。(不要求句式相同)(6分)
(1)《法制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破天荒被行政拘留10天。如何营造好的遵纪守法环境,需要市民的自觉配合,更关键的是我们的城市如何保持一贯的严格管理。
(2)《教育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破天荒被行政拘留10天。

(3)《市民晚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破天荒被行政拘留10天。


展开余下试题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要求写作文。
用水冲刷、冲洗,去除混杂于有用之物中的杂质,叫“淘”。现在,对事物过滤、筛选、提取,也可称之为“淘”,经“淘”而获得最佳,即“淘宝”。
请以“淘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C项不是产生了心理距离)
2.B(A项“审美疲劳”曲解,应是“被事物的功利欲望所羁绊而见不到事物的美”;C项“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D项对“正常现象”和“异常现象”理解有误)
3.C(A“拉开一段距离”理解有误;B“把自己摆到得距离太小”不当;D是因为“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才具有美感的)
4.D 判决
5. A 都是“因为”的意思。B项前者表承接,后者表递进;C项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对于”;D项前者是代词,代“大家”,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C 唐太宗是想杀柳雄,不是杀戴胄
7.(1)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2)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的处以严酷的刑罚。
(3)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未讲时,我自认为所仿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见你的分析(才知道)我的过失己足以令人吃惊。
【参考泽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对魏征说:“近来我所作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处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更大呢?”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作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买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在哪些事情上是这样的?”魏征回答说:“即位的初期判处元律师死刑,孙伏伽劝谏说‘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陛下就把兰陵公主固赏赐给他,价值万元钱。有人说:‘孙伏伽的所说的是一般的道理,而所赏赐的太优厚了’,陛下当时说:‘自我即位以来,没有进谏的人,所以赏赐他。’这就是引导大家进谏。徐州司户柳雄对隋朝留下的人,妄自给予俸禄等级:有人控告他,陛下就命令柳雄自己坦白,不坦白就给他定罪。柳雄始终坚持说是照实办理,竟然不肯坦白。大理寺查究得知柳雄的欺诈,将对柳雄处以死罪,少卿戴胄禀奏说,按照法律,只应处以徒刑。陛下说:‘我己对柳雄裁断完毕,只应处以死罪’戴胄说:‘陛下既然不认为我的话对,请立即把找我交到司法部门去。罪不该死,不能乱用酷刑’。陛下很生气的派人去杀柳雄,戴胄拉住不放,反发达四五次,然后赦免了柳雄。于是对司法部门的人说:‘只要能为我这样坚守法制,难道还怕滥用刑罚杀人夷族的事。’这就是以喜悦的心情来接受劝谏。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犯圣上旨意,陛下认为是诽谤。我上奏说,上书不激烈迫切,不能激励国君的意志,激烈迫切就相似于诽谤。当时虽然听从我的话,赏赐了物品二十种,思想上却很不舒服,这是难于接受劝谏。”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的过失已很惊人。你只要保持这样的忠心,我终究不违背你话的。”
8.抓住秋风中残荷的憔悴之状:既写其叶干,又写其柄老;既写其色苍,又写其香减。五、六两句揭示了荷叶由翠绿变为深青的荷叶,更由深青转为枯黄的原因。
9.作者通过写荷叶抒发了青春之不再、年华之易逝的慨叹。
10.(1)犹且从师而问焉 忧谗畏讥 感激而悲者矣 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2)寻常巷陌 单车欲问边 征蓬出汉塞 侣鱼虾而友糜鹿 举匏樽以相属
11.(3分)恐惧和怜悯——痛苦和愤怒——解脱和明白(释然和高兴)
12.本段景物描写运用了反衬和拟人的手法。(2分)“草儿生机勃勃”反衬了小鹿的生命即将消失;(1分)“窃窃私语”运用拟人手法,说明一场吞噬小鹿的事将要发生;而地上黑压压的又大又壮的蚂蚁则暗示了小鹿最终的命运(或:为小鹿最终的命运作了铺垫)(写出2点即可给2分)。
13.突出了小鹿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的自豪(骄傲)和自由。(1分)
用意:使想象中的小鹿和眼前所见的小鹿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1分),对生命逝去的遗憾、惋惜(1分)。
14.⑴小男孩在清晨的灌木丛中,发现众多的蚂蚁吞噬一只小鹿。他想开枪射击,让鹿结束痛苦,他举起枪然后又放下枪,因为小鹿已经死亡。他在激动之中发现了新东西:“这是生命的演变过程”“我阻止不了,我也无法阻止”;同时他又发现蚂蚁这样的生命体“也需要吃东西!”由此可知,小男孩目睹蚂蚁吃小鹿一事之后产生了新的想法:生命的演变过程必然经历痛苦,现实非常残酷,这也是无可奈何的。所以,“草原上的日出”象征了小男孩当天在草原上目睹一件事之后有了新的想法。(能结合文本分析到小男孩想法上的具体变化,3分;能抽象概括出小男孩新的想法,2分。)
⑵第6段,小鹿很快被蚂蚁吃掉,“些许白色从中显露出来,在阳光中闪闪发亮”,渲染小鹿瞬间被蚂蚁吞噬的悲剧气氛。“太阳刚刚升起来了,它照耀在岩石上”,介绍环境之后,用“唉,整个事情不可能超过几分钟”强调悲剧事件,其中的太阳照在岩石上,渲染悲剧气氛。(对“日出”提及一处且有具体分析得2分,提及两处且有具体分析得5分。)
⑶尽管作者对蚂蚁的残忍十分痛恨,但也清醒认识到“这些蚂蚁也需要吃东西”,“生命的演变过程”系生死交替过程。有死就有生,就此事而言,小鹿之死帮助了蚂蚁之生。(2分)“类似这样的事情灌木丛中随处可见,随时都在发生”,这其实是告诉人们生死演变之事随处随时都在发生。在这时刻,太阳升起来了,照在蚂蚁啃噬的小鹿的骨架上,这无疑象征着新生命总是在旧生命灭亡的基础上产生的。(3分)
15.C.( 应改为“津津乐道”。A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搬用别人的言论或文辞。现在也比喻不联系实际,生硬地接受或模仿。B.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就能推知事物的整体。D.大相径庭:多形容彼此相差太远或矛盾很大。)
16.C.( A. 搭配错误,“颇有真知灼见和切中肯綮”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0安徽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