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829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29]
弘文中学高三语文十月第二次综合测试
弘文中学高三语文十月第二次综合测试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寂寞mò 谬悠miào 语人曰yù 朝暾夕月tūn
B.鬓霜bīn 沟壑hè 独乐乐 yuè 清风夜唳lì
C.福祉zhǐ 精髓suǐ 将进酒qiāng 衣帛食肉yī
D.憧憬chōng 谲诈jué 恶乎定wū 不忍觳觫h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蹉跎 娴雅 发牢搔 缘木求鱼
B.慰籍 琐碎 乾坤浮 溘然长逝
C.暮霭 沙鸥 远庖厨 关怀倍至
D.赐给 翰藻 嗜杀人 惊魂甫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
A.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保持“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B.冯祖荀是中国出国留学生中学习现代数学的第一人,为中国大学数学系的创立和发展呕心沥血,在中国数学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C.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表现。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分离;而另一方面更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也要向古代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
D.沁阳市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来晨钟暮鼓地勤劳笔耕,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由他主编的《李商隐诗选浅释》日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果学校出于为了教育的目的,让孩子穿古装读古书,是无可非议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B.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直面全球的碳减排责任,中国也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
C.中国地图出版社在其网站发布声明称,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华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与通常认为的原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华北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D.《阿凡达》的国内公映之所以比国外推迟了两周,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该片的发行方中影集团为给自己投资的《十月围城》让路所导致的。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以前可能因为年纪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B.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秋瑾“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精神,是涌动在他们血管里的民族血。
C.张大爷告诉记者,不知道这是谁干的?也不想追问了,他只是想告诉这些人,以后想吃菜可以来要,别再偷了,这样太“掉价”。
D.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环境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浏览完整试题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呈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人事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
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的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8.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9~12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 ①赪:红色。②郁栖:粪土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发:发放
B.乃易其弊衣 弊:破旧
C.女觉遽反 遽:急忙
D.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具事: 陈述事实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一夕,为海潮所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C.忽有人被发粗衣 ,自天而降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D.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展开余下试题
斧斤以时入山林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B.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
C.膳其肉,味倍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B.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C.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D.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这首诗的首联前后两句各从什么角度描写?这一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填空(每小题1分,共6分)
(1)《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重要作品。《孟子》中有很多重要的思想,如_____________论.____________论以及____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等。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4)《兵车行》中揭示百姓痛苦根源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旅夜抒怀》中描写雄浑阔大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上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那只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在经过确认之后,瞬间两只鸟同时飞起,又同时落在了那只鸟巢之上。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人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统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有删改)
16.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17.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4分)
18.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6分)
19.“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六、(12分)
20.请根据杜甫的诗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清新活泼;③不超过50字。(4分)
21.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___________,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4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2)影响您光顾大医院就诊的主要因素是:
医药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是否合理
41% 16% 29% 14%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展开余下试题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画展中,有一位外籍女士对一幅中国国画很感兴趣。这幅画画的是一棵大树,枝柯遒劲,叶子稀疏,枝头上有一只小鸟,张口鸣啭,腾跃欲飞。外籍女士认为这幅画很具艺术品味,想花大价钱买下来,但是又觉得这幅画“留白”太多,要求作者在空白处再加些笔墨,再画上几根枝条。作者笑了笑,说:“这位女士,很抱歉,恕我不能从命。没有了这画面的空白,枝头的小鸟就没有飞翔的空间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作文,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A谬miù B鬓bìn C衣yì)
2.D(发牢骚 慰藉 关怀备至)
3.D (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用来形容劳作不当。B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使用恰当。C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用来形容人,恰当。D相反相成:相互对立的事物有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恰当。)
4.C (A项,句式杂糅,“原因是……”与“是……所导致的”只能用一种。B项“出于”与“为了”重复,删去其中一个。C项,搭配不当,将“行动”改为“目标”或“计划”。)
5.B( B问号改为逗号。C去掉省略号后的逗号。D去掉引号内的句号。)
社科文段阅读
C项由原文第四段第5句可知,“‘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
D项由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错。
三、(12分,每小题3分)文言文段阅读
9.A 发,打开,挖开。
10.B A项两个“因”都是副词,于是,就。(B.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
C.以,动词,认为;介词,按照。D.为,介词,被;动词,成为。)
11.A( A组第二句.B组第一句.C组第一句,都不能表现“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
12.B洞人埋葬她们并建冢有可怜她们的原因,也有警示后人的意思。
13.(10分)(1)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2)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3)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14.(1)首联前一句,从听觉角度描写数里外就能清晰听到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清冷;后一句,从视觉的角度描写山区的人烟稀少。首联生动地渲染出山村萧条而冷落的气氛。
(2)写出了作者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作者隐约看到了山村的桑树和炊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温暖和亲切,产生了一种欢欣喜悦的心情。
15.略。
散文阅读
16.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推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17.既可守望父母的遗址(祖宗的牌位),又与“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体现出年青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和生活的追求。可以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
18.(1)用存疑的方式表达作者明确的观点:不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而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2)巨大痛苦源于人类不善待鸟类而招致鸟类的拒绝.痛斥和对峙,作者因此既饱受良心的责备,又担心遭受自然的报复。
(3)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类应亲近自然,善待生灵。
19.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辛劳另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的这一行为的敬仰。
敬仰之情尽管只是在那天才突然萌生,但这一深重的感情好像贯穿了整个春天。
20.视学生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21.五年像一首乐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高潮。
五十年像一首乐章,有高亢也有低沉……乐章正在演奏。
22.结论:生病时一部分人不去医院就诊与药品价格.医院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关系较大。
建议:医院要规范药品价格.提高服务质量.精简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等。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南方人互相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一个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叶限从小温柔贤惠,擅长淘金,父亲非常宠爱她。某年底,吴洞死了,叶限受到了后母虐待,经常让她到山崖上去砍柴,到深潭边去汲水。
叶限有一次打水的时候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叶限很喜欢,就小心地把鱼喂养在自己的脸盆里。鱼一天天地长大了,换了好几次盆子,仍然长得容不下,叶限就把它投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她把剩余的饭食都投进池塘去喂它。每当叶限走到池旁,这只鱼就会露出头来枕在岸边,但别人过去它不出来。她后母知道了这件事,就经常到池塘边偷看,鱼没再出现。于是就骗叶限说:“你恐怕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就用新衣裳换了她的旧衣服。然后又让她到另外一个泉水那里去汲水,算来有数百里路。岳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把利刀走到池塘边上呼唤鱼,那鱼的头一浮出水面,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岳母把鱼烹饪了,味道鲜美几倍于平常的鱼肉,岳母还把吃剩下的鱼骨藏在了粪堆里。
过了几天,叶限回来走到池塘边上,没有再见到鱼,于是跑到野外悲伤地哭泣。忽然有个人披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安慰她说:“你别哭了,你母亲把你的鱼砍死吃掉了!骨头扔在粪堆里,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在屋里,需要什么时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让你随心如愿的。”叶限照着他的话做了,果然金玉衣食想要什么都能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带着她自己的女儿)去,让叶限在家里守门户和果树。叶限也很想去,就等她们走远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织的衣服和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跟着去了。后母的女儿在节上看见了她,就对母亲说:“那个人很像姐姐。”后母看了也很怀疑。叶限察觉后急忙赶回家,弄丢了一只鞋子,被洞人得到了。后母回来,只见叶限正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吴姓的这个洞邻近海岛,岛上有个叫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统治着附近几十个海岛,水域面积达几千里。吴姓的洞人把那只金线鞋子卖给陀汗国,国王得到了它,命令左右人穿上试试,比最小的脚还小一寸。于是下令全国
上一篇:
四川省邻水县第二中学10月月考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
关于“弘文中学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