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28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南部中学高2012级秋半期语文试题
南部中学2010年秋高2012级语文半期考试
审题:何翔宇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狭隘 暧昧 流彩溢光 自怨自艾 B.胸襟 靓妆 噤若寒蝉 静女其姝
C.芥蒂 缔造 生活真谛 棠棣之花 D.懦弱 先儒 耳濡目染 妇孺皆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肇事 夙兴夜寐 骚首踟蹰 同仇敌忾 B.狭隘 窈窕淑女 信是旦旦 感激涕零
C.先妣 载笑载言 否及泰来 千里迢迢 D.苗裔 脉脉含情 鼓瑟吹笙 向隅而泣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投资做生意者,也许今天身无长物,明天却摇身一变而成为暴发户,但商场失意、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者也不乏其人。
B.歌德作《浮土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C.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D.不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而企图通过教材的修订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对于改变语文教学的应试现状是毫无裨益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 , , , 。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 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 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 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 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 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 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 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师法先秦汉魏,又张扬个性的“唐宋古文运动”造就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八大散文家。其中欧阳修既是文学家,又是史学家,著有《新唐书》
和《新五代史》。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搜集了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年到公元前六世纪
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古称“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
等合称“六义”。
C.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
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壁”。
浏览完整试题
D.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名潜,字元亮。他是汉魏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开创了我国古
代山水田园诗的先河。今存诗125首,多为五言诗。
7.花,是古诗词营造意境常选的意象之一。依次填入下列诗句括号处的花,正确的一项是( )
①( )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②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⑤(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⑥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A.桂花 菊花 桃花 荷花 稻花 梨花 B.荷花 桂花 梨花 稻花 菊花 桃花
C.梨花 菊花 桃花 荷花 稻花 桂花 D.梨花 桂花 菊花 稻花 荷花 桃花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那些穿着袒露、丰肥娇艳的后宫佳丽,的确吸引了公众的关注,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和不解。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但是,在历史上,唐朝女性的着装与电影中的刻画有所不同。
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虽然仔细观察,唐代三百年间的女性形象也有一个由清秀到丰肥、穿着由拘谨到开放的渐变过程,但是,给人视觉冲击力最强、最具感染力和令人过目难忘的,还是那些盛唐时期姿态万千、装束大胆、乐观向上的胖美人形象。
几千年来,中国有着“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念。在这一观念影响下,工匠们仿照“生人”的模样精心塑造了唐朝的女性形象。综观留存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虽然工艺有别,年龄有少女、少妇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即使被今人誉之为中国古代第一美人的“捧杯侍女”,除了婀娜的捧杯姿态与众不同之外,其基本特征仍然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而唐代现实生活中脱颖而出的绝代佳人———女皇武则天和贵妃杨玉环,可视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样板。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美貌、智慧和胆识一步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虽然当时没有照相机和绘画作品记录下她的真切容颜,但从史书中“方额、广颐、凤颈”的描写我们可以断定,她正是凭着宽额头、丰脸颊、圆浑而重叠的颈部及富态形象赢得了“媚娘”的地位,从而为她进一步接近权力中心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更是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胖美人典范。然而与女皇武则天有着同样的遗憾,我们只能根据记载和诗歌中的描绘去想象她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国色天香,在“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史实中去推测她那迷人的风采。“环肥燕瘦”概括了汉、唐两代不同的审美标准,也定格了杨玉环“丰肥浓丽”的美妙外形。
显然,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都清晰地反映出,唐人的确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这与汉代和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欣赏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并形成了唐代的“另类”审美眼光。然而,这种“另类”和有悖于传统的丰肥之美的魅力,不仅丝毫不逊色于传统的苗条和骨感,而且更具生命力和向上的朝气。其实,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唐人的“另类”审美正是那个如日中天时代的必然特点。
首先,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其次,唐代开放兼容并包。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第三,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因此,唐朝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透过唐人独特的审美眼光,不难看到当时崇尚的“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绝不单纯是女性体态上的丰肥、穿着上的袒露。可以说,这种审美取向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唐人喜爱牡丹,而牡丹的花型正是高贵丰满。唐人塑造的骏马形象每件都是骠满臀圆。而唐代影响最大的颜体书法更是肥硕、庄严而浑厚。韩愈有诗道:“书贵瘦硬吾不取”,也体现了唐人价值取向由瘦硬向“肥硕”的转变。
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大一些,就会发现,唐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马路是最宽阔的,宫殿是最高峻宏伟的,当时的中国是世界向往的中心。这一切体现了一个民族进入高度成熟、处于生命力最旺盛阶段洋溢出的蓬勃朝气和高度自信,使唐人崇尚并醉心于一种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而这种美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热烈放姿、开拓进取、积极向上。
5、8、下列对“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
A、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
B、丰肥浓丽即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热烈放姿即其装扮袒露而大胆。
C、它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体现了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
D、它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热烈放姿、开拓进取、积极向上。
6、9、下列不是用来证明“唐人的确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一项是 ( )
A、唐人“另类”的审美眼光和丰肥之美的魅力更具有生命力和向上的朝气。
B、唐人给人视觉冲击力最强的还是那些盛唐时期的热烈放姿的胖美人形象。
C、综观留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
D、唐人喜爱牡丹,而牡丹的花型正是高贵丰满;唐人塑造的骏马形象每件都是膘满臀圆。
7、10、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A、 唐代绘画、雕塑、陶俑等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大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展开余下试题
B、 汉代和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所欣赏的女子含蓄内向、苗条和骨感的传统审美观已经被今人
扬弃。
C、本文可贵之处是作者为唐人所崇尚的女性形象的“丰肥浓丽、热烈放姿”注入了全方位的审美理念。
D、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美人的“捧杯侍女”,婀娜的捧杯姿态与众不同,表现了她极具魅力的
个性美。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漪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②干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亲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①淆(wěng然:水盛大的样子。②涵煦:滋润化育。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向四周看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依照
C.今滁介江淮之间 介:处在中间 D.掇幽芳而荫乔木 掇:采摘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B.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C.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1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叙述作者治理滁州,开地建亭的事,开门见山,紧扣文题。也为末段的点明中心埋下伏笔。
B.文章的第二段着力叙写五代战事频繁,唐朝豪杰并起,这正是为了烘托当时“丰乐太平”的政治局面。
C.文章有“丰乐”二字贯穿其中,但意义则有转换,第一段的“丰乐”意为丰山美景可乐。第三段的“丰乐”则为丰年可乐。这种暗换概念的写作技巧,堪称绝妙。
D.《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均写于作者贬谪滁州时。文章开篇虽有贬谪荒凉之地的酸楚,而随后则是为朝廷歌功颂德,并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
四、译句、鉴赏、默写( 25分)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笑,而在己为有悔。(3分)
(2)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4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 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③不开。 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④梅。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②阳月:指农历十月。③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④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1)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2)请说说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
。
16.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0分)
(1) 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
(2)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3) 腰若流纨素, 。(《孔雀东南飞》)
(4)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5) ,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6)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六国论》)
(8)古人之关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游褒禅山记》)
(9)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作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主旨的一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7—19题(16分)
手心手背
郭萍
当母亲跪在大嫂的面前时,我胸中的热血一下子冲到了脑门,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母亲高兴了一阵子,然而昂贵的学费让母亲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借遍了亲戚朋友,可还差三千元。母亲终于下了决心,向两个哥哥求助。两个哥哥老实木讷,不善言语,可因为两个嫂子,和母亲的关系很紧张。
我和母亲来到大哥家的时候,他们正在吃饭。见我们进来,小侄子蹦蹦跳跳迎了上来,亲热地叫着奶奶。大哥急忙收拾碗筷,大嫂对我们不理不睬,阴沉着脸,随手拿起了没有织好的毛衣,低头专注地织了起来。
好像是过了一个世纪,母亲才开了口,话里带着哭腔: “你小弟考上了大学,急用学费。你们……” 大哥小心地看了一眼大嫂,悄悄地躲在了屋角,点燃了一支烟。 大嫂暴跳如雷,突然放下手里的毛线,指着大哥的鼻子破口大骂: “你这个窝囊废,瞧瞧你挣的钱?自己家都养不起的,还想供人家读大学?凭什么你只读小学,他要读大学?” 大哥一声也不敢吭,低着头抽烟,烟圈一圈圈地在大哥眼前荡漾,像是无奈的灵魂跳舞。
展开余下试题
母亲站在屋中央,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我看出她在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的热血一下子冲到了头顶,愤怒地大声喊道: “算了,不用你们了,我不上什么大学!不上了!” 我拉起母亲就往外走,可母亲挣脱了我,一下子跪在了大嫂的面前,泪流满面: “不要这样!求求你,帮帮你弟弟吧!都是一家人,手心手背啊!”
大哥一下子跳了起来,把烟丢在地上,伸手拉起了母亲,转身一把抓过大嫂,一记耳光在屋子回响,屋里乱成了一锅粥。
我还是用两个哥哥的钱上了学。到学校报到的那天,阴雨绵绵。夜晚,躺在宿舍里,听着外面雨敲打窗户的声音,我的眼前又浮现母亲给嫂子跪下的情景,耳边回响着嫂子的哭声和骂声。我悄悄地饮下泪水,对亲情产生了怀疑。
毕业后,凭着教授对我的偏爱和自己的努力,我很快地在商海里成功。
春节来临,我衣锦还乡。哥哥很热情,两个嫂子见了我脸上讪讪的。大嫂小心翼翼地观察我的脸色,陪着小心,用极温和的语调: “你有出息了,可别忘了家里人。” 我什么也没有说,把眼睛扭到了一边,她灰溜溜地到厨房洗碗去了。大哥看了看大嫂,慢慢地劝我: “小弟,不要跟她计较,女人就是这样。” 哥哥们请我到他们的家做客,我不想去。母亲劝我:“还是去吧,都是一家人。” 在两个哥哥家桌子上,我见到了本地极为罕见的海鲜,那是我特地从大连买来孝敬母亲的。我的心里又被针刺了一下,食不下咽,我不敢相信母亲会忘记了那一跪。 母亲见我从哥哥家里回来闷闷不乐,心里明白了几分,她小心地观察我的脸色,什么也没说。夜晚躺在东北的火炕上,母亲轻轻地为我掖了掖被子,慢慢地对我说:“孩呀,都是娘的心头肉,手心手背都是肉,咬哪儿都疼。”
我在被窝里泪流满面,是为自己的小心眼还是为母亲的大度,我不知道,母亲为大嫂跪下的那一幕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再回到家乡是为了大哥。严重的肾衰竭让他一步步走向坟墓。我和医生搜遍了互联网,可找不到能和大哥相匹配的肾。大哥躺在床上,呼吸渐渐微弱,大嫂只是哭泣。可怜大哥才四十出头!我至今还记得他拉起跪在地上母亲的那只手。我想把我的肾换给大哥。
大哥患病才仅仅一个月,母亲的头发再也找不到一根黑的,体重瘦了十多斤。听说我要给大哥一个肾,她找到了医生,决定将她的肾换给大哥。我震惊了,母亲已经是快六十的人,身体不好,如果把肾给大哥,那后果……
我坚决不同意,和母亲抢着把自己的肾换给大哥。母亲哭了:“手心手背,手心手背啊!”
大嫂跪在母亲的面前,痛哭流涕。母亲拉起了她:“孩呀,一家人,都是娘的儿呀,手心手背!”
我悄悄地看了看自己的手心,轻轻地咬了一口,那份疼痛让我清醒,又转过手背,也轻轻地咬了一口,伴着疼痛我泪沾衣襟,我懂得了母亲心痛的滋味,也理解了当年母亲那一跪的意义。
唉,手心手背,圣洁的母爱!
17、作者写“母亲”开口向大哥家借钱,“话里带着哭腔”,文中有伏笔对此作了铺垫。请找出文中的“伏笔”。(4分)
18、作者写“大嫂”对“母亲”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作者写这一变化对表现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文章最后说:“唉,手心手背,圣洁的母爱!”请联系全文说说母爱“圣洁”的具体表现。(8分)
19、本文的线索非常明确,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4分)
六.语言运用(10分)
20. 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三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6分)
由西湖茶博会组委会主办,历时一个月,围绕“茶文化提升人类休闲品质”的主题,以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展览为载体,并通过炒茶比赛、茶品牌评比、学术交流等活动,挖掘和提升杭州茶文化内涵及文化品质的“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于4月1日在杭州拉开序幕。
(1) (2) (3)
21.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
七、作文(60分)
请以“矛盾,成长的音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南部中学2010年秋高2012级语文半期考试
语文答题卷
一、二、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一、二、三选择题(共39分)
w.w.^w.k.s.5*u.c.#o@m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四、( 25分)
14、(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笑,而在己为有悔。(3分)
答:
(2)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4分)
答:
15. (1)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请说说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
上一篇:
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之二字形辨析
下一篇:
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之三正确使用实词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南部中学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