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271  
标签:北师大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1]
北师大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29分)
1、请用正楷字规范的默写两句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词。(课内的除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潸然(shān) 矜持(jīng) 撑篙(hāo) 瞭望(liào)
B.青睐(cài) 充沛(pèi) 灼伤(zhuó) 徜徉(yáng)
C.着陆(zhé) 咽泣(yàn) 冰碴(zhā) 诧异(chà)
D.拜谒(yè) 门闩(shuān) 干戈(gē) 黄晕(yùn)
3、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高谈阔论 坛花一现 迫不及待 窃窃私语
B.神采奕奕 彬彬有礼 破镜重圆 月白风清
C.世外桃园 晓风残月 顺藤摸瓜 事倍功半
D.四面楚歌 挺而走险 厚此薄彼 貌和神离
4、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级部门决定铺张扬厉,在全系统内大力整顿。
B.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辅导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C.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
D.他非常勇敢地搭救了那个女孩子,真是火中取栗呀!
5、修改病句(4分)
(1)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2)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6、默写(8分)
①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杏枝头春意闹。
③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在溪头荠菜花。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
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运用比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你从远古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提炼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连标点不得超过30个字)(3分)
《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篇幅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是以前任何游记无与伦比的,而且摹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徐霞客游记》又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以实地考察所得,纠正了古代地理书籍的一些谬误,也有许多新发现。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根据考古发现和研究,早在6000年前的彩陶上的有规则的简单符号就已经具有了文字的性质,距今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等演变过程。
材料二:汉字在篆、隶、行、楷、草不同字体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独特书法艺术,成为中国造型艺术宝库的瑰宝,她们书写了华夏五千年春秋。
材料三:下面是《中国教育报》2009年对某地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书写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
书写情况
份数、总份数 字迹辨
识不清 字迹
潦草 错别字
较多 字迹
工整 字迹
漂亮
40 6 14 11 6 3
(1)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补全下面的句子。(2分)
横竖撇点折,书九州丰采;
, 。
(2)从材料三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分)
二、阅读理解
(一)拔掉那颗蛀牙(14分)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浏览完整试题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8期,有删改)
9、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2分)
10、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2分)
地位尴尬,滋生仇恨→ → →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11、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2分)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3)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12、.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2分)
13、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2分)
(二)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幅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上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有一根枝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还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村里人都就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我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了……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里,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展开余下试题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4、下面不能表现种树老人精神品质的是( )(4分)
A、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样都不会做,只会种树。
B、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C、“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
D、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
E、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
F、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
G、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一棵树。
15、文章写道: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里。”
这些记叙采用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4分)
16、“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有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照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4分)
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
17、“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加点部分表现了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8—24题。(12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腰白玉之环 (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媵人持汤沃灌( ) (4)感泣辞母 ( )
1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 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
20、翻译句子(2分)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21、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范仲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填写两个)。(4分)
四、作文(40分)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调查:世界上谁最快乐?在上万个答案中,有四个答案十分精彩,它们分别是:吹着口哨欣赏自己刚刚完成自己作品的艺术家;给婴儿洗澡的母亲;正在沙地里堆城堡的孩子;劳累了几个小时终于救治了一位病人的外科大夫。
要求:以“快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4、《徐霞客游记》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8.(1)示例:篆隶行楷草,写华夏春秋。
(2)现在学生书写能力较差;我们要重视汉字书写。
阅读理解
9、“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2分)
10、不设统一答案。示例: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意思接近即可,1分);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意思接近即可,1分)
11、(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意思接近即可,1分) 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意思接近即可,1分)
(2)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1分);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意思接近即可,1分)
(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1分),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1分)。(意思接近即可)
12、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意思接近即可,2分)
13、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意思接近即可,2分)
《种树老人》14、BD 15、插叙补充交待
16、照应句子: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深刻含义:种树老人在人们心中留有深刻印象,人们永远记住他。17、表现了老人崇高思想品德。
18、(1)用作动词,“腰佩”或“腰上佩带”;(2)通“披”,“穿”或“穿着”;(3)热水;(4)辞别。(答出意思即可,每小题l分,共4分。)
19、C(A①连词,“却”;②连词,“就”。B①助词,取消独立性;②动词,“到”。C①和②都是介词,都当“用”讲。D①人称代词,“他们的”;②加强反问语气。)(2分)
20、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21、①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1分)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1分)③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画荻凿壁等(要求填写两个,一个1分) (123.11.251.21)
标签:北师大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北师大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