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48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8]
初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初三语文期中试题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积累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B )
( A聒guō,C窖jiào , D拮jié)
A.伫(zhù)立 聒(tiǎn)噪 栈(zhàn)桥 根深蒂(dì)固
B.嗤(chī)笑 疫(yì)苗 愧怍(zuò) 相形见绌(chù)
C.地窖(gào) 侍(shì)候 古刹(chà) 百折不挠(náo)
D.门楣(méi) 匀称(chèn) 拮(jǐ)据 洁身自好(hào)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
( B“接着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C并列关系层次不明,应改为“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D 省略号与“等”不能重复使用,两个任意去掉一个。)
A.假若我们都能对那些给我们提供方便的人说声“谢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到自己的力量,我们这个社会还会不和谐吗?还会不温暖吗?
B.“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我们的传媒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他顿了顿,接着说:“更应该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C.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
D.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此处不合语境,用错对象。)
A、 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情感的丰富,如果没有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成为一名教员,必定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B、 在“增强防控意识,预防甲型H1N1流感”主题班会上,小王同学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老师和同学听了赞叹不已。
C、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新,就在于前所未有地开拓和改变了中国知识界和青年一代的意识范畴和思维格局。
D、 作为动车组始发站的连云港火车东站主体结构改造已经完成,港城人民翘首以待的高速动车组也将在年内开通。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B
( A 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迫切需要”;C数字表述自相矛盾,去掉“以上”; D “以避免同类事情不再发生”,否定词用错,“不再”,改为“再次”。)
A.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振兴举措,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B.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C.大陆目前正积极筹组赴台采购团,大约有7至9个以上的采购团计划在5至9月间先后赴台考察并洽谈采购事宜。
D.最近,某煤炭公司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本公司最近发生的一起严重责任事故的调查结果及其处理意见,以避免同类事情不再发生。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C
A.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述说了小溪流经过树林全程每一段中变化着的情态,透露了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了作者生活的信念和人生理想。
B.《陈涉世家》节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浏览完整试题C.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以若瑟夫一双清纯的眼睛,真实的摄入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世态人情,读来让人感到真切生动而又凄婉悲凉。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是一首生动的爱情诗。因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所以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感情含蓄委婉。
6.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D
(“生命”“思想”“意志”应该与谓语中心词“茁壮”“坚强”一一对应。)
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因为,生命 ,思想 ,意志 。
①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②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 ③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7.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汉字的形美不可抗拒。历代优秀的书法家càn若繁星,各俱风cǎi。王羲之,飘逸俊朗;颜真卿,粗g uǎn g豪放;柳公权,华美灵巧……名山大川如果少了书法家们的tí词就让世人少了一份景仰,小桥流水倘若留有名家的“墨宝”却会因此声名远播。
粲 采 犷 题
8.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凉州词》)
(2)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陈涉世家》)
(5)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 ,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6)《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9.下面是弘毅中学于2008年9月和2009年3月对该校初一学生消费观念及消费现状的调查结果表,请你根据调查数据为该校校刊构思一则新闻,你只需将新闻的标题写在下面的空格中,字数不超过20字。(3分)
调查项目 2008年9月 2009年3月
以名牌消费为荣的学生比例 75.8% 10.6%
拥有名牌运动服的学生比例 62.3% 26.1%
过生日吃喝宴请的学生比例 15.5% 0.4%
有爱吃零食习惯的学生比例 57.2% 6.8%
例:消费观念深刻变化 生活朴实蔚然成风 (用单句或复句表示,意思对即可。主题正确鲜明1分,语言简洁流畅1分。达不到要求的酌情扣分。)
10.小强制作的一张《格列佛游记》读书卡片中有明显不足,请按要求修改。(3分)
作品名称:《格列佛游记》 作者:丹尼尔•笛福(英国)
提要:格列佛乘“羚羊号”出海航行,因海难先到了名副其实的小人国,受到了善良的小人们的款待;之后又到了让他有“异样感受”的大人国;最后又游历了飞岛等地,最终返回故乡。整部小说运用了 “独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卡片把作者写错了,应改为江奈生•斯威夫特;卡片中所说的“异样感受”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_提心吊胆(或“心惊肉跳”等);卡片中所说的“独到手法”是指_奇特的想象_和辛辣的讽刺。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首诗,完成第11题。(5分)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按】触觉、视觉、听觉共同感受雪夜的彻夜辗转难眠。【折竹】表示积雪之厚重。
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描写的是“夜雪”,全用侧面烘托手法。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众多的咏雪诗中,此诗新颖别致,清新淡雅,韵味无穷。
  首句从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明有雪,而且暗示雪大。
  次句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雪深,是积雪的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三四句是从听觉的角度着笔,深夜传来了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的有增无减。“折竹声”于深夜时闻,衬托了冬夜的寂静,也暗示出诗人一夜无眠。这不只是因为“衾枕冷”,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
11.(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3分)触觉、视觉、听觉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孤寂凄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三)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2)虽乘奔御风即使
(3)负势竞上凭借或依靠 (4)望峰息心平息或停止
13、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15、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湍急、清澈等共同特征。


展开余下试题(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或悲哀或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13分)
乡间的庙会 林莽
①在华北的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每个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
②每逢庙会时节,村里张灯结彩,空地上用苇席搭起了戏台,台口用彩绸装饰,大红大绿的别有一番情趣。五十年代的乡村还没有电灯,几只比马灯大许多的汽灯挂在戏台上,把乡村里平淡的日子都照亮了。
③庙会一般是三两天,每家都有亲友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来,他们套了牛车或牵了毛驴儿,穿上节日里的衣裳,篮子里的饽饽是点了红点的。这种走亲家,人们称它为“上庙”。穿了新装的孩子们把村子装点得鲜活了起来。商家和小贩们也赶了来,为乡村里的节日增加了另一种氛围。庙会上有卖艺的,有卖衣服和布匹的,还有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我记忆最深的是吹糖人,还有卖芝麻糖和甘蔗的。庙会要比人们重视的春节、八月十五等传统的节日更具交往性和商业性。
④在乡村的那几年,我和大人们赶过几次庙会。一早起就等着来接的车了。在乡间的土路上,木轮的大车上铺了苇席和棉被,女人和孩子们摇晃在上面,听着木轴发出的吱呀声和车把式悦耳的吆喝声。车把式们抱了结着红缨子的鞭子,有的跟车走在路边上,有的坐在车辕上。拉车的牲口也在脑门上结了红缨珞。人们相互应答着,这是一年一度的乡村里的节日,它点缀着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
⑤五岁那年家乡的庙会在我记忆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两件事:一是自己买了第一本书;另一件是第一次看了“鬼戏”。
⑥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书,一毛二分钱。书中讲的是战国时的故事,书名叫《一鼓作气》。我被封面上的战旗和战车吸引,天天拿着从庙会上买的木刀木枪,编撰着从戏台上看来的故事。那是我的第一本书,我把它保存了许多年。
⑦庙会上最吸引人的是唱戏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声划过夜空,老远就能听见了。无论春夏秋冬,台下总是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孩子们为了看得清楚,很早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开场锣鼓响过三遍,戏才真的开始了。往往开头总是一两段折子戏,然后才是正戏。最吸引孩子们的不是戏的内容,而是那些奇异的戏剧服饰,武将的靠背旗和长长的雉鸡翎,花旦的凤冠,还有丑角的花脸。许多戏的内容都已经忘光了,惟有一场鬼戏至今还深深地印在脑海中。那戏的名字叫《狮子楼》,讲的是《水浒传》中的故事。戏台上的汽灯都调得很暗,台上用酒点上了几簇鬼火,那蓝色的火焰后面不时地闪出武大郎青色的脸。我至今还记得,因为恐怖我紧紧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几簇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几乎让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⑧乡村的生活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平静的,它那明媚的阳光、土地与炊烟般的质朴让孩子们无所牵挂。白天和夜晚把孩子们的心截然地分开,那是不同的两个世界,在我们的想象中,夜将神秘的事物掩盖起来,那些黑暗中大地的絮语,那些闪动的遥远的星星,使我们总是充满了幻想。
⑨不知为什么,在乡村的记忆中,我总有一股无名的哀伤,即使在高亢的戏剧的唱腔中,我也能听到它的存在。它幽幽地飘荡在大地上,或许,这就是华北原野上的“燕赵悲歌”,它神秘地在人们心中无尽地盘桓,已有几千年。(有删改)
16.本文写的是乡间庙会,简要说出全文围绕“庙会”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庙会”二字)(3分)
介绍乡间庙会 回忆儿时赶庙会的经历 由庙会引发的思考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17.第④段对“路上”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4 分)
女人和孩子们在大车上“摇晃”,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摇晃”。这样,不仅写出了他们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他们去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共4分。举例恰当1分,分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2分, 语言表达1分)
18.从文中看,庙会以哪些主要内容“点缀”了“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你怎样理解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不超过150个字)(6分)
答案:主要内容:走亲家、做买卖、看戏
理解(要点):①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的贫乏而感到哀伤。
②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共6分。第一问2分,共3点,答出3点给2分,答出2点或1点给l分;第二问3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5 分;语言表达1分)
(四)阅读《锄柄上的眼睛》一文,完成19-23题。(22分)
①我家有把小锄头,原先是给菜地除草用的,我们兄弟相继长大后,小锄头派上别的用场。我所说的长大,其实只有七八岁的光景。土里扒食的父母不会让我们的力量闲置,一要下田,父母就让我们扛着锄,尾随他们下地去了。先是我的大哥、二哥,后来他们的身高超过了锄柄,这把小锄头自然就交到我的手上。生活在乡下的我,根本不用父母教育,也知道劳动是自己的本分,于是没有锄柄高的我就开始用它同坚硬的泥土抗争了。
②起初手心没有锄柄硬,手上起了很多泡,泡破了,流出的水由清到浊,后来夹杂着血丝,最后那些起泡的地方,皮全部蹭破了,只剩下一些微凹的小坑,血肉模糊。原先只是火辣辣的疼,到后来犹如针扎了一般,锥心的痛,但我不敢喊出声。父母也见惯不惊,看着我被血丝染红的双掌,说了声,这孩子还嫩了些。
③几天后,手上的伤口结痂了,从黑红到黝黑,那是炭和铁一般的颜色。后来长茧子的地方皮又蹭破了,再结痂,反复多次,那些茧子就比木头坚硬了,锄柄就很难伤害到它们了。我祖母曾经很形象地说,别看这是死木头,不喝你几滴血,你就别想拿起它。
④我很认真地看手上的锄柄。锄柄吃饱了汗水,颜色渐渐变黑,越来越像我们被太阳曝晒和臭汗浸泡的肤色。锄柄上的木纹跟手纹很相似,只是线条更粗犷些。我还发现这些木纹逶迤向同一个方向,那是接近锄柄中间的位置,木纹渐渐变得密集,并拧在一起。在木纹凝结的地方,有颜色特别深的木节,不规则的圆状。
⑤祖母说,这木节是树受的伤,结的疤。我眼前仿佛看见旷野里的一棵小树,
。后来我曾向父亲求证过,父亲说,农人喜欢选有木节的木棍作锄柄,它们更硬,更不容易折断。
⑥受伤是树干的不幸,但这不幸成全了木头的坚硬,使它能够同铁相结合,成为挖凿坚硬泥土的利器。我发现,这圆状的疤痕,极像木头长出的眼睛,总是不动声色地凝视着我这个最初的小农人。
⑦有多少把锄头长了这样的眼睛,我无法全部知道。但我知道用过锄头的手掌,上面也会布满一些更小的眼睛,它们的通用名字是茧子。要成为一个纯正的农人,手上、脚上、肩上等地方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别看这些眼睛显得眼神呆滞,只有它们,才能一眼看穿苦难和贫穷。
⑧乡村是落后的,繁重的农活并没有压垮我幼小的身躯,却磨炼了我的性格。我不会去歌颂这些原始的劳作,但以往的乡村总让我想起锄柄上的木节,正是它使木头更坚韧,显示铁一般的品格。
⑨这锄柄上的眼睛,不会在老去的岁月里变得昏花,它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
(选自《神笔阅读与作文》,作者王清铭)
19.选出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3分) A
(共2分。B项中“我”对农家生活并不反感与否定。C项中祖母讲的道理不能用这两句诗来表达。D项完全说反了,应该是以树写人)
A.文章采用顺叙方式记述了“我”作为一个农人的成长经历和真切感悟。


展开余下试题B.文中虽没有具体描绘“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农家生活景象,但字里行间仍体现了“我”对农家生活的反感和否定。
C.第③小节,祖母用拟人修辞形象地告诉“我”成长就要历经磨炼,这个道理也可以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表达。
D.文章表面写人,实际写树,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托物寓意突出受伤对树成长的重要性。
20.第②小节划线句表明了父母的一种什么心理?(3分)
表明父母认为孩子还需要经受磨炼才能成人。(共2分。依据表述按0、1、2给分。意对即可)
21.联系上下文,为第⑤小节空白处补上恰当的句子。(40字左右)(4分)
参考示例:暴风雨要摧毁它,但它没有折断,而是顽强地生存下来,树干的伤痕愈合后,它变得更加刚强。(共3分。写出木节的形成得2分,表达形象通畅再得1分。只写抗击暴风雨的扣1分)
22. 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表。(6分)
关于“眼睛”的三处文字 蕴涵的深层含义
⑴ 这圆状的疤痕,极像木头长出的眼睛。 这疤痕使木头更坚硬,并像眼睛一样监督着我吃苦成长的过程。
纯正的农人……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 ⑵ 经过抗争和磨难,才能看穿苦难和贫穷。
锄柄上的眼睛……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 ⑶ 乡村生活使我坚韧并将陪伴我的一生。
(共3分。每处1分,意对即可。表达有欠缺的,可以3处综合判1~2分)
23.某班开展了以“我说成长的‘眼睛’”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就此主题谈谈自己的认识。(6分)
材料一:据报载,问题青少年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少青少年因家境的贫穷、学业的负担、青春的困惑、灾难的打击、师长的不理解等,或抑郁寡欢,或自暴自弃,或混迹于三教九流,甚至暴力犯罪。
材料二:土家姑娘谭之平,16岁时母亲病亡,父亲重病,房屋坍塌,妹妹年幼。她收起医学中专录取通知书,担起“当家人”:19岁打工,经营小超市;22岁读医学中专;24岁读医学大专;25岁当“学生餐厅老板”并发起成立“武汉城市圈义工联盟”。2008年,她获得了 “全国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
示例:成长路上应与“眼睛”为友,不幸、困境与灾难会给我们的心灵造成伤痕,但如果我们能像农人和谭之平一样从茧子的形成和战胜困境的经历中找到人生的“眼睛”,在伤痕中崛起,用不幸和困苦来砥砺自己,成就自己坚韧的性格,我们的成长之路将会更加坚实。(共4分。观点明确、符合题意且不脱离文章主旨,2分。能结合文章主题与材料分析阐述,2分)
三、写作(60分)
24、脚步声声,敲打心灵,引发思考,激起遐想。
我们回望,曾经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足迹;我们聆听,人在旅途前行的心声;我们期待,朝着未来的目标不断迈进……
请以“心灵的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61.155.66.222)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初三期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