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职高试题

阅读:189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职高试题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96]
2007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200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
高职单独招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X至X页,第Ⅱ卷X至X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39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难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脂肪 指甲 旨意 趾骨
B.剽窃 缥缈 飘摇 漂泊
C.咽喉 胭脂 哽咽 姻缘
D.暗哑 谙熟 窖井 黯然
2.下列各级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应接不暇 出类拔萃 我行我素 以偏盖全
B.言简意赅 张皇失措 身体力行 无耻澜言
C.潸然泪下 销声匿迹 苦心孤诣 和衷共济
D•寥若辰星 罄竹难书 含辛茹苦 精神矍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初夏的长白山景色宜人,层峦叠翠,风声鹤唳,让人流连忘返。
B.在教学检查中,张校长总搞突然袭击,先斩后奏,老师们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
C.无私奉献本是无可厚非的美德,但现在有些人却认为这种美德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
D•面对房地产商玩弄的各种伎俩,广大消费者洞若观火,没有一个上当受骗。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日来,在京的各大新闻媒体 宣扬奥运精神,号召市民争做文明北京人。
②他们对周边地形进行了 ,决定把钻井机竖在西边的草滩上。
③勘探队来到了这里,使这偏僻 的大山沟增添了生气。
④这部法律已由新华社 播发。
A.大力 考察 荒芜 授权
B.大力 勘察 荒凉 受权
C.大肆 勘察 荒芜 受权
D.大肆 考察 荒凉 授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重走长征路活动,使我们亲身感受到了革命前辈的艰辛,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B.在学习上有成就的人,大多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经过顽强努力才取得成功的。
C.蔡元培先生自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北京大学的风气就一天天好起来了。
D.老舍先生的一生,为我们创作了许多歌颂新社会、新北京的文学作品,如话剧《龙须沟》《方珍珠》等。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迹,是那样的秀丽遒劲;刀法,是那样的娴熟流畅。
B.“同学们!”张老师激动地说,“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C.联欢会上,大家各显神通,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儿,有独唱、舞蹈、朗诵、小品、相声……真是丰富多彩。
D.我不知道这轮比赛谁能胜出?但我一定要做好继续比赛的各项准备。
7.下列作家、国别/时代、作品、体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韩愈——中国/唐代——《马说》——散文
B.李白——中国/唐代——《行路难》——七言律诗
C.夏衍——中国/现代——《包身工》——报告文学
D.欧•亨利——美国/20世纪初——《最后的藤叶》——短篇小说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8-9题


浏览完整试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马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职卑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8.下面对这首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垣残破,人烟稀少,草木丛生。
B.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马惊心”写诗人的感慨,阳春三月的花香鸟语,本应赏心悦目,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花落泪,闻鸟惊心。这两句还有一种解释是将花鸟拟人化,感时伤别,花有情而落泪,鸟有感而惊心。
C.颔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对家人的惦念,战火连月不断,国无宁日,家无音信,这是的一封家信弥足珍贵,可以胜过“万金”。
D.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诗人不顾头发斑白,稀疏散落,几乎连簪子都戴不住了,仍为国事日夜操劳,四处奔走。
9.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说虽山河犹在,但已物是人非。一个“破”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政治局面,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高度概括了当时长安的情景,令人满目凄然。
B.颈链两句是对仗,写出了战乱中因与家人两地隔绝,音信皆无所产生的急切心情。
C.使人面对国都的衰败之景,感慨悲伤,在忧国的同时,也表达了眷念家人的离愁。
D.这是一首乐府诗,全诗结构严谨,意脉贯通,韵律和谐,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数字电视”(Digital television),简而言之,就是用数字信号技术进行制作、播出和传送的电视。数字电视含义并不是指我们一般人家中的电视机,而是采用数字信号广播图像和声音的新的电视系统,它从节目采编、压缩、传输到接收电视节目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其具体传输过程是: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卫星、地面无线广播或有线电缆等方式传送,由数字电视机接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
数字电视是数字信息技术的产物,以数字化、交互性为特色,它把电视传播方式与信息技术集于一身。与目前收看的传统模拟电视相比,数字技术的高精度使数字电视画面的清晰度和伴音效果都大大地提高了,可与DVD相媲美。同时数字电视播出系统能有效地节省频道资源,一个传统的模拟电视频道可以容纳6-10个数字频道。而且,通过宽带网能顺畅地传播即时视频图像和清晰的声音,所以能充分应用于各个行业,开展各种综合性业务。
数字电视机是指在不改变现行传输体制的前提下,对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进行数字处理的电视接收机。可以划分为“一体机”和“分体机”,“一体机”就是电视显示器内置机项盒的完整功能(信源解码、信道解码、条件接收)。目前,由于我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尚未颁发,所以市场上没有这样的数字高清电视机;“分体机”是附带机顶盒的数字电视显示器,目前,市场上的高瑞电视机(等离子、液晶和背投电视)大多属于分体机(准确地说是数字显示器、模拟电视机),用户需购置机顶盒后才能收看数字高清电视节目。
目前,我国有关管理部门已经制定出数字电视的发展规划:2008年中国主要大城市应普及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北京奥运会将以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向全世界转播。
10.下面对“数字电视”概念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数字电视就是用数字信号技术进行制作、播出和传送的电视机。
B.数字电视是采用数字信号技术进行制作、播出、传送和接收电视图像、声音的电视系统。
C.数字电视从节目采编、压缩、传输到接收电视节目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信号处理。
D.数字电视不是指我们一般人家中的电视机。
11.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具有优势,对其优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电视把电视传播方式与信息技术集于一身。
B.数字技术的高精度使数字电视画面的清晰度和伴音效果都大大地提高了,可与DVD相媲美。
C.数字电视播出系统能有效地节省频道资源,一个传统的模拟电视频道可以容纳6——10个数字频道。
D.数字电视通过宽带网能顺畅地传播即时视频图像和清晰的声音,所以能充分应用于各个行业,开展各种综合性业务。
12.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字电视的传输过程是:电视台信号——数字电视信号——卫星、地面无线或有线电缆传送——数字电视机接收——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
B.在不改变现行传输体制的前提下,对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进行数字处理的电视接收设备叫数字电视机。
C.数字电视机可以划分为“一体机”和“分体机”。
D.目前,市场有一种内置机项盒完整功能的电视显示器叫“一体机”。
13.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2008年中国大城市普及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北京奥运会将以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向全世界转播。
B.数字电视与数字电视机的关系是:数字电视是一整套系统,数字电视机是这套系统中的一种设备。
C.机项盒的完整功能是信源解码、信道解码和条件接收。
D.目前,我国用户需购置机项盒后,才能收看数字高清电视节目。
200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
高职单独招生考试
语 文
第 Ⅱ卷(共 111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X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分数
得分 评卷人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4-17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展开余下试题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则啦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在第①段中,重病缠身的母亲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对残疾儿子的爱?(3分)
答:


15.在第③段中,“母亲进来了”,为什么要“挡在窗前”?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3分)
答:(l)
(2)
16.在第①和第③段中,母亲几次要推“我”去北海看花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7.第⑦段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起了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答:(1)

(2)

得分 评卷人

四、(l8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8----2题
时文三弊
刘 征
①章学诚写过《古文十弊》。讲弊,一下子就是十条,据说颇中要害,但今天看来已是恍如隔世了。
②今天怎么样呢?似乎于相当完美之中也并非无弊可言。但要写出章学诚那样的文章来,非研究文章学的大手笔不可,我只是姑妄言之,如果听起来不大在行,只当是天上的野鸭子,飞过去也就算了。
③话说时文之弊,其弊有三。
④一是长。衣服如果合体,本无所谓长短。文章也是这样。可是多年来屡有人呼吁“短些”,可见文章里很有些矮子穿长衣服的。无奈呼吁归呼吁,文章的不适宜的长却越来越不适宜地长起来。短篇变中篇,中篇变长篇,且不光小说界流行这种“巨人症”。要说用洋洋的文字写区区的内容是为了捞稿费,未必公平。作者缺乏惜墨如金的观念也许是更普遍的原因。惜墨,其实是惜时。读者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忙碌,爱惜他们那金子一样宝贵的时间,是文人应有的职业道德。
⑤二是空。空无一物的文章也不多见,“半空儿”可真不少。老年间的冬天,北京的小胡同里叫卖一种价钱很便宜的炒花生,叫“半空儿”,全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瘪子。说没仁儿,有一点;说有仁儿,瘦得可怜,使你越吃越不满足,终于不无惋惜地丢开。有些文章很像这种“半空儿”。空在哪里?空在缺乏深厚的生活基础,或者缺乏来自调查研究的真知灼见,任意编造的情节,想当然的见解,几乎一阵清风就吹得一无所有。咀嚼这样的‘半空儿”,也是越吃越不满足,终于不无惋惜地废书而叹:可怜无补费精神。
⑥三是涩。读起来疙里疙瘩,感到嘴皮子吃力;顺文索解,感到云山雾罩,似懂非懂。有人称这种文章为“朦胧文”,我说不是“朦胧”是“生涩”,读起来如同啃生柿子,涩得缩不进舌头。
⑦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恰当地或者不必要地使用一些新名词,并以此相竞,似乎只有这样才算得时髦。语言不断吸收新名词,是正常现象,不能一律反对。但是,用普通话本来可以表达清楚的意思,偏是改用难懂的新名词来表述,反而闹得人糊涂起来,我以为大可不必。比如“感到饥饿”,不必说成“收到了消化系统内在知觉发出的食物医乏的反馈信息”;“吃饭”,不必说成“使营养物质从人体自身的外部向内部渗漏”。自然,吃饱了饭要“赏花”,也不必说成“调动自身的感知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使视觉内在的审关能力与植物的生殖器官的外延部分的美紧密地亲和”。
⑧话又说回来,要是有人将我一军,说“你讲这弊那弊,请你写一篇无弊的文章看看”,我只有弃甲曳兵而走。文章要写得又短又充实又明白晓畅是不容易的。我无意苛求于作者,只是希望引起注意,如果认为应该注意的话。
18.在第①②段中,作者谈“时文三弊”先从章学诚的《古文十弊》说起,又说自己“姑妄言之”,其用意是什么?(4分)
答:

19.第④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4分)
答:(1)
(2)
20.作者在论述时文的三个弊病时,运用了比喻论证,请写出相关的比喻句。(4分)
答:


21.简述本文的结构特点。(久分)
答:


22.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五、( 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23--26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展开余下试题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2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义(5分)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答:
②及凯旋而纳之
答:
③方其系燕王父子以组
答:
④函梁君臣之首
答:
⑤逸豫可以亡身
答:
24.指出下列两句中“其”字的用法和意义(2分)
①请其矢,盛以锦囊。
答: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
25.文中有“以一少牢告庙”句,请就古人祭祀制度中“太牢”“少牢”的概念予以说明。(3分)
26.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2分)
答: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2分)
答:
③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2分)
答:
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2分)
答:
默写古代诗词名句
27.在下面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诗(词)句(3分)
①竹喧归浣女, (王维)
②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辛弃疾)
六、(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学生最熟悉的人是老师,每天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然而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认知却很复杂:崇拜、尊敬、钦佩、感恩、畏惧、爱恋、厌烦、抵触……请就“师生关系”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自拟题目。(3)卷面整洁,不少于800字。
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
等级 得分 总分 评分人
基础等级
50分 一等
50~41 二等
40~31 三等
30~21 四等
20~0

发展等级
10分 一等
10~9 二等
8~7 三等
6~4 四等
3~0

错别字、不足字数、缺题目 减分
200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高职单独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39分)
一、(27分.每小题 3分)
1.B 2.C 3.D 4.B 5.B
6.D 7.B 8.D 9.D
二、(12分,每小题3分)
10.B 11. A 12.D 13.A
第Ⅱ卷(共111分)
三.(12分)
14.三个方面:
一、当“我”暴怒是,母亲悄悄离开并暗中关注“我”的动静,让“我”尽情地发泄;等“我”的情绪平静下来后,母亲又悄悄的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二、为照顾双腿瘫痪的“我”,母亲顾不上侍弄自己所喜欢的花,以致花都死了。可见母亲虽爱花,但更爱儿子。
15.(1)怕双腿瘫痪的儿子触景生情,见秋风落叶而引起情绪上的消沉。
(2)表现出母亲时时刻刻关注着儿子的情绪变化,母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16.目的是让“我”感受生活的美好,摆脱掉消沉的思想情绪,坚强地活下去。
17.(1)两个方面:
一、“我”共没有兴趣看花,到能够欣赏菊花的美丽。
二、“我”摆脱了精神上的痛苦与消沉,懂得母亲的话,要坚强的活下去。
(2)两个方面:
一、母亲一生生活艰难却不放弃希望,激励了“我”。
二、“我”从内心开始懂得母爱,从不理解母亲到感悟体会母爱再到深刻理解母亲的话。
四、(18分)
18.两个方面:
一是借古论今,作者所提出文章弊端问题,是有历史渊源的,很早就有人重视并研究,以此引出话题,立论有据。
二是表现出谦逊平和的态度,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19.(1)主要观点是:文章的弊病之一是“长”。(或“文章的不适宜的长却越来越不适宜地长起来”)
(2)作者首先以“矮子穿长衣服”为喻,论述了现在“文章的不适宜的长却越来越不适宜地长起来”的现象;其次论述了此类长文章产生的原因是作者“缺少惜墨如金的观念”;最后论述了此类长文章的危害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浪费读者宝贵时间。
20.三个比喻句:
长:可见文章里很有些矮子穿长衣服的。
空:“半空儿”可真不少。
涩:读起来如同啃生柿子,涩得缩不进舌头。
21.三个方面:
一、引论(第l-2段),由章学诚的《古文十弊》引出时文之弊有三的话题。
二、本论(第3-7段),论述时文三弊,从并列的三个方面,论述其现象、危害及原因。
三、结论(第8段)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22.“文章要写得又短又充实又明白晓畅”才好。
五、(21分)
23.①原:推究(原因)。
②纳:收藏起来。
③组:丝绳、丝带。这里泛指绳索。
④函:用木匣子装。
⑤逸豫:安逸、享乐。
24.①请其矢,盛以锦囊。(代词,作定语:他的。代晋王)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语气词,可,一定。表叮嘱)
25.古人所用牺牲(祭扫用的牲畜),行祭前需先饲养干牢(牲口圈),故称这类牺牲为牢;又因祭祖的种类或级别的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其中,牛、羊、承(就是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和系,没有牛。所以太牢的等级高于少牢。
26.①哎呀!盛衰变化的道理,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②“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可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
③直到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职高试题
相关:关于“2007年高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