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94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6]
南充高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半期试题.语文
南充高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半期考试
高2011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
第I卷(选择题 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栈道/饯行 蹩进/一瞥 升斗之禄/气冲斗牛
B.恪守/骨骼 露骨/露脸 殊途同归/自出机杼
C.酒馔/杜撰 风靡/奢靡 前仆后继/物阜民丰
D.提升∕提防 慰藉∕枕藉 炙手可热/栉风沐雨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气息奄奄 事必躬亲 金榜提名 彩绣辉煌 渔樵江渚
B.别出心裁 怨天忧人 谈笑风生 结草衔环 剜肉补疮
C.面面相觑 得意扬扬 一意孤行 脍炙人口 举案其眉
D.无与伦比 恣行无忌 莫名其妙 怙恶不悛 敛声屏气
3、填入下面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 。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2)两年以来,他更加吝啬了,正如一个人年深月久的痴情和 一样。
(3)欣赏古代散文,要学习用现代观念 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4)从全书看,《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但是,从一个人物的故事看来,《水浒》的结构是严密的, 也是有机的。
A.界限 癖好 审视 甚至 B.界线 嗜好 审查 甚至
C.界线 癖好 审视 此外 D.界限 嗜好 审查 此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李先生十年前来蓉城打拼,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忘记穷困的故乡的孩子。.
B.隐藏在语言深层的情韵,附着在词语之上的色彩,未必能借助工具书或词典得到。读者只有通过自己大量阅读,反复玩味,才能逐渐体会。
C.有关部门提醒:一段时间以来,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传销活动日趋严重,广大群众应学会抵制传销、识别传销、远离传销,避免上当受骗。
D.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在面积、人口、资源、市场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徘徊于斗牛之间 /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B.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 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C.明年,丞相薨 / 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又得林冲主张陪话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6—8题。
曹雪芹在全书第一回就表明了自己的创作主张,他不蹈历来野史的旧辙,更反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和“假捏出二人姓名,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而是根据自己“半世亲见亲闻来创作”,“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有人据此把《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看作是现实生活的刻板记录,因而对它作了各种各样的“索引”,说它影射这个,影射那个;或者认为它写的就是曹雪芹自己的身世。这些看法显然都是错误的,它实际上只是说明了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是和作者的出身经历有关,其中人物也大都有实际生活中的真人作基础,因而它完全不同于历来公式化、概念化的才子佳人小说和一切脱离生活的作品。四十二回中,作者借宝钗论画,进一步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观点:“你若照样儿往纸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注:地步;尺寸)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藏该减的要藏要减,该露的要露”。这里证明作者所提倡的是在生活真实基础上提高了的艺术真实,而非生活的照样记录。曹雪芹正是以十年辛勤的劳动,对生活素材进行了严格的挑选,把自己观察、体验到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做了高度的加工、提炼,才能创作出像《红楼梦》这样典型、这样集中、这样完美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它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表现了创作方法的高度成就。
浏览完整试题
(引自《中国文学史》)
6.文段中两个画短线的“它”的意思依次是( )
A.两个“它”都指前面引文;“半世亲见……”、“其间离合……”。
B.两个“它”都指代《红楼梦》这部小说。
C.前一个“它”指《红楼梦》这部小说,后一个“它”指A项所列引文。
D.前一个“它”指A项所列引文,后一个“它”指《红楼梦》这部小说。
7.对文中加下画线的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引用的是曹雪芹谈《红楼梦》创作的原话,意思是说写小说与画图画一样,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
B.这段文字引用的是《红楼梦》中宝钗的话,意思是说画图不能完全是写实,要按实际需要,有所取舍,有所虚构。
C.这段文字引用宝钗与曹雪芹论画的原话,意思是说画图要按纸张大小合理布置,该疏则疏,该密则密。
D.这段文字引用曹雪芹与宝钗论画的原话,意即写小说和画图画都要注意剪裁取舍,加以合理虚构。
8.对本段段落大意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述了《红楼梦》创作主要是依据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写的也都是稍加虚构的真人真事,《红楼梦》实际上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B.论述了《红楼梦》创作并非反映生活的真实,因此说它影射这个、影射那个,甚至说它是自传体小说都是荒谬的。C.论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态度:以生活的真实作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作艺术加工,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典型。
D.论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态度:严格挑选写作素材,刻意加工提炼,以严肃的态度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典型。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1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选自《古文观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 .①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②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
C. ①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 ①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10.下列六句话,全都体现苏辙为求得“文气”而采取的措施的一组是( )
①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②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
③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④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⑤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⑥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①④⑤ D. ①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作者写给韩太尉的一封信,作者写此信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见到韩太尉,并能获得对方的指教。
B .在这封信中,作者旁征博引,阐述了一个作者的精神修养、生活实践,同文章的风格、文气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C.苏辙对能取得“斗升之禄”的官职看得很淡,认为这“非其所乐”;他希望通过周游名山大川,拜访贤人来增长见识,最终获得“文气”
D.作者认为,自己虽然见到了“终南、嵩、华之高”“黄河之大且深”以及论坛宏辩的欧阳公,但因未能见到太尉,所以文章还缺乏“志气”。
第Ⅱ卷(共117分)
四、(24分)
12、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3分)
译:
(2)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4分)
译:
(3)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分)
译: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1)(2)题。(8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光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也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问:二者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试结合原诗简要分析。(5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作答)(5分)
(1)李密的《陈情表》中,表现自己孤苦无依、身影相慰的两句是: , 。
《论语》中孔子面对滔滔江水,联想到时间过得飞快进而发表的感慨
是:“ , 。”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苏轼《赤壁赋》中连用六个比喻渲染箫声的悲凉,特别是最后两个比喻:“ , ”尤显箫声的幽咽凄凉。
,有时似傻如狂。 ,腹内原来草莽。 (《红楼梦•西江月》)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五、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完成15-18题。(18分)
妈 嫂
黄自林
嫂子是村里娇小俊秀的妹子。我们弟妹几个和积劳成疾的爸妈是一张沉重的铁犁,只哥哥一个人拖着。嫂子却看上了我哥,要嫁到我们这个穷家来。村里人劝嫂子,说嫂子肯定会被拖累死的。
嫂子出嫁那天,她的哭嫁歌唱得又多又好,亲戚大多都被嫂子唱哭了。那时候二角钱一碗米粉,嫂子竟然挣了三十四元三角哭嫁利市钱。村里的哭嫁女没谁能挣到嫂子的一半。
嫂子嫁来的第三天就是九月开学。两个姐姐读初中,二哥三哥读小学。家里没钱也没值钱的东西,嫂子一分不留地拿出她的哭嫁钱,又拿出陪嫁的几匹的确良蓝布,为我们几个一人缝制了一套新衣裳。还差些钱不够,哥和嫂子就去担柴卖,我们几个也去,大大小小七个人排成一长溜儿,好多人替嫂子流泪,她是才过门三天的媳妇呀!妈妈哭哩,把嫂子搂在怀里,千言万语一句话:“我的宝宝哟。”
家乡湄河是一条养人的河。嫂子让我哥在河里捕鱼,她去圩上卖。清早晨雾未散,嫂子就在河边望我哥的竹排,夜里又挑一盏渔灯坐排尾为我哥壮胆。每当捕到一只值钱的鳖或一条河鳗,一家人都要高兴许久。嫂子出奇的倔强,明日分娩,今天还挑一担红薯苗上岭种红薯。嫂子虽苦虽累,却没病,祖宗保佑我嫂子不会倒下。
没几年,多病的妈妈就去世了。村里有个习俗,在妈妈灵前焚一根竹筷,竹筷倒向谁,妈就最疼谁。我们一齐围着竹筷跪,结果竹筷旋了一圈儿后,倒向了嫂子。妈妈心里有杆秤,嫂子在妈妈心里的分量比谁都重。嫂子哭着向妈妈磕了无数个响头,那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冬去春来一晃十年,姐姐和哥哥得益于嫂子也得益于苦难,上了中专、大学。嫂子的青春年华也为我们耗尽了。嫂子老了,我们长大了。
我们不知怎样称呼我们的嫂子。村里所有的嫂子没人能及我嫂子的零头。嫂子像妈像姐,嫂子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永远不可能分开。
姐姐从卫校毕业出来工作的那年,有一天,姐姐回来,一进家门看见嫂子的身影,就喊“妈——”嫂子回头看,姐姐才看清是嫂子。姐姐又喊:“嫂——”在这一瞬间,积聚在姐心头多年的情感如决堤的洪水倾泻而出,姐姐紧紧地搂住嫂子叫:“妈嫂——”姐姐一连叫了几声“妈嫂”。姐姐说:“妈嫂我毕业了,我工作了,就有钱了,您的苦日子也就到头了。”嫂子笑着哭了,说:“我知道的。”
现在我们一家是村里最幸福的一家。我们像敬重我们的父母一样敬重我们的嫂子。作为回报,我们会使才三十多岁的嫂子不再受苦,我们保证。
村里人现在才说嫂子有眼力。嫂子说:“那时,尽管很饿,但他们是村里惟一不偷人家东西吃的一家人,他们的骨气可贵哩!”
15.小说的标题有什么含义?(4分)
16.体味小说划线句中不同的“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①妈妈哭哩,把嫂子搂在怀里,千言万语一句话:“我的宝宝哟。” (2分)
②嫂子笑着哭了,说:“我知道的。” (2分)
17.小说结尾对嫂子的一段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8.“现在我们一家是村里最幸福的一家”,你认为这家人的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六、(15分)
19、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6分)
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答: ①
②
③
20.我校“一方”文学社举办“文学形象我来评”的征稿活动,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位进行点评,向该栏目投稿。要求:语言准确生动,简明流畅。(不超过60字)(5分)
玛蒂尔德(《项链》) 葛朗台(《守财奴》) 凤姐(《林黛玉进贾府》)
21、 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4分)
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是由十二种动物所组成用于记年,今年是虎年,在含有“虎”的成语乃至熟语中,有蕴含褒扬或鼓励意味的,如“降龙伏虎”,表达了对创业者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良好祝愿;又如“ ”,表达了 。也有蕴含贬斥或讽刺意味的,如“画虎不成反类犬”,表达了对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事无成者的嘲讽;又如“ ”,表达了 。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高2011级半期考试语文答题卷
四、(24分)
12.(11分)
(1) 译:
(3分)
(2) 译:
__ (4分)
(3) 译:
_ (4分)
13.(8分)
(1)答:
展开余下试题
(3分)
(2)答:
(5分)
14. (任选一题作答)(5分)
(1) , 。
, 。
(2) , 。
, 。
五、(18分)
15.
(4分)
16.①
(2分)
②
(2分)
17.
(4分)
18.
(6分)
六、(15分)
19.(6分)
答: ①
②
③
20.(5分)
21.(4分)
“ ”,表达了 。 “ ”,表达了 。
七、22.作文(60分)
南充高中高2011级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答 案
1.B(恪kè,骼gé;露骨lù,露脸lòu;殊shū,杼zhù。A.栈zhàn,饯jiàn;蹩bié、瞥piē;斗dǒu。C.馔、撰zhuàn;风靡mǐ,奢靡mí;仆pū,阜fù。D.提tí,提dī;慰藉jiè、枕藉jiè;炙、栉zhì。)
2、D(A、“金榜提名”中“提”应为“题”;B、“怨天忧人”中“忧”应为“尤”;C、“举案其眉”中“其”应为“齐”)
3.A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嗜好: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癖好: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审视:仔细看并思考。审查:检查核对是否正确。 “有机”比“严密”更进一步,故用“甚至”)
4.D(A.歧义句,“穷困”的是“故乡”还是“孩子”? B.“工具书”包括“词典”;C.语序不当,应改为“识别传销、抵制传销、远离传销”)
5.A(B,牢笼:文中是动词,指包罗;现在一般是名词,指关住鸟兽的东西,比喻束缚人的东西。明年:古义指第二年,现在指今年的下一年。告诉:古文中指申诉(苦衷),现在指说给人听,让人知道。态度:文中指人的神态风度,现在指对人或事物的看法和由此产生的行动。主张:文中指出面做主,现在指对如何处理问题持有某种见解。)
6、C 7、B 8、C
9.A(以:介词,表凭借,用 其:代词,自己;代词,它的 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10. B 11. D
12.(1)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不是有志于那大的方面,即使学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大意1分, “虽” “何为”各1分)
(2) (这条溪)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而正好跟我相似,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大意1分,“适类”“辱”“愚”各1分)
(3) 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就遭遇不幸。生下我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年纪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大意1分,“以”“夙”“见背”各1分)
13.(1)描写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有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景象2分,情感1分)
(2)不同(1分)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含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是辞官后朋友同僚不来拜访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的束缚而感到愉快、宁静和超脱。(写出住地的不同得2分,写出具体不同的情感得2分)
14.(1)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无故寻愁觅恨 纵然生得好皮囊)(别有幽愁暗恨生)
15.“妈嫂”意为像妈妈一样的嫂子。(2分)表现了嫂子有慈母般的心肠,也表现了我们对嫂子深切的敬爱之情。(2分)
16.①妈妈的“哭”,是对嫂子的疼爱,更是一种感激。(2分)②嫂子的“哭”,是对姐姐叫“妈”的一种感动,更是把姐姐培养成人的一种欣慰。(2分)
17.①结构上:收束
上一篇:
必修二第一单元原创试题
下一篇:
成都七中2009--2010学年下期高2011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南充高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