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279
标签:
语文版
七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9]
七年级下期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下期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得分
一、积累运用(15分)
(一)识字与写字
1给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犀利______ 忍俊不禁______ 恶吏苛刻______ 曳屋许许声______
2填出下面成语中所缺的字。
______屈一指 ______摇过市 左______右盼 留______忘返
轻举______动 爱不______手 引经据______ 重峦叠______
3用行楷将“石榴”“海燕”“白鹅”“鹤群”这8个字用行楷抄写在下面的方格中。
□ □ □ □ □ □ □ □
(二)识记与运用
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下划线字释义有误的两组是( )( )。
A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纤纤擢素手(伸出)
B不能名其一处也(闻名) 稍出近之(渐渐)
C最是一年春好处(地点) 使宣叩头谢主(认错)
D课将士注坡跳壕(督促) 欲辨已忘言(辨别,说明)
5试写一个包括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且意思与这个字一致的成语,并分别用所写成语各造一个句子。
(1)身无所寄
(2)陶后鲜有闻
6按要求默写古诗文,并填写作者或篇名。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王湾《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_____,泣涕零如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4)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5)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江月》)
(6)___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
骆驼一进关,清风徐徐,送来了一阵阵泥土的温馨和花朵的芬芳。走出关口,豁然开朗,只见一片好风光:草坪绿得可爱,像铺上了用纯羊毛织出的最精致的绿毯子。草坪后面,是花团锦簇的花坞,春夏秋冬四季的花都在开放。花坞前面是一道清清的小溪,它淙淙潺潺地唱着欢乐的歌,流进了一个水波粼粼、银光闪闪的大湖。湖面的尽头是隐隐的青山,峰峦起伏,像座翡翠的绿屏风。屏风上,点缀着无数红花,老远望过去,又像一张“万绿丛中点点红”的风景画……
骆驼尽情欣赏自然界的美,忘记了饥渴,也忘记了踏上寻宝古道以来的辛劳。忽然“哗啦”一声,湖面涌起一股水柱,从里面走出一位十分标致的仙女。她笑盈盈地向来自远方的骆驼问候,还从珍宝盒里取出一串漂亮的珍珠项链奖给他。骆驼说自己已经有了驼铃,这个装饰品用不上。仙女又拿出一块雕刻着骆驼肖像的金牌,表彰骆驼长期以来在沙漠里驮人载货的功劳。骆驼说他在沙漠赶路得到过大家的帮助,这块奖给个人的金牌他不能要。仙女又拿出翡翠、玛瑙、琥珀、水晶、珊瑚,还有夜光璧、金刚钻、绿宝石和猫儿眼,任他挑选。可是骆驼对这些值钱的东西都看不上眼,不是不合用,就是对大家没有多大的好处,于是很有礼貌地一一谢绝了。仙女觉得骆驼更加可爱了。她笑吟吟地问他究竟要寻什么样的宝。骆驼说,这地方实在太美了,要是有个宝能把他居住的沙漠变成这个样子就好了。仙女笑了笑:“你的愿望不会落空的。”说着,她身子一步步地往后退,刹那间不见了。
骆驼实在困倦了,不知不觉地在软绵绵、绿茵茵的草坪上趴下来睡着了。他朦朦胧胧地觉得那位神秘的仙女又从湖面上飘然而来,劝他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安家落户。骆驼说,如果留在这儿享福,而扔掉了吃苦耐劳改造家乡的志气,就等于“得宝失宝”,他不能这样做。
浏览完整试题
7文中描写“好风光”的那段话(选段第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8仙女给骆驼送了四次宝,骆驼对这些宝的态度不一样。联系全文,填写下表。
仙女送的什么宝 骆驼对这种宝持什么态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9第三段骆驼的话中“得宝失宝”两个“宝”字各是什么意思?
10读了骆驼寻宝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能指其一端 态度端正
B两股战战 按股分红
C不能名其一处也 莫名其妙
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春色无边
12这段文字所摹写的声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13试为本段文字划分层次(用双竖线“‖”在原文上划),并说明这样划分的理由。
14本段文字用了五个“百千”组成的长短句来渲染火场的声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5在文中用浪线“~~~”标出作者对声音加以议论的句子。
16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
吴先生不仅是名垂青史的小说家,而且是深得学生欢迎的教授。三十多年前我在北大上学听过 吴先生的课。那时给我们讲课的名教授很多,有的名声不小,讲课却远不及他的名声。他讲写作,举过一个病句例子:“他用右手从头上摘下自己的帽子。” 吴先生说,若无特别需要,不必指明摘帽子的是右手还是左手;“头上”两字也应当删去,帽子不是从头上还能从哪儿摘下呢?“自己的”这个修饰词更加当删,读者决不会误会你是摘旁人的帽子。因此14个字的长句,只需要5个字就够了:“他摘下帽子。”这小小的病句分析接连引起哄堂大笑。在笑声中,我省悟到,原先以为自己的文笔流畅优美,其实嗦得很哩,脸上有点儿燥热。
听 吴先生的课,我们常常笑声不绝,而 吴先生自己并不轻易地笑。略方的脸上,认真严肃,两眼时而微微向上作一斜视。他的口音,是能听出安徽腔的普通话,特别是尾音,但语气短促干脆,说到关键处猛地甩出来似的,铿锵有力,不容置疑。我并无根据地想,老吏断狱大概就是这么说话的。 后来吴先生的入室弟子 赵齐平老师教我们宋元明清文学,神情语气也是如此。 赵齐平老师虽是四川人,但讲课也带上一点安徽腔,有时竟也两眼一斜,甩出个不容置疑的结论。凑巧那脸盘也有点方,背后大家都叫他小吴组缃。我们同样喜欢 赵老师的课,好像听 吴先生的课的翻版。
17选段第一段写吴先生讲课,也写了自己的感受。试按这个意思将第一段分为两层,用“‖”在原文上标出。
18“若无特别需要,不必指明摘帽子的是右手还是左手”,吴先生的说法是很严谨的。那么,“特别需要”指的是什么情况?试设想几种情况,作简要说明。
19文章写生活琐事,写得生动有趣。将第二段中写吴先生讲课时的神情语气的语句用浪线~~标出。
20你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人吗?试用几句话写出其中某某做什么事时的神情或神情语气。(注意交待某某人做什么事)
三、拓展创新(15分,每小题3分)
(一)口语交际
21你喜欢读课外书籍,你的父母或者祖父母不一定都持理解、支持的态度,你必须寻求沟通。假如有个星期六晚上,你正在读一部文学名著,他们中的某一位说:“抓紧时间做作业,读那闲书干什么?”你该怎么说呢?(注意交待你对谁说)
(二)单元点击
22第四单元有课文四篇:《我爱这土地》、《乡愁》、《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纸船》,其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我爱这土地》中,“土地”象征:________________;“黎明”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抒发乡愁的古诗,你在课内课外读过不少了。试默写一首(如果较长,可只默写几句),最好连诗题、作者都写出来。
(三)综合性学习
25选作题(只许选作一题,如都作,错了要倒扣分)
(1)你一定按要求进行过文学采风活动了。那么,请填写下表,写出你所搜集的1条谚语、1条歇后语以及1首民谣(民歌)中的两句。(说明:“区域”指某一地方,如“华北平原”“武汉”“陕北”“广东”等。)
内容 流行区域
谚语
歇后语
民谣(民歌)
(2)你是某地人或者在某地读书,对某地的文化历史应当有所了解。那么,请你写出当地历史上的一两位文化名人和他的著作。(答题时注明某地)
26加分题(此题不作不扣分,作对了奖3分)
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你通过读报、看电视、一定有所了解,获得了不少新知识。请你写出四个关涉现代高科技的新词语。(如:因特网)
四、作文(40分)
27题目:惭愧
提示与要求:我们常常有感到惭愧的时候,当某件事本该去做却没去做时,当某件事本该做好而没能做好时,当某件事还没做好却得了表扬时,当自己觉得比别人进步慢时……惭愧,是发自内心的自责;惭愧,是进步的起点。请以“惭愧”为题,写一个自己的故事,不少于500字,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1xījīnwùhǔ2首招顾连妄释典嶂3(略)4BC5(1)寄人篱下 (2)寡廉鲜耻6(略)二、(一)7不能。这段话写珍宝关的美,是为了与骆驼居住的沙漠形成对比,突出骆驼寻宝的意义。8第一次:珍珠项链—用不上;第二次:肖像金牌—不能要;第三次:钻石珠宝—谢绝;第四次:植物种子—喜欢。9第一个“宝”指“这个美丽的地方”;第二个“宝”指吃苦耐劳改造家乡的志气。10.(略)(二)11C12声音(略)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内到外13由“……一处也”和“于是……”处断开,前者写艺人表演,后者写宾客反应。14表现了口技艺人技艺的高强。
15(略)16不能。写宾客的反应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口技艺人技艺的高强。(三)17……大笑。‖在笑声中……18提示:强调用左手;强调左手拿着东西;强调这个人的用手习惯等。19略方的脸上,……不容置疑。20(略)三、(一)21答题扣住“作业”“闲书”,有理即可。(二)22艾青余光中何其芳泰戈尔23祖国大地解放区24(略)25(略)26如:软件、下载、链接、基因、克隆等。四、(略) (222.213.198.128)
上一篇:
山东潍坊2010一模试题
下一篇:
江苏如皋市实验初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标签:
语文版
七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七年级下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