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39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9]
2011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题
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时量: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每组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谂知/丰稔 强劲/劲头 切除/切脉 契机/提纲挈领
B.栖息/哂笑 险衅/泽畔 挣揣/踹门 怄气/呕心沥血
C.沙砾/闪烁 希冀/羽翼 啼啭/转圈 拔擢/ 濯濯童山
D.收讫/迄今 什锦/侵蚀 濡染/蠕动 懈怠/百战不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辐射 狼藉 文过饰非 山青水秀
B.缘分 喝采 不经之谈 老羞成怒
C.坐落 差池 各行其是 再接再厉
D.凭吊 踌躇 精美绝仑 声名鹊起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金周里,各大银行均推出了“刷卡购物送话费”活动,而工商银行牡丹卡最绝,除了每消费100元送话费10元外,对日消费上5千元的再加人一筹,每100元送20元!
B.国庆60年阅兵的安全保卫措施十分严密。为防止恐怖分子混在群众当中滋事,人们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坐在家里收看电视直播,整座北京城万人空巷,昔日大街上的车水马龙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C.针对有人质疑《建国大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演员其实早已移民海外的问题,有关部门表示:他们虽然已不再是中国国籍,但却能毅然回国参与拍摄,这种对祖国的一往情深难道不是更加弥足珍贵吗?
D.国庆期间,石柱山森林公园迎来了开园之后的首批游客。自此,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唐河县就结束了旅游产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历史,也为南阳市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天涯社区里支持王立军打黑的帖子很多,其中有一帖称“别的做不了,想为王立军在天涯盖一座精神大厦”,此帖“盖楼”已有两千多“层”。
B.60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均硕果累累,成就巨大。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结果。
C.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表达权、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渠道。
D.每次学校开运动会前,老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告诉运动员要穿好鞋,可有的运动员就是不当回事,以至于我们班几次与冠军失之交臂。
5.把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柔石故居门前原来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上有一条石板铺成的桥,桥上镂着“金桥柔石”四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柔者,温顺也;石者,刚硬固执也。 ② 柔石正是从这座小桥走向了刑场,也走向了不朽。
③“柔石”这个笔名即源于此。 ④ 令人叫绝的是,柔石的性格也暗合这四个字。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断句4分,,翻译题9分)
游天平山记 高启
至正二十二年重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①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拏②撑拄,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浏览完整试题
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登者,止者,哦者,啸者,惫而喘者,恐而眺者,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予居前,益上,觉石益怪,径益狭,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惫矣。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旷,坦石为地,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天之风飕飕,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树隐石蔽,愈索愈迷,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时日欲暮,大风忽来,洞谷唅呀,鸟兽鸣吼。予心恐,俯下疾呼,有樵者闻之,遂相导以出,至白云亭,复与同游者会。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恇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
于是采菊泛酒,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曰:“今天下板荡③,十年之间,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常,离合之难保也,请书之于石,明年将复来,使得有所考焉。”众曰:“诺!”遂书以为记。
【注释】①狙杙(jū yì):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②蟠(pán):盘曲。拏(ná):牵引。③板荡:《板》、《荡》,《诗经•大雅》篇名,都是写周厉王无道的诗,后因称政局混乱为“板荡”。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治馔载醪 治:整理
B.草木秀润,可荫可息 荫:遮盖
C.蟠拏撑拄,不可名状 状:形状
D.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 举:推举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书以为记。 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
B.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 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
C.至则舍舟就舆 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
D.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 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曰
8.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天平山的怪石、甘泉、险崖作了细致的描绘,还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自己及同游者游览天平山时的不同动作、神态和感受。
B.作者特别写了自己登上山的高处后远眺的辽阔境界,而且写出了自己当时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感觉。
C.作者褰裳奋武,独登极顶后下山,虽经历了日欲暮,风作,鸟兽鸣吼,愈转愈迷时的恐惧疾呼,但因能“得兹山之绝胜”,所以“乐”。
D.文章最后,作者感慨时局之动乱、保一己平安之不易、同游盛会之难再。要求记此次游历于石上,以弥补无法再游之遗憾。
9.断句。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断句。(3分)
诸 侯 不能 保 其 国 大 夫 不 能 保其 家 奔 走 离 散 于 四 方 者 多 矣 而 我 与 诸 君 蒙 在 上 者 之 力 得 安 于 田 里 抚 佳 节 之 来 临 登 名 山 以 眺 望 举 觞 一 醉 岂 易 得 哉!
10.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3分)
②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3分)
③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恇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小 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注]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寒花:菊花。
(1)你认为这首诗的首联除了对偶,还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这种手法。(3分)
答: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4分)
答: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山寺钟鸣昼已昏,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帝子降兮北渚, 。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3) 。临清流而赋诗; ,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莫听穿林打叶声, 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共6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王元化①二三事 姚芳藻
王元化先生是上世纪四十年代《联合晚报》文艺副刊“夕拾”的主编。
谈起他从事新闻工作的这一段生活,他却说,当年是被迫进《联合晚报》的。
王先生以前从来没同我们谈起过那一段不太愉快的往事。原来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地下文委负责文艺工作时,发表了一篇题目叫《舅爷爷》的短篇小说,把一个质朴的老人和天真的孩子之间的感情写得细致入微,小说一发表,就受到几位作家的注意,魏金枝撰文介绍,以群在《文哨》上加以推荐。但却遭到老文委书记的指责:“为什么写童年时代的东西?为什么不为政治服务?”个别谈话不够,还发动党员群众整他。年少气盛的王先生据理力争,结果是靠边站。他是不得已才进《联合晚报》工作的。“这是我的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他讲得很风趣。细细玩味,觉得其中奥妙无穷,因为讲自己光彩,就意味着别人不光彩,而王先生是决不愿意去触他那位老上级的心境的。
他接替姚溱,担任了“夕拾”的主编。初进报界,对编辑程序可说是一窍不通,姚溱帮着他编了一个星期。谈起姚溱这位新来的文委书记对他的帮助,他充满了感激之情。当时的报纸,副刊版面天天有,缺稿是常有的事。姚溱天天问他版面情况,缺多少,姚溱就补多少,王先生说他真佩服姚溱的本领。
“我后来也能缺多少补多少了。”他说,“《丑》就是我听记者讲了美国兵杀害三轮车夫案件中,检察官怎样威胁证人的事而马上写出来的,新闻工作使我能够了解时代,直接对现实发言。我很喜欢新闻工作。”
展开余下试题
孰知过不了几天,“夕拾”主编一下又变成了冯亦代。原来是《丑》惹下了祸事,这位检察官恼羞成怒,决定对《联合晚报》提出起诉。
王先生从事新闻工作是被迫的,研究《文心雕龙》②当然更是被迫的了:被胡风问题牵连上了以后,他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在这种情况下,只好让自己沉到故纸堆里去。
他在大学里念的是经济系,却一直热衷于文学,当大学教授的父亲便专门请了清华大学汪鸾翔先生在家里教他《文心雕龙》,这使他对《文心雕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王先生在研究刘勰的创作论时,不仅贯穿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采取了中西文学比较的方法,大大开拓了研究视野,也为《文心雕龙》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1962年,我在文艺刊物上看到他关于《文心雕龙》的论文,真是又惊又喜。在那极左思潮当道的日子里,一个被打入黑籍的作家,竟能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简直是一个奇迹。如果他的研究没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决不会被刊出的,而同样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一个权威人物的支持,编辑也是不敢刊用的。果然,权威人物是有的,他就是周扬。
当时支持他的,不仅周扬一人,还有郭绍虞、夏衍、张光年等。而1962年,正是许多人见着他退避三舍的年代,这就是他对那些默默的支持,为什么始终感念不忘的原因了。
【注释】①王元化(1920年11月30日-2008年5月9日):我国著名思想家、学者、文艺理论家。 ②《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
13.下列各个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舅爷爷》这篇小说尽管描写细致入微,受到同行赞许,一些作家给予介绍和推荐,但王元化却仍为此遭到不公正对待。
B.王元化开始任《联合早报•夕拾》主编时,得到了姚溱的帮助,使他在这一段“不太愉快的”经历中,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
C.当时的领导认为王元化擅自发表作品,没有做好政治工作,严厉批评了他,他最终不得不离开文艺圈,进入新闻界。
D.因为发表《丑》这篇反映现实、揭露丑恶的作品,触怒了当时的检察官,王元化又不得不离开了刚来不久的《联合早报》。
14.下列有关王元化研究《文心雕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元化研究《文心雕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中西文学比较的方法,为《文心雕龙》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
B.王元化小时候得到了父亲的启蒙教育,对《文心雕龙》产生了浓厚兴趣,有了扎实基础,因而取得了如此高的研究成就。
C.在那特殊的年代,王元化研究《文心雕龙》的论文能在刊物上发表,一是论文的质量高,二是有重要人物的支持。
D.王元化研究《文心雕龙》和原来进入《联合导报》一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原因是受到了胡风问题的株连。
15.从文章看,王元化先生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成为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的原因有哪些?(6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故园心眼 王充闾
母亲——故乡,故乡——母亲,童年时期二者原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可是,那时节,母亲的印象弥漫一切,醒里梦里,随处都是母亲的身影,母亲的声音;而故乡,连同乡思、乡情、乡梦一类的概念,却压根儿就没有。直到进了学堂,读书、识字了,也仍是没有觉察到“背井离乡”是怎么样一种滋味。
到了青壮年时期,束装南下,故乡已经远哉遥遥了,从这时开始,潜滋暗长了怀乡的观念。特别是在黄昏人静时候,常常觉得故乡像一条清流潺潺的小溪,不时地在心田里流淌着;故乡又好似高悬在天边的月亮,抬起头来就可以望着,却没有办法抵达它的身边。
有人说,衰老是推动怀旧的一种动力。老年人对于故乡的那种追怀与想往,往往异常浓烈而又执著,不像青壮年时期那样薄似轻云淡似烟。而且,这种追怀是朦胧的,模糊的。若是有谁较真地盘问一句:“你整天把故乡放在心头,挂在嘴上,那您究竟留恋着、惦记着故乡的什么呀?”答案,十之八九是茫茫然的。就以我自己来说,故里处于霜风凄紧的北方,既无“着花未”的寒梅可问,也没有莼羹、鲈脍堪思,那么,究竟是记挂着什么呢?我实在也说不清楚。
有一回,一位近支的族弟进城来办事,饭桌上,我们无意中谈起了当年的旧屋茅草房。我说,傍晚时分,漫空刮起了北风烟雪,雪的颗粒敲打在刷过油的窗纸上铮铮作响,茅屋里火炕烧热了,暖融融的,热气往脸上扑,这时候把小书桌摆上,燃起一盏清油灯,轻吟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种情景,真是永生难忘。
他苦笑着说:“都什么年头了,你还想着那些陈年旧事?火炕再暖和,也赶不上城里的暖气呀!这雪亮的电灯还不比清油灯强?”族弟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再说,那茅草屋又低矮又狭窄,站起来撞脑袋。回转身碰屁股,夏天返潮,冬天透风,人们早都住不下去了。也正是为了这个,说声‘改造’,人们呼啦一下,全都扒倒重来。现在你站在村头看吧,清亮亮,齐刷刷,一色的‘北京平房’。”
追忆是昨天与今天的对接。对人与事来说,一番追忆可以说就是一番再现,一次重逢。人们追怀既往,或者踏寻旧迹,无非是为了寻觅过去生命的屐痕,设法与已逝的过往重逢。对故乡的迷恋,说得直截,具体一点,也许就是要重新遭遇一次已经深藏在故乡烟尘里的童年。既然是再现,是重逢,自然希望它最大限度地接近当时的旧貌,保持固有的本色。这样,才会感受到一种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环境,再现昔日生活情景的温馨。特别是,由于孩提时代往往具有明显的美化外部环境的倾向,因而人们在搜寻少年时期的印象时,难免会带上一种抒情特色。
不过,世上又有哪一样东西能够永远维持旧观,绝不改变形色!乡关旧迹也同生命本身一样,随着岁月的迁流,必然要由风华靓丽变成陋貌衰颜,甚至踪迹全无,成为前尘梦影。更何况,故乡的那些茅屋,即以当时而论,也算不得光华灿烂呢!
作为观光者,也包括虽然曾在其间生活过,而今却已远远离开的人,无论他们出于何种考虑,是从研究古董、吊古凭今的鉴赏角度,还是抱着追思曩昔、重温宿梦的恋旧情怀,尽可以放情恣意地欣赏它的鄙陋,赞叹它的古朴,说上一通“唯一保持着东北民居百年旧貌”之类的褒奖的话,如果会写文章,还可以加进种种想像与回忆,使之充满诗意化的浪漫情调。但是,如果坐下来,耐心地听一听茅屋主人的想法,就会惊讶于它们的天壤之别了,这种差异我就曾实际体验过。
从这里也悟出一番道理:若要切实体察个中的真实感受,就必须设身处地,置身其间,局外人毕竟难以得其真髓。而要从事审美活动,则需拉开一定的距离,如果胶着其中,由于直接关系到切身的功利,既难以衡定是非,更无美之可言。
16.(1)文章第二段中说故乡像小溪,像月亮,这两个比喻分别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怎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以我自己来说,故里处于霜风凄紧的北方,既无‘着花未’的寒梅可问,也没有莼羹、鲈脍堪思,那么,究竟是记挂着什么呢?我实在也说不清楚。”这些叙写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4分)
展开余下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7.“傍晚时分,漫空刮起了北风烟雪,雪的颗粒敲打在刷过油的窗纸上铮铮作响,茅屋里火炕烧热了,暖融融的,热气往脸上扑,这时候把小书桌摆上,燃起一盏清油灯,轻吟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段话是作者对故乡生活的回忆,请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这段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一方面写自己回忆中故乡的美好和富有诗意,一方面又写族弟对我心中故乡的“美”的不以为然,并说以前的茅屋都改为了一色的“北京平房”。为什么我和族弟对故乡会有不同的看法,试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篇散文名为“故园心眼”,其主题却不仅仅是怀念故乡,你认为这篇散文的主题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六、选做题(6分,任选一题作答)
20.阅读下面的小故事,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明末重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他曾自撰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变节投敌,时人鄙视这个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请问,这样修改后,对联的意思有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
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下面的题目。
2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先烈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时表示,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这是我军方高层首次公开地正式做出这项表明。
梁光烈在会面时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梁先烈称,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 ,守卫责任重大;中国海军实力较弱需要发展,强调了拥有航母的必要性。
他同时也指出建造航母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浜田靖一对此并未表示日方的担忧。
事实上,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大校去年年底在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有关情况时就曾表示,中国政府将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认真研究考虑有关建造航母的问题。
(1)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醒目的标题。(2分)
答:
(2)人民网本着“关注新闻热点,传递网友心声”的宗旨,开辟了“强国论坛”和“强国博客”。看了上面这则新闻,请将你的感言和观点发表出来供大家品评、讨论。(4分)
答:
七、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做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
请以“藏与露”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D.qì shí rú dài (A.shěn / rěn jìng /jìn qiē/qiè qì/ qiè B.qī/ shěn xìn / pàn chuài òu/ǒu C.lì/shuò jì/yì zhuàn zhuó )
2.答案: C(A山青水秀—山清水秀;B喝采—喝彩;D精美绝仑—精美绝伦)
3.答案:D (A,加人一筹不是指多送人东西,而是指才华、学问出众;B,万人空巷指人们从小巷子里出来,大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C,“弥足”珍贵就是更加值得珍贵的意思,与前文“更加”重复)
4.答案:A.(B项,句式杂糅,改为“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C项语序混乱。应该是“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D项,有歧义。可以理解为“把鞋子穿好”或“穿质量好的鞋子”。)
5.答案:B
6.【文言实词】(3分)
B(A、治:准备;C、状:描绘;D、举:飞)
7.【文言虚词】(3分)
C(都是连词,可译为“就”“便”。A、介词,可译为“把”/连词,可译为“而”或不译;B、音节助词,凑成章节,不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介词,在/介词,对。)
8.【内容归纳】(3分)
D(文章最后作者在感慨时局之动乱、保一已平安之不易、同游盛会之难再的同时,仍作旧地重游之期待。)
9.【断句和翻译】(13分)
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每错断、漏断2处扣1分。“∥”处可断可不断。)
10.①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登高之约不能背弃的缘故,于是准备好饭菜酒食,结伴去天平山游玩。(得分点:“以”1分,“寒”1分,句意1分)
②回头看后面的人跟不上我了,就独自提起衣裳奋步攀登,上到山的最高处才停下来。(得分点:“不予继”宾语前置的翻译1分,“乃”1分,句意1分)
③ 众人没有不指责我追逐奇景的过错的,而我也笑他们怯懦灰心,不能看到这山的绝美的风景。(得分点:“尤”1分,“好奇”1分,“胜”1分,句意1分)
11、答案:(1)拟人。1分 “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2分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
上一篇:
汝城一中2010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篇: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期末期末复习试题集锦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11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