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171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1]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语 文 试 题(高一第二学期期末适用)
(时间:150分钟 总分160分 命题人:汇龙中学郁斟海 )
说明:1-2,5-7,15,共6小题依此填涂在答题卡1—6位置上。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
1.选出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3分)(C)
A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 (必修3P13)
B我不应该自怨自艾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必修1P15)
C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重逢了。(必修2P81)
D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必修4P8)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A)
A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必修2P12)
B人类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被我们深切关注。(必修1P74)
C在州长仍因仲裁及拒绝执行联邦政府法令大放厥词的阿拉巴马,黑人男孩女孩和白人男孩女孩可以无拘无束地手牵着手,情同手足。(必修4P11)
D 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必修3P12)
3.有这样一幅宣传画:一个很时尚的姑娘,在用她美丽的丝巾包扎一棵受伤的小树苗。请拟一句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有表现力。(3分)(原创)
答: ▲ ▲ ▲
(呵护绿色生命,展现时尚美丽)
4.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境。(6分)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 ,听去总有一点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罗帐里,红烛昏沉;二打 ;三打 ,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必修2P96 原创)
答:(1) ▲▲▲ (2) ▲▲▲ (3) ▲▲▲
答:或是骤雨打荷叶;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白头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点滴天明。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6~9小题。(19分)
杨烈妇传
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日:“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①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②。
浏览完整试题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③,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注]①岁满:官员任职期满。②陴:城上的小墙,这里代城墙。③娣姒:妯娌。(改编)
5.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A)
A.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 徇:示众
B.有蜚箭集于侃之手 集:射中
C.朝廷宠旌守御之臣 旌:表彰
D.奉父母舅姑尽恭顺 舅姑:公婆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选出全都表明杨氏“仁者必有勇”的一组。(3分)(B)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③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④得数百人,率之以乘城
⑤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⑥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7.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C)
A.杨氏在叛贼兵临城下,其夫李侃不知所措时挺身而出,协助其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以弱胜强,击退叛贼,保住了城池。
B.李侃被流矢射中后回家,杨氏责备他身为一县之长尤其不应该临阵脱逃,并激励他立即回到城头,捐躯报国才是死得其所。
C.文中以李侃等守御之臣的行为与杨氏作对比,表现了杨氏的深明大义、勇烈果敢,谴责了这些深受国恩却弃城而逃的官员。
D.作者借孔子的话来评价杨氏,认为她虽为妇人,却有仁人之心、勇者之行,对此当之无愧,从而抒发了对杨氏的礼赞之情。
8.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4分)
▲▲▲
(判断句,诚,虽然,罢,各1分)
(2) 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3分)
▲▲▲
(乘,爨,食,各1分)
(3)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3分)
▲▲▲
(亟,徒,益,各1分)
(二)诗歌鉴赏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小题。(8分)
渡 桑 乾——旅 次 朔 方
刘皂 (唐)
客舍并州数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乾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刘皂,咸阳人,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
(必修1P57,原创)
(1)首句“客舍并州数十霜”中“霜”能否换成“载”,为什么?(4分) ▲▲▲ 答:不能。①“霜”“阳”“乡”押韵,有音韵乐感之美。(2分) ②“霜”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时间之久远,而且表现出诗人日夜思乡的痛苦心情和饱经沧桑的感慨。(意思对即可,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 答:①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2分)②含蓄地流露出十年以前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初渡桑乾,远赴并州,十年以后一事无成的抑郁难堪之情。(意思对即可,3分)
(三)默写(10分)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
(2)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3) 想当年: ▲ ,气吞万里如虎。
(4) 汩余若将不及兮, ▲ 。
(5) ▲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 西当太白有鸟道, ▲ 。
(7) ▲ ,血色罗裙翻酒污。
(8) ▲ ,枯松倒挂倚绝壁。
(9) ▲ ,岂因祸福避趋之。(必修1P60)
(10) ▲ ,秋水共长天一色。(必修4P70)
三、现代文阅读(38分)
(一)文学类文阅读(23分)(原创)
阅读下面的一篇散文,完成11~14题。
同里的黄昏是一首歌 寅 公
① 同里的黄昏是一首二声部的歌。
② 温柔的斜阳照着古镇,水乡在暖暖的、明黄的影调中,就象一幅水彩画一样。
③ 斜阳余辉里,我们缓步走在幽静的街巷中,一边是河,一边是古朴的房舍。小河边的驳岸上,浣洗的小镇女子和写生的美术系学生,共同为我的镜头中的古镇点缀了人气。村妇绞干最后一件衣裳,而对面虚掩的木门轻启,一妇人手拎菜桶,轻轻走下台阶,在河沿边俯下身去,用竹桶将水左右一分,然后打一桶水上来,灵巧地摘净菜叶,返身走上台阶,木门关闭,水波不兴。邻家的老婆婆颤巍巍地跨出门槛将一桶水干净利落的倒入家门口的河里,惊起一只蜷着身子正要休息的鱼鹰。老伯背着双手拎着瓶酒,哼着小曲从不远的小店踱出,家中的饭桌上定有丰富的小菜等着沽酒归来小酌几杯吧。
④ 河里收工回家的游船在渔歌声里慢慢靠岸,船家女边摇着橹边对河边相熟识的人家打招呼,吴侬软语听来就象苏州评弹般婉转动听。于是,古镇民居区的低声部那一串串的音符随着院子里的炊烟缓慢而抒情地飘洒在河道里、空气中。
⑤ 乌篷船上,丈夫摇橹,妻子生火做饭,小灶升起了青白的炊烟,孩子坐在船头,小凳方桌,在展开的作业本上写划着。这幅只有在电影或文学作品中见过的景象,当它活生生展现在我面前时,我一时激动得有点儿不知所措。
⑥ 一棵被雷电烧空了躯干的洋槐,斜斜地贴着水面长出去,亭亭玉盖下,一张方桌,几把木椅,用宜兴紫砂壶泡着的半壶龙井茶冒着袅袅香气。一位鹤发老者正坐在方桌旁品茗着,一脸的安详和惬意。我突然悟得,其实老人正在品味的这种梅妻鹤子的悠然人生正是千年来中国文人追求的极致。古人云:“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聪明的隐士是不忘了隐忧的首要条件是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陶渊明们虽然“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但却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只有如这位老者一样,选一个宁静的所在,比如同里,虽然与世无争,却也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着实令人艳羡。
展开余下试题
⑦ 有的人家已经开始吃晚饭了,门外摆个小方桌,长条凳上坐着一对老夫妇,吃得有滋有味,悠然自得。一碟泡菜、两碗绿豆稀饭,一顿很不丰盛的晚餐,如老伴俩平淡宁静的一生,却无言地揭示着粗茶淡饭与老伴俩皱纹满面之间的关系。一个与世无争的小镇,平淡得如一碗绿豆稀饭,却如海龟一般的长寿和具有生命力,正是中国人文历史的浓重一笔。
⑧ 肚子饿了,找到传闻中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古镇一绝”臭豆腐摊子。那“臭豆腐”香味扑鼻,味道果然不错。站在臭豆腐摊旁吃掉那串抹了辣椒的臭豆腐,比在人来人往的闹市里多了一份安然。
⑨ 当我们转悠到古镇最最著名的明清街时,看到的是另外一幅黄昏的景象:古街的两边商家林立,红灯笼黄幡子呼啦拉的飘在风里。河边一溜在夕阳下喝茶聊天的人们看着风景,同时也将自己坐成了一道风景。竖着“太湖三白”的饭店里呲呲啦啦开始飘出饭菜的香味。讨价还价的声音沿着青石板的街道曲曲折折的传到耳朵里。这一切的一切都合成了古镇的高声部:高亢激越,商业味十足。
⑩ 随意走进一家傍河而开的小饭店,依着河水,听着悠扬的带有苏州评弹味道的小曲,享受着同里的美味佳肴。我们点了古镇的特产阿婆菜和塞肉面筋,炒一盘春天新抽出的青菜苔,温一壶同里黄酒。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年近半百的人,一个炒菜一个招待客人,还和我们拉起了家常。店小二是店主的儿子,除了“跑堂”,质朴热情的小伙子还为我们唱了几首江南小调,多才多艺可见一斑。不禁让人遐想,这样灵秀的山水养育着怎样灵性的儿女。
(11)傍晚时分,我们和一天中最美的同里告别。走出那条柏油路时,船歌又一次地轻轻回响在耳边,暮色伴着斜阳挥洒下来直到天的那一边…… (选自《寅公文集》)
11.本文第⑤节说“我一时激动得有点儿不知所措”,作者为什么而激动?(5分)
答: ▲▲▲
答:作者为看到了一幅通常难以看到的极具水乡浓厚生活气息的优美景象而激动;(2分)作者为看到了自己理想的诗意生活情景而激动。(3分)(意思对即可)
12.研读第⑥节,分析画线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 ▲▲▲
答:通过“陶渊明们”与“同里老人”的生活情态的对比,否定了“陶渊明们”的没有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小隐隐于林”的生活;(3分)赞扬了“同里老人”们梅妻鹤子(与世无争、不为生活所扰、更利于修身养性)的“大隐隐于市的悠然人生。(3分)(意思对即可)
13.请赏析文中第③节画线语句的主要表达特色及其效果。(6分)
答: ▲▲▲
答:(6分)运用场景(细节)描写的手法(2分);细致生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同理人富有地域特色的日常生活情景(2分);表现出同理人悠然惬意、如歌的生活韵味(2分)。(意思对即可)
14. 作者说“同里的黄昏是一首歌”结合全文,试探究同里美的内涵。(6分)
答: ▲▲▲
答:(6分)①同里的风景美:斜阳挥洒,街巷幽静,房舍古朴,流水灵秀,炊烟飘洒;
②同里的人情美:质朴热情;③同里的生活美:平淡宁静,与世无争,生活悠然;④同里的饮食美:茶饭粗淡,特产丰富,风味独特。(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15分) (选编)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刘洪波
“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物理学讲到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史、讲论语,大概今后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现代哲学、思想、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我不知道。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数量上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各人的心性,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多,总归是要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大概不过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为“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前人多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从学术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是困难的。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后时代的累加,可以想见。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 “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舆论评价”或者 “社会学结论”。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其实是娱乐业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在的娱乐之间,人们聆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思维,并且把自己酱在莫名其妙的逻辑里。这些逻辑归总而言,就是“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 。寓教于乐,就这样实现了。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百家”应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学等等非中国固有之学的真正“百家”。
B. 在第三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她的解读指向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
C. 现在的“百家讲坛”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道权谋,钱文忠称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D.对“百家讲坛”,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点辩证,评价比较公允。
【B.对于丹也持批评态度。C.不是“都在做翻案文章”。D.文中“寓教于乐”的说法是反语) 】
16.作者对钱文忠为商纣王翻案持批评态度的理由是什么?(6分) ①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难以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重建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②商纣王已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这种“舆论评价”(或“社会学结论”)没有必要也很难颠倒;③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是不可置疑的事实。(每点2分)
展开余下试题
17.作者为什么认为“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6分)
①内容。并不是真正的“百家”。(永远都是“国学”的讲坛)②观点。讲者的观点偏颇,导向不正确;③实质。貌似在布道,实则是娱乐。(每点2分)
四、作文(70分)(原创)
18.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日本剑客柳生十兵卫有一个传说。十兵卫少时,与要求严厉的父亲比剑。父铁手无情,剑伤其左眼。他即时的反应是以手掩其右眼。父诧异:“你左眼受伤,理应以手掩左眼,为何掩右眼?” 十兵卫答:“左眼既已受伤,掩之何益?当务之急是必须保护好右眼。只要我留得一只健全的眼睛,终必练成剑术,击败对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材料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卷
3.
4.(1)
(2)
(3)
8.翻译:(1)
(2)
(3)
9.诗歌鉴赏:(1)4分
(2)4分
10.默写:(1) (2)
(3) (4)
(5) (6)
(7) (8)
(9) (10)
11.(5分)
12.(6分)
13.(6分)
14.(6分)
16.(6分)
17.(6分)
18.作文(70分)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参考答案:
1、C 2、A
3、呵护绿色生命,展现时尚美丽
4、或是骤雨打荷叶;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白头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点滴天明。
5、A 6、B 7、C 8、略
9、(1)不能。①“霜”“阳”“乡”押韵,有音韵乐感之美。(2分) ②“霜”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时间之久远,而且表现出诗人日夜思乡的痛苦心情和饱经沧桑的感慨。(意思对即可,2分)
(2) 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起,表
上一篇:
云南省昭通市2010中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初三语文最新阅读训练习题集之一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高一语文月”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